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教下,外蒙古怎么独立出去的

首页

请教下,外蒙古怎么独立出去的

历史上,二战后,外蒙古还属中国,可内战结束后,就不属中国版图了。学校里历史课本又没讲,这是为什么?纳闷中。。。。。。。。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0-31 02:20:42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瓦解,在沙皇俄国驻库伦(现乌兰巴托)领事的策动下,外蒙古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在库伦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政府。随后俄蒙军队包围了清政府驻库伦的办事大臣衙门,解除了清军的武装,并将办事大臣三多及其随从人员押送出境。
      此独立未被当时的清朝政府和后继的中华民国政府承认。 1913年沙俄当局迫使袁世凯执政的北洋政府签订了《中俄声明》。声明规定: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中国、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军队,不得移民。
      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在外蒙古恰克图签定《恰克图协定》,将此声明具体化。据此,同年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独立的大蒙古国”。袁世凯册封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呼图克图汗”,并赦免独立运动人士。外蒙古实行自治,但实际上为沙俄所控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苏联政府在1917年和1919年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事实上继续支持外蒙古独立。
      苏联在1919年7月25日发表对蒙古声明,称外蒙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要求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919年8月,蒙古三盟(车盟、图盟、汉臣)王公联名密呈库伦镇抚使陈毅,自愿取消自治,恢复旧制。 1919年11月7日,由于远东的沙俄残余势力(白俄)与苏联均忙于苏联国内战争而无暇顾及对外蒙古的援助,库伦当局求助于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政府首脑段祺瑞,徐世昌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乌兰巴托,挟持“内阁理”巴德玛·多尔济,软禁哲布曾丹巴活佛,并召陈毅回京,全面否定《六十三条》。
      同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蒙古全境归还中国。南方革命政府孙中山致电庆贺。11月22日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同时取消《中俄声明》和《恰克图协定》,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由徐树铮部在外蒙古驻防。
      此举使中国失去了外蒙古上层王公的人心,为后来蒙古的分离埋下了祸根。 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1919年牧民出身的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寻求共产国际的帮助建立独立的蒙古国。1920年在列宁的帮助下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了蒙古的共产党,即蒙古人民党。
       1920年7月9日,段琪瑞下台,徐树铮遭通缉,逃入外国使馆。库仑仅留守部份兵力。1921年2月11日,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白俄恩琴的军队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攻入库伦。中国驻军撤离库伦,一部分返回内地,一部分转移到买卖城,准备再战。外蒙古的活佛、王公们再次宣布独立。
      蒙古人民党军队在苏联红军的支援下7月开入库伦,然后进攻买卖城,中国驻军战败后彻底撤出外蒙古。蒙古人民党邀刚在苏联国内战争中取胜的苏联红军入蒙作战,赶走恩琴的军队。1921年7月10日,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
      北洋军阀各派系,如段祺瑞、张作霖、曹锟、吴佩孚等因忙于彼此之间的战争,无可奈何。作为一种外交形式,北京徐世昌政府发布了一份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在苏联第三国际以及蒙古人民党的支持与行动下,外蒙古政府1924年11月26日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以1911年作独立纪元,允许苏联驻军。
      但中国及英、美等当时主要国家政府皆未承认。1924年苏联签订的《中苏协定》承认外蒙是中国的一部分。 3 中华民国政府对外蒙古独立的态度 由于中华民国政府一直处于内外交困的处境中,从北伐、中原大战、剿共,到1931年九一八事件和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无力处理外蒙古问题,外蒙古逐渐从事实上脱离了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其间1928年蒋介石主持的国军在外蒙东部边界与苏军发生了小规模战斗,之后再没有进入蒙古。直到1992年苏联解体后,苏俄军队才彻底从蒙古国撤走。与此同时,在乔巴山等人的领导下,蒙古人民共和国实行了斯大林式的统治。 1939年,苏、蒙联军与日本、满洲国的军队因蒙满边境问题爆发诺门罕战役,之后因欧洲战事而停战。
      1941年4月13日,苏联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并发表联合声明说:为了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对此中华民国政府外长王世杰郑重声明“《苏日中立条约》,对于中国绝对无效。
