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张*** 23-03-30 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学具准备:

学具名称 1角硬币 三角形学具 回形针 小刀 小方快

(长、宽、高都是1厘米)

个数 8 5 6 6 30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仔细听,看能不能帮助他。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决定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回答:“一拃多一点点。”小南到商店挑选了双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认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一定合适。小南高兴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可是当妈妈打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奇怪的问:“这鞋子这么小,到底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谈话: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_小精灵 儿童网 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操作方法的指导:

①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②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

学具名称 测量结果(数学书的宽)个 得出结论

1角硬币 7 ①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量的结果不同。

②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三角形学具 4

回形针 5

小刀 3

小方块 15

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为什么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得出结论1]5、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

如:每组中都选用“回形针”量的同学,他们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6、启发学生思考:在量数学课本的宽时,想要得出相同的结果应该怎样办?[得出结论2]

第二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二)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封面图片(课前准备)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问题。

生: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为5个“回形针”长,而铅笔盒封面图片也是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①因为选用不同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事实不相符。

②测量时,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①让学生看图,并说明图意:有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这5个□,让学生看图直观判断出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看不清的可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②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用同一物体为标准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2、“做一做”第2题。

①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和“高”。

②学生独立测量后再交流。

测量方法指导(与前面有所不同): 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着量,而是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设计意图:用同一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使测量变得更简化】

3、“做一做”第3题。

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作标准,让学生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也可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

【设计意图:为过渡到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做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关于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厘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小木块作单位来量一量学具中纸条的长度。

教师: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量贴在黑板上的这张纸条,让学生来量。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小木块在黑板上放不住,测量起来很不方便。)

教师说明:在测量这两张纸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小木块,虽然得出了结果,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3)认识几厘米。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知道1厘米不仅仅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通过多种形式,巩固1厘米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

(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势,并且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4、判断题。(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加深用厘米量的正确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学生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谈收获,在一次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最后的小结,不仅重申了本节课学习重点内容,同时激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学案导案

知识梳理

一、复习导入。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

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

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引入今天学习内容)

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

基础练习

二、新知探究

(1)观察尺子

(2)认识、感受1厘米(cm)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4)认识几厘米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

三、知识运用

看课件做题

四、总结

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检测

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

二、 20厘米—5厘米=厘米

10厘米—3厘米=厘米

8厘米+6厘米=厘米

3厘米+4厘米=厘米

当堂检测

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学具准备:

学具名称 1角硬币 三角形学具 回形针 小刀 小方快

(长、宽、高都是1厘米)

个数 8 5 6 6 30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仔细听,看能不能帮助他。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决定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回答:“一拃多一点点。”小南到商店挑选了双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认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一定合适。小南高兴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可是当妈妈打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奇怪的问:“这鞋子这么小,到底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谈话: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_小精灵 儿童网 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操作方法的指导:

①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②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

学具名称 测量结果(数学书的宽)个 得出结论

1角硬币 7 ①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量的结果不同。

②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三角形学具 4

回形针 5

小刀 3

小方块 15

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为什么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得出结论1]5、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

如:每组中都选用“回形针”量的同学,他们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6、启发学生思考:在量数学课本的宽时,想要得出相同的结果应该怎样办?[得出结论2]

第二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二)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封面图片(课前准备)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问题。

生: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为5个“回形针”长,而铅笔盒封面图片也是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①因为选用不同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事实不相符。

②测量时,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①让学生看图,并说明图意:有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这5个□,让学生看图直观判断出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看不清的可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②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用同一物体为标准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2、“做一做”第2题。

①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和“高”。

②学生独立测量后再交流。

测量方法指导(与前面有所不同): 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着量,而是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设计意图:用同一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使测量变得更简化】

3、“做一做”第3题。

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作标准,让学生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也可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

【设计意图:为过渡到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做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关于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厘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学具准备:

学具名称 1角硬币 三角形学具 回形针 小刀 小方快

(长、宽、高都是1厘米)

个数 8 5 6 6 30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仔细听,看能不能帮助他。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决定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回答:“一拃多一点点。”小南到商店挑选了双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认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一定合适。小南高兴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可是当妈妈打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奇怪的问:“这鞋子这么小,到底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谈话: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操作方法的指导:

①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②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

学具名称 测量结果(数学书的宽)个 得出结论

1角硬币 7 ①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量的结果不同。

②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三角形学具 4

回形针 5

小刀 3

小方块 15

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为什么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得出结论1]5、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

如:每组中都选用“回形针”量的同学,他们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6、启发学生思考:在量数学课本的宽时,想要得出相同的结果应该怎样办?[得出结论2]

第二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二)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封面图片(课前准备)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问题。

生: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为5个“回形针”长,而铅笔盒封面图片也是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①因为选用不同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事实不相符。

②测量时,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①让学生看图,并说明图意:有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这5个□,让学生看图直观判断出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看不清的可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②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用同一物体为标准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2、“做一做”第2题。

①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和“高”。

②学生独立测量后再交流。

测量方法指导(与前面有所不同): 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着量,而是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设计意图:用同一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使测量变得更简化】

3、“做一做”第3题。

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作标准,让学生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也可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

【设计意图:为过渡到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做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关于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厘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1——3页,认识厘米。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蜡笔估测铅笔的长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课桌长,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测量五题的长度有不同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认识厘米,学习用直尺测量以及用厘米为单元进行估计,在练习活动中,让学生估计和测量学习用品的长度。 学生对物体的长短有了初步认识,但对物体的具体长度是多少并不了解,在生活中关于测量的知识知道的很少,更少参加测量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掌握用学生尺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把尺子,一块新橡皮,一支新铅笔,教师准备课件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自己选择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质疑:为什么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测量所用的工具不同)

小结:对了,如果要使量的结果一样,我们就需要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你知道这种工具是什么吗?(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尺来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尺

1、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一起看看。(教师投影一把尺子)请大家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2、学生汇报,老师介绍。(投影出示:尺子)

(1)许多数: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从小到大)都从几开始?(0)这里的0表示什么呢?(起点)

(2)刻度线: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者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人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

3、揭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厘米 cm)

(二)认识厘米

1.认识1厘米

(1) 师:你们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指出:0到1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从1到2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从2到3这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呢?

