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泰康保险

首页

泰康保险

我是去年去农行存钱的,农行的工作人员介绍我存泰康放心理财说比别的定期划算,也没问清就就存了五年,回家才看是一份保险,现在担心会不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到五年以后本钱10000都取不够。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8-10-16 20:36:44
  •   会有一些影响,比如收益下降了,但银行利率不也下调了吗?不要担心,万能险还有保底的,不会亏本的。
    保险不是骗人的,但银行人员确是在忽悠人,没有给客户讲明白,讲清楚保险。
    您的保险前期会扣除一些手续费,作为理财专家及保险公司的收入。剩下的部分理财专家替您进行投资,历史上看,其收益通常比银行高1-2 个百分点 ,另外可能还会有一些保险保障。
       简单就是 一开始,会收取手续费,然后还后面几年内,换来通常比银行高的投资收益。到期取本息,最终收益也通常比相应存银行高。 但要是未到期退保,手续费是扣了,但所得好处(比银行高的收益)也就放弃了,当然会亏。 如果认真了解这款保险后,还是坚持退保的话,就退吧。
      按正常条款,您会被扣除手续费,由于是银行人员忽悠人买的,保险合同本应不成立,既然没有成立,当然得全额退费,当然,想全部退回来,恐怕你还得跑一趟法院了。 我给你的建议是,最好不要退保。请先认真了解保险条款,好好看,不懂的问,保险没有骗人,不然它还能大行其道吗,说到底都是销售的人员不负责的后果。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热线        95522 。

