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框架是什么?

首页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框架是什么?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框架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8-04 08:47:36
  •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框架:
    1。 资产负债管理是什么、管什么。
    资产负债管理最初是针对利率风险管理定义的:当利率波动时,公司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资产和负债的久期、现金流等指标能够匹配,以保证投资收益足以偿付未来的负债。后来,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被逐步提升至公司整体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高度:资产负债管理是在给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关约束条件下,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而制定、实施、监督和修正资产和负债有关决策的持续过程。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产负债表是在某一时点上财务状况的静态体现,资产负债管理则是对表内外资产负债的动态管理。从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在内的所有科目进行系统化计划筹措的财务管理,到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规避的风险管理,再到平衡金融机构自身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的战略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逐步涵盖了企业管理范畴内的多项职能。
       (1)财务管理。财务方面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是根据财务目标要求制定资产与负债的配置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资产端,跟踪各业务单元的发展情况,引导各业务线的资产布局以提高资金效率,提升资产收益;在负债端,设定合理的杠杆倍数,在资本风险限额可控的范围内,积极布局融资计划,及时融入长期稳定资金,把控负债质量;权益端则侧重于资本结构规划与资本指标监控,在利用财务杠杆实现机构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要严控风险。
       (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规避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核心在于有效运营资金,维持合理的流动性储备,对于流动性风险的控制考察了金融机构在面临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和现金流缺口时,以合理成本及时筹措资金的能力;利率风险则是无法完全规避的一类市场风险,只能通过搭建利率敏感性或久期敏感性缺口模型,以资产负债期限与定价结构调整等手段来控制,或利用IRS等利率衍生品对冲工具来进行转移。
       (3)战略管理。从战略层面看,资产负债管理在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战略制定阶段,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研判,明确资产负债组合中的风险与收益;在战略执行阶段,通过量、价的控制手法,有效引导业务,强化战略意图;在战略评价阶段,将经营数据与外部环境及同业对标分析,及时调整战略方案。
       2。 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更为复杂 保险公司的资产端和负债端主要对应的是投资业务和承保业务,根据侧重的不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也可以分为负债主导型和资产主导型。 (1)负债主导型: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以承保业务为主,投资业务为辅,保险公司会先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保险业务结构,再根据负债特点进行资产投资的规划以保证保险业务的偿付资金需求。
      在这种模式下,承保业务作为一种被动的负债,在特定经营区间内是较为固定的,而在负债既定条件下进行的资产投资则是由公司主动掌控并灵活调整的。 (2)资产主导型:资产主导型的资产负债管理与上述模式相反,更偏重于投资业务的经营,保险公司会在资金运用预期结果的基础上,再进行承保业务的布局调整。
      这种管理模式下,承保业务不再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偏好为核心,保险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更多是为了匹配资产端投资组合的期限及风险收益特征。 以上两种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都是针对资产或负债单方面的管理和控制,而保险机构对于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管理也处于长期的割裂局面,缺乏一体化管理的经营布局。
      融合上述两种管理模式,使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相互协调、相互联动,建立资产负债并行的管理框架,将是未来保险机构努力的方向。 由于保险公司在业务结构、负债特征、资产负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相比其他金融机构都更加复杂,对于资产负债的管理难度也更大。我们以银行业作为比照,对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1)银行和保险的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不同。银行的资产端主要由贷款构成,贷款业务又以盈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而负债端占比较大的是以短期性质为主的储户存款,相比之下,资产端的期限一般更长,体现出“长资产、短负债”的特征。同时,由于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利率都是可以浮动的,期限结构匹配的压力相对小。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险产品尤其是寿险产品的期限往往较长,一张长期寿险保单的保险期限通常在20年以上,而在现行的法规与市场环境下,资产端缺乏期限足够长的资产可供投资,造成保险公司“短资产、长负债”的结构,寻找合适期限的资产配置以与寿险中长期的保险责任期限匹配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
       (2)保险公司负债的不确定性加大负债管理难度。对于银行而言,存款业务是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来源,存款业务一旦发生并计入资产负债表,在到期之前,银行对客户的负债是基本确定的。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险产品的销售要求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承担一定的保险责任,从而形成保险公司的主要负债。