      ” 国民党政府驻苏大使邵力子曾说:我在1943年春间,曾提出有关中苏邦交的建议……关于中苏之间的许多应解决的问题,我所建议的几乎多与中苏友好协定所包含的相类似。因为那时我认为这些问题必须加以合理的解决,尤其是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和中山先生建国大纲所定扶助弱小民族使之自治自决的精神,完全符合。
      (据新华社1949年8月15日电) 雅尔塔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同盟国为争取苏联对日本宣战,美、英两国在未通知中国以及其他盟国之下,于1945年2月11日与苏联签定涉及外蒙古以及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又称“雅尔塔密约”)。其中要求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以及英、美政府必须给予承认。
      8月8日在德国投降正好三个月后,苏联对日本宣战。一百五十万苏军在蒙古集结后进攻中国东北、朝鲜等地的日本关东军。其间外蒙古提供后勤并派军队参加了苏军对日军在内蒙古的作战。 为继续取得同盟国对中国战区的支持,1945年8月14日,经过与苏联两个多月的谈判,中华民国政府同意雅尔塔协定相关内容。
      宋子文、王世杰等在中华民国政府总统蒋介石的授权下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条件下,允许将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10月20日公民投票结果,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 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国民政府公告说:“外蒙古人民于民国34年10月20日举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近据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务人员之报告,公民投票结果已证实外蒙古人民赞成独立,兹照国防最高委员会之审议,决定承认外蒙古之独立,除由行政院转饬内政部将此项决议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随后国民政府表示支持蒙古入联合国,详情见下。 然而雷法章事后对这次投票的评介是:“其办理投票事务人员,对于人民投票名为引导,实系监视,且甚为严密”、“此项公民投票据称为外蒙古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独立愿望之行动,实则在政府人员监督下,以公开之签名方式表示赞成独立与否,人民实难表示自由之意志。
      ”中华民国政府曾于1947年8月27日于联合国安理会开会时表示质疑此投票之公正性。中华民国代表蒋廷黻发言称:“吾人认为此事是吾人所不能接受之过份简单的历史,当适当时机来临后,我国政府有从事进一步观察之权利。” 1953年经国共内战败走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总统蒋介石根据苏联并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条件而废除《中苏友好条约》中关于外蒙古的换文,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纳入中华民国的版图之内。
      蒋在国民党的中央会议上,沉重地检讨说:“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仍愿负其全责。这是我个人的决策,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状告苏联,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联合国对此予以承认,并通过联合国大会505号决议谴责苏联。 4 蒙古加入联合国 1946年8月6日,国民政府派驻联合国的代表徐淑希发表支持外蒙古加入联合国的声明:“蒙古人民共和国在数月之前,尚为中国之一部分,称为外蒙古。其独立乃由中国所赋予,职是之故,中国将为欢迎其加入联合国之一国家,吾人固竭诚期望其加入此国际机构。
      ……中国于适当之时间到来时,侪以全力支持外蒙古要求入会申请。” 国民政府迁台之后不承认外蒙古独立。1955年,中华民国否决蒙古加入联合国,认为蒙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因此其能否加入联合国尚有待讨论。 1961年,苏联集团和非洲集团达成一揽子协议:苏联集团支持非洲的毛里塔尼亚入联合国,而非洲集团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中华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可以阻止蒙古入联合国。但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如此会导致毛里塔尼亚入联合国受阻,激怒非洲国家,导致他们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入联合国,于是施压给蒋介石政府不得否决蒙古入联合国。几经外交上的交涉,最终蒋介石同意不否决蒙古入联合国,而美国也不可以投同意票。
      作为回报,肯尼迪公开声明美国坚决支持中华民国政府;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入联合国成为“重要问题”,即要三分之二多数同意才能通过;且肯尼迪承诺如果任何时候美国的否决将有效地防止中共进入联合国,美国将使用否决权。 10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以9票赞成,0票反对,1票(美国)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蒙古入会案。
      中华民国未参加投票。10月2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30号决议案,接纳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中华民国未参加表决。12月1日,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提出议案:任何涉及中国代表权变更问题的议案都是“重要问题案”。10月15日此案以61票赞成,37票反对,7票弃权,被通过为联大第1668号决议案。
       。

