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孔子的《公西华侍坐章》是如何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

首页

孔子的《公西华侍坐章》是如何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31 01:26:25
  •   第一部分:孔子问志。写孔子启发诱导学生发言。
     
    问:孔子的话讲了几层意思,反映出孔子在教学上有哪些态度?
     
    明确:讲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他对学生说,不要因为我是你们的老师,年龄比你
    们大,你们就不敢讲话。
      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谈个人理想。反映出孔子对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第二层意思是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因而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会怎么办?,从而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弟子述志。
     
    写了三个学生的回答,他们虽然态度上有轻率和谨慎的不同,但回答的都是谈论治理
    政事的一些办法。所以孔子除了笑子路的态度不够谦逊外,对他们的回答当场都未置可否。
      
     
    问:写曾点答话时的动作很详细,为什么?曾点的答话跟其他三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写曾点的动作比较详细,写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曾点正在鼓瑟,
    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于功名,突出了他与子路等的相异之处。
      为写曾点的特殊志趣,从而引起孔子的赞叹和赞赏作了铺垫。子路等人虽讲法不同,但讲的为政。曾点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
     
    第三部分,孔子评志。
     
    明确:
    写孔子对子路等三个学生的评论。
      
    这部分是本文重点,
    这一部分意思搞清楚了,
    前两部分的意思也就清楚了。这部分也是难点,因为孔子的思想复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要从本文中孔子的语言行动上去分析、了解。
     
    1、四弟子志向: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 
     
    2、从原文分析四弟子性格:(学生自主提炼)
     
    子路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
      在他看
    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
    )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
      先说“方六七十”,又说“五六十”,显然,他不敢用“千乘之国”这个词,了“方六七十”,着就感觉还是大了点,于是缩小为“五六十”,如此小国,治理三年,他可以保证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至于礼乐教化,还要另请高明。冉有的回答是谦虚谨慎的,也是坦率真诚的,他的谈吐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谦谦君子的风范。
      
     
    公西华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
    ”,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
      从他简短
    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寥寥几笔,活画出一位谦虚好学,能言会道的外交官”的形象)
     
    曾皙:
    当孔子和其他三个人对话的时候,他正在弹瑟,三位同窗和老师的对话是在他的音乐
    伴奏中进行的,前面几位的回答,他都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实实在在地记住了,他的旋律可能是随着三位同窗的不同内容、性格而变化的,孔子点了他的名,他做了一个结束弹瑟的动作,“鼓瑟兮,铿尔,舍瑟而作”,然后站起来。
      这些动作,属于体态语言,无声胜有声,充分表现了他的洒脱、知礼、自信和成熟。他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报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曾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
    风和畅的美景。曾皙的话是什么用意呢?难道他真想无所作为吗?否,曾皙用形象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那是一个风清俗美、和乐宁静的社会环境,这个图景,表达了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同时也表达式了自己宁静淡泊的心态,置身其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高雅清华,他的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
      
     
    3、以现代观点看待四弟子。(学生自主发言)  
    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w***

    2018-10-31 01:26: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