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产生的背景?

首页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产生的背景?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11-11 23:07:49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以原生金融工具为基础而新创造出来的虚拟金融工具。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出现了金融体系自由化的趋势,再加上近些年来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一) 金融体系国际化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70年代两次石油价格上涨,使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货币市场贷出,很多又回流到非石油输出国,这要某种程度上孕育了国际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放松外汇管制及取消资本流动的限制推动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二)国际融资证券化 所谓国际融资证券化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手段的证券化和贷款权的证券化。 筹资手段的证券化是指8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筹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金融中介间接筹措资金的方式,转而由利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
      在70年代,尽管国际债券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国际资本市场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到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国际证券的筹资比重不断上升,到1986年,国际资本市场的债券发行额已远远超过银行贷款额。 贷款债权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以贷款债权作担保发行证券,即以证券交易方法贷款债权,从而实现贷款债权的流动化,加速资金的周转。
      导致国际融资证券化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1982年在拉美爆发的世界性债务危机,使一些发达国家银行出现了巨额呆账,这不仅削弱了这些银行进一步发行新的国际贷款的能力,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它们的信誉。一些信誉卓著的公司转向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证券筹资,而许多银行也在市场上出售债权。
       (三)放松金融管制 金融业历来是受政府管制较严的一个部门,金融管制可分为对内管制和对外管制。对内管制主要是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及存贷款利率。对外管制主要是限制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业及金融市场,限制外国银行在本国经营业务的范围及对外汇流出入的管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金融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国金融业的正常的运行机制,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而有些金融管制由于受到金融创新的冲击约束力已大大降低。因此从70年代末起,西方国家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金融管制自由化的浪潮,放松金融管制心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⒈取消外汇管制。
      英国和瑞士在70年代末取消了限制资本流出的外汇管制。1980年日本修改了新的外汇管理法,1984年允许日元国际化。1986年法国和意大利也基本取消了外汇管制。 ⒉取消利率限制。美国国会1980年通过了《对存款机放松管制与货币控制法》,规定将逐步取消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条例Q》关于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
      此外,加拿大、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也相继取消了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 ⒊放宽对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范围上的限制,允许不同金融业务可以适当交叉,如美国传统上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业务区分明确,80年代新银行法出台后,美国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交叉,界限已趋于模糊。
       ⒋放宽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如英国于1986年金融服务法“大震”后,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进入英国,日本也允许部分外国证券公司进入其股票交易所。此外,美国建立了国际银行便利,日本建立了离岸金融市场。 ⒌实际利率的提高。由于恶性通货膨胀,70年代很多国家的实际利率为负值,即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因而债券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大。
      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名义利率超过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息收益得以恢复正值,从而也使投资都恢复了对长期债券的信心和兴趣。 。

    1***

    2005-11-11 23:07:49

其他答案

    2005-11-11 23:26:29
  •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以原生金融工具为基础而新创造出来的虚拟金融工具。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出现了金融体系自由化的趋势,再加上近些年来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一) 金融体系国际化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70年代两次石油价格上涨,使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货币市场贷出,很多又回流到非石油输出国,这要某种程度上孕育了国际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放松外汇管制及取消资本流动的限制推动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二)国际融资证券化 所谓国际融资证券化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手段的证券化和贷款权的证券化。 筹资手段的证券化是指8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筹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金融中介间接筹措资金的方式,转而由利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
      在70年代,尽管国际债券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国际资本市场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到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国际证券的筹资比重不断上升,到1986年,国际资本市场的债券发行额已远远超过银行贷款额。 贷款债权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以贷款债权作担保发行证券,即以证券交易方法贷款债权,从而实现贷款债权的流动化,加速资金的周转。
      导致国际融资证券化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1982年在拉美爆发的世界性债务危机,使一些发达国家银行出现了巨额呆账,这不仅削弱了这些银行进一步发行新的国际贷款的能力,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它们的信誉。一些信誉卓著的公司转向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证券筹资,而许多银行也在市场上出售债权。
       (三)放松金融管制 金融业历来是受政府管制较严的一个部门,金融管制可分为对内管制和对外管制。对内管制主要是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及存贷款利率。对外管制主要是限制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业及金融市场,限制外国银行在本国经营业务的范围及对外汇流出入的管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金融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国金融业的正常的运行机制,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而有些金融管制由于受到金融创新的冲击约束力已大大降低。因此从70年代末起,西方国家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金融管制自由化的浪潮,放松金融管制心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⒈取消外汇管制。
      英国和瑞士在70年代末取消了限制资本流出的外汇管制。1980年日本修改了新的外汇管理法,1984年允许日元国际化。1986年法国和意大利也基本取消了外汇管制。 ⒉取消利率限制。美国国会1980年通过了《对存款机放松管制与货币控制法》,规定将逐步取消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条例Q》关于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
      此外,加拿大、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也相继取消了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 ⒊放宽对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范围上的限制,允许不同金融业务可以适当交叉,如美国传统上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业务区分明确,80年代新银行法出台后,美国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交叉,界限已趋于模糊。
       ⒋放宽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如英国于1986年金融服务法“大震”后,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进入英国,日本也允许部分外国证券公司进入其股票交易所。此外,美国建立了国际银行便利,日本建立了离岸金融市场。 ⒌实际利率的提高。由于恶性通货膨胀,70年代很多国家的实际利率为负值,即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因而债券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大。
      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名义利率超过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息收益得以恢复正值,从而也使投资都恢复了对长期债券的信心和兴趣。 。

