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合集20篇)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合集20篇)

怅*** 23-01-06 答案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方舆胜览》

[注释] [媪]ǎo,年老的妇女。

【小题1】、翻译句子:(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译:

【小题2】、读完此文谈谈你的感想。(2分)

答案

【小题1】李白被老妇人的话感动了,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学完。

【小题1】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2)

一、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我们经过联想与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对文章进行加工处理。

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你学习、发现、思考、讨论。我们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大胆置疑。课堂上,我们若不愿动脑筋,坐等老师的答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老师是对手,而不是模本,否则永不能青出于篮"。一篇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融入了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我们学生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我们自己的理解更好。课堂上我们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我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多种能力。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多思考,多提问,多设计,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活动,活动,活跃的人愿意动,不活跃的人动了就会活。

三、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自控式学习习惯是指在自控式学习活动中,由于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在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境中不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而能自动学习的行为倾向。它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并不直接参与智慧活动,但在智慧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效能,属于意志活动范畴。语文学习尤其要有这种习惯,如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制订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语文学习的方法很多,我只向同学们介绍这三种,希望大家掌握好这三种方法,并琢磨、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有了好方法,加上勤奋,还怕学不到知识吗?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忽视了方法。不过,我最后还得补充一句:不是每种方法都对你管用,要学好语文,你得找到最适合你的方法。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3)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惩山北之塞(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方磨铁杵( ) (4)媪自言姓武(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_ ”(用原文回答)(2分)

5.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参考答案:

1.(1)苦于(2)通“返”,往返(3)正在(4)说

2.D

3.(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5.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 孔子/韦编三绝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0.5分)

6、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4)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2)方磨铁杵()

(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B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2分)(1)将近(2)正在(3)同“返”,往返(4)说(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彻”“感”“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照读/车胤囊萤读书等。(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5)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答: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答: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

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6)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2.D

3.(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6.【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

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8.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7)

铁杵磨针(8分)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去: 方: 欲: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答:

16、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3分)

答:

参考答案:

铁杵磨针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15、译文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16、持之以恒 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8)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惩山北之塞(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方磨铁杵( ) (4)媪自言姓武(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_ ”(用原文回答)(2分)

5.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参考答案:

1.(1)苦于(2)通“返”,往返(3)正在(4)说

2.D

3.(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5.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 孔子/韦编三绝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0.5分)

6、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9)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下,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未成,弃去。()

(2)逢老媪方磨铁杵()

(3)太白感其意()

(4)还卒业()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问之,曰:欲作针。

3、铁杵磨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语:。(1分)

阅读答案:

1、(1)弃:放弃

(2)逢:碰上

(3)感:被......所感动

(4)卒业:完成学业

2、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0)

铁杵磨针(8分)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去: 方: 欲: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答:

16、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3分)

答:

铁杵磨针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15、译文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16、持之以恒 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1)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答: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答: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

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2)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三.磨鍼溪》)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 离开

方:正在

还:返回

卒: 完成,结束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代老太太 )

2)学而时习之( 以前的知识)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代词,指书画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它,指代前文“此正午牡丹也”这件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3)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下,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未成,弃去。( ) (2)逢老媪方磨铁杵( )(3)太白感其意( ) (4)还卒业( )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问之,曰:欲作针。

3、铁杵磨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语: 。(1分)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1、(1)弃:放弃 (2)逢:碰上 (3)感:被所感动 (4)卒业:完成学业

2、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4)

一、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我们经过联想与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对文章进行加工处理。

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你学习、发现、思考、讨论。我们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大胆置疑。课堂上,我们若不愿动脑筋,坐等老师的答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老师是对手,而不是模本,否则永不能青出于篮"。一篇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融入了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我们学生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我们自己的理解更好。课堂上我们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我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多种能力。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多思考,多提问,多设计,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活动,活动,活跃的人愿意动,不活跃的人动了就会活。

