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一对联的问题请大家发表评论

首页

关于一对联的问题请大家发表评论

有个小妹妹作了个对联:
“红梅题诗传厚意,青梅酿酒缔良缘。”
我问一个友友,将“红梅”改成“红帕”可行不?
他说:“你那样改太直了,没有诗意。对联作诗切不可以词害意,那是大忌。”
他是这样改的:
“白雪题诗传厚意,青梅酿酒缔良缘。”他说:“白雪可做人名,青梅也可做人名解。”
虽然他改成白雪,可是我觉得此联还是应该有更好的修改的。可是为什么我的理解与他不同呢。我没有以为青梅红梅白雪是人名啊,我理解就是“红梅花,红手帕,青梅果”这样的意思或者特指某些物品。
请大家认真评论一下。我只想好好学习。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1-11 09:20:08
      我认为只要将“红梅”改为“红叶”最好。“红叶题诗”是有一个美好的传说的哦!
       唐僖宗年间的一个傍晚,年轻的学士于祐在皇城宫墙外漫步。当时万物飘零,秋风萧索,残阳西坠,不由得让于祐生出无限乡愁。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看见御沟不断有红叶流出。
      片片浮泛,情意幽远。忽然他发现其中一片较大的红叶上似有墨印,就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使他感到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于祐把诗带回家里,藏在书箱内。那首幽怨伤感的小诗始终让他难以释怀,他猜想这是宫中才女所作,自此开始思慕那个宫里落寞的写诗女子,尽管她的身影是虚幻飘渺的。
      几天后,他也找来一片红叶,题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之后,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祐将此事讲给几个朋友听,有笑他痴愚的,也有被他这片心意所感动的。      人世艰难,命途多舛,于祐后来累次应试落第,旅情客思、倦于游历,只好安下心来在河中贵人韩泳家教书,“红叶题诗”似乎也成了一场永不可及的梦。
      一天韩泳告诉他说:“帝禁宫人三十余得罪,使各适人,有韩夫人者,吾同姓,久在宫,今出禁庭来居吾舍。子今未娶,年又逾壮,困苦一身,无所成就,孤生独处,吾甚怜汝。今韩夫人箧中不下千缗,本良家女,年才三十,姿色甚丽,吾言之使聘子,何如?” 于祐唯有感激下拜。
      很快,于祐就在韩泳的帮助下与韩氏成家了。结婚那天,于祐审见韩夫人艳若天人,以为误入仙境。一天,韩氏无意间在于祐的竹书篮里看见他珍藏多年的那片红叶,不由大惊,说:“此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于祐便如实告之。韩氏说:“吾于水中亦得红叶,不知何人作也?”于是开箱取出红叶,墨迹犹存,正是于祐当年写下的。
      俩人相对惊叹,感泣良久,同声说道:“事岂偶然哉?莫非前定也。”韩氏说当日得到于祐题诗的那片叶子的时候,也回了首诗,现在还藏在箱子里。于祐一看,诗是:      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   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      这件事传开后,时人莫不惊叹,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后来有一天,韩泳宴请于祐夫妻吃饭,席上开玩笑说:“子二人今日可谢媒人也!”韩氏笑着说:“吾为祐之合乃天也,非媒氏之力也。” 韩泳说何以见得,韩氏于是取笔写下一首七绝:“ 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于祐夫妻后来的生活也很美满,受过苦的人格外惜福,何况这是一场红叶为媒,流水为证的因缘呢?有人为这段人间佳话作诗纪念:      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流。
      水上有红叶,于独得佳句。   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   出宫三十人,韩氏籍中数。回首谢君恩,泪洒胭脂雨。   寓居贵人家,方与子相遇。通媒六礼俱,百岁为夫妇。   儿女满跟前,青紫盈门户。此事自古无,可以传千古。
            这段故事是几个“红叶题诗”故事里内容最详尽的一种,它来自北宋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后来被元人白朴、李文蔚分别改编成杂剧《韩翠苹御水流红叶》和《金水题红怨》。“红叶题诗”传奇的几个版本中,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的可能是最早一个版本,故事说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赴京应举,偶过御沟边,拾得红叶一片,上题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来宣宗裁减宫女,下诏将宫女许配给百官司吏,但不包括未及第的举人,故卢渥没有机会得配。直到卢渥任范阳令时才得配一位姓韩的宫女。一日,韩氏在卢渥书箱里发现了那一片题诗的红叶,嗟叹良久,说,当时我只是偶然题诗放在水中,没曾想到却在郎君的箱子中收藏着。
      卢渥对照韩氏书迹,果然分毫不差。在宋初孙光宪记述晚唐五代遗事的笔记《北梦琐言·云芳子魂事李茵》里,“红叶题诗”更成了进士李茵与宫中女侍书云芳子人鬼相恋的悲剧故事。         另据《太平广记》中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顾况在洛阳时暇日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
      一位宫女在一片梧桐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个性洒脱的顾况得到诗后,在那片叶子上写下:“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把叶片放入上游流水里,让它飘进宫中。
      十多天后,有人在东苑游春时,又在御沟流出的梧桐叶上见诗一首,便送与顾况,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可遗憾的是这一段缘分终究没能成为一段早于卢渥夫妇的佳话。      《全唐诗》中收录的一首《书桐叶》写作背景应该属实,而且与“红叶题诗”的故事很相似,据五代时金利用《玉溪编事》记载,前蜀尚书侯继图,出身于书香世家,年轻时代终日手不离卷,口不停诗。
      在一个秋风四起的日子,他在成都大慈寺的楼上倚栏观景,忽然有一片梧桐叶飘落而下,上面题诗一首:      拭翠敛蛾眉,郁郁心中事。搦管下庭除,书成相思字。   此字不书石,此字不书纸。书在桐叶上,愿逐秋风起。   天下有心人,尽解相思死。
      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字。   有心与负心,不知落何地。      侯继图大为惊奇,他很喜欢这首诗,并把这片树叶保存在衣箱里。五六年以后,他和一位任姓小姐结婚。一天,侯继图吟咏此诗,夫人听到诗的前句后,不由急切的询问,这是当初我在绵州写的书叶诗,你是怎么会知道的?侯继图也一样激动,就让妻子当场默写全诗,结果竟和他保存的树叶上的诗句完全一样。
      这个故事之不可思议在于,秋风居然能把树叶吹到四百里距离外?         刘斧在评论《流红记》时说:“流水,无情也;红叶,无情也。以无情寓无情,而求有情,终为有情者得之,复与有请者合,信前世所未闻也。” 原本“落叶无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但千百年来,这一段段“红叶题诗”却让人们从此对落叶流水寄予了无限情感。
      清代李渔还据此设计制成了一种如秋叶状的匾额,称 “秋叶匾”,并在《闲情偶寄》里解释说:“御沟题红,千古佳事。取以制匾,亦觉有情。”      佛家说:因缘合则万物生,因缘离则万物死。人世间的一切无非都是因为有缘而相聚,缘若尽则离散。惟有那样悲风飒飒的秋天、那样颓阳西倾的傍晚、幽囚深宫的才情女子、他乡飘零的没落书生,才会有了那样一场不知对方是何人、何样就开始了的相思,有了那样一段十年之久的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
                           。

