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回天”鱼雷

首页

“回天”鱼雷

求“回天”鱼雷资料,前几天看资料,说二战末期日本在水面舰艇上改装了“回天”的发射装置,但作为人操鱼雷,已经不是中心对称的物体了,是不是就不能在普通鱼雷发射管里使用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4-14 13:24:17
      从现有资料来看,回天 确实不能在潜艇鱼雷管中发射。一是口径太大,回天 的直径是1米,而日军最大的93式,口径只有610毫米。二是驾驶员要从交通口中爬入。这都是不用鱼雷管的证据。
    应该是在潜艇外有发射装置,或者直接挂载在潜艇外面。
    以下是资料:
    1944年2月,鉴于形势的发展,日本海军已经别无选择,遂于2月26日秘密指令吴港海军工厂鱼雷试验所试制人操鱼雷。
      开始时,日本海军将这种自杀武器称为“救国武器”,接着又称“零六”,后来才改称为“回天”。 1944年7月,试制成功了三条“回天”人操鱼雷,并进行了航行试验。“回天”人操鱼雷试制成功后,日本的许多年轻人盲目追求“以死报国”,纷纷要求参加“回天”人操鱼雷的训练,从“回天”I型鱼雷开始用于作战,到冲绳战役结束为止,仅在训练中就有55人死亡。
       “回天”I型人操鱼雷的主要性能: 主尺度:全长14。75米,直径1米。 全重:8300千克。 续航力:78000米/12节,43000米/20节,23000米/30节。 潜望深度:1米。 装药量:1。25吨。 数量:420条。
       攻击方式:由母艇携带出击,一艘母艇可以携带6条“回天”人操鱼雷,当接近目标时,“回天”人操鱼雷的驾驶员通过交通管进入“回天”人操鱼雷,然后关闭甲板升降口,做好脱离前的准备工作,潜艇艇长一边用电话传达敌情,一边加时潜艇向目标接近,到最佳发射距离时,立即将“回天”人操鱼雷发射出去。
      在发射的同时,“回天”人操鱼雷启动自己的发动机,每航行2000米就将潜望镜露出水面2~3秒钟,一边观察,一边前进。但到达距目标四、五百米时,驾驶员决定突击路线,并在4米左右的深度上全速前进。这样“回天”人操鱼雷就在敌舰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冲向敌舰。
       以下是日本人对回天的评价: 在“回天”作战时,把“回天”集中使用在与“神风特攻”展开攻击的同一个方向上,毫无价值地让敢死队的年轻人送掉了宝贵的生命。因此,潜艇部队(属第六舰队)、水雷参谋鸟巢建之助中佐冒着被革职的危险奔走劝说,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决定派两艘潜艇在海面上待机,以尝试一下伏击敌运输船团的作战。
      “伊-47”号、“伊-36”号两艘潜艇各载“回天”6艘从光基地出击,时间分别是4月20日、4月23日。前者在冲绳-乌利西(美舰队基地)一线上待机,后者在冲绳-塞班一线上待机,以此来威胁美军的交通运输线,实施所谓的“攻其交”的作战方案。果然,在4月27日拂晓,“伊-36”号潜艇发现了开往冲绳的由30艘船只组成的大型美运输船队,当接近到7000米时,潜艇发射了4枚“回天”载人鱼雷(驾驶员分别是八木中尉、安部、松田、海老原军士)。
      约12分钟后,管昌舰长用潜望镜看到了目标处腾起了凶猛的火焰和高大的水柱,接着听到了4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其爆炸后的波击力量将日本潜艇都摇晃起来了。    “伊-47号”潜艇(艇长折田)于5月1日同样发现了敌大型运输船队,迅速向其发射了4枚“回天”,其中3枚中的,炸沉了“利伯蒂”型万吨运输船3艘。
      第二天,5月2日,日潜艇又利用剩余的两枚“回天”,击沉了敌驱逐舰1艘,另1艘敌驱逐舰遭受重伤(前后6枚“回天”的乘坐人员是柿崎、前田两位中尉,山口、古川、横田、新海4位军士)。   面对“回天”取得的这一丰硕战果,大本营、联合舰队司令部都哑口无言。
      就这样,改变了以往使用潜艇的方法而采纳了第六舰队的主张。因此,日本舰队把自己的全部能够调动的兵力——说全部未免有点可怜——9艘潜艇派遣到西太平洋,以便择机实施“回天”作战。在停战前的3个月间,它们取得的战果是:击沉敌油船或运输船15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不明舰种舰6艘,合计共29艘,同时,重创两艘敌舰。
       “回天”进行的攻击几乎是百发百中,它往往是以奇袭的方式发挥其拥有的全部破坏力,给美舰只以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击沉了美军曾载运过原子弹的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一事,使日本国民欢欣鼓舞。击沉美军这艘重型巡洋舰的日本潜艇是“伊-58”号,艇长是桥本以行中佐。
      这一事件发生在1945年7月29日夜晚11时27分,地点在莱特岛-关岛一线和帕劳-冲绳一线的交叉点上。其战斗状况是这样的:“伊-58”号潜艇的观察哨在航行途中发现在月光反射的海天线上有一浮动的舰影,于是该艇高速向舰影驶去,在接近到1500米时,日本潜艇以两秒钟为间隔连续发射了6枚鱼雷,终于将该舰击沉。
      战后才知道,原来它就是曾运输过在广岛、长崎爆炸的原子弹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型巡洋舰。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被击沉确属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下述事实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战后,击沉“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伊-58”号潜艇艇长作为证人在华盛顿召开的秘密调查委员会上被传讯,并让其叙述了“伊-58”号潜艇的警戒情况以及攻击方法等。
      在一般情况下,一艘重巡洋舰被击沉,是不会把舰长提交到军事法庭上进行查问的。    不管怎样,“回天”特攻取得了巨大的战绩(到8月10日又击沉10艘美舰船),这对98个死者将是一个很好的慰藉。参与“回天”攻击的潜艇是7艘(后勉强增至10艘),之后,再也没有继续派遣潜艇,   8月15日,战争结束了,就在这一天,在太平洋上坚持最后一战的,只有以“回天”为武器的7艘日本潜水艇。
       图为回天。

