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绍兴有那几种地方戏曲?

首页

绍兴有那几种地方戏曲?

比如:莲花落,越剧…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1-28 23:33:35
      一)调腔: 
    调腔是一种“向无曲谱,只沿土俗”,“杂白混唱,一唱众和,锣鼓助节”的曲牌体音乐。曲牌无男女之分,行档之别,其差异仅在于发声及润腔的不同,旦角发声全用子音(假嗓),小生、小丑以子音为主,兼用真嗓,其他行档均以真嗓为主。调腔的唱词大部份都是有一定词格的长短句,它渊源于宋元以来的词曲和明清时调。
      调腔所用的声韵基本上是绍兴一带的土语和中州音韵的结合,即所谓“绍兴官话”,而小花脸的道白多用绍兴方言—一绍白。调腔在演唱时很注意韵味和字音的收声。调腔主要由唱腔(包括帮腔)及锣鼓所组成。 1 、唱腔:为曲牌联缀体,有其特定的组织形式,调式和板式。
      调腔曲牌的组织形式一般多由套板—一锣鼓—一起调—一正曲(包括叠板)—一令头或结尾所组成。 套板即唱腔前道白的末句及叫头,哭头等,起引腔作用。套板后面紧接锣鼓,它起着套板与起调之间的连接作用。起调即每首曲牌的第一旬,它的唱腔分起板和随板两种,用散板形式起调的叫起板;其形式有杂自混唱体(即既有朗诵又有歌唱)和歌唱体两种,一般只用在套曲的首曲首句,具有南戏“套曲引子”痕迹;用顶板(板上起唱,强拍开始)或过板(眼上起唱,弱拍开始)起调的称“随板”。
       正曲为曲牌的主体,在正由中常出现以下三种旋律、节奏异常的情况:一曰“甩头”。甩头也叫丢句,是一种带有旋律的朗诵式乐句,由甩头与帮腔两个部分组成。它的含义是将后面部分甩了不唱,转由后场帮接。甩头部分全由演员演唱,形式有散板朗诵和有板朗诵,散板歌唱和有板歌唱四种,节奏稍自由,句末两字急促有力,常落在眼上。
      下面紧接由后场歌唱的帮腔句。甩头一般由一个甩头和一个帮腔句组成,双甩头则由两个甩头和一个帮腔句、或两个风头和两个帮腔句组成,这有诵有唱形式也即杂自混唱。二曰重句,有加强语气,强调词义的功能其形式有重头、重腹,重尾、重句,回文重句五种,回文重句即取前句之尾作后句之头、例如《汉宫秋、饯别》,汉元帝所唱之[梅花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统回廊,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将,泣寒将,绿纱窗”等。
      三曰叠板,唱腔中一种特殊结构,为调腔重要艺术表演手段。它是一种介乎念唱之间,具有独特风格的唱段。或为音乐性极强的韵文,或为不加拘束,通俗易懂的散文,节奏急速流畅,犹如行云流水,常迭加于曲文之中,偶而也作为独立的曲牌出现,使调腔的词曲保持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在音乐结构上,叠板通常由一个或数个乐句来构成。
      乐句由句头、句体和句尾组成。句头、句尾与常用乐句基本相同,中间句体是乐句的扩展部分,为叠板之核心。它由一小节或数小节构成一个节奏型,这种节奏型有统一的(唱词的词组或句式的整齐),不断反复数次到十数次,它前接句头,后接句尾,构成一个完整的长乐句。
      叠板的作用, 1 、对原词曲加以发挥,进行反复解释和渲染,藉以说畅、说透。 2 、以补原来曲牌中的未尽之意,并作上下衔接之用。 令头和结尾都是曲牌的结束部份,在结束部分之前插入白口即为令头;否则即为结尾。 调式:调腔的调式很丰富,用的是五音声阶:宫、商、角、徵、羽,诸调式均有,其中以宫、徵、羽三种调式最为常,次为商调式,角调式虽不常用,但在部分[尾腔]和[赚尾]中多有出现。
      调腔的各种调式交替出现和调式转换也很普遍,在调腔早期剧目中,还常用“移宫”手法,移宫往往由变徵,变宫而形成,一般多转入上下四度宫音系统,偶而也有向上下二度或二度宫音系统转换。 板式:调腔的板式一为行水板(又称平板)速度较徐缓,一般为一板一眼,偶而也打一板三眼,速度约 d = 62 — 130 ,如〔山坡羊〕等曲牌的速度通常都为平板; 另一为流水板(又称快板),即有板无限,速度约 d = 140 — 130 ,如〔锁南枝〕,〔急三枪〕等曲牌;再一为散板,节奏比较自由。
      散板分两种,一种以板或鼓叩击伴唱(紧打散唱),如〔不是路〕等曲牌,另一种则无板、鼓伴奏,只在乐句首尾或停顿处击板,鼓和韵锣以分清旬逗(混合节拍),如〔清江引〕、〔尾声〕等。 调腔今尚存传统唱腔曲牌三百六十余只,分“套曲”和“散曲”两类。套曲有三只以上的曲牌联缀而成,有南套、北套、南北合套之分,它由引子、过曲、尾声组成,传统上有“大九只”、“小五只”之称,如〔醉花阴〕、〔画眉序〕、〔喜迁莺〕、〔出队子〕、〔滴漏子〕、〔四门子〕、〔刮地风〕、〔水仙子〕、〔尾腔〕等九只曲牌联套称大丸只;〔点绎唇〕、〔混江龙〕、〔油葫芦〕、〔寄生草〕、〔清江引〕、〔尾腔〕等称小五只;其曲牌多寡,视剧情而定,可增可删,并不框死。
      套曲联缀的基础,主要为宫腔统一,次为风格谐和。现有〔点绎唇〕套,〔北点绎唇〕套,〔新水令〕套,〔双调新水令〕套,〔梁州七〕套,〔一枝花、梁州序〕套,〔一枝花九转〕套,〔醉月明〕套,〔园林好〕套,〔北园林好〕套,〔泣颜回〕套,〔粉蝶儿〕套,〔粉孩儿〕套,〔蛮牌今〕套,〔锦堂月〕套,〔朱花儿彦〕套,〔皂罗袍〕套,〔北皂罗袍〕套,〔倾杯芙蓉〕套,〔傍妆台〕套,〔锦缎道〕套,〔端正好〕套,〔紫花儿序〕套,〔醉花阴〕套,〔绣带儿〕套,〔啄木儿〕套,〔小桃红〕套,〔金络索〕套,〔山坡羊〕套,〔江头金桂〕套,〔棉搭絮〕套等三十二套。
       散曲为调腔曲牌的另一种联缀形式,它是一首曲牌在一只戏里的反复使用,首曲、首句必以散板(即起板)起唱,具有南戏引子痕迹,结束也用尾腔,常用在剧情发展较为简单的场次(如过场戏)里。

    一***

    2008-01-28 23:33: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