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在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首页

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在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在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有何意义和影响?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4-23 15:42:02
  • 瞳凝秋水剑流星, 裁诗为骨玉为神。
    翩翩白衣云端客, 生死为谁一掷轻。

    管***

    2014-04-23 15:42:02

  • 2014-04-23 12:56:51
  •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争斗,阶级矛盾加剧,农民起义,导致汉王朝覆灭,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此后,司马炎称帝,出现西晋王朝。西晋末年,匈奴、鲜卑等族崛起,灭了西晋政权,在北方出现五胡十六国,交战不休。公元317年,晋元帝在建康(今南京)成立新政权,是为东晋。
      接着,政权频繁更替为宋、齐、梁、陈;史称南朝。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统一北方。接着,又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取代,史称北朝。   由于各地战乱,朝代众多,南北对峙,历时三百六十多年,对民生固然不利,然而却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宫苑,比较分散,而有相当数量。
      如曹魏在邺城定都称邺都(其原城址在河南安阳北,河北临漳西),不久,建了铜爵园。以后的朝代北齐·武成帝也曾于邺城建都,改修原有的华林园为仙都苑。   在河南洛阳,则有魏明帝营造的芳林园和华林园。顺便指出,古代有同园异名和同名异园的状况,上述两处提到的华林园,为不同的园林。
      《宋书·礼志》载:“魏明帝时于天渊池南设流杯沟,燕群臣。”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缓缓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流觞”或“流杯。”苑园内设置曲水流觞,大约始于此时。   北魏·道武帝拓跋,原为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他称帝后在云中(今山西大同附近)亦修建宫殿苑园。
      《魏书·太祖本纪》提到,登国六年(391年),于该地起河南宫。天兴元年(398年)起天文殿。次年又于南台之阴起鹿苑,北临长城,东包白登,西山属之,广轮数十里,凿渠,引武川之水注之苑中,疏为三沟,分注宫墙内外,又穿鸿雁池,作天华殿,京师十二门,西武库,太庙。
      由此可见,宫苑仍有较大规模,他注重引水入园,重视动物饲养,让水禽出没池沼之中,使园林富有游牧民族粗犷之特色。   孙权于秣陵建都,改其名为建康,以后各代又称之为建邺、金陵、集庆、应天、江宁、南京等名自吴始,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于此,人称六朝。
      六朝时代,建邺园林有很大发展。   《宋书·礼志》提到,宫城北三里有晋之芍药园,后改名乐游苑。东晋时的一个帝王海西公·司马奕(366-371年执政),于建康钟川立流杯曲水,以请众官。此外,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在其名篇《兰亭集序》中明确提到“流觞曲水”,记述了当时会稽文人一次在春天参与修禊春游时的活动。
      看来,那时的曲水流觞往往成为王公贵族游园时的一项时尚。   除帝王、皇族的园苑以外,达官贵人、地主富商营建的宅园逐渐兴起。东晋顾辟疆在苏州筑宅园名辟疆园,以后王献之曾往游览。该园直至唐时犹存。王珉在虎丘山下也建宅园,苏州的园林有了长足的发展。
         南朝时,南京的园林尤为著名。《南朝宫苑记》提到,乐游苑处覆舟山南北,连山筑台观,苑内起正阳、林光等殿。刘宋·元嘉十一年(434年)文帝禊饮于乐游苑。元嘉二十三年,帝于华林园内筑景阳山,并于乐游苑北修玄武湖,意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后遭何尚之固谏乃止。
      其实,玄武湖东临崔巍的钟山,有景可借,因此,除了在滨湖一带景区可设置少量嶙峋怪石以外,没有多大必要劳民伤财,另行搬运土石,人工堆垒大山了。大明三年(459年),孝武帝慕汉上林苑之名,于玄武湖北也建了一个上林苑。   永明五年(487年),齐武帝于孙陵岗(今南京东郊梅花山)建商飙馆,是年还建新林苑。
      齐·谢  《入朝曲》描述当时情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山。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此诗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据《南齐书》提到,齐明帝建武三年(496年),于阅代堂起芳乐苑,石皆涂以五彩,跨池水立紫阁;并不顾节气时令限制,随心所欲,在盛暑季节,令园内种以好树美竹,未经及日便已枯萎,后竟征求民家,望树便取,毁墙拆屋以移之,朝栽暮拔,道路相继,花药杂草,亦复皆然。
      显然,石涂以五彩,俗不可耐,这使园林失却自然美。帝王的奢欲,倒行逆施,激起人民的义愤,没有几年,齐被灭于梁。   梁武帝改修华林园为仙都苑。天监四年(505年),在建兴里筑建兴苑。太清元年(547年)建成王游苑。昭明太子是梁武帝之子,性爱山水,喜好营建宫馆苑园。
      建康一带,当时的苑园还有桂林苑、别苑、芳林苑、方山苑、博望苑、娄湖苑、灵邱苑、古东园等等,不胜枚举。   应当提到,昭明太子之弟湘东王,后登帝位为梁元帝。他曾在江陵(今湖北)营建湘东苑。据《诸宫故事》记述,此苑穿池构山,长数百丈,缘岸植莲,杂以奇木,上有通波阁,跨水为之。
      周围有芙蓉堂、禊饮堂、隐士亭、乡射堂、连理堂、映月亭、修竹堂、临水斋;斋前有高山、石洞、潜行逶迤二百步,山上有云阳楼,楼极高峻,远近皆见之。由此可见,其苑园内的景点,始有具其文化内涵的专有名称。该园池山花木俱全,楼、阁、斋、堂、亭、桥兼备,构筑精巧,富有雅趣。
      所提的石洞,当为人工构筑;叠洞用于园林,可能从此时开始。

    l***

    2014-04-23 12:56:5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