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麦类病毒病有什么特点?

首页

麦类病毒病有什么特点?

麦类病毒病有什么特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5-11 12:30:14
      麦类病毒病包括黄矮病、丛矮病、红矮病和黑条矮缩病等多种矮缩病。其中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较为广泛;红矮病主要分布于西北、内蒙古和四川等地;黑条矮缩病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麦区。病毒病可造成严重减产,一般感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症状识别麦类病毒病的共同特点:病株严重矮缩。
      黄矮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和植株矮化。秋苗和返青后,植株均可发病。秋苗感病后,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减少,根系变浅,病叶叶尖逐渐褪绿变黄,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抽穗结实。返青后感病植株稍有矮化,上部叶尖开始发黄,并向叶片基部扩展呈黄绿相间的病斑。
      后逐渐枯黄,穗期感病仅叶尖发黄,造成穗小、千粒重降低。丛矮病:病株严重矮化,分蘖无限增多,叶片多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秋苗发病多不能越冬而死亡,或勉强越冬而生长纤弱,不能抽穗。发病晚的叶色浓绿,心叶有条纹,植株矮化,茎秆粗壮,多数不抽穗或穗而不实,即使能结实的也是穗小粒少,秕瘦,粒重降低。
      红矮病:病株开始叶色深绿、色调不匀,叶片甚至叶鞘变为紫红色或黄色。最后全株呈红色或黄色,叶片黄化枯死,病株矮化,少数能抽穗但不实或粒秕。重病株心叶卷缩不能抽出,拔节前即死亡。黑条矮缩病:苗期病叶深绿、叶质僵硬、分蘖增多、丛生、严重矮化,不能抽穗。
      拔节后发病植株稍矮,抽穗迟,穗小、粒秕、粒重降低。发病规律黄矮病是由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传毒引起,其发生流行与蚜虫种群消长关系密切。一般冬暖而干燥有利于蚜虫增殖扩散。丛矮病由灰飞虱传毒引起,其传毒能力很强,1~2龄若虫易传毒,并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播。
      秋季小麦出苗后,灰飞虱从杂草或其他寄主迁入麦田为害传毒。红矮病由条纹叶蝉等昆虫传毒引起。叶蝉在病株上吸食获毒后可终生传毒,并经卵传播。秋季小麦出苗后,叶蝉成虫从杂草或其他越夏寄主迁人麦田为害传毒,一般早播麦田叶蝉量多,发病重,冬季温暖干燥时利于发病。
      黑条矮缩病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传毒引起。病毒在寄主及带毒昆虫体内越冬越夏,带毒昆虫吸食健株引起发病,获毒昆虫不经卵传毒。秋季小麦出苗后,飞虱由寄主迁入麦田为害、传毒。有利于飞虱繁殖迁移的气候条件也易造成此病的发生。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二是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
      3%的75%三九对水拌种后闷种24小时后播种。三是药剂喷雾:每666。7米2用40%乐果乳油50克,加水适量均匀喷雾防治传毒害虫,可减轻病毒病发生和蔓延。

    陈***

    2017-05-11 12:30:1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