      为承担未来的负债责任,保险公司必须提取一定的保险准备金,但保险准备金的评估往往是不确定的,与折现率、死亡率、发病率、退保率等因素都有关系。保险公司对于负债端的分析相较于银行更为复杂,管理难度也更大。 (3)保险公司面临的利率风险更加复杂。对于银行而言,由于“短存长贷”的特点,当利率上行时,会导致负债成本上升,但银行可以在贷出款项时采用浮动利率将部分利率风险转嫁给借贷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利率风险。
      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由于保单的预定利率是固定的,负债端成本提前锁定,利率下降产生的利差损会影响寿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同时,利率波动不仅直接影响保险公司资产的收益,不同的利率环境也会引起投保人行为的差异,大幅升息和降息都有可能对保险公司产生不利的现金流。
       3。 国内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环境 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资产规模稳健增长。保险公司的资产增长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承保业务产生的新增资产,即保费收入与赔偿给付支出的差额,二是保险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目前,国内保险业的资产增长主要依靠保费收入的增长,偏向负债驱动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保险业迅速发展,从2000年到2017年,国内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从1596亿元增长到365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2%;同期保险业资产规模也迅速扩张,由3374亿元增长到16。7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8%;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随之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27。
      1%,高速的资金流入加大了险资配置的压力和投资难度。截至2018年3月,保险业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7。22万亿元,约为2000年资产规模的51倍;资金运用余额15。26万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的88。6%。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拓宽,风险因素增加。
      1995年的《保险法》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进行了规定,包括投资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等。随着保险业的发展,2004年之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开始逐渐放开。2004年10月,保监会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放开了对股票资产的投资;2006年至2010年,又陆续放开了商业银行股权、境外资产、基础设施和不动产等投资渠道,保险资金开始由虚拟市场向实体经济、传统投资向另类投资、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2012年,保监会相继出台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和《基础设施债券投资计划管理暂行规定》,非标资产投资占比开始大幅提升,成为继股票资产后又一显著影响险资收益率的重要资产。
      随着保险机构投资工具的多元化,交易对手增加,操作方式更加复杂,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对保险机构的风控手段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险资金配置结构随市场因素和政策环境不断调整,目前以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为主。在2004年以前,保险资金配置以银行存款为主,最高占比超过80%,此后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开逐年下降,至2017年末已下降至12。
      9%,为历年最低水平。股票资产的配置则随着资本市场波动而不断调整,在2007年和2015年分别达到17。7%和15。2%的高位,近两年维持在12%-13%的配置比例。债券资产作为规模和收益都相对稳定的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渠道,在2012年以前的十年间,投资规模占保险资金运用总规模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5%-55%之间,2012年后,随着非标资产投资的放开,其他类投资占比不断提升,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下降。
      至2017年末,其他类投资占比已经达到40。2%,超越债券投资(34。6%)成为险资运用的首要渠道。但受到监管新规对于投资非标类资产提出更为严格规定的影响,至2018年3月,其他类投资占比相较2017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至39。1%,未来保险行业的资产配置中非标资产占比或将继续下降。
       债券市场期限结构问题对保险资金配置造成实质性制约。按照资产配置的风险匹配原则,债券作为固定收益产品,与保险资金的匹配性好,能够满足流动性管理的需要,成为保险资金最为适合配置的资产之一。但就目前国内债券市场的期限结构而言,短期债券占比较高,缺乏长期品种,5年期以下的债券余额占比70%以上,而10年以上的债券余额占比仅为5%。
      假设10年以上债券品种的剩余期限为15年,则目前存量债券的平均久期为3。93年。保险负债端的资金期限一般长达10-30年,与之相比,国内债券市场缺乏合适期限的品种与其匹配。具有发达债券市场的国家如美国,则能够为匹配寿险较长负债久期提供适当的资产工具,根据美国人寿保险协会数据,2016年美国寿险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剩余期限在10年以上的占比分别超过50%和30%。
       保险投资收益率水平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征。2004年以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主要为银行存款和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整体投资收益率水平偏低,在5%以下。2004年起,保险资金被允许进入股市,股票资产配置的提升为提高投资收益率创造了条件,在2004-2012年间,险资收益率也与股市波动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2006、2007、2009年,权益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29。46%、46。18%和22。71%,带动整体投资收益率提升至5。8%、12。2%和6。4%;而2008年资本市场动荡加剧,权益投资出现较大亏损,导致当年保险投资收益率跌至1。9%的历史低点。
      权益类投资的高波动性特征促使保险资金寻求其他的投资渠道。2013年起,随着政策的放开,保险资金运用中具备较高稳定收益率的非标资产配置提升,投资收益率的稳定性增强且持续向好,开始改变了过去跟随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无奈困局。2017年,保险资金实现投资收益8352。
      13亿元,投资收益率为5。77%,同比小幅提升0。1个百分点。

    z***

    2018-08-04 08:47: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