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成语故事量体裁衣的故事内容如何?

首页

成语故事量体裁衣的故事内容如何?

成语故事量体裁衣的故事内容如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3-31 05:30:28
      量体裁衣的成语故事: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里有一个成衣匠,给人做的衣服,长短肥瘦,都很适宜。这个成衣匠的高明之处,就是在于他从不单单机械地量尺寸,定式样,而是善于根据穿衣人的性情、年龄、相貌,以至生理特征,来“定长论短”。 有一次,有位御史大夫要赶制一件进宫穿的朝服。
      这位工匠被请到了家里,工匠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很有礼貌地问他:“你当官几年了?”御史不解地反问道:“你做衣服就是了,还问这个干什么呢?”成衣匠解释说:“相公如年经任高职,必定性情高傲,走起路来挺胸凸肚,裁衣就要后短前长;如果做官将近半百,意气比较平静,衣服应当前后一般短长;如果做官年久准备隐退,大都意气消沉,走路不免弯腰曲背,衣服就要前短后长。
      体胖,腰要宽;体瘦,腰要窄;性急的,衣宜短;性慢的,衣宜长。所以,我如果不弄明白这些,怎么能做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成语故事量才录用量才录用的成语故事:董仲舒,是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曾任博士、江都相和交西王相。他是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而选拔出来的人才。
      那是公元前141年,四十八岁的汉景帝染上重病死去后,汉武帝刘彻继承了皇位。位。汉武帝—即位,就下了一道诏书,搜罗人才,让丞相、御史、郡守、诸侯王亲戚都来推举贤良之士。当时从各地送来京都的人可真不少,汉武帝兢亲自考查他们学问。这一来,朝廷变成了临时的考场。
       汉武帝喜欢看文理通顺、辞藻丰富的文章,就让他们各人都写一篇谈治理天下文章。文章写好后,汉武帝一篇一篇地看,绝大多数都写得很平庸,只认为董仲那篇文章写得最好,反复地看了几遍,又单独地同董仲舒谈过两次。董仲舒又写两篇。这前后三篇文章里董仲舒认为:贤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不是靠刑罚,而是靠教。
      用仁义礼乐教化百姓,就能够使正气上升,邪气压下去,老百姓就不会犯、作乱。朝廷要搜罗人才,就得培养人才。而要培养和选拔人才应该坚持“实试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意思是说:要坚持选用贤能的人,根据他的才、德而给予相当的官职或禄位。一块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会变成玉器。
      要养人才,就要兴办学校,就得有一套统一的理论去教化人民、培养人才。一个老一个说法,一百家有一百家的道理,那就不行了。因而,董仲舒建议:除了孔子学说以外,一律禁止别的学说。董仲舒排斥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从而就开始了以后两千年我国封建社会以儒家学说为正统的局面。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便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简化为“量才录用这个成语。

    崔***

    2017-03-31 05:30:28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