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秋天贴秋膘有科学道理吗?

首页

秋天贴秋膘有科学道理吗?

听人说有贴秋膘的说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科学道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9-07 15:09:42
    现在这个多么先进的社会,不需要补,就像往常一样一日三餐即可。我们的身体已经适用现在的生活。贴秋膘是过去的老黄历了,不要信,如果在30年前,贴秋膘是可以的,但是也没的贴,没有吃饱的,还贴呢!

    蛐***

    2009-09-07 15:09:42

其他答案

    2009-09-07 17:28:03
  • 只要营养补充适当,是有益处的。现代人追求是吃对的,而不是贵的。

    c***

    2009-09-07 17:28:03

  • 2009-09-07 15:45:58
  •   贴秋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讲究?怎么来的?-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环境文学研究会的奉春先生给我讲了贴秋膘的来历。 
    原来,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奉春先生介绍,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早在唐宋时,人们立秋这天就要用井水送下7—14粒红小豆,而且必须面朝西站着,也是为了祈求秋天不得腹泻等症。现在我国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立秋时分,许多老皇历中都标出具体时间),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立秋时举行的重要典礼也很有意思。”奉春先生接着说。汉族十分重视立秋节,早有立秋迎秋之俗,过去封建帝王也不例外。早在周代,逢立秋之日,天子便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迎秋,祭祀少皋、蓐收。
      汉代天子立秋要射猎,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并用猎物来祭祀宗庙。宋朝时,宫廷内中殿要种一棵梧桐树,立秋时刻,太史官启奏“秋来”,于是想法让一两片梧桐叶落下,表示报秋。民间则流行戴秋叶,或者用石楠的红叶剪成花瓣,插在鬓边。此外民间还流传“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死牛”的歌谣。
      意思是说,如果早晨立秋,则秋后天气凉爽;要是前半夜立秋,则秋后天气仍会暑热难捱。 立秋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鲁东地区就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要挨饿”的俗谚,提醒人们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莱西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
      同样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还会歉收。又如“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即指立秋前刮北风,秋后必会下雨;立秋后刮北风,则冬天可能会干旱。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
       ---------------------------- 要不要贴秋膘?怎么贴?2009-8-13 15:48:00 要不要贴秋膘?怎么贴秋膘?吃什么贴秋膘? 先说说什么叫做“膘”。从字典中的说法来看,膘就是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那层皮下脂肪。
      “贴膘”,就是长肥肉的意思。说到这里,恐怕女士们对贴秋膘的热情就会一落千丈了吧。 贴秋膘的说法来自生活水平较低的时代。那时,人们食物不足,本来就难得长肉,皮下脂肪太少。到了炎热的夏季,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热得汗流浃背,食欲不振,把那点儿仅有的皮下脂肪又削去一层。
      到了立秋之时,好容易暑热减退,食欲恢复,就要提醒自己多吃一些。一则秋日是丰收季节,各种食物供应日益丰富,有足够的营养资源可以享用;二则立秋之后天气会日益转凉,为了应付寒冷的冬天,身上一定要开始储备脂肪,保暖御寒。如果秋日不做营养储备,冬春抵抗力差,就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传统上,贴秋膘的方法就是吃动物性食品和各种面食。炖肉、炒鸡蛋、炸丸子、红烧鱼、炒鳝丝、蒸螃蟹、烙饼、饺子、小笼包,反正各种好吃的东西无不是贴秋膘的上好选择。 问题是,现代都市人肥胖比例那么高,到了秋天,人人都需要给自己再贴上几斤肥肉吗?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
       与其像过去那样,让自己多吃大鱼大肉,多吃各种加了油的面食,还不如考虑一下,夏天我到底缺了些什么营养,然后按需求补足即可。脂肪是大可不必增加的,因为我们身上储备的资源就足够丰富了。如果这也能算贴秋膘的话,就算是与时俱进的贴法儿了。 推荐贴秋膘食品: ——绿叶菜和橙黄色蔬菜。
      夏天所吃蔬菜水果往往以瓜类为主,如黄瓜冬瓜西瓜甜瓜西葫芦之类,还有番茄、桃子等,总体而言,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B族维生素含量也很低。所以,到秋季来临之时,体内维生素A储备减少,如不及时补充,到了冬春季节容易发生暗视力下降、眼睛干涩、呼吸道容易感染之类维生素A不足问题,也容易造成叶酸和维生素B2的不足。
      多吃绿叶菜和橙黄色蔬菜,如芥蓝、菠菜、绿菜花、胡萝卜、南瓜等,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各种发酵食品。夏天人们食欲不振,通常又会多吃寒凉食物,胃肠的消化功能比较弱。因此,到了秋天,应当适当多吃一些营养丰富又帮助消化的食品,发酵食品就有这个好处。
      发酵时微生物会产生大量B族微生物,同时微生物的作用消除了食物中的抗营养因素,部分分解了其中的蛋白质,使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种活性物质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比如各种发酵面食品,大米发酵制成的醪糟,豆类发酵制成的豆豉、豆酱、酱豆腐、麻豆腐、豆汁,奶类发酵制成的酸奶等。
       ——各种薯类。薯类食品多有强健身体的作用,其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传统认为能补中气,现代研究又认为它们作为主食食用有利于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秋季正是薯类出产的旺季,经常吃一些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等,作为精白米面的替换品,是非常好的养生措施。
       ——各种蛋类。尽管蛋类含有胆固醇,但不能忘记它在营养上的优势。蛋类的蛋白质质量好,脂肪酸质量较高,含有12种维生素,富含卵磷脂,这都是秋天应当适当补充的营养物质。而且蛋类消化吸收率高,清淡烹调时,胃肠消化负担较小。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确信,健康人每日吃一个带黄的鸡蛋,不会引起胆固醇升高问题。
       ——各种坚果。每日1勺果仁有利于心脏健康,也能提供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最好不要炒得太干太燥,因为入秋后气候会日益干燥。 对于那些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的人,推荐还是按照传统方法,多吃点牛羊肉,吃点动物内脏,配以足够的主食,有益于改善健康,提高抗寒能力。
       作者:范志红 转自:搜狐博客 。
      

