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鸭式前翼的有缺点?

首页

鸭式前翼的有缺点?

歼10和苏37都有鸭式前翼。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象苏37,加一副鸭翼会不回增加雷达反射面积,和命中概率?苏37当打掉一个或俩个鸭翼都打掉,还能不能正常飞行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2-01 16:26:27
    鸭翼的其中一个有点就是在大迎角进场或飞行时,它能产生比后尾式和无尾式飞机高得多的配平升力。但这恰恰也是它的缺点,因为鸭翼和主翼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复杂的参数,由此产生的配平困难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和性能的发挥。
    歼10和苏37的鸭翼都是可动式,作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这些用以产生涡流外改善跨音速过程中安定性骤降的问题,同时也可减少配平阻力、有利于超音速空战。
    对于苏37来说,增加一对鸭翼雷达发射截面也会相应增大,这是必然的,但对隐型性的关键影响是鸭翼和机身之间的缝隙,对雷达波的反射比鸭翼本身雷达反射更强。至于说命中概率很难说,如果说鸭翼对隐身性的破坏所带来的命中概率的增大,同时它也使战机的机动能力增强而减小了被命中的概率。
    当苏37被打掉一个鸭翼,只要没有追兵,要平稳地降落还是可以的

    l***

    2007-12-01 16:26:27

其他答案

    2007-12-02 23:22:46
  •     鸭式布局的缺点是大攻角时的俯仰稳定性差,侧风对垂直尾翼的影响大,前翼的洗流对发动机进气道产生干扰等。
      常规的鸭式飞机有三大缺点:(1)前翼对主翼存在着强烈的下洗,使主翼升力降低。尽管前翼的升力是正的,弥补了部分升力损失,但配平时的总升力不见得比后尾式高很多。
      (2)鸭式布局配平问题不好解决。一般情况下。鸭翼的负荷要比尾翼大,往往为尾翼的3~4倍。因为把鸭翼放到前面,全机焦点随之前移,重心也需向前调整。这样鸭翼离重心的位置近,力臂短,使它的配平能力受到限制。再加上主翼对前翼有上洗,在大迎角时前翼容易先失速。
      这对起飞着陆和大迎角机动来说是不利的。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瑞典人研制成功Saab一37飞机后,这些缺点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作为M数为2一级的飞机,Saab一37没有采用复杂的增升措施就使起降距离缩短N400多米,达到了短距起落的要求。这一成就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注意。
      Saab一37采用的是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利用前后翼间脱体涡的有利干扰实现了高升力。(3)由于脱体涡在主翼面上的生成、发展、破裂和漂移对飞机的升力和纵横向的力矩特性影响很大,使得纵向力矩曲线出现极严重的非线性化,并导致了飞机的操稳品质变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规鸭式布局飞机不得不增大飞机的安定度,以求得纵向力矩曲线变得较直。
      这样一来,飞机的配平阻力增大,前翼的配平能力减小,导致飞机的机动性和起降性能变差。 解决的办法之一是采用电传操纵系统,放宽静稳定性。 利用脱体涡获得高升力 人们通过实验发现:45度以上的大后掠角薄翼在迎角很小时,气流就从前缘分离,并卷成一脱体旋涡。
      此脱体涡的涡心压力很低,由于上下压力差的作用,使得翼面的升力有所提高。我们知道,三角翼总升力等于位流升力和涡升力之和。 位流升力是根据位流理论计算出来的升力。图二中虚线代表总升力,而点划线代表位流升力(圆圈为实验点),两条线的差别就是理论涡升力。
      可见,由于有了涡升力,三角翼的升力线斜率和最大升力系数等均大大提高。如果把大后掠角的鸭翼和主翼近距耦合配置,便会产生有利干扰,而脱体涡的效率会更高,涡升力也更大(图三)。当鸭翼置于主翼的前上方时,前翼脱体涡因进入了主翼上表面的低压区而有利于涡心的稳定,延迟了旋涡的破裂并提高了前翼的失速迎角。
      此外,前翼脱体涡不但在前翼上诱导出涡升力,而且它在扫过主翼上表面时也给主翼诱导出一个涡升力。前翼涡的存在还有助于控制在主翼上形成的前缘涡,而延迟了主翼的失速。由于主翼一方面受到前翼的下洗(内翼段),另一方面也受到前翼的上洗(外翼段),所以使总的下洗量减轻。
      由于这些有利干扰的存在,近距耦合鸭式飞机在大迎角时升力较高,而失速迎角也较大(可达30度以上,而普通后尾式飞机的失速迎角只有十几度)。这对于扩大飞机的机动飞行范围和改善高速飞机的起降性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前后翼的相互干扰中,除了前翼对主翼的下洗为不利干扰外,其它均为有利干扰,这就使得近距耦合鸭式飞机比相同翼面积的普通鸭式飞机的升力大很多。
      在起飞状态下,近距耦合鸭式飞机可比无尾三角翼飞机的升力系数高出一倍! 当然,由于下洗的干扰量很大,在小迎角时有利干扰还不足以抵消不利干扰。即便是这样,在小迎角时,近距耦合鸭式飞机的最大升阻比已相当于同级后尾式飞机了。随着迎角的增大,有利干扰量逐渐大于不利干扰量。
      当迎角达到16度左右时,近距耦合鸭式飞机的有利干扰便超过了不利干扰,其全机升力系数已高于单独前翼与单独主翼升力系数之和,这是普通后尾式飞机所不能及的。因为对后尾式飞机来说。也存在主翼对尾翼的下洗问题,而且此不利干扰还随迎角的增大而增大。即使让尾翼也产生正升力,它的全机升力系数也始终低于两个单独翼面的升力系数之和。
       近距耦合鸭式飞机也还存在着缺点:配平困难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和性能的发挥。为了克服此矛盾,国内外的飞机设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技术。例如采用展向吹气或弦向吹气的方法提高前翼的配平能力;或者采用电传操纵系统和主动技术放宽飞机的静安定余度,把前翼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并且利用前翼和主翼动翼面的协调动作去实现直接升力和直接侧力控制。
      “阵风”和“台风”及JAS 39等新一代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战斗机均装有电传操纵系统,可以实现主动控制,所以它比Saab-37更前进了一步,气动性能也大幅度提高。 新型鸭式飞机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崭露头角,而且在气动上它们还大有潜力可挖。可以预言,随着二元喷口、复合材料、前掠、动力增升以及主动控制等新技术的应用,鸭式飞机的性能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

    消***

    2007-12-02 23:22: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