    无***

    2007-11-11 09:20:08

其他答案

    2007-11-10 21:24:53
  • 这个对联是表达情谊的,所以上下联应该相应,而不是相对,但下联的梅
    是青梅,所以上联用白雪,红梅传情不好,况且这两样也多是形容傲骨,或
    是高洁
    你怎么把自己忘了
    斑竹洒泪传厚意,青梅酿酒缔良缘
    

    无***

    2007-11-10 21:24:53

  • 2007-11-10 17:59:23
  • 我认为红梅,青梅它们都是植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各个季节里的美景,虽然都可当做人名用,但是对自然的联想要更近一些。所以我觉得花果好些,没必要改动,而且要改动成大家都觉得比较好的情况是比较难的。供参考。

    张***

    2007-11-10 17:59:23

  • 2007-11-10 11:31:18
  • 楼主想要学习对联知识吗?
    食古有化
    级别:学者
    2006年1月3日
    ……对联的三个因素:意境、工整、平仄。姑且就这三个因素而论,哪个是对联不可或缺的因素(即要素)?
    首先是平仄,一千多年以来,近体诗也好,对联也好,“对”首先指平仄,平仄相反称为“对”,平仄相同称为“粘”;近体诗每两句为一联,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两句平仄必须相“对”而不能相“粘”,否则就不符合“联”的规则。其次是工整,字数相同,词性相同,这也是对联不可缺少的。至于意境,它不是构成对联的要素。就是说,就上述三个因素来说,两个句子只要具备了“平仄”和“工整”两个要素,不管有没有意境也成为对联,但是如果缺少其中一个要素,即使意境再好,也不是对联。
    ……

    落***

    2007-11-10 11:31:18

  • 2007-11-10 00:44:02
  • 青梅煮酒
    红叶题诗
    建议给改个浅显的。照在下看来是喜联,为了少破坏原意,上联表述英雄惺惺相惜,下联来点小资情调。
    我坦白:红梅题诗 青梅酿酒 白雪题诗 等字句是什么意思我看不懂,不知道有什么典故,只能从字面去理解。

    履***

    2007-11-10 00:44:02

  • 2007-11-09 22:02:17
  • 呵呵,说老实话,不太懂
    不过觉得 白雪 不太顺口
    我改一下
    “红袖题诗传厚意,青梅酿酒缔良缘。”
    呵呵 乱改的,别笑

    御***

    2007-11-09 22:02: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