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哪些最应该保留?

首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哪些最应该保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8 04:04:57
    所有的都应该保留。
    每个节日,都是一段历史,我么过每个节日,都是缅怀我们的祖先。
    我们说什么爱国,说什么振兴……
    如果我们连祖先留给我们的纪念都忽略,连自己的纪念日都放弃,却去过别人的节日,还说什么爱国??????

    本***

    2018-04-18 04:04:57

其他答案

    2018-04-18 07:04:57
  •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都是喻意一家人团圆的节日和美,而且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是怀念过世亲人的节日;重阳是敬老爱老的节日。这些节日应该保留。

    壹***

    2018-04-18 07:04:57

  • 2018-04-18 06:04:57
  • 都不能扔!

    孙***

    2018-04-18 06:04:57

  • 2018-04-18 06:04:57
  • 春节,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而且,最好把以前的民俗再恢复。
    比如,春节的附属节初七乞巧,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扣绒子(等七夕扔上房让喜鹊衔去铺桥给牛郎织女相会),中秋赏月吃月饼,重阳登高,冬至烧纸给先人等。

    花***

    2018-04-18 06:04:57

  • 2018-04-18 06:04:57
  • 按理来说,都应该保留,因为凡是存在的东西,后面都有文化内涵在里面,春节和清明是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应该规定为法定节日。

    淡***

    2018-04-18 06:04:57

  • 2018-04-18 05:04:57
  • 重阳
    中秋
    清明
    春节
    元旦

    销***

    2018-04-18 05:04:57

  • 2018-04-18 04:04:57
  • 都应该保留,中国的各个节日都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后辈也能从各个节日中体味渊远的中国文化蕴味

    杜***

    2018-04-18 04:04:57

  • 2018-04-18 03:04:57
  •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卫生节)   中元节(鬼节)  
    七夕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   
    春节,清明,元宵,冬至,重阳,就不用说了
    端午节,为什么我把端午节拿出来说,就是因为今天的端午节主要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而根据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思想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而根据历史,屈原是属于维护楚国,维护“分裂势力”的统治的“爱国分子”这是于当今国策是相违背的。但是由于这个节日还有其他含义而并没有抵触到当今国策,并且这节日已经深入民心了,所以还是要保留的。
    七夕节,我个人觉得一个“泱泱大国”,并且现在婚姻观念的改变,讲求恋爱时代的国度,如果没有一个“情侣节”的话,是个“不完整的国家”。
    中秋节,我觉得现时的中国政府应该重视这个节日,希望能和元旦那样放假1天
    中元节,一般又叫“鬼节”或是“7月半”,这个节日也是一个比较大众化的节日,我觉得还是保留下来比较好

    欢***

    2018-04-18 03:04:57

  • 2018-04-18 03:04:57
  • 这不是哪个应该保留的问题,而是每一个都应该保留,每一个节日的后面都有一个历史一个故事一个传说,这是我们文化遗产。我们只能发扬而不是弃之。

    姜***

    2018-04-18 03:04:57

  • 2018-04-18 03:04:57
  • 春节、元宵节、冬至、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

    徐***

    2018-04-18 03:04:57

  • 2018-04-18 03:04:57
  • 春节、中秋、清明、冬至

    王***

    2018-04-18 03:04:57

  • 2018-04-18 03:04:57
  •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元节(鬼节) 
    七夕 中秋节 重阳节 
    

    M***

    2018-04-18 03:04:57

  • 2018-04-18 03:04:57
  • 既然是传统节日,就都应该保留。

    F***

    2018-04-18 03:04:57

  • 2018-04-18 03:04:57
  •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
      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 “橘灯 ”、 “绢灯 ”、 “五彩羊皮灯 ”、 “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使清明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象一条天河横亘夜空,人们说,它把多情的牛郎和织女隔开了,只有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搭成一座鹊桥,他们才能相见。
      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这一夜还有观天河祈祷五谷丰收的习俗,有些地方还举办“青苗会”。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
      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除腊八粥外,还有腊八面、腊八蒜等风味食品。
      它们即可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一种形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除腊八粥外,还有腊八面、腊八蒜等风味食品。它们即可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一种形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除腊八粥外,还有腊八面、腊八蒜等风味食品。它们即可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一种形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除腊八粥外,还有腊八面、腊八蒜等风味食品。它们即可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一种形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大观 元宵节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吕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

    我***

    2018-04-18 03:04: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