    今***

    2009-09-07 15:45:58

  • 2009-09-07 14:24:38
  • 天天渐渐的冷了
    秋天要注意补补
    增强身体素质
    冬天不怕冷
    多吃鱼多出肉

    娅***

    2009-09-07 14:24:38

  • 2009-09-07 14:23:01
  •   “贴秋膘”,是在进入秋天后进补,对身体进行调养的民间习俗。健康专家认为,“贴秋膘”有益处,但关键是思维要与时俱进,根据现代生活条件与老百姓具体体质来科学、精确地进补,胡吃海吃、乱补一气,不仅不能调理身体,反而可能会食古不化、弄巧成拙,加重或添上新的“富贵病”。
       “贴秋膘”是什么? 这是在中国流传很久远的一种民间习俗,即是从立秋后开始,大量补充营养、进食补品等,目的是迅速增加体脂、提升免疫力。从人的生理特点和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物质生活条件来说,古人“贴秋膘”很有道理! 首先,依据传统中医理论,世间万物是春发秋藏的,秋天肃杀、阳降而阴升,宜藏养、调理人体。
      因为人与其他生物一样,亿万年生长在具体环境中,一代代遗传适应,就会生成一套与自然四季的变化相跟随、匹配的生理规律,就如同松鼠、老熊会拼命进食让自己迅速肥胖以对付即将到来的严寒气候和食物匮乏的生存环境一样,人的基因中也会遗传远祖秋季大进食、储脂肪的习性,因此“贴秋膘”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符合、顺应了人的生物特性的。
       其次,在食物匮乏、御寒手段不足的时代,没有体毛遮蔽的人类冬季死亡率偏高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贴秋膘”能长出一身脂肪,提高免疫力,这对保证人类生存,提高低温环境下对呼吸道等疾病的抗御能力,也有积极意义,因此古人“贴秋膘”那真是“贴”得有理。
       仿古大进补,有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健康的需求日渐飙升,且传统文化、习俗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贴秋膘”也渐渐成为入秋一道风景。然而相关健康专家指出:不应不加分辨地全盘复古大贴其“秋膘”。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四川大学健康专家韩海军博士表示,因为世易时移,今天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水平已经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人们的体质也悄然发生了诸多变化,对传统健康养生文化的继承应该是批判加继承,秋季进补也好,秋季调理养生也好,必须根据今天具体情况进行,否则容易造成脂肪摄入过多、营养过剩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韩海军博士认为,古人生活条件差,瘦往往与不健康联系在一起,本来就怕瘦,而夏季高温暑湿导致人们胃口不佳,向来有“苦夏”一说,入秋身体变瘦是大家都担心的。碰上丰收日子,大吃大喝、密集进补一气,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问题。 然而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今天的健康问题已经不是营养不足、劳作过度,而是营养不均衡、营养过剩、脂肪超标、运动不足等。
      已经超重甚至肥胖了,II型糖尿病缠身了,却还认为中医养生习惯都是精华,一味盲目“仿古大进补”,不仅健康思维上是刻舟求剑,就保健行为来说,也未见得妥当。 入秋调养,讲究 专家们表示,“贴秋膘”值得提倡,但前提是不仅要顺应人体春发秋藏的生理节律,更要立足现代营养学与保健医学的理论,根据个人自身体质状况,及时补充自己缺乏的营养成分,简单地说:缺什么、补什么,平衡膳食、加强运动,做到摄入与消耗的热量平衡。
      专家建议,入秋之后可以先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看自己身体缺乏什么营养要素,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有序、适量的个性化补充。不分青红皂白乱吃乱补,就容易导致脂肪、蛋白质等摄入过多,也容易造成某些维生素缺乏,而某些维生素又过量,导致健康受损、诱发疾病。
      此外,对多数人来说由于夏季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后更不宜立即进补,应先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以免伤脾害胃。 。

    z***

    2009-09-07 14:23: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民俗传统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