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兴、观、群、怨指什么?

首页

兴、观、群、怨指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06 13:57:28
    兴、观、群、怨是孔子论诗的观点,出自《论语 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文学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感发意志”,这就是兴。
    读者从文学作品中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这就是观。
    群是指“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
    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

    心***

    2006-12-06 13:57:28

其他答案

    2006-12-06 19:53:53
  •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上文很明确道破诗用,所谓:兴、观、群、怨指人的感情和情绪,而事父、事君则指诗的社会功能,但主要还是抒发人的感情与情绪。
    

    想***

    2006-12-06 19:53:53

  • 2006-12-06 16:54:44
  •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1。《诗经》有“兴”,即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 2。《诗经》有“观”,即考察现实的认识作用。 3。《诗经》有“群”,即互相感化,互相提高的教育作用。
       4。《诗经》有“怨”,即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 。

    n***

    2006-12-06 16:54:44

  • 2006-12-06 14:21:02
  • 这个我知道。正好读论语理解了。
    简单说,兴,就是培养创造能力。
    观,就是培养观察能力。
    群,就是合群性。团结能力。
    怨,讽喻能力,促进政治改革。

    銠***

    2006-12-06 14:21: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72-191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