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巴豆是什么?

首页

巴豆是什么?

巴豆是什么?一种植物?还是一种药物?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1-07 09:00:25
      巴豆 
    【处方用名】巴豆,巴豆霜,巴霜,焦巴豆。 
    【 来 源 】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 
    【商品规格】本品自古沿用至今,全国各地习用,为巴豆的正品。以粒大、饱满、种仁黄白色者为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
       【化学成分】种仁含脂肪油Crothon oil 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另含有巴豆甙1-3。8%、精氨酸、赖氨酸、解脂酶及一种类似蓖麻碱的生物碱。
      巴豆油中含有辅致癌物。为无色树脂状物,经水解后产生辅致癌物A3及致癌物B2。 【抗癌药理】抗肿瘤作用:巴豆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实体型和S-180腹水型,小鼠宫颈癌U-14实体型和U-14腹水癌,以及艾氏腹水癌皆有抑制作用。给大鼠移植性皮肤癌内注射巴豆油乳剂,能引起瘤体退化。
      并延缓皮肤癌的发展。巴豆油注射液在试管内有杀癌细胞作用。巴豆醇二酯对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38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入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多种癌肿。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
      1g-0。3g。外用:适量。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 选 方 】 1、治宫颈癌痛:水红花子60g,麝香15g,阿魏15g,急性子15g,甘遂9g,大黄15g,巴豆10粒,白酒500g,各药捣碎,合在一起,纳入猪膀胱内,外敷痛处,痛止停药。
       2、治喉癌: (1)巴豆2粒研末,大枣肉3枚,葱白2根,共捣如泥,梨1个,在1/4与3/4处交界处切开,下3/4中心挖空,装入药泥后盖好,上1/4置碗内蒸熟,去药嚼梨,喝汤。 (2)蜈蚣5条,全蝎、白僵蚕、 虫各30g,新瓦焙干研细末,分成40包,每包倒入鸡蛋内,捣匀,面糊封口,置碗内蒸熟吃,早晚各1枚,24包为一疗程。
       3、治鼻咽癌:巴豆7。5g,雄黄18g,郁金9g,每次3丸,2小时1次浓汤送下,服至吐泻停止。 。

    柠***

    2007-11-07 09:00:25

其他答案

    2007-11-08 10:36:01
  •   巴豆是大戬科巴豆属的植物,种子可以作为中药。
    别 名:江子、猛子仁、巴果  拉丁名:Croton tiglium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苏、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地;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6~10米。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柔毛或几无毛;二年生枝灰绿色,有不明显黄色细纵裂纹。叶互生;叶柄长2~6厘米;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3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近叶柄处有2腺体,叶缘有疏浅锯齿,两面均有稀疏星状毛,主脉3出;托叶早落。
      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顶生,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亦有全为雄花者;花梗细而短,有星状毛;雄花绿色,较小,花萼5裂,疏生细微的星状毛,萼片卵形,花瓣5,反卷,内面密生细的绵状毛,雄蕊15~20,着生于花盘边缘上,花盘盘状;雌花花萼5裂,无花瓣,子房圆形,3室,密被短粗的星状毛,花柱3枚,细长,每枚再2深裂。
      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有3钝角。种子长卵形,3枚,淡黄褐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生长习性: 巴豆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和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它不耐寒,越冬温度应在12℃以上。在园林中有些种像变叶木一样作为观叶植物栽培。 园林用途: 应用较广。
      在华南地区或丛植或单株栽种在公园、植物园或庭院中,是良好的观赏植物。北方只有少数盆栽。但巴豆在我国重要的事作为药用植物栽培。 繁殖培育: 通常用播种法繁殖。 。