三、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自控式学习习惯是指在自控式学习活动中,由于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在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境中不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而能自动学习的行为倾向。它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并不直接参与智慧活动,但在智慧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效能,属于意志活动范畴。语文学习尤其要有这种习惯,如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制订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语文学习的方法很多,我只向同学们介绍这三种,希望大家掌握好这三种方法,并琢磨、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有了好方法,加上勤奋,还怕学不到知识吗?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忽视了方法。不过,我最后还得补充一句:不是每种方法都对你管用,要学好语文,你得找到最适合你的方法。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5)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三.磨鍼溪》)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 离开

方:正在

还:返回

卒: 完成,结束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代老太太 )

2)学而时习之( 以前的知识)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代词,指书画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它,指代前文“此正午牡丹也”这件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6)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决心、耐心,这个道理是我从《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中学到的。

《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是说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经常逃学。有一次,他在小溪边遇见一位老奶奶正要把一根棍子粗的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很好奇地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呢?老奶奶微笑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被她的行为所感动,回去后发奋学习,后来成为了一位大诗人。

还有我们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他发明了炸药,因为人们不合理的使用,结果造成了很多人受伤,他受到了人们的责骂,担子犹如千金重,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而是再一次发明了威力大而安全的炸药,面对种.种困难的诺贝尔,他百折不挠,之后创造了石破天惊的伟业,他是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爱探索,遇到困难从不放弃的人。

看了很多伟人的事迹之后,让我感受很深。以前,我写作文时,都打烂了网,翻破了书,还东拼西凑,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出来,非常懊恼,但现在我都是自己想的,每次写作文时我总是写了再改,改了再看,看了再改,反反复复,虽然写得不是很好,但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了。

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有始有终,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直到成功为止,将来肯定有作为。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7)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下,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未成,弃去。( ) (2)逢老媪方磨铁杵( )(3)太白感其意( ) (4)还卒业( )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问之,曰:欲作针。

3、铁杵磨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语: 。(1分)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1、(1)弃:放弃 (2)逢:碰上 (3)感:被所感动 (4)卒业:完成学业

2、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8)

《铁杵磨针》这个故事讲述了在唐朝有一个叫李白的人,他从小不爱念书,常常逃学,经常到街上去闲逛。一次,李白偶遇一位老婆婆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在磨绣花针。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羞愧难当。从此以后,李白再也没有逃过学,每天学习特别用功。李白最终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只要功夫深,特出磨成针也因此成为经典之句。

学习虽辛苦,但如果象李白那样长期逃学不念书的话,他学业就一定会荒废,对他的学习影响不说,久而久之,会养成一种游手好闲的.坏习惯,对他的成长、成才及其有害。学习这样的小事情都做不好,是不能做成大事业的。试想:假如刘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数年如一日的刻苦、坚持不懈的训练,不从点滴做起,恐怕奥运会夺冠可能是白日做梦。邵丽华领衔千手观音,为千家万户送去春节祝福,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赛,这些辉煌源自他们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然而,所有这些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由许多小事组成的,离开了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大事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可见想做成大事离不开小事的积累和平时的坚持,小事的坚持是做成大事的基础。

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抓好平时的点点滴滴,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只要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大门。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老婆婆一样的铁杵磨针的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等都是一样的道理,不积跬步当然就无以至千里了。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19)

铁杵磨针阅读理解及答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三.磨鍼溪》)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 离开

方:正在

还:返回

卒: 完成,结束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代老太太 )

2)学而时习之( 以前的知识)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代词,指书画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它,指代前文此正午牡丹也这件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译文: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学校。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完成了学业。老婆婆说自己姓武,直到今天小溪的旁边依然有一块岩石叫武氏岩。


铁杵磨针阅读答案(20)

《愚公移山》与《铁杵磨针》的阅读答案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6.(2分)(1)将近(2)正在(3)同返,往返(4)说(各0.5分)

