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translation

首页

translation

'善恶有报'怎么说?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8-01-24 16:44:40
  • '善恶有报'怎么说? 
    You'll pay for it.
    you will pay for what you did, good or bad.

    天***

    2008-01-24 16:44:40

  • 2008-01-24 14:47:58
  • 善恶有报
    Bad deeds, as well as good, may rebound upon the doer. 
    

    c***

    2008-01-24 14:47:58

  • 2008-01-24 13:34:19
  • there will be retribution

    1***

    2008-01-24 13:34:19

  • 2008-01-24 13:24:55
  •   善恶必有报否?——丛林谈禅
     有段 时间,咱钱哥对佛教很有兴趣——以至于在旅途中常有“逢山必进庙”“ 进庙
    每问禅”之举。这不,在湘西的一次旅行中,又信 步走进了一座深山古庙。
     古庙 依山崖而建,古朴而静悠,禅堂中一和尚在闲目打坐,转入正殿,一年轻僧人正
    在上香,神态极从容而谈定,一看乃真修行者。
      我合什问了好 ,僧人问:“师父不是 本地人?” 答曰:“是”。“从何处来。”我一时兴起,答了句禅语:“从来处来。” 僧人淡淡一笑,未答语。我顿觉唐突。乃正容告曰:“从江苏南京来。”“哦,我是苏 北宿迁的。”这一句话拉进了双方的距离。僧人(后来知其法号叫 常恒) 上完香后, 给我让了座,我们就亦禅亦家的聊了起来。
       我不信 宗教,但对佛教的一些思想和观点特别赞赏: 首先是他的包容性,世界上其他主要宗教虽都以劝善戒恶为根本,但一牵涉到信不信 本教的问题上时就不怎么宽容了,称之为“异教徒”。在中世纪那是要诛之而后快的, 但佛教不,佛教认为:由于各人的根性不同,认识问题的层次,境界是不一样的。
       比如 说水,我们常人知道的是一种液体,但化学家看到的是氢(H)和氧(O)的结合,而物 理学家看到的 则是是一些“弦”在震动而已,你不信我没关系,但只要你所行所思的是 “善”的“真”的就是好的,所以佛教少有宗教战争。 其次是佛教的思辨色彩。
      佛学中有许多高深的思辩命题:《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 , 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做如是观”。看似虚无缥缈,其实代表了佛学对现实四维 时空极有思辩色彩的总体看法。(恕老钱不做 展开,写出来巩有不少人打瞌睡)。 禅宗五祖选法祠。命众门人各写一 偈,谈谈各人的修行心德,说的合意,这掌门人的衣钵 就是你的了,各人想不想?废话!谁不想?连老钱都想弄个7祖8祖的当当。
      上座神秀写一 偈题于壁上。这就是稍涉佛学的人都知道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 莫使惹尘埃。”五祖看毕,曰:“刚到门口,未入门耳。”于是又引出了另一首在佛界更 有名的 偈——火头僧慧能(禅宗六祖)请人 代题一 偈于壁上(自己不识字):“菩提 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此花团锦簇,鲜灵活现的美好 世界竟生生被慧能一笔涂倒,所以过去批这首偈为彻底的虚无主义,其实不然,也许这偈 所表达的境界可能更加接近我们这世界的本然。 近代物理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什么,是“无”。
      “无” 是什么?答曰:“不知道”。老子也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看来, 在世界的本然方面,佛,老和近代物理学或许是有某种共通之处的——扯远了,打住。 但我最为赞赏的还是佛教的另一世俗命题——“善恶必有报”——且慢,君不见,作恶者吃 香喝辣,行善者困顿蓬篙,比比皆是,怎么说善恶必有报呢——虽有“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之说,但毕竟有远水不解近渴之谦。
       因此,这一命题也难倒了世界上无 数坚信这一信条的人,这不,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华盛 顿邮报编辑迈尔斯(他的答案是我最欣赏的)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他的面前摊着一封信, 信是一个叫爱瑞的12岁小姑娘写来的,信的大意是说自己是个好孩子。
      帮妈妈干家务。帮爸爸 剪草坪。但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弟弟托尼却是个坏小子。整天调皮捣蛋。什 么都不干。 却享受着最好的。并得到爸妈的宠爱。不是说好人得好报吗。您老给说说这是咋 回事。 迈尔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多时日给不出恰当的答案。
      他知道,这一次是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也是合巧。迈尔斯在参加一次友人的婚礼时。突然灵光乍现。给出了这一命题的绝妙解答—— 新郎在给新娘带戒指时。由于 忙乱。拿着新娘的右手就戴。牧师看见后开了句玩笑:“右手已 经很完美了,不需要再附加什么了。
      ”就是这句话使迈尔斯灵光乍现。给出了这一命题在西方 传诵极广的名言:“上帝使善良的人成为善人。就是对善人的最大善报。上帝使恶人成为恶人。 就是对 恶人最大的惩罚”——多么绝妙的回答。 ——善良的人对世界心存悲悯与博爱。他们的心灵平静而清澈——这就是最大的善报 而恶人收获的只能是相反。
       不知不觉。时以近午,常恒留我吃了斋饭。并对我所举的例子极为赞赏与同意。我也给了少许 香火钱。背上行囊。续续我的旅行。 抄袭的,我不是原创。

    1***

    2008-01-24 13:24: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