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吃冬节丸这个风俗起源于什么传说?

首页

吃冬节丸这个风俗起源于什么传说?

吃冬节丸这个风俗起源于什么传说?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22 22:39:58
  •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食文化。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这是福建地区冬至时的一首儿歌。《八闽通志• 兴化府风俗•冬至》载:“前期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福建有冬至时吃汤圆的民俗,也叫吃冬节丸。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五载有这种风俗起源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才子,父亲早逝,剩下母子相依为命。母亲为了让儿子念书,靠上山砍柴和帮人做工赚钱维持生计,她含辛茹苦,一心盼望儿子长大成人,能够考取个功名。儿子十六岁时,正逢朝廷举考,儿子决定赶往京城参加考试。
      临行时,他跪向母亲保证,一定要考取状元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由于家住边远山区,道路崎岖难行,又是第一次出远门,等到儿子到京城时,已过考试时间,回家已经没有路费了。儿子无奈,只好在外面边打工边自学,三年过去,他参加了科考,结果落榜了,只好再等三年,可第六年还是没有考上。
      儿子感觉无颜回去,决定继续等待下届再考,但那时交通不便,无法告诉母亲。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一去六年,毫无音信,母亲日夜思念,精神恍惚,于是就独自一人漫无目标地出门找儿子。 一直等到第九年,儿子终于考上了状元,他骑着駿马,敲锣打鼓,前呼后拥,高高兴兴赶回家里准备向母亲报喜,却发现家里门锁已锈,母亲不见,问及邻居,都说老母三年前就已出门,不知去向。
      儿子闻后如同晴天霹雳,泪流满面,他立即派人四处寻找,孝心感天。三天后,果然有士兵在深山老林发现一白发人,此人对山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且动作敏捷,见到人就跑,常人无法追上。儿子断定此人就是母亲。为了不让母亲受到更大的惊吓,儿子想起母亲过去最喜欢吃糯米粉做成的食品。
      于是他吩咐下去,做了大量的糯米圆子,从树林深处到家里沿途的树木、柱子、门上都粘上糯米圆子。白发人在树上寻找食物时,发现还有这么多好吃的“果子”,于是就沿着食物一路走出山里。由于吃到了粮食,精神越来越好,头脑逐渐清醒,刚好到了冬至这一天,母亲最终回到了家里与儿子团圆。
       为了纪念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闽南人在冬至节的这一天,都有吃汤圆和祭墓的习惯,而且在吃汤圆之前,先要捞一些粘在家里擦洗干净的柱子、柜子和门上,那粘上去的汤圆要等到三天之后才可以把它摘下来,据说小孩吃了这汤圆,能防治流鼻涕,但要是提前摘下吃了,身上就会长出一个个白点。
      这种习俗一直被闽南人延续下来,并代代相传。 这个传说,是在精神寄托的层次上对冬至吃糯米丸习俗的诠释。潮汕人多从福建迁移而来,冬至吃糯米丸与福建同俗。而潮汕人通过这种民俗活动,把祈求家人团聚、家族和谐团结的愿望,表现得更为鲜明。冬至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先将糯米舂成米粉末儿晒干。
      冬至前一天,吃过晚饭后,家中主妇就开始张罗着把一只大葫(浅沿的筐箩)摆在桌上或地上,用开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团,然后,一家子无论大人小孩就围坐在葫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至丸,放人葫里晾晒。 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
      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妇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煮成汤丸。先盛一大钵祭祖,家里的地主爷、公婆母、司命君、井神、碓神也各用一碗甜丸祭过。然后主妇叫醒全家老少起来食汤丸,俗称“汤丸唔食天唔光”,“食了汤丸大一岁”。尤其是孩子们最盼吃这碗圆, 常是半夜里醒来好几回。
      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作对似的,老是不亮。其实这也是因为到了冬至前这天,夜的时间最长,过了这一天,夜便开始逐渐变短。冬至的夜最长,而孩子们睡不着,天未亮,就吵着要吃丸子汤,故有“爱吃丸子汤,盼啊天未光”的童谣。 主妇把丸子倒进锅里,和生姜、板糖(姜、糖能祛寒开胃)加水一起煮成香、甜、黏、热“甜丸子汤”。
      祭祖后,全家人分而食之。要把丸子粘在门框之上,以祀“门丞户尉”,保一家平安。还要把“(饲)喜鹊丸”丢在屋顶(一般是12粒,闰年为13粒,寓意全年月月平安),等喜鹊来争食时,噪声哗然,俗叫“报喜”,寓意五福临门。 在潮汕地区,一家人如有在外地工作的,还要留一些糯米粉等他(或她)回家时做汤丸吃,以示一家团圆。
      另外,还要经常留些糯米粉待客人,客人来了,便煮甜丸敬客。潮汕人在海外的很多,旧时华侨多在冬天回乡,明年春再出洋,所以留糯米粉以待亲人回乡,也是一种风俗,取甜蜜团圆之意。

    H***

    2016-08-22 22:39: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