17.(2分)D

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彻感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21.(2分)【示例】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照读/车胤囊萤读书等。(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各1分)

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相关推荐

春字成语(热门5篇)

成语
春字成语(1)春暖花开风花雪月出水芙蓉春华秋实花团锦簇柳暗花明草长莺飞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花枝招展雨后春笋春寒料峭繁花似锦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百花齐放春花秋月绿肥红瘦寸草春晖莺歌燕舞枯木逢春含苞待放春
展开详情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备考资料
在我措手不及的时候,初三已经站在了我的面前。只是一上午,我便像是已经上了战场,这种节奏的生活,连喝水都得脚步匆匆地前进。草草的解决午饭,稍带休整便又开始新的征程。阳光毒辣得很,刺得我睁不开眼。那透过树
展开详情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辅导
一、紧扣教材,循序渐进教材是中考命题的基础和重要依据,教材是“源头”。在复习过程中要紧紧依据课本,复习教材要充分体现以下四性:(1)目的性,即做到复习什么心中有数,这是前提。所以教师首先应在深入钻研大
展开详情

杨氏之子教案(优选20篇)

教案
杨氏之子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
展开详情

高中语文阅读做题方法

高三语文
整体思路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
展开详情

激励人奋斗的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
1.一切皆有因果。2.知识玩转财富。3.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4.用鞭子抽着,陀螺才会旋转。5.一个细节足以改变一生。6.快乐是一种能力。7.如果不想被打倒,只有增加自身的重量。8.自卑是更可怕的
展开详情

发现美

全科知识
发现美是一个致力于将网上购物网站的商品进行重新组织,引导用户有效进行购买的网站。目录购物网站创始人公司荣誉购物网站发现美是一个致力于将网上购物网站的商品进行重新组织,引导用户有效进行购买的网站。目前不
展开详情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汇集20篇)

教学反思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1)昨天我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的《两则》这篇课文时,在不同的班级里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先在七年级三班上的这节课,和多数语文老师一样,我对七年
展开详情

“五一”出行_这3个问题尤其要注意

九年级语文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4月21日晚在其网站发布消息,景区北大门4月29日恢复开放,每日最大接待量控制在1500人以内。游客进山时应注意:登录“皖事通”App,选择黄山市申领“安康码”;必须预约门票、换乘车票
展开详情

古代名人名言大全摘抄(精品3篇)

