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地震为何不能提前预告

首页

地震为何不能提前预告

四川地震虽然在白天发生,但没有提前预告,及时疏散人民,使人民大量伤亡,灾情全国震惊,世界震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5-31 03:12:31
      不能预测具体发生时间 
    只能在发生时监测 现在世界上都还没有这么先进的仪器,现在预测地震也是个难题。 
    但是也不是纯粹的不可以预报 可以根据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 来预报 
    比如动物异常行为 地下水位等等 
    另外一个地方发生地震 该地地震局检测到地震 
    由于地震波传播需要一定时间 
    这段时间就可以作为周边地区的预警时间 
    但是时间不会太久的 
    墨西哥城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躲避 沿海地震 预报时间为1分钟左右 
    只是难度比天气预报要大得多。
      人们很容易了解到大气层的运动情况,因为它是透明的。而地壳观测则难得多,不过仍然有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种种。以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测,现在只能对发生的地震及时进行监测,并立即采用相应的救援措施。至于某些人说什么时候有多少级地震的事纯属谣言。
       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地方的地质结构容易引发地震,可以画出地震带,但具体什么时候地震,却不能提前预知。 不过地震前有很多的征兆,比如:动物的反常:狗乱叫、鸡乱跳、老鼠乱窜、牛羊不进圈等等;地下水反常:井水忽高忽低,冒泡等等;电磁反常:强光、闪电、地光等等…… 但汶川地处青藏高原板块与四川盆地板块的地震带上,这次地震属板块溶合型地震,震析放能为结构型地震能量,没引起动物震前反常,通常,动物只对地震热能源及地震声波能有反映。
       。

    呆***

    2008-05-31 03:12:31

其他答案

    2008-05-31 08:31:17
  •   地震预报的定义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的方法 
    预报地震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地震地质法、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地震预报的类型 长期预报:十几年至百年左右可能发生的地震; 中期预报:几个月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 短期预报:几天至几个月可能发生的地震; 临震预报:几小时至几天可能发生的地震。 地震预报的案例 预报地震是人们长期的愿望,但由于地震是在地下发生的,不能直接观察,更由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因此尚未完全解决,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部分成功案例: 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 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
      3级地震。 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人类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30多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1975年2月,成功地预报了辽宁海城7。3级地震,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对1976年松潘一平武间的7。2级震群,1976年盐源一宁蒗间的6。7级震群,以及1998年宁蒗6。1级地震等.我们也都作过不同程度的预报,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但是,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和其它不少破坏性地震,我却未作出预报。 目前,包括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地震预报还远远没有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 地震预报的争论 近年来,国际上有一些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否定意见。
      有人甚至发表“地震无法预测”的论文,明确提出“地震是无法预测的”论点。 但另有一些地震科学家对地震预报的成就给予了肯定,认为地震发生地点、时间、震级的短期预报终将实现,而长期预报的成就则更加突出。 ***********地震本质规律远未把握 2008-05-19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消息“地震预报太难,我们现在抓到的还是现象性的东西。
      ”昨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教授说,现在理论界在这个问题上的成果更多的是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假说。 吴教授是该校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对包括汶川、北川在内的龙门山地震强震带的强震活动长期关注。 1976年,吴教授曾在四川长城钢厂地震办工作。
      由于刚发生唐山大地震,当地非常重视处在地震活跃带上的川西地区。当年8月6日,他们向绵阳地委提出预测结果:当年8月16日—22日该地会发生地震。该地迅速进行临阵预报,将该地的老百姓都撤离。 “这个成功预报,当时主要是基于一种归纳推演出来的。
      ”吴教授说,在龙门山地震强震带上的迭溪、康定,分别在1933年和1955年发生过地震,而且都是在这个地震带上呈“来回往复式爆发”。根据这个思路,我们估测当年在松潘会发生7。5级地震。当年8月16日,当地发生7。2级的大地震,由于他们成功预报,地震的危害减小到了最低,没有人直接因地震死亡。
       “当时,我们就总结出了这个地带发生地震的周期节律为20年左右,空间特点是呈南北跳跃迁移模式的。”按照这个表象规律,川西北应该在1998年发生同样的大地震。但当时没有发生。 吴教授说,地震活动是由于地壳内部岩石活动发生摩擦后引起的,它需要一定应力的积累。
      但积累到什么时候,临界点在哪里,力量到哪里积累了。影响因素太多。 吴教授说,我国曾在1975年成功预报了海城地震,但随后的唐山地震却预报失败。 。

    风***

    2008-05-31 08:31:17

  • 2008-05-31 07:58:58
  • 地震预测难在地震物理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套用一下古希腊人的说法),即人们无法深入到地球内部深处在震源内设置台站、安装观测仪器对地震进行直接的观测。再者,大地震的复发时间比人的寿命、比有现代地震仪器进行观测以来的时间长得多,大地震发生的概率极低,这对科学家依据所掌握的地震观测资料总结经验规律也是一个极大的限制。迄今为止,地震学家仍然只能利用相当稀疏的观测台网在地球表面(顶多也不过是地球浅部)进行观测,用获取的很不完整、很不充足、有时甚至很不精确的资料进行推测和判断,这决定了目前的地震预报远不像气象预报那样准确。

    B***

    2008-05-31 07:58: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