    w***

    2005-11-11 23:26:29

  • 2005-11-11 23:19:25
  •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以原生金融工具为基础而新创造出来的虚拟金融工具。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出现了金融体系自由化的趋势,再加上近些年来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a***

    2005-11-11 23:19:25

  • 2005-11-11 23:16:40
  •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以原生金融工具为基础而新创造出来的虚拟金融工具。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出现了金融体系自由化的趋势,再加上近些年来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一) 金融体系国际化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70年代两次石油价格上涨,使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货币市场贷出,很多又回流到非石油输出国,这要某种程度上孕育了国际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放松外汇管制及取消资本流动的限制推动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二)国际融资证券化 所谓国际融资证券化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手段的证券化和贷款权的证券化。 筹资手段的证券化是指8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筹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金融中介间接筹措资金的方式,转而由利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
      在70年代,尽管国际债券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国际资本市场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到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国际证券的筹资比重不断上升,到1986年,国际资本市场的债券发行额已远远超过银行贷款额。 贷款债权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以贷款债权作担保发行证券,即以证券交易方法贷款债权,从而实现贷款债权的流动化,加速资金的周转。
      导致国际融资证券化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1982年在拉美爆发的世界性债务危机,使一些发达国家银行出现了巨额呆账,这不仅削弱了这些银行进一步发行新的国际贷款的能力,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它们的信誉。一些信誉卓著的公司转向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证券筹资,而许多银行也在市场上出售债权。
       (三)放松金融管制 金融业历来是受政府管制较严的一个部门,金融管制可分为对内管制和对外管制。对内管制主要是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及存贷款利率。对外管制主要是限制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业及金融市场,限制外国银行在本国经营业务的范围及对外汇流出入的管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金融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国金融业的正常的运行机制,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而有些金融管制由于受到金融创新的冲击约束力已大大降低。因此从70年代末起,西方国家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金融管制自由化的浪潮,放松金融管制心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⒈取消外汇管制。
      英国和瑞士在70年代末取消了限制资本流出的外汇管制。1980年日本修改了新的外汇管理法,1984年允许日元国际化。1986年法国和意大利也基本取消了外汇管制。 ⒉取消利率限制。美国国会1980年通过了《对存款机放松管制与货币控制法》,规定将逐步取消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条例Q》关于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
      此外,加拿大、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也相继取消了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 ⒊放宽对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范围上的限制,允许不同金融业务可以适当交叉,如美国传统上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业务区分明确,80年代新银行法出台后,美国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交叉,界限已趋于模糊。
       ⒋放宽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如英国于1986年金融服务法“大震”后,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进入英国,日本也允许部分外国证券公司进入其股票交易所。此外,美国建立了国际银行便利,日本建立了离岸金融市场。 ⒌实际利率的提高。由于恶性通货膨胀,70年代很多国家的实际利率为负值,即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因而债券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大。
      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名义利率超过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息收益得以恢复正值,从而也使投资都恢复了对长期债券的信心和兴趣。 。

    小***

    2005-11-11 23:16: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