    2007-11-08 10:36:01

  • 2007-11-07 08:57:02
  •   巴豆
     【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 
    【其他名称】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
    【汉语拼音】Badou
    【化学成分】种仁含脂肪油Crothon oil 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
      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另含有巴豆甙1-3。8%、精氨酸、赖氨酸、解脂酶及一种类似蓖麻碱的生物碱。巴豆油中含有辅致癌物。为无色树脂状物,经水解后产生辅致癌物A3及致癌物B2。 【性状】卵圆形,一般具三棱。
      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
      无臭,味辛辣。 【性味】辛,热,有毒。入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1。峻下冷结:适用于冷结便秘,腹满刺痛;或小儿乳食积滞,痰多惊悸。 2。攻痰逐水:可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之症;寒食结胸,痰涎壅盛,胸膈滞闷,肢冷汗出者;以及痰迷清窍,精神错乱。
      3。用治痈肿脓成不溃,本品有蚀疮排脓之功。 【用法用量】多入丸散。外用适量。大多制霜用,以减轻毒性。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注意事项】畏牵牛。 【禁忌】畏牵牛。无寒实积滞、体虚及孕妇忌用。
       【炮制】巴豆仁:拣净杂质,用粘稠的米汤或面汤浸拌,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搓去皮,簸取净仁。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每隔2天取出复研和换纸1次,如上法压榨六、七次至油尽为度,取出,碾细,过筛。 【采制】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处方用名】巴豆,巴豆霜,巴霜,焦巴豆。 【异名】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江子(《瑞竹堂经验方》),老阳子(《纲目》),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植志》),巴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巴米(《药材资料汇编》),双眼虾、红子仁、豆贡(《南宁市药物志》),毒鱼子、銮豆、贡仔(《中药志》),八百力(《广西中药志》),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来 源 】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 【商品规格】本品自古沿用至今,全国各地习用,为巴豆的正品。以粒大、饱满、种仁黄白色者为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 【化学成分】种仁含脂肪油Crothon oil 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
      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另含有巴豆甙1-3。8%、精氨酸、赖氨酸、解脂酶及一种类似蓖麻碱的生物碱。巴豆油中含有辅致癌物。为无色树脂状物,经水解后产生辅致癌物A3及致癌物B2。 【抗癌药理】抗肿瘤作用:巴豆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实体型和S-180腹水型,小鼠宫颈癌U-14实体型和U-14腹水癌,以及艾氏腹水癌皆有抑制作用。
      给大鼠移植性皮肤癌内注射巴豆油乳剂,能引起瘤体退化。并延缓皮肤癌的发展。巴豆油注射液在试管内有杀癌细胞作用。巴豆醇二酯对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38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入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
      治多种癌肿。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1g-0。3g。外用:适量。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 选 方 】 1、治宫颈癌痛:水红花子60g,麝香15g,阿魏15g,急性子15g,甘遂9g,大黄15g,巴豆10粒,白酒500g,各药捣碎,合在一起,纳入猪膀胱内,外敷痛处,痛止停药。
       2、治喉癌: (1)巴豆2粒研末,大枣肉3枚,葱白2根,共捣如泥,梨1个,在1/4与3/4处交界处切开,下3/4中心挖空,装入药泥后盖好,上1/4置碗内蒸熟,去药嚼梨,喝汤。 (2)蜈蚣5条,全蝎、白僵蚕、 虫各30g,新瓦焙干研细末,分成40包,每包倒入鸡蛋内,捣匀,面糊封口,置碗内蒸熟吃,早晚各1枚,24包为一疗程。
       3、治鼻咽癌:巴豆7。5g,雄黄18g,郁金9g,每次3丸,2小时1次浓汤送下,服至吐泻停止。  巴豆 (《本经》) 【异名】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江子(《瑞竹堂经验方》),老阳子(《纲目》),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植志》),巴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巴米(《药材资料汇编》),双眼虾、红子仁、豆贡(《南宁市药物志》),毒鱼子、銮豆、贡仔(《中药志》),八百力(《广西中药志》),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 【植物形态】巴豆 常绿乔木,高6~10米。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柔毛或几无毛;二年生枝灰绿色,有不明显黄色细纵裂纹。叶互生;叶柄长2~6厘米;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3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近叶柄处有2腺体,叶缘有疏浅锯齿,两面均有稀疏星状毛,主脉3出;托叶早落。
      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顶生,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亦有全为雄花者;花梗细而短,有星状毛;雄花绿色,较小,花萼5裂,疏生细微的星状毛,萼片卵形,花瓣5,反卷,内面密生细的绵状毛,雄蕊15~20,着生于花盘边缘上,花盘盘状;雌花花萼5裂,无花瓣,子房圆形,3室,密被短粗的星状毛,花柱3枚,细长,每枚再2深裂。
      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有3钝角。种子长卵形,3枚,淡黄褐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 多为栽培植物;野生于山谷、溪边、旷野,有时亦见于密林中。分布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 本植物的根(巴豆树根)、叶(巴豆叶)、种皮(巴豆壳)以及种仁之脂肪油(巴豆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约1~1。5厦米,直径约6~9毫米,厚约4~7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平滑而少光泽。种阜在种脐的-端,为一细小突起,易脱落。合点在另一端,合点与种阜间有种脊,为一略隆起的纵棱线。
