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鬼子拼刺刀为什么要先退子弹?

首页

鬼子拼刺刀为什么要先退子弹?

鬼子拼刺刀为什么要先退子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4-12-20 15:14:19
      二战里面,日军在白刃战前先把子弹退掉然后拼刺刀,是一个怪异而引人注目的
    战术。这确实是其步兵操典的规定,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
    ,它决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卫武士道的尊严,而是日本军队根
    据实战检验做出的结论,这和日军的兵器,作战特点是相吻合的。
       日军在白刃战前退出子弹,是指双方开始班以上规模近距离格斗的时候,而不是 只要一准备肉搏,冲锋的时候就退掉子弹,那纯粹是自杀行为。当时各国军队都 一样,在冲锋的时候不但不能退出子弹,而且整个过程中要全力射击,尽量压制 对方火力,比如军事作品《亮剑》,就有这样一段真实的描写:“随着最后一批 手榴弹的脱手,伏在坡下的突击队一跃而起,疾跑中二十挺轻机枪同时开火,组 成密集的火网,日军工事在密集的弹雨下被打得烟尘四起,在爆炸后残存的日军 士兵又恢复了强悍的本色,他们嚎叫着还击,面无惧色。
      八路军突击队员们不断 倒下,后面的候补射手又迅速补上,双方杀红了眼,有些日军士兵杀得性起,竞 毫无遮拦地端着刺刀从工事中跳出来迎着弹雨进行反冲锋,但顷刻间被打成蜂窝 状,短短30米冲击距离,李云龙的第一突击队的机枪手们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战争是残酷的,日军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其他国家军队并无区别,事实上太 平洋战争中,无论塞班还是冲绳,日军发动步兵冲击的时候,都是一边射击一边 前进,并且把轻机枪手放在一线,以增强压制火力(因为一线日军一直没有装备 冲锋枪)。 这倒不太用担心误伤自己人,二战中,步兵冲击的散兵线即便以所谓“密集队形 ”发动攻击,其队形也远比冷兵器时代松散,士兵前后重叠的概率不高。
      真正采 用那种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冲击的效果往往很糟,比如瓜达尔卡纳尔日军对“ 血岭”的密集队形冲击,中国军队在忻口会战中对1002高地的强袭,过于密集的 队形,造成己方后方人员的武器无法使用,而对方的武器命中率则大大提高,徒 然增加自己的伤亡。
       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在白刃战开始以后,保留步枪子弹造成的损失比收获更大 ,明令白刃战开始后子弹退膛,正是依据这个判断。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 两个: 日军典型轻武器:三八式步枪,命中精度高,但是杀伤力不足,美军吸取其教训 ,二战后研制了弹丸能翻滚的“小黑枪打个大窟窿”的M-16小口径突击步枪 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 日军的制式轻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枪,它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 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
      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 ,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 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 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 中国的中正式步枪。
      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 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 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被贯通伤 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 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 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 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第二,日军对白刃战的战术认识 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 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 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
      问题是如果您 摆一下这个姿势,就会发现原来这样一比划,枪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 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斗起来,射击的机会很难比突刺的机会更多。而如果 作射击准备,手指必须放在扳机上,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问题,一,只要双方武 器一相交磕碰,就会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枪,影响了持枪姿态,拼杀中使 不上全力。
      另外,三八式步枪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 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 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可见,白刃战中能够有效 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 搏动作的质量。
       这才是日军在白刃战前枪弹退膛的真正原因。 无独有偶,发现在白刃战中射击得不偿失的并不是日本一家,中国军队也发现了 这一问题。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但是西北军部队广泛在白 刃战中使用砍刀,实际上也是主动放弃了射击的战术,因为不可能一手挥大刀, 一手拿一支步枪射击。
      当然这也是因为西北军出身的部队刀法独到,是当时唯一 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其他部队,包括八路军,刺杀技术与 训练在二战前期都远不如日军,因此即便容易误伤自己人,也要保留格斗中开枪 的战术,以达到“几条命换他一条命也够本"的目的。
      这里面,中国军队的枪支质 量较差,弹丸初速低,击中后往往留在对方体内,也是一个原因。顺便说一下, 西北军的刀法脱胎自军阀混战时期的李景林部,独成一家,专破日式白刃战拼刺 术,具体的刀法其实只一招,出刀的时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 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人家脑袋,其威力在于挥刀的同时荡开 对方武器,因为和劈砍是一个动作,对手来不及回防就中招了。
      日本人怕大刀队 ,并不是一般的宣传,而是确有其事。 。

    d***

    2004-12-20 15:14:19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