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导致偏头痛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首页 >
生活
美容/塑身
偏头痛揪痧

导致偏头痛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我老是会出现偏头痛,真的很讨厌。好希望我以后的生活永远没有偏头痛啊,是什么原因导致偏头痛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5-09-05 16:57:11
  •       偏头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偏头痛是由不正常的血管所致。而最近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大脑细胞的。而最近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大脑细胞的独有电流紊乱所致。这一发现,为治疗这种难以忍受的头痛打开了新的途径。 新的造影设备让 科学家可以在偏头痛发作时观察到病人的大脑,发觉患者有不正常的兴奋神经原,即脑神经细胞———当偏头痛被触发时,神经原在大脑后部突然发出大量电脉冲,经头顶再传到脑干。
      而重要的痛感中枢正好就在脑干中。这电脉冲就似一颗石子被丢进湖中一样,激起阵阵头痛。在数分钟内,血流大增。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脉冲过去,血流大减为止。   科学家用强磁力进行实验,刺激神经原,得出令人吃惊的证据,证明部分人的大脑是特别容易高度兴奋的,当这些人的神经原被刺激后,就会见到闪光,其中一名接受实验的人甚至出现如偏头痛的症状。
      但那些没患偏头痛的人,即使大脑受刺激,神经原亦不受影响。   在生活中什么会刺激神经原呢?睡得太多或太少,饥饿、强光、某些食物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改变。   科学家发现,某些治癫痫的药物———Depakote和gabapentin———能治偏头痛,因为这类药物正能抑制神经原发出不正常脉冲,而女性可通过控制雌激素的水平稳定来防止发作。
       。
  • 2005-09-05 16:49:51
  •   偏头痛的发病原因?  
     
      偏头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约60%的患者可问出家族史,部分病人家庭中可有癫痫病人,故认为该病与遗传有关,但尚无一致的遗传形式。
      (2)内分泌因素,血管性偏头痛多见于青春期女性。
      更年期后逐渐减轻或消失,月经期发作频繁,妊娠时发作停止,分娩后再发,表明内分泌因素是导致本病病因之一。   (3)饮食因素,不少患者发作常与饮食有关,如经常食用奶酪、巧克力、刺激性食物、烟酒等均可产生血管性偏头痛。   (4)其他因素,情绪紧张、精神创伤、忧虑、焦虑、饥饿、失眠、外界环境差以及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偏头痛可分为以下几类:   (1)没有先兆的偏头痛。   (2)有先兆的偏头痛:   ①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   ②有持续性先兆的偏头痛;   ③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④基底动脉性偏头痛;   ⑤有偏头痛先兆但无头痛;   ⑥急性先兆发作的偏头痛。
         (3)眼肌瘫痪性偏头痛。   (4)视网膜性偏头痛。   (5)可能为偏头痛先驱或与偏头痛有关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   ①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   ② 儿童期交替性偏瘫。   (6)偏头痛的合并症:   ①偏头痛持续状态;   ②偏头痛性脑梗塞。
         (7)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偏头痛样疾患。 预防偏头痛复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要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和发作时头痛的程度;二是避免在急性发作时的过量服药。因此,预防复发很重要。为此病人要作预防性的治疗。凡有下列情况的病人应作预防性的治疗:偏头痛发作每月超过2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非常严重的头痛;急性期治疗不能完全缓解或对治疗不耐受;偏头痛发作先兆延长(复杂型偏头痛)。
         预防偏头痛常用的药物有:钙超载阻滞剂,最有效的是西比林,每天1次,每次5毫克;B-阻滞剂,如心得安;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苯噻啶;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扶他林等;中成药,如正天丸、复方羊角胶囊、脑安等;以及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   预防治疗的药物疗程一般不少于3个月,但也不要太长,一般应于9—12个月后停止,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疗效好的,可以休息几个月后再用一个疗程;疗效不好的应更换其他药物。在应用药物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调节,并避免诱发因素。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预防治疗,偏头痛是可以不发的。 诱发偏头痛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常见与少见两大类:   一、常见诱因:   1。
      精神因素:如着急、生气、紧张、焦虑或过度悲伤;   2。外界物理性刺激:如强光、噪音、异味、花纹图案等。   3。饮食因素:饥饿或进食较晚,食物种类(如含有亚硝酸盐、谷氨酸盐、天门冬酸酪胺等食物),还有巧克 力、酒精饮料、冷饮等,因偏食导致体内镁摄入减少也可诱发。
         4。气候的变化:如暴晒、吹风、寒冷刺激等。   另外睡眠少、头外伤、过度疲劳、女性月经周期及服用避孕药也是常见原因。   二、少见诱因:高热;过多睡眠;高原地区;过量维生素A;药物:硝酸甘油、组织胺、利血平、肼苯达嗪、雌激素;停用考的松;冷食;阅读和屈光异常;刺激气味、香料、有机溶媒;荧光;变态反应。
       。

类似问题

换一换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