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胜利化身丘吉尔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首页

胜利化身丘吉尔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胜利化身丘吉尔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03 13:26:34
  •   英国首相、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1874一1965),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他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他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
      丘吉尔1874年11月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显赫的马尔巴罗公爵家。祖父马尔巴罗将军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从小,丘吉尔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后就读于著名的哈罗公学,但他生性执拗,学习成绩不佳,只喜欢历史、文学和军事游戏。1893年,丘吉尔勉强考入桑赫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对学习兴趣大增,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获军官资格。1895年,他以中尉军衔编入皇家第四骑兵团。
      后因渴望冒险的战斗生活,同年以战地记者身份体验西班牙和古巴当地人民起义的战争。1896年,丘吉尔随部队调往印度,在那里他有时间阅读大量的历史、哲学作品。一年后,印度北部部落爆发了反抗英军的 武装起义,得知消息的丘吉尔立即请了假,以《加尔各答先驱报》和《每日电讯 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英国的军事行动,他在向两张报纸所发出的稿件的基础上再 加入自己收集到的其他资料,写出了第一部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
      1898年 在英国出版。之后,他又相继出版了自己的小说《萨伏罗拉》和有关英国和苏丹战 争的《河上的战争》。1899年,丘吉尔辞去军职,以《晨邮报》随军记者的身份参加英国与荷兰移民 后裔布尔人重新瓜分南非的英布战争,被俘,后越狱潜逃。丘吉尔因此以作战英 勇、敢于履险犯难闻名。
      回国后进入政界,当选为保守党议员。1904年,丘吉尔转入自由党,1906年以 自由党身份首次人阁担任殖民副大臣,后出任商务大臣、内政大臣,第一次世界大 战前夕担任海军大臣,在战争期间曾任军需大臣、陆军大臣、空军大臣等。1924年,他又以保守党身份出任财政大臣,直至1929年保守党在选举中惨败而 离开政府,赋闲十年之久。
      这期间他出版了五卷本回忆录《世界危机》、传记著作 《我的早年生活》等,获得了较好的反响。20世纪30年代,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欧洲形势日益紧张,丘吉尔坚决反对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成为强硬派领袖。他到处发表演说,揭露战争的危险。他的 演说滔滔雄辩,警句迭出,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大演说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丘吉尔出任张伯伦内阁的海军大臣。1940年5 月,英国下院向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而下台时,丘吉尔临危受命组建政府并担 任首相。三天后他以首相身份出席下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 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
      你们问:我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 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 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英国人民取得了抗击法西斯的伟大胜利,但在1945年7月 的大选中,在反法西斯胜利前夕,因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失去首相职位。
       次年,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主张美英联合对抗共产主 义,拉开了战后东西方“冷战”的序幕。其后,他用6年时间完成了六卷本《第二次 世界大战回忆录》,收录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资料,以及 200多幅珍贵史料图片,卷帙繁浩,气势磅礴,并因些获得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在1951年的大选中,保守党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1953年伊丽莎白 二世即位,授予丘吉尔最高荣誉嘉德勋章,并封为伦敦公爵以表彰其为英国所做出 的贡献。1955年4月丘吉尔因健康原因辞职。1963年4月9日,丘吉尔在接受美国“荣誉公民”称号时发表书面讲话,他说: “我曾取得过很多成就,但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逝世,享年90岁。英国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丘吉尔先生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和作家。他 的作品有《马拉坎德远征史》《河上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 史》《世界危机》《马尔巴罗的生平时代》等。
      丘吉尔的名字前从没被冠以“英 明”二字,但他确实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英名。

    简***

    2016-08-03 13:26: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