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个问题请都一下

首页

有个问题请都一下

我在峡西西安买了一块蓝田玉镯,回来后才发现上面竟然有一圈划痕,而且感觉里面好像有玉里面不应该有的杂质。我就想问一下,如何才能辨别玉的真伪,怎样才能知道我的玉是否是真的啊?都说玉很容易碎是真的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6-22 13:54:24
      从玉器的颜色去辨伪
          玉器颜色形成一般来说有三个原因:
      1。 由于地质运动,玉石从山上滚到河里,经过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浸泡后的皮色。
    和田玉经过滚动剩下的仔玉的玉质是最好的,除了得益于昆仑山对玉温润的作用,也得
    益于河水的长期浸泡。
      乾隆时就喜欢用保留皮色的仔玉做的小器(山料玉往往用来做大 器)。除了乾隆时期,历史上,汉代也故意选择保留一部分皮色来证明是仔玉,其后的 辽宋夏金元都选择保留仔玉的部分皮色,由此可以判定,如果出现其他朝代的仔玉保留 有皮色,则有可能是仿的。
        2。 四五百年前玉器一般都有浸蚀的颜色,称为“沁色”。以和田玉为例,自然的 绺纹(玉中间的杂质裂缝,属于材料的毛病)和刻玉时刻坏(或使用中损坏)的部分在 墓里就容易变色。  3。 人为原因造成的颜色。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原始社会个别墓葬采用火烧的仪 式(也有自然火灾的情况),比如良渚文化的玉器就有这样的情况。
      另一类是人为通过 蒸、炸、煮、烤、涝等手段去仿古玉的沁色。根据文献记载,甚至有将新玉塞进羊肚, 放入地下掩埋几年,用血长久浸泡后再取出的方式来仿“血玉”的情况。今天还有人采 用涂胶后经微波炉低温慢烤的方式来仿制。人为做旧是可以辨别的,一般颜色都比较浓 ,容易掉色。
      比如通过水碱、硫酸等煮过的玉往往留下小的坑点,用烤、煮的方式则会 出现非自然裂纹。 常见人工染色法 沁色虽然本身是一种瑕疵,是一种缺陷,但也是一种经历沧海桑田的外观标志,自然 也成了鉴定家辨别是否为古玉器的重要依据。 为了提高古玉售价,更为了便于仿制古玉,历代作伪者除利用玉皮鱼目混珠外,还炮制 出了一系列对玉染色造假的方法,这种种方法不仅如今仍被广泛运用,而且还被不断推 陈出新。
       烧、烤、煮、炸是人工染色的主要方法,但要使玉色酷肖古玉器尤其是获得需要染成的 颜色,便常常要综合使用这些染色法,下面这些手法是较为常见的: 1。 提油法 即油炸法。方法是将玉器需染色部分放入油锅中炸,随油炸时间的长短不同,玉 器表现就出现深浅不一的枣皮红、桔皮红等色。
       2。 酸蚀法 将仿古玉器放入强酸之中,使玉器表面出现高低不平现象,有的经过强酸腐蚀后 呈现鸡骨白色,有的再按需要染色。 3。 褪光法 褪光法原是"盘玉"者常用之法。古玉有一种恃有的湿润柔和的光泽,即使战国或 明代呈现玻璃光的玉器仍自然柔和。
      仿古玉器即使是古玉新雕,刀琢之痕,仍"贼光四溢 ",于是,作伪者往往将仿古玉器放入糠麸中磨擦,在磨擦中利用糠麸的油脂,均匀褪光 ,使新玉产生古玉般柔和滋润的光泽。 4。 仿牛毛纹法 寒冬腊月,用浓灰水或浓乌梅水浸没已制成的玉器,放文火中煮两天,乘热取出 放在风雪漫天的室外,使玉纹冻裂,然后用提油法上色。
      这样制造的玉器也称"风玉"。 5。 仿鸡骨白法 古玉中偶能见"像煮过的鸡骨一样"的白玉,俗称"石灰沁",据说是受地火所致, 极为名贵。伪造者于是人为地将次白玉,次岫岩玉等次等材料制成的玉器放在大火中烧 ,趁灰烬热时,用水猛泼,制作鸡骨白的"古玉器"。
       6。 造璊斑法 古玉质上的红色斑,行业中人称为璊斑,俗称血沁,有些爱好者认为有这种红色 的玉器最为名贵。作伪方法据说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把制成的玉器置火上烧热后,马上 置入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狗或猫腹腔内,缝牢,埋在地下,一年后取出,玉呈土花血斑, 这种人工沁色后的玉器,亦被称之狗玉。
      二是把玉器置火中烧,趁热抹上红色颜料和蜡 ,再热再涂,至玉质呈现枣红色为止。 7。 造黑斑法 造黑斑方法不少,主要有二种,一是将玉器用水煮松,置上铁网上,用火熳并不 时地抹上蜡油,至黑斑出现方为告成;二是用旧棉花泡湿后包玉,用小火烧烤,烧到火 红时再用水浇,再烧,再浇,一直到黑色入骨方休。
      造黑斑者,一般求颜色的深浅不一 ,并且尽力避免玉器通体发黑。 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目前,市场上一些出售宝玉的摊点,常常混杂进一些加工精湛的人工玉。
      可靠的辨别方法是:看、听、测试。 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 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 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鉴别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胶的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一般还容易辨认。 着色下班也容易区别。只要拿到灯光或阳光下检查,就会看见玻璃里面有不少气泡。 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这旨经过电镀,给劣质玉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这时就需要仔细观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
      因为电镀时会留下裂纹,行家称为“蜘蛛爪”。也有人说,将电色假玉放置热油中,电镀色就会消退,还其本来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鉴定方法很简单,即它们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仅2。8。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即可辨别真假。
       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看去比玉还洁白莹润。古人说:“玉赛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样,才算是高级的。可见,硝子和玉难以分辨。然而真假终究是不同的。就颜色来说,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纯白者极少,硝子则是匀净洁白的纯白色。就玉性来说,玉温润细腻,如脂如膏,硝子虽也温润,莹润之中却难免有贼光。
      白玉是天然产物,体质很难全部均匀一致,内中玉筋、玉花等。硝子为人工所制,则无上述表象。白玉质地坚实,无气泡可寻。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气泡、气眼外露。弄清这几条,就不会把硝子制品当成玉器了。

    友***

    2006-06-22 13:54:24

其他答案

    2006-06-22 19:27:17
  • 拿到灯下看里面有没有气泡,有没有玻璃融化后又凝固形成的纹理,(有个学名,叫什么忘了,一个搞地质的朋友说的),天然的玉没有这种情况。

    1***

    2006-06-22 19:27:17

  • 2006-06-22 15:25:05
  • 听说,把头发放在玉上,用火烧,头发不着,便是真

    敏***

    2006-06-22 15:25:05

  • 2006-06-21 14:08:11
  • 常温下握着觉得凉的就是玉,不凉的就是假货。

    l***

    2006-06-21 14:08:11

  • 2006-06-21 11:47:08
  • 常温下握着觉得凉的就是玉,不凉的就是假货。

    1***

    2006-06-21 11:47:0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