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唐代“胡服”怎么定义?

首页

唐代“胡服”怎么定义?

想请问做服装史研究的高人,因为最近在做一项研究综述,就是关于唐代的“胡服”,但是很纠结,这个“胡服”怎么定义,是指唐代外来民族的服饰呢?还是指西域各民族的服饰呢?仅指服装呢?还是具有广泛的服饰意义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12-14 10:28:56
      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的服装的总称,即塞外民族西戎和东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汉服,有较大差异。后亦泛称汉服以外的外族服装。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便利。
    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女子流行穿胡服骑马。
      它的特征是翻领、对巾、窄袖。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这类服装的妇女。唐代流行于西域地区以及波斯等国的胡服卡弗坦,卡弗坦形制为锦绣浑脱帽,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和透空软锦鞋。流行的原因是初唐至盛时期,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往及胡舞的兴盛。
      到了宋明时期,汉族皇帝又颁布法令禁止胡服和胡俗,复兴汉服和汉文化。 起源   “胡服之制,冠则惠文,带则贝带,履则靴,裤则上褶下裤。自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裤褶传人中国,历代皆以为戎服,或用其冠,或用其履,或用其衣服及带,或三者全用,晋代民间,始偶用之。
      南北朝之世,北朝以胡服定为常服,南朝系汉族,仍为戎服,比及隋唐,帝王定为田猎之服,或上下公服,民间则为时服流风最盛。溯其由传人以至兴盛,由军用以至民服,历史悠长,变化复杂,王(国维)氏《胡服考》言之最详,不赘。唯唐代胡服,何以特盛,向来无人研究,王氏所考,亦未提及。
      依愚所见,不外以下三因:唐代胡人,杂居内地,为数众多;贵族阶级,废古之席坐,而为胡人倚坐;朝臣侍从,弃车而尚骑马。

    c***

    2010-12-14 10:28: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