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春联

首页

关于春联

丁财两进家兴旺  富贵临门福满堂 
这副对联 哪个做左联 哪个做右联
为什么啊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12 01:48:54
  •   丁财两进家兴旺  右联 
    富贵临门福满堂 左联
    写对联,必须熟练运用平仄,这是学联的第一步,非常关键。
    平仄亦即作对联需要讲究四声和谐。《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
      如此理解,不能不让人想起 方东美 先生“易之大道”,阴阳之易理。

    联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
      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



    那具体该怎样分辨平仄呢?
    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
      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但是,不能混用,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习惯用新声或古声创作对联都无可非议,不能把自己的习惯作为标准去衡量其他的成联。此亦本乎相互尊重。若欲研究中国楹联,就必须新声、古声都懂,芭蕉个人倾向用古声,求原汁原味尔。
      

    (一)、新声(即普通话)。

    因为按照四声原理,入声字与平声字的音频相差甚微,而平声的谐乐范围都在入声的谐乐范围之内,所以,到了元代以后,在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之中,平声又分出阴平和阳平两大类,后逐渐衍化成近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人们将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普通话第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去声(普通话第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二)、古(旧)声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
      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闽南方言,上海方言,吴越方言等仍部分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这些地方的人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
      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介绍完平仄,接着就是说对联的格律了。
    传统上对对联的格律要求有“六相”之说,其所指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 ,具体说来当包含这样几个要点: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从三方面作进一步解释:


    一、关于尾字的平仄规则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
      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也有例外,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就是平起仄收的,应属变格联。

    二、句中平仄规则
    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
      (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

    下联:平

    例如 虎 雨 画 墨
    龙 风 诗 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 下联:平平
    例如 彩凤 绿叶 好友
    金龙 红花 良朋

    3、三言联格律。
      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
    B 上联: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
    例如: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

    4、四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例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古音)
    B 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音)
    5、五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 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 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窗外数声啼鸟===庭前几点落花

    7、七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 一楼瑞霭来天地==千载文光射斗牛。
    名传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B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 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广结佛缘心自坦===多行善事梦长圆。
    8、八言联联格律。
    A 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社会和谐,国强民富===神州壮丽,水秀山青

    B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左图右史书香永代===绿水青山宇宙长春

    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联相加。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其余照此类推。一般八言以上(含八言)联的平仄可视节奏而定。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以上均是对于正格联,在具体对联中我们主要注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就差不多完事了,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样的原则不适用于尾字,同时注意不能犯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的错,孤平在古汉讲律诗的时候已经讲到过,孤仄与之相反。
      三平尾指的是下联末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平声字,也叫三平调,三仄尾与之相反。



    正确贴法:仄起平收

    记者查阅了有关对联的书籍发现,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制作是十分讲究的,在声韵、平仄上都有严格要求。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仄起平收”。换言之,上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韵,下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平声韵。如一般店铺最常用的一副对联“生意兴隆道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就是标准的“仄起平收”。人面对大门看对联,正确的贴法是上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韵律平仄要求相当复杂,但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区别方法,就是普通话四声中的“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
      上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从右往左念,一般就不会错了。

    陈***

    2018-11-12 01:48: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