名人名言
古代名人名言大全摘抄(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5、少壮不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教师节的礼物 村居古诗原文(合集3篇) 恐怖故事3(通用17篇) 2022年中考满分作文 给残疾人小朋友的一封信 写事作文500字左右(优选6篇) 植树的诗词(必备3篇) 初中学生军训口号2022 野性的呼唤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初一生物很难学吗?该怎么学? 小升初数学考试必备重难点 关于加拿大高中留学的范文 考试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习题(精选6篇) 小学生最有效的英语学习技巧 口腔科实习生自我鉴定 以朋友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 白杨礼赞阅读答案(汇集10篇) 2022年高考改革艺考文化分数线会变高吗? 窗外的风景600字精彩作文 小学作文:第一次滑旱冰 2022高考化学知识点材料 《水浒传》读后感400字二年级 健康教案预防感冒(实用10篇) 初中物理必会实验方法与初中物理必考的15个实验 流坑村 中考遐想作文 必胜客服务员实习心得体会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感悟 开火车教案(通用19篇) 单亲家庭怎样教育孩子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与汉江相关的文章 护士实习日志范文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教案2022 先进事迹材料 暑期医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节礼物 怀念一种声音阅读答案(合集12篇) 绿野仙踪读书笔记 大学英语作文300字 虎年吉祥成语(必备3篇) 舍得的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 你是我的一本书中考高分作文600字 染纸教案(甄选12篇) 人生不后悔话题作文初中优秀范文 英语学习随笔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精选20篇)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500字范文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牛虻读书笔记范文 考试风云作文 高考生物必备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方法 浣溪沙李璟教案(通用3篇) 《关系》海因里希·伯尔阅读答案 高三语文作文素材 实用的期中考试的作文 体育考试作文 初一英语上期中知识点 高三物理答题技巧大全(优选4篇) 皇帝的新装读书笔记 高中生必读课外书目资料(通用4篇) 2022年安徒生童话读后感范文500字 高考历史必须明白的十个基本问题及命题方向预测 雨声650字优秀范文 高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植物不失眠阅读答案(实用3篇) 初二政治学习有什么方法 儿童防火安全知识顺口溜 民族团结朗诵诗歌(汇集7篇) 大学生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绿色家庭事迹材料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读书笔记 关于考试的作文 考试之后作文 感情的句子说说心情(合集6篇) 写景对联(汇集10篇)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2022高考数学应考策略 英雄三岛 小升初专家指导:安抚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应该如何沟通? 小学二年级英语优秀作文 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Unit4(人教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热门17篇) 《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450字 高一军训500字体会范文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 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范文 怎样学好化学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 高中生2020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师德修养读书笔记范文 初一上册政治月考试卷 五年级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 通分教学设计(合集15篇) 森林报读后感范文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阅读答案(通用16篇)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健康卫生教育教案(精品19篇) 醉翁亭记的教学反思(优质19篇) 挫折议论文800字高二范文2022 美丽的雪花教案(热门15篇) 小学语文《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暑假实践报告 考试总结作文 狼图腾读书笔记300字 超声实习生工作评语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600字 太阳的故事(通用18篇) 大学军训个人总结500字范文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精选7篇) 关于大学英语专业求职信范文 抗疫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归纳 生命的力量600字范文 优秀小兵张嘎观后感500字 海底两万里初三读书笔记范文 小学六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幼儿园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学习简短的座右铭 高中数学学科知识难点复习(精品5篇) 议论文名言(合集5篇) 军训活动指导员10天军训计划 我所在的集体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 卢卡斯·波多尔斯基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范文 同桌冤家读书笔记500字 英语学习反思总结范文 己亥杂诗教学反思(必备6篇) 小学生关于尊严的作文 高一政治的复习技巧 春节谚语(必备15篇) 高三数学与高分技巧,学渣也能逆袭! 食品厂的实习日记 小学一年级英语自我介绍及翻译 《冬天》阅读训练题 最新复习教学反思(集锦7篇) 经典励志名言名句(精选130句) 厚道话题作文优秀范文_初三厚道话题作文 学好高中生物知识的方法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只小猪音乐教案(合集3篇) 动作描写的好词好句(汇总6篇) 小学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桂花开了550字七年级作文 高一政治做好七个方面的方法 法兰克王国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我的未来不是梦为题作文初中范文 百万英镑读后感800字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2022中学生班主任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2022大学生污水处理厂实习计划 有关初中生作文为努力而喝彩600字 2022快乐的星期天周记【600】字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600字 2007版--完形(强化)-1 陈妙瑛 政治学习方法 父亲节写父爱如山600字七年级作文 复习几个重点专题:高考最后40天如何冲刺历史? 高二英语语法练习题 我的考试作文 许三观卖血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写人作文怎么写(实用18篇) 2022年实习班主任的报告范文 英语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珍惜时间高三演讲稿 2022高中语文知识重点总结 关于travel的英语作文(汇总4篇)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及思维方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及答案 古诗《秋思》(实用7篇) 家长与老师指导三年级数学的方法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五年级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500字 梅花魂读后感优秀范文500字 2022高三数学题理科 故事文章大全(通用7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 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18篇) 草原教案及反思(精编4篇) 古诗墨梅(集合13篇) 2022年简洁的人生格言(精选295句 ) 读后感高一800字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范文 《军犬黑子》读书笔记 樊亦敏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简报 大学生实践心得 大学生军训总结500字范例 猫课文教案(甄选14篇) 美术蒲公英教案(必备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