    月***

    2007-10-31 02:20:42

其他答案

    2007-11-03 13:28:44
  •   蒙古国--这个拥有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他们的独立直到1949年才得到我国的承认。 
       
    上溯到秦汉时代,自北匈奴被远驱欧洲,南匈奴降汉以来,阿尔泰山以东、贝加尔湖以南、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大片地区就已经是中国的土地了。
      那时,蒙古这个民族还没有形成。宽厚的中国皇帝充许各种不同的游牧民族继续在那里生息繁衍。那里也相继出现了很多兴盛一时的民族。如高车、鲜卑、柔然、突厥等。到了唐代,开始在那里置府设州,实行直接的有效管辖。宋代时,北方游牧部落的一支开始兴盛起来。因部落名字的缘故他们被称做蒙古人。
      他们的发祥地也是在我国的东北境内。这个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在英雄的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东征西战,战果显赫。他们夺取了大宋政权建立了元朝。他们向中亚、西亚仍至欧洲进军,横扫高加索地区、里海、波罗的海沿岸,占领了大片土地,建立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蒙古人从此为 欧洲人所熟知,中国的这个少数民族开始获得世界声誉。
          元朝的建立,为中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融合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蒙古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开始更进一步与内地融合,并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后来蒙古人失去天朝政权,但是明清以来,蒙古人做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从未与中国隔离开来。
      蒙古的分离,只是本世纪初的事。如果没有外来势力的干涉,没有贪婪的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建立各自势力范围的罪恶活动,那么蒙古永远不会分离出去,即使有短暂的分离也会重新统一。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已经证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合则是历史的主流。有史以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无论哪个政治势力,哪个民族势力在他们得势的时候,无不把统一中国做为他们的最高政治目标。
      这,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西方列强的到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的一统江山从此开始遭到破坏,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神圣国土开始惨遭瓜分、蚕食。在这里我不想谈及被沙俄吞并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想谈及中印边界问题、中缅边界问题、还有其它的边界问题。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掠夺、打击之下,大清帝国日益衰落,气数已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腐败的清朝政府。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统治时代。然而在那样一个封建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不可能有着强大的政治力量。
      中国不久就进入了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蒙古的独立活动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      1918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沙俄政府被彻底推翻。这时的 "自治蒙古"也就失去了主子。苏俄红军不断向西伯利亚挺进,使 "自治蒙古"感到危胁日益临近,坐卧不安。
      于是他们开始与中国进行取消"自治蒙古"、重新回到中国怀抱的谈判,不过谈判进程缓慢而坚难。1919年,主掌中国政局的段祺瑞政府派出得力干将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接替了当时正与外蒙古进行和平谈判的陈毅将军(当时和平谈判已近成功),立即用铁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弃自治,外蒙古重新彻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但是,这种毫不留情的铁腕政策却使中国失去了外蒙古上层王公的人心,为蒙古后来的分离埋下了祸根。    转眼到了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了,外蒙古也进入了混乱状态。被苏俄红军赶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向中国驻军发难。
      中国驻军寡不敌众,被迫撤离库伦(今乌兰巴托),一部分返回内地,一部分转移到买卖城,准备再战。此时,十月革命的"春风"已经吹到了外蒙古大草原。贫苦牧民出身的苏黑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了蒙古的共产党-蒙古人民党。1921年,蒙古人民党的军队在苏俄的大量武器装备援助下,开始向买卖城的中国军队进攻。
      中国军队因麻痹轻敌,不幸战败,被迫撤出买卖城。从此中国军队再没有进入外蒙古。    1921年3月19日,蒙古人民党领导的 "蒙古临时人民政府" 宣布成立了。这与在库伦的蒙古上层王公和恩琴匪帮形成了对立。由于实力相差悬殊,蒙古人民党决定邀请苏联红军入蒙参战。
      1921年5月,苏联红军进入外蒙古,在买卖城外打败了恩琴匪帮,挽救了危在旦昔的蒙古人民军。随即于7月占领了库伦。 7月10日,蒙古上层王公与蒙古人民党共同组建了 "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外蒙古宣布"独立"和建立"蒙古国"消息传到内地,一时间舆论大哗,国内各民间团体、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反对蒙古王公贵族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谴责苏俄对中国外蒙古的武装占领。
      北京政府的实权人物曹锟和吴佩孚早就对外蒙古闹独立十分恼火。东北的张作霖也大骂俄国人,对外蒙古的"独立"异常愤慨。他一时冲动,竟准备发兵外蒙,以武力解决外蒙纠纷。然而,由于内战原因,张作霖害怕曹锟、吴佩孚借机出兵东北,不敢对外蒙贸然行事。而北京的曹、吴在北边要对付张作霖,南边要对付其它各省军阀,生怕出兵外蒙会丧失自己在北京政府中的实权,因此只有隔岸观火,无可奈何。
      作为一种外交形式,北京政府发布 了一份措词严厉的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然而自那时起,苏联红军就一直留在外蒙古。这期间,那些在苏俄控制下被剥夺了权力的蒙古上层王公开始醒悟,后悔反抗中国的行为,纷纷逃到中国要求发兵收回蒙古主权,赶走俄国人。
      但是苏联不断增加驻蒙军队规模阻挠中国收回外蒙古主权的行动。内乱中的中国也一次次丧失了收回蒙古主权的机会。    1945年2月关于结束二战的雅尔塔会议, 是外国人操纵外蒙古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当时,在欧洲战场上,德国已经战败投降。在亚洲,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但战役打得非常艰苦;在中国战场,中日双方处于战略对峙,谁都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总的来看,日本战败已成定局,但美国估计,要达到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战略目标,美国还要多牺牲几十万的军队。为此,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的重要议题就是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然而他们为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无理要求,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 "蒙古人民共和国" 。
      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在万般无奈之中,于1946年1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了 "蒙古人民共和国"。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后来美国因使用原子弹对日本本土进行打击,迫使日本迅速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美国开始为当初对苏联做出太多的让步、牺牲太多的中国利益感到后悔,但为时已晚)。
          参考资料 。

    c***

    2007-11-03 13:28:44

类似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