      横断面略呈方形,种皮薄而坚脆,剥去后,可见种仁,外包膜状银白色的外胚乳。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中央有菲薄的子叶2枚。胚根细小,朝向种阜的一端。气无,味微涩,而后有持久辛辣感。以个大、饱满、种仁色白者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 主产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较佳。此外,广东、福建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巴豆油,其中有油酸、亚油酸、巴豆油酸、顺芷酸等的甘油酯;尚含巴豆甙。 【炮制】巴豆仁:拣净杂质,用粘稠的米汤或面汤浸拌,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搓去皮,簸取净仁。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每隔2天取出复研和换纸1次,如上法压榨六、七次至油尽为度,取出,碾细,过筛。
       《霍公炮炙论》:"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并酒等煮巴豆了,研膏后用。每修事一两,以酒、麻油各七合,尽为度。" 【性味】辛,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桐君:辛,有毒。黄帝:甘,有毒。" ③《医学启源》:"性热,味苦。
      " ④《医林纂要》:"辛咸,热,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大肠三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 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 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
      " ④《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 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
      " 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 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宜忌】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 ②《药对》:"畏芦笋、菰笋、酱鼓、冷水。得火良。与牵牛相反。" ③《药性论》:"能落胎。" ④《本草衍义补遗》:"无寒积者忌之。" 【选方】①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⑤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瘗;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金匮要略)三物备急丸) ⑥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
      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热,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千金方》) ④治痞结症瘕:巴豆肉五粒(纸裹打去油),红曲三两(炒),小麦麸皮一两(炒)。俱研为细末,总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汤下。(《海上方》) ⑤治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秘,但出气稍暖者: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
      气达即通。(《仁斋直指方》) ⑥治小儿L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痰即自下。(《古今医鉴》) ⑦治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钟,呷服。(《医说》) ⑧治夏月水泻不止:大巴豆一粒(去壳)。
      上以针刺定,灯上烧存性,研细,化蜡和作一丸,水下,食前服。(《世医得效方,针头丸) ⑨治气痢: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细研,取热猪肝和丸,空心米饮下,量力加减服之。牛肝尤佳。或以蒸饼丸服。(《经验方》) ⑩治小儿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研末),飞罗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
      赤用甘草汤,白用米汤,赤白用姜汤下。(《全幼心鉴》) ⑴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巴豆大者二十五枚(去皮膜,研取油尽,如粉),黄丹(炒,研,罗过)取一两一分。上同研匀,用黄蜡熔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时候。
      (《局方》水浸丹) ⑿治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并熬令黄,捣和之,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为度,勿饮酒。(《补缺肘后方》) ⒀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钱;轻粉五分。放于四、五层纱布上,贴在肚脐上,表面再盖二层纱布。
      经一至二小时后感到刺痒时即可取下,待水泻。若不泻则再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⒁治喉痹:白矾二两(捣碎),巴豆半两(略捶破)。同于铫器内炒,侯矾枯,去巴豆不用,碾矾为细末,遇病以水调灌,或干吹入咽喉中。(《百一选方》) ⒂治白喉:巴豆仁、朱砂等分,各研成细末,混和,每用3~5分,置膏药上,贴于眉间的上方(勿使药末掉入眼中)。
      约经8~12小时,局部皮肤发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时,便可揭去膏药,擦掉药末,涂上1%龙胆紫液,以防感染。(《江苏中医》(11):23,1959巴豆朱砂膏) ⒃治耳卒聋:巴豆一粒,蜡裹,针刺令通透,用塞耳中。(《经验方》) ⒄治风虫牙痛:一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
      二针刺巴豆,灯上烧令烟出,熏痛处。(《经验方》) ⒅治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末,频涂取效。(《普济方》) ⒆治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壳,炒焦,研膏,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腐化。(《痈疽神秘验方》乌金膏) ⒇治荷钱癣疮:巴豆仁三个,连油杵泥,以生绢包擦,日一、二次。
      (《秘传经验方》) 。

    l***

    2007-11-07 08:57: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