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奈何桥出于何典故

首页

奈何桥出于何典故

最近常听奈何桥,却不知关于它的传说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15 17:17:27
      名山寥阳殿前,有并列的三座石拱桥。三座桥均建于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桥宽仅四尺许,两侧护以雕花石栏,桥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铺砌,两端各有两级踏道。桥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桥壁均为条石嵌砌。据资料记载:该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为明朝蜀献王朱椿建在寥阳殿前的观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后被佛教徒改为“奈河桥”,桥下石池称“血河池”。
       “奈河”,是佛教所说的地狱中的河名。《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
      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就好似《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描写:“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不由让人想到阴间奈河的恐怖。 民间谣传:人死后亡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佛护佑顺利过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
      《丰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桥分三层(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鬼拦往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每年香会时,香客争以纸钱或铜板掷入池内,并以炒米撒入池中,以为可以施给饿鬼。
      许多老年香客,喜欢从上走过,以为走过此桥,死后可以免去过奈河桥之苦。”由此可见,建国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桥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的虔诚,只求死后佛能护佑过奈河桥。庙里僧尼们更是生财有道,为了捞取更多钱财,故意在青石桥面涂上桐油、蛋清,使过桥香客,尤其是老人和小脚女人行步更难,常常摔倒在桥上,人人诚惶诚恐,只好拿钱消灾。
      从而加深了奈河桥的神话色彩。 世上本无鬼神,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更不会被鬼神所迷惑。奈河桥是历史的见证,是人们良好心愿的象征,旨在教化人们多做好事,行善积德,造福人类。这正是:行善自有神佛佑,作恶难过奈河桥。为人不作亏心事,走过奈河桥不惊。
       现在,人们也将奈河桥的中间一座桥用来验证好人和坏人。年轻单身者须三步跨过桥面,男性先迈左脚,女性先迈右脚。夫妻或恋人手牵手一起九步走过桥面(男左女右,脚步迈法男先左脚女先右脚),必天长地久。年幼者或年长者可三步以上跨过(脚步迈法男先左脚女先右脚),但必须是单数,如5步、7步、9步等等。
      如平安跨过者为好人,则死后魂灵就不会落入血河池,顺利通过奈河桥,免受铜蛇铁狗狂咬之苦。 左边桥是金桥,右边桥是银桥。下山时,请各位朋友走两边的桥,过“金桥”的能升官,走“银桥”的会发财。 。

    明***

    2006-07-15 17:17:27

其他答案

    2006-07-15 16:59:24
  • 进入阴间的一道关口。有说桥上有孟婆,喝了她递过的水今生今世的记忆就被删除了,进入下一轮的投胎轮回;一说为进入阴间的第二道关口(第一道为黄泉路),过了桥就只有等待投胎轮回,不能“还阳”;另一说为审判人的工具,今生恶缘多者上桥则落入冥河受罪,今生善缘多者可平安过桥,进入新的善的轮回(《西游记》唐太宗游地府章)。

    爱***

    2006-07-15 16:59:24

  • 2006-07-15 15:57:31
  •   有一个人,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他到底在追求什么呢?世间万物变化万千,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十里洋场,又怎么能保证他能保持那份纯真,对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不动心呢?他一失足陷了进去,便沉迷于兹,无法自拔。但时光流逝,韶华不在,他番然醒悟的时候,早已头生华发。
      真个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的青楼薄幸名。”但悔之晚矣!带着这个遗憾,他来到了西方极乐,佛微微一笑,说:“你的来意我很清楚,就再赐你为人一世吧!”于是他又变成了一个人,他从此勤勤恳恳,不管世事如何艰辛,人情如何淡薄,他孜孜以求那心中的一个梦想,并很快取的了成功,名利接踵而来,但他并不满足,又向心中另一个目标开始奋进,经过千辛万苦的磨练、打拼,他赢的了更大的成功,更多的名利。
      然而他还是不满足于现状,又确定了新的目标并向之奋斗。。。。。。终于到了他年老体衰,再也做不了任何事的时候,他一个人孤单单地躺在床上,身旁一个人也没有,有的,只是他所拥有的一堆无用的财富和世人都知道的他的名字。 他又一次来到西方极乐,见到了佛,佛正在宝座上打瞌睡,知道他进来了,就微微张了张眼,用很慵懒的声音说到:“你还不满足吗?现在明白还不算晚。
      ”他摇了摇头,于是他又一次来到人世,这次他奉行了既不放纵自己也不过度地追求的人生态度,到处游荡,赚得一点钱就用来享乐,然后又到另一处,继续赚钱,继续享乐。。。。。。等到他老了,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身旁依然一个人也没有,身后也什么也没有,人们甚至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过这样的一个人。
      他忽然觉的很空虚。。。。。。 他又一次来到佛的面前,佛脸上略显不快地说到:“人啊!你到底要怎样才满足呢?”他并没有回答,只是以一种很平淡、很厌世的语气说到:“人的欲望是永远的不到满足的,我已经厌了,倦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佛仿佛什么都在预料中似地说到:“好吧!”于是把他变成了一座桥,架在世人都必须经过的路上,而他的名字,就叫做奈何。
      。。。。。 。

    z***

    2006-07-15 15:57:3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