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大致是“若凤孝在,我焉有此败”?

首页

大致是“若凤孝在,我焉有此败”?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说了一句话,大致是“若凤孝在,我焉有此败”? 如果郭嘉在,赤壁之战,曹操会败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9-20 15:34:34
      曹操赤壁之败有必然性,他在错误的时间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曹操在赤壁一战中失败的原因 
    ‘赤壁之战’其实是一个不确切的说法。首先,‘火烧战船’一战的具体发生地点是在与赤壁隔长江而望的乌林。其次,‘火烧战船’魏吴‘荆襄战役’中的一场终结性的战斗。
      所以,探讨曹操失败的原因,不应该仅仅看一个‘赤壁’。而要从整个‘荆襄战役’角度来看。 公元208年7月,曹魏军队开始集结,并向荆州进发。拉开了曹吴荆襄战役的序幕。 对于曹操出兵南犯的最初意图,我认为,应该不是为了占领东吴的地盘。如果分析双方当时的军事实力,可以看出,双方的实力相差并不是非常的悬殊。
      曹魏地区当时总人口只有300万而已,去除一半妇女,再去除一部分老弱病残。曹魏方青壮年男丁最多只有75万左右。还要去除各地必需的守军,后方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补充人员,曹操可以调用的军事力量不会超过30万。而且他也不可能把所有力量都投入到这次战役之中。
      所以,我个人估计,此次战役,曹操的军队顶多顶多不会超过20万。而东吴一方,据三国志,周瑜水军为三万,孙权手中还有一万精兵。总共四万。而且,曹操的北方兵卒不习水战,面对有长江天险的东吴,实力应该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因此,曹军当时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根据曹操‘不打无把握之战’的个性。他最初的意图,应该是占领荆襄一带,灭掉刘备的有生力量。然后训练水军,在准备充分以后再进行伐吴之战。根据后来的形式发展来看,这也是曹魏方当时最好的策略之一。 可为什么后来战局发展成魏吴双方直接对峙了呢?这就是曹操失败的原因之一:误判形势。
       在荆襄战役的最初,曹军的进展是非常之快的。9月,曹军到新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率7万军队投降,驻守樊城的刘备率陆军开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汉水撤退。曹军进至襄阳,发现刘备已撤走,曹操亲自率领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
      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溃,仅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并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曹军占 领了江陵。应该说曹操占领荆襄的作战意图轻松圆满的达到。但是对于消灭刘备这一点却没有做到,曹操深知,如果现在不能灭掉刘备,等其羽翼丰满以后,对自己的威胁将是致命的,所以他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定要彻底消灭刘备的有生力量。
       此时,刘备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吴抗曹’。而东吴一方也有两种选择:帮刘打曹或隔岸观火。在这一点上,曹操的想法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认为:东吴不会帮助,至少不会立刻帮助刘备,而是会先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自己一定会在孙权出兵之前取下刘备。于是曹操作出了下一步的战略部署:首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发动了对江夏刘备军队的进攻(兵分两路。
      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其次又在东线派出三路部队作出攻打孙权后方根据地的样子,希望孙权收缩兵力自保。同时给孙权写劝降书,夸大自己的兵力,企图吓住孙权。 而事实的结果是,曹操想错了,经过诸葛亮,周瑜,鲁肃的连番劝说,迅速派出了精锐部队于赤壁抵御曹军,造成了孙曹直接对阵的结果。
      可以说这是出乎曹操的想象的。 所以说首先在战略上,曹操已经输了一招。 原因之二:兵力不精。 这一点应该说直接是第一点败因的后果。刘琮投降,带给了曹操7万水军。这七万人在刘表手下,应该说是擅长水战的精兵。而到了曹操手下,就是乌合之众。
      原因不用多说,用新降之兵,为军家大忌。(同时,曹操也有过大批杀降兵的‘案底’所以降军军心不稳是一定的)。而在此次战役中,这七万降军反而成了作战的主力。应该说,这就是曹操仓促出兵,赶在孙权助刘之前灭刘的战略思想决定的。 因为曹操的总兵力本身就不多,而且兵分两路,还要分出一部分给东线骚扰孙权后方的军队,还要有一部分驻守荆襄地区。
      所以估计在曹操身边的原从军大概有四万左右(而且这四万人本身就是不习水战的北方兵卒水上战斗力有限)其余的就是毫无军心与战斗力的降军了。驻扎在乌林的军队总人数应该在七万左右。七万杂牌军对三万精锐水师,曹军实在不敢言必胜。 原因之三:传染病 《三国志·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综合各家说法,这种病应该是血吸虫。传染病流行,在行军打仗之时,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于是《魏书》中,把大疫作为了失败的主因。虽然有为曹操避讳的嫌疑,但不能不看出当初这场传染病的危害性。 原因之四:对手实在狡猾大大地 应该说曹操的对手非同一般,放火烧战船实在是一个妙计,再加上这个突如其来的东北风,曹操想不败都难。
       以上应该说是曹操战败的几个主要原因,下面开始分析,如果郭嘉在世,会对曹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郭嘉在曹操心中有极重要的地位,曹操曾感叹过“天下相知者甚少”“唯奉孝(郭嘉)为知孤意”。曹操手下谋士也曾对此次战争和黄盖诈降对曹操进行过劝阻,但曹操未听。
      一则程昱,一则贾诩,贾诩则判过曹操,很明显得不到曹操的信任,而程昱亦得不到曹操绝对的信任,这时候就显示出了郭嘉的重要性了。曹操视郭嘉为知己,对他的话自然要比他人信任的多,思虑的多。而郭嘉也是个极聪明的人,他如果还在世,那么他对曹操的影响将会是两种:一、他及时劝阻曹操在这个错误的时间发动了这场错误的战争,这自然就没胜败之说;二、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而他及时发现战势之劣,黄盖之诈等事,那么曹操依然会败,但不会败得那么惨,要知道赤壁一战,让曹操元气大伤,从吞并天下的大势落入三分天下之一。
       所以个人认为郭嘉不死,曹操并不能在赤壁大战中避免失败(只要是在那时发动了这场战争),但可以使曹操由大败变为小败。 不过一切“如果”都没有意义了,“如果”是个最让人难过的字眼。因为太过喜欢奉孝,而不忍别人对他有误解。我们能做的只是为他的英年早逝感伤感叹了。
       。

    傖***

    2007-09-20 15:34:34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