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现在学习小语种的前景如何?

首页

现在学习小语种的前景如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11-02 19:01:54
    现在要甬道小语种的地方越来越多了,而像英语这种人人会说的语言已经没有那么吃香了,所以现在去学小语种有很好的前景和作用~~~~~~`

    小***

    2005-11-02 19:01:54

其他答案

    2005-11-09 10:54:38
  • 很不错 
    

    三***

    2005-11-09 10:54:38

  • 2005-11-04 20:31:53
  • 很吃香啊

    w***

    2005-11-04 20:31:53

  • 2005-11-03 17:22:43
  • 不错呀

    f***

    2005-11-03 17:22:43

  • 2005-11-03 12:28:13
  • 芳菲说的有道理

    阿***

    2005-11-03 12:28:13

  • 2005-11-03 08:26:09
  • 应该是比较吃香,学那种全国只有几个人学的语种,就业估计就去大使馆了

    芳***

    2005-11-03 08:26:09

  • 2005-11-02 21:50:54
  • 看在哪个地方,开放的地方,小语种也是很吃香的.

    b***

    2005-11-02 21:50:54

  • 2005-11-02 21:50:49
  •   哪些语言可以被称为小语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英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30种。
       需求不均有潜力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小语种的投资力度,但小语种人才在整个中国市场上仍属于“稀有动物”,各地分布明显不均。   外语类毕业生由于专业等原因,绝大多数的人“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流向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的比其他类别的毕业生更突出,尤其是小语种专业(如泰国语、罗马尼亚语等),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为例,尽管北京市对外地生源的留京比例调控在15%左右,但2002届该校的600多名毕业生中,离京去外省市的仅50多人,在北京工作的却有400余人。
         而据蔡伟良介绍,由于中国市场发展极不均衡,部分语种在上海鲜有市场,而毕业生又都普遍倾向在上海就业,因此,虽然目前上外任何语种的就业率都不错,但是如能放眼全国,其就业前景必将更为广阔。专家建议,外语类专业,尤其是小语种专业毕业生不要拘泥于上海,一条路走到底只会越走越窄,形成就业瓶颈,学生应该放眼全国,学有所用、学有所展。
         由于需要何种小语种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取决于当地引资的对象国。因此,各小语种的需求量伴随着各地合作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拿意大利语来说,这几年在市场上一直很吃香,学生一毕业就被一抢而空,同样,西班牙语也反响不错。
      而虽说目前阿拉伯语种市场情况相对稳定,但因其有20多个对象国,它的市场前景理应更好。反观日本,弹丸之地,却由于经济上的强势,使学日语热一直高烧不退。总的来说,全国对于小语种的需求并不匀称。   各地区对小语种的需求: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陕西等,急需阿拉伯语人才,这些地区已开设出了教授阿拉伯语的民办学校,以满足民间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东北地区对俄语的需求量更大   广东、广西等南方城市,由于地域因素边境贸易发达,对越南语、泰国语需求量很大,但这类语种在上海却少有人问津,成不了气候。   北京由于有新华社、外交部、国家安全局、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等政府机构,需要的语种很全,基本上吸纳各个语种。
      如东欧语系就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则没有设立。   沿海大城市如上海等,对日语、法语、德语等热门小语种需求量仍然相当大,这类人才储备告急。以法语为例,据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千个上海人中只有一人会讲法语。   另外如西班牙语,作为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近20个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及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使得西班牙语人才的就业空间十分宽广,西班牙语很有可能会成为上海培训市场中的“潜力股”。
      而朝鲜语,据有关人士预测,也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一大亮色。 。