    V***

    2019-04-14 13:24:17

其他答案

    2019-04-14 13:39:52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专门研制生产了一种代号为“神风”的自杀飞机,组建了数以百计的“神风特攻队”,广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试图用惨不忍睹的自杀性攻击,来遏制美军的进攻。但是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早在“神风”自杀飞机之前,就研究生产了一种名为“回天”的自杀鱼雷艇,组建了数支同样性质的“水下神风特攻队”,在停战前3个月里,频频袭击盟军舰艇及运输船队,并准备用来保卫日本本土和被其占领的台湾。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美在广阔的太平洋上展开了一系列殊死搏斗。直到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之前,日本海空军凭借海空优势,在多次作战中都占据主动,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表面上盛极一时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走到了辉煌的顶点,实力正每况愈下。
      因为历次作战中,日本海军舰队在取得胜利的同时,自身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舰艇损伤惨重。以1942年2月的泗水海战为例,这次海战虽以日军的获胜告终,但是日军在击沉、击伤美5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的同时,自身也损失了5艘运输船,伤、沉巡洋舰、驱逐舰各一艘。
      更重要的是,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生产能力有限,战争使经济走向崩溃,承担不了大规模侵略战争的需要,以致日本海军舰艇补给迟钝。总体而言,日本海军舰队数量质量在不断下降;与此相反,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生产力巨大,战争损失可以得到迅速补充,特别是到1942年底,美国经济完全转入战时轨道之后,军工生产蓬勃发展,其造舰能力3倍于日本,几乎平均每天都有一艘舰船下水,结果美国舰艇是愈打愈多,舰队愈战愈强。
      中途岛之役,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遭受重创,日海军悍将南云忠一指挥的日海军联合舰队第1航空舰队的4艘巨型航空母舰,即“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瞬息之间被美海军舰载机部队一一击沉。这对正在走下坡路的日本海军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以中途岛海战为标志,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从此一蹶不振,日美海军力量对比也就此出现了根本性转变。  到1943年年中,美海军无论就舰艇数量、质量而言,都已占有绝对优势,仅航空母舰就达到12艘,战列舰达到6艘,而日本仅剩5艘航母,且多为超龄服役。   海上形势对日明显不利,为摆脱这种窘境,1943年,日本从其法西斯盟国意大利手中获得人操鱼雷技术,开始研制生产自己的人操鱼雷——“回天”鱼雷。
      日本人引进意大利的人操鱼雷技术后,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装后的“回天”鱼雷实际上成为一种微型的自杀潜艇,为了节省原料,降低成本,提高命中率,“回天”鱼雷在生产中没有配置返回舱,而是相应增加了炸药量。这样,日本蛙人在骑操鱼雷进行攻击时,将无法象意大利蛙人那样利用鱼雷后半身返航,只能是人雷同归于尽。
