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中医的发展是怎样的?

中医的发展是怎样的?
谁*** | 2017-12-09 10:33:53

好评回答

2017-12-09 12:06:53
刘*** |2017-12-09 12:06:53 59 8 评论
这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治疗原则以及性味、脏腑等中药配伍的法则,为后来中医的发展流传奠定了充分的治法理论基础。后世一些著名的医学典著,无不秉承《黄帝内 经》的治法宗旨,并不断发挥发展。到了汉唐以后,随着中医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治病经验 的日益丰富,方剂数量大大增加,为了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有效方剂中找出更好的 治法来指导处方用药,医生把方剂和治病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形成独特的理论, 指导处方...

查看全部>>

这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治疗原则以及性味、脏腑等中药配伍的法则,为后来中医的发展流传奠定了充分的治法理论基础。后世一些著名的医学典著,无不秉承《黄帝内 经》的治法宗旨,并不断发挥发展。到了汉唐以后,随着中医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治病经验 的日益丰富,方剂数量大大增加,为了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有效方剂中找出更好的 治法来指导处方用药,医生把方剂和治病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形成独特的理论, 指导处方用药,使治法得到具体、深化和丰富。如上升成为理论,并用以指导处方用药, 治法才逐渐得到深化、具体和丰富。如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脉浮者,病在 表,当发汗”“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及脏腑治法,如“宣肺止咳”“可发汗,宜 麻黄汤”“当和胃气,宜调胃承气汤”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当温之,宜四逆辈”等;六经治法,如“和解少阳”“泻下阳明热结”等;卫气营血治法,如“清气分 热”“清营凉血”等。唐代王冰结合临床实践,还提出了治“元阳之虚”要“益火之源以 消阴翳”,治“真阴之竭”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宋代钱乙将治法与脏腑联系起来,提出了五脏补泻法及其方剂等。从方剂与治法产生的先后顺序来看,方剂要先于治法产生,“方”主要是用药治病,“法”则是对方剂疗效、临床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虽然治法源于方剂与实践,但当治法上升为理论时,又会反过来指导处方用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方从法出,以法统方”。比如治疗脾虚挟湿的病证,症状为脉虚无力、舌淡苔白而润、短气倦怠、食少便溏,可以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或异功散,但是不能脱离补气健脾祛湿这个治法,这也就是临床治病常见的法同方不同。但是,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成方用以借鉴,没有明确治法,凭空使用药物,必然疗效不佳,陷人“有法无白术方”的趟尬境地。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