    小***

    2005-11-02 21:50:49

  • 2005-11-02 21:18:23
  •   哪些语言可以被称为小语种?据蔡伟良介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英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
      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30种。 据了解,由于教学条件差、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那些人们不太熟悉的小语种几年来在中国不断面临“绝种”的危险。蔡伟良认为,其中教师流失、招不到学生是导致这些小语种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各类英语培训班铺天盖地,法语、德语等语言的培训班也办得红红火火,相关的培训机构和教师收入不菲,而有些小语种的教师却因所教语言的市场需求少而无法办班,收入的减少使部分教师纷纷转行。从学生方面来讲,由于小语种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少,就业面狭窄,许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都不愿填报小语种专业,相关高校不得不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报考小语种专业。
      据教师反映,即便进入小语种专业学习的学生,也有部分不专心学习小语种,而把大量时间用于学习英语。 种种原因导致小语种3年多前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许多专家呼吁:再不挽救小语种就来不及了。所幸,教育部于2000年2月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了基地建设的目标、建设的原则和方式、申报基地的基本条件、经费投入等事项,并把基地建设纳入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根据基地建设目标,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基地必须达到:探索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高质量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体系;教学工作优秀,教学成果突出,能够成为全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等四大目标。《通知》对申报基地的基本条件也作了明确规定:学校举办非通用语种专业时间较长,具有4个以上(含4个)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点,或具有2个以上(含2个)非通用语种硕士点;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术造诣和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等,充分保证了基地的质量。
       2001年1月,经过有关专家对申请建立基地的学校的初审,及非通用语种评审组对初审入围学校的实地考查评估,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学院4所高校的部分非通用语种群及部分非通用语种为正式基地;北京广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所高校的部分非通用语种为试办基地(这2所现已成为正式基地)。
      到目前为止,全国包括属部队管辖的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共8个。 正是通过基地建设,20多年来第一次对小语种有了大投入,使得目前全国的小语种发展趋势较好。而在建设基地的同时,对小语种教材的建设也紧跟脚步,记者了解到,目前缅甸语、越南语的教材已经编写出来。
      据蔡伟良介绍,最近几年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的关心下,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连续三次共筹集到100万元资金,用于全国专业外语的建设。 需求不均有潜力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小语种的投资力度,但小语种人才在整个中国市场上仍属于“稀有动物”,各地分布明显不均。
       外语类毕业生由于专业等原因,绝大多数的人“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流向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的比其他类别的毕业生更突出,尤其是小语种专业(如泰国语、罗马尼亚语等),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为例,尽管北京市对外地生源的留京比例调控在15%左右,但2002届该校的600多名毕业生中,离京去外省市的仅50多人,在北京工作的却有400余人。
       而据蔡伟良介绍,由于中国市场发展极不均衡,部分语种在上海鲜有市场,而毕业生又都普遍倾向在上海就业,因此,虽然目前上外任何语种的就业率都不错,但是如能放眼全国,其就业前景必将更为广阔。专家建议,外语类专业,尤其是小语种专业毕业生不要拘泥于上海,一条路走到底只会越走越窄,形成就业瓶颈,学生应该放眼全国,学有所用、学有所展。
       由于需要何种小语种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取决于当地引资的对象国。因此,各小语种的需求量伴随着各地合作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拿意大利语来说,这几年在市场上一直很吃香,学生一毕业就被一抢而空,同样,西班牙语也反响不错。
      而虽说目前阿拉伯语种市场情况相对稳定,但因其有20多个对象国,它的市场前景理应更好。反观日本,弹丸之地,却由于经济上的强势,使学日语热一直高烧不退。总的来说,全国对于小语种的需求并不匀称。 各地区对小语种的需求: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陕西等,急需阿拉伯语人才,这些地区已开设出了教授阿拉伯语的民办学校,以满足民间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东北地区对俄语的需求量更大。 广东、广西等南方城市,由于地域因素边境贸易发达,对越南语、泰国语需求量很大,但这类语种在上海却少有人问津,成不了气候。 北京由于有新华社、外交部、国家安全局、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等政府机构,需要的语种很全,基本上吸纳各个语种。
      如东欧语系就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则没有设立。 沿海大城市如上海等,对日语、法语、德语等热门小语种需求量仍然相当大,这类人才储备告急。以法语为例,据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千个上海人中只有一人会讲法语。 另外如西班牙语,作为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近20个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及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使得西班牙语人才的就业空间十分宽广,西班牙语很有可能会成为上海培训市场中的“潜力股”。
      而朝鲜语,据有关人士预测,也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一大亮色。 鼓励“双枪”重在复合 小语种里的小小语种,如乌尔都语、缅甸语等,它们到底路在何方呢? 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询问蔡伟良时,他认为,对进入小语种学习的人,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愿意来学。
      他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连续十几年一直倡导复合型人才培养,即双语甚至多语种的复合人才模式,这与市政府对小语种的培养要求是相契合的。实践表明,小语种与英语、经贸的复合对学生就业是有所助益的,因此,上外一直倡导小语种与英语相复合的培养模式。具体操作上,就是进入上外小语种专业学习的学生,除了本专业语种达到一定水平外,英语水平必须达到专业四级。
      在课程设置上,使英语教学做到四年不断线,保证学生在毕业时拥有小语种和英语“双枪”,让学生完全可以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应聘成功,虽然毕业生一时可能用不上本专业所学的小语种,但这一语种可以作为他的秘密武器,被储备起来,成为他潜在的优势。 而在对小语种自身的教学上,蔡伟良则强调应该尽可能地借助于国外教育机构或大学。
      比如,上外的法语、德语专业就实行本硕连读,与经贸、英语复合,请法国、德国的大学教师前来任教,不但修到的学分当地学校认可,毕业后还可报考当地的学校,因此,考分每年居高不下。此外,像波斯语、泰国语等也都得到了伊朗和泰国政府的支持,每年都会提供很多语料、参考书等帮助学生学习。
       语言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入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契机的到来,近年来中国的市场日渐国际化,各国客商也纷至沓来,可以预见,小语种人才将逐渐紧俏起来,这朵羞答答的玫瑰,将不再静悄悄地开。 。

    无***

    2005-11-02 21:18:23

  • 2005-11-02 19:13:21
  • 很好的

    f***

    2005-11-02 19:13:21

  • 2005-11-02 18:45:38
  • 不错

    小***

    2005-11-02 18:45:38

  • 2005-11-02 18:12:58
  • 说真的,不错!

    每***

    2005-11-02 18:12:58

  • 2005-11-02 17:43:12
  • 很不错

    泼***

    2005-11-02 17:43: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外语学习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