         “回天”鱼雷,艇长约3点4米,形状与正常鱼雷基本相似,只是体积稍大一些,构造十分简单。整个雷体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是炸药舱,装满了烈性炸药,外加一套接触引爆装置,与中部驾驶舱相连;后部是机器舱,一般配有一主一副二台柴油发动机;中部是驾驶员座舱,由于前舱装药太多,以致驾驶舱非常狭窄,仅能容一人蜷曲而坐。
      舱内安装了:可用于操纵鱼雷艇的驾驶盘、一部捕捉攻击目标的潜望镜,此外还有少数必备仪表。神风队员进入驾驶舱后,舱门立即水密关上,此后便不能打开。因此“回天”鱼雷一经发射,只能一往直前,发现目标后即与目标同归于尽。鱼雷实际上是一枚装人的鱼雷肉弹。
         与一般鱼雷相比,“回天”鱼雷拥有许多突出优点:可远距离奔袭;可作十分复杂的机动;可随机应变;可正确选择目标;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破坏性强。这些优点,即使是现代先进鱼雷也难以具备。
      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回天”鱼雷也存在许多致命的弱点:适航性差,经长时间航渡后往往发生故障而沉没;可控性差,在抵近目标减速时往往失控;蛙人作业条件太恶劣,往往超出人的忍耐限度;航速低,只能攻击驻泊或航速缓慢之船,不能攻击快速航进之敌;水下观通设备差,难于侦察和规避 。

    g***

    2019-04-14 13:39:52

  • 2019-04-14 13:28:42
  •   日本人引进意大利的人操鱼雷技术后,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装后的“回天”鱼雷实际上成为一种微型的自杀潜艇,为了节省原料,降低成本,提高命中率,“回天”鱼雷在生产中没有配置返回舱,而是相应增加了炸药量。这样,日本蛙人在骑操鱼雷进行攻击时,将无法象意大利蛙人那样利用鱼雷后半身返航,只能是人雷同归于尽。
         “回天”鱼雷,艇长约 3。4米,形状与正常鱼雷基本相似,只是体积稍大一些,构造十分简单。整个雷体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是炸药舱,装满了烈性炸药,外加一套接触引爆装置,与中部驾驶舱相连;后部是机器舱,一般配有一主一副二台柴油发动机;中部是驾驶员座舱,由于前舱装药太多,以致驾驶舱非常狭窄,仅能容一人蜷曲而坐。
      舱内安装了:可用于操纵鱼雷艇的驾驶盘、一部捕捉攻击目标的潜望镜,此外还有少数必备仪表。神风队员进入驾驶舱后,舱门立即水密关上,此后便不能打开。因此“回天”鱼雷一经发射,只能一往直前,发现目标后即与目标同归于尽。鱼雷实际上是一枚装人的鱼雷肉弹。
         与一般鱼雷相比,“回天”鱼雷拥有许多突出优点:可远距离奔袭;可作十分复杂的机动;可随机应变;可正确选择目标;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破坏性强。这些优点,即使是现代先进鱼雷也难以具备。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 “回天”鱼雷也存在许多致命的弱点:适航性差,经长时间航渡后往往发生故障而沉没;可控性差,在抵近目标减速时往往失控;蛙人作业条件太恶劣,往往超出人的忍耐限度;航速低,只能攻击驻泊或航速缓慢之船,不能攻击快速航进之敌;水下观通设备差,难于侦察和规避。
       。

    心***

    2019-04-14 13:28: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