    悠***

    2008-10-16 20:36:44

  • 2008-10-14 15:54:28
  •   现在帐户上肯定没10000元,五年后在10000元左右,十年--十五年达到同期储蓄本息,二十年后可能比储蓄收益多。
    银行与保险公司联手进行合同欺诈,已起诉(泰康放心理财终身寿险) 
      民事起诉状 
      原告:郭少琴,住人民中路明昌大厦2#楼 
      工作单位:云南大朝山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护国路2#广业大厦2206号 
      电话:3014291 
      原告代理人:樊涛,原告丈夫。
         工作单位:云南大朝山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护国路2#广业大厦2403号   电话:3014367   第一被告: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碧路中段建行大厦   法定代表:帅晋昆,行长   电话:3060815   第二被告: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地址:护国路2#广业大厦17—18层   法定代表:陈东升,董事长。
         电话:95522   诉讼请求:   1、判定两被告人合谋实施合同欺诈,其行为目的是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并且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原告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侵犯原告知情权,构成民事欺诈。   2、判定第二被告泰康人寿与原告的保险单合同属于虚假欺诈合同。
      两被告合谋采用欺骗方法诈骗储户,将原告储蓄存款欺骗导购为购买保险,险种为“泰康放心理财终身寿险(万能型)”。通过与原告建立民事法律关系,以不等价履行,直接获取非法利益,将原告储蓄存款变成买保险,实施诈骗,骗取客户所谓“初始费用”,比例为存款(支付保险费用)的9%,合计9000元。
         3、判定第二被告宣传出售的理财保险产品——“泰康放心理财终身寿险(万能型)”为虚假保险产品。其保险单(专用条款)与通用格式条款(通用条款)相互配合后的,实际上构成“万能”的不平等欺诈合同。“放心理财”及“终身寿险”成了实施诈骗的借口及晃子,挂羊头买狗肉,为虚假的理财保险产品。
         4、判定第二被告禁止销售非法的“泰康放心理财终身寿险(万能型)”保险产品;   5、依照《消费者权益法》,判定两被告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依法加赔偿原告所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合计200000元。
         6、依法撤销第二被告与原告的“理财保险”合同,判定被告返还支付的“保险费”100000元及占用利息。   7、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   事实及理由:   2005年12月17日,原告到第一被告建行储蓄营业所存款100000元,被银行工作人员带领至大户室柜台,花言巧语,说存款三年可以送一份保险,于是原告听从工作人员的介绍,将100000存款交至柜台,银行出据“中国建设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缴费代收凭证”(证据一),原告在客户签名处签了字,工作人员谎称送保险需要客户签字。
         原告作为银行的老客户,在建行营业室受到储蓄推荐和服务,信赖的是建行的信誉。随后拿来的保险单,客户以为是送的保险合同,也没有怀疑是场骗局。不想在2006年3月,原告想支取存款,到银行一问,才知道100000元是购买了保险,如果中止合同需要支付10000多元的手续费,才发现是受骗上当。
      所谓的银行工作人员其实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对如此诈骗行为,原告实在是忍无可忍。银行允许保险公司业务员在其营业所开展业务,打的银行的牌子,干的是买保险的勾当,混淆视听,而银行工作人员不提醒,不说明,实事上达成合谋诈骗储户,银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发现上当受骗后,原告仔细阅读了保险合同条款(证据二)。在“泰康放心理财终身寿险(万能型)条款”中,3。9条合同解除:第三款中说“本公司将于接到解除本合同书面申请之日起三十一天内,向投保人退还本合同的保单账户价值。”而在2。5条保单帐户价值:“在合同有效期内,保单帐户价值按如下方法计算:初始的保单帐户价值等于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扣除初始费用后的余额。
      ”   而在未经客户签名的“保险单”中却载明:“初始费用比例:9%”。照此计算,客户购买“泰康放心理财终身寿险(万能型)”险种,合同生效之日,其保单帐户价值就只有100000-100000×9%=91000元,马上就被骗取9000元。而所谓的保证利率,按保险单的说法,“前10个保单年度,保证利率为2%”,比银行存款利息还低,这叫什么理财?需要6年客户的保单帐户价值才有可能恢复到原来100000元的价值,这叫什么“放心理财”?而所谓的“奖金”,也只是保单帐户价值(扣除保单管理费)的1%,而且要到第二年才有。
      2。7条保单管理费的收取:每月收取的保单管理费金额为0。5%×每月结算日的保单帐户价值/12。   以原告的100000元为例,计算如下:   保单帐户价值:100000-100000×9%=91000(元)   保单管理费:0。
      5%×每月结算日的保单帐户价值(91000元)/12=38(元/月)   保证利率(2005。12。16---2006。3。21):91000×2%÷12个月/年=152(元/月)   奖金:第2、4、6、8个保单年度期满后才有,也只是保单帐户价值(扣除保单管理费)的1%。
      对原告而言是没有的。   通过以上计算,原告自2005年12月16日购买该保险,如果现在解除合同(2006年3月22日),损失如下:   100000(元)-100000×9%(元)+152(元/月)×3-38(元/月)×3=8658(元)   8658元的损失,这叫什么理财?骗财还差不多。
      而据保险公司的说法,原告终止合同要损失1万多元,不知是怎么计算的。而在保单中,对所谓的“终身寿险”却没有丝毫提及,“理财”是骗财,“寿险”却看不到踪影。   该保单合同,自生效之日起,100000元的购买保险支出,其在保险公司内的保单帐户价值就只有91000元,9000元立即被两被告的工作人员骗取分赃。
      保险公司实际占有所谓合法生效合同中的91000元,难怪履行该合同,按3。9条合同解除客户要受“损失”。   两被告银行及保险公司及,通过合同欺诈,披上合法外衣非法占有客户存入银行的资金,对客户提供不公平的“理财”服务,占用业务大头;而其工作人员诈骗客户所谓的“初始费用”分赃,以合法公司主体地位工作人员的身份,通过实施合同欺诈,在合同签定过程中,故意告知原告虚假情况,并且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原告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合同,使合同合法化;客户被迫履行合同,以达到两被告非法占有支配客户资金(91000元),并诈骗分赃9000元用于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初始费用”。
         任何知道合同真相后的客户,都不会继续履行这样的不平等合同,解除合同是必然选择,至此,两被告合同欺诈达成,而储户损失惨重。对此,原告认为,建行与泰康人寿的合谋诈骗行为得以长期存在,以至街头巷尾的行骗伎俩发展到了国有大型银行及金融企业,管理者知法犯法,拿国家和企业的信誉行骗,祸害民众,破坏社会经济秩序,这样的诈骗行径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受害人之多、之深,令人发指!都是由于其合同欺诈行为没有受到法律追究的原因所至。
      原告依法起诉,维护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法制环境,决不纵容如此合同欺诈的犯罪行为。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推出这样的“放心理财终身寿险(万能型)”,即无理财功能,又无保险效果,名不符实,从内容到实质,都是一个虚假的金融“产品”,属于欺骗消费者的假货。
      原告是储蓄存款,不是购买该“保险”;就是购买该“保险”,这样的“保险”也是虚假保险,应该列入打假的保险产品。普通客户咨询业务过程录音   (证据三),充分证明了第二被告“理财保险”的虚假性保险产品及其目的。真相大白之后,业务员自己都说不会购买这样的“理财保险”产品。
      根据消费者权益法,销售虚假产品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双倍对原告进行赔偿。   原告提供的证据清楚明白地证明上述原告叙述的事实和理由。   综上所述,原告只在建行出据的缴费单上签过字,说明银行收到了这笔钱,银行必须对原告的资金安全负责。至于和保险公司合谋实施诈骗,其后果银行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而另一方面,缴费单属于银行的业务凭证,保险公司应该依据该凭证出据保险公司自己的业务凭证,但保险公司不作为,也不提示客户换取正式的保单业务凭证,同时也证明保险公司恶意不想让客户知道合同真相。客户得到的错误信息是在银行存款100000元,同时所得到了该保单,属于“送”的保险,而这样的错误是由于两被告主观故意的欺诈行为直接造成的,两被告必须承担误导原告错误,实施诈骗的法律责任。
         以上是人诉讼的事实及理由,请法院审理公断。   原告:郭少琴   2006.3.22. 。

    y***

    2008-10-14 15:54:28

  • 2008-10-14 12:26:48
  • 不会的,您放心。

    f***

    2008-10-14 12:26:4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个人理财 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识
  • 投资理财问题解决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