(2) 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说一说: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有多长。

(1)仔细观察1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再记在脑子里。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学生举例)

师课件展示书上三个例子。

(2)亲身体验:

谈话:刚刚我们都比画了1厘米的长度。那2厘米怎样比画呢?

请学生说一说。(从0刻度开始,到2刻度)学生举给老师看。

师:那5厘米你能找出来吗?(学生自己找)

1名学生演示,并说是怎么表示出来的。(从0开始,到5刻度)

(三)用尺子量

1、师:下面有两个小朋友在量铅笔刀和一条线段的长度,你能帮他们看一看吗?(出示书上例2图)

提问:铅笔刀有多长?(7厘米)

你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讲清楚从0刻度开始,到7刻度就是7厘米)

师:说得真好,那线段呢?2—3名学生说一说怎样看出来的。

师:我们在用尺子量长度的时候都是怎样测量的啊?

(从0刻度开始,到什么刻度就是几厘米)

这两个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是这样量的(出示想1的两种不正确的方法)

问:你觉得他们量出来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2、动手测量

师:刚才看了他们的测量,你想自己动手量一量吗?

课件出示蓝和红两条线段。学生自己动手测量。

师提醒:在线段的上面标上长度。(展示2—3名学生的测量结果)

提问:你觉得在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什么地方是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自己总结了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从0刻度开始,尺子放正。看另一端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3、估计和测量

(1) 师:刚才我们量的物体都正好是几厘米,有的时候我们量的物体不是正好几厘米。就像这样的两条线段。(多媒体出示两条线段)

让学生先看图回答。师指出大约的意思。

(2)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手掌宽和食指长大约多少厘米。

出示课件,学生看图填空。集体交流核对。

(3)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食指的长度大约是5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你的中指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吗?(2—3名汇报)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种物体(铅笔或橡皮)进行估计,然后再测量出它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每组一种)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比较交流。再汇报。

三、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那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从0刻度开始) 画的时候注意什么呢?

如果我们用今天学的厘米单位去测量教室的长,你觉得方便吗?厘米一般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而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我们学习大的单位才行。

作业设计:用直尺测量家中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但学生在测量时有两个问题,一是动作太慢,二是操作不标准,还要加强练习。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8)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苏教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量,也为认识米用米量做下铺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与同桌合作的意识,并能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

二、说教法:

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说学法:

本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因此在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你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量课桌的长度?”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陷阱味”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数学知识引起重视,由于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引出用尺量更好,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5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

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情景,“怎样量这枝铅笔,”、“怎样看出铅笔长几厘米?”“你喜欢哪种量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动手量长度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技能,又发展了思维。学生获得了自我探索和成功的体验。自学用厘米画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同桌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在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四、游戏活动、发展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量、画的本领后,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着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地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皮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学生操作:选用橡皮、大小回形针、硬币等量出“扶手”的长度)

师:谁愿意大声告诉大家你量得“扶手”有多长?

生:我量得“扶手”有三张纸条那么长。

生:我量得“扶手”有四个1角硬币那么长。

生:我量得“扶手”比两个大回形针短一点儿。

生:我量得“扶手”比三个小回形针长一点。

None

师: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选用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所以结果不一样。

(二)质疑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出示课件)你们看,蚂蚁们为了使小桥更漂亮,还给它涂上五彩的颜色,你们想想看,绿色这一段是多长?

生:是1厘米长。

生:是2厘米长。……

师:到底是多长呢?我们听听“小精灵”是怎么样说的。

(小精灵: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

师: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

生:从刻度1到刻度2。(师点击课件反馈)

生:从刻度2到刻度3。(师点击课件)

None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

生:图钉的长是1厘米。

生:小方块每边条的长是1厘米。(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不是1厘米长)

生: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师: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是多长呢?

(学生比画出1厘米的长度)

师:互相看一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生闭眼想像)

(三)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段是几厘米长?

生:2厘米。

师:(出示课件)那4个1厘米是多长?

生:4厘米。

师: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长的一段吗?

(生指出后汇报是怎么指的)

三、用厘米量

(一)估几厘米

师: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生:6厘米。

生:4厘米。

生:5厘米。

None

(二)量几厘米

师:究竟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师:请大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括号内填数字。

师:请同学们按刚才的量法,赶紧帮助蚂蚁们量出“扶手”的长度吧。

(学生测量“扶手”的长度)

师:大声告诉小蚂蚁,“扶手”长几厘米?

生:9厘米。

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桥比以前更漂亮了,从那以后,蚂蚁们深深体会到尺子的作用,于是蚂蚁王国举行了一个“测量大赛”。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如果你们认为选手量对了就举“对”牌,不对就举“错”牌。好,比赛开始了。

师:请1号选手来量,请评委亮牌。

生:对。

师:谁能说说你为什么举“对”牌。

生:因为1号选手把铅笔的左端对准了0刻度,右端对到了刻度7,所以铅笔长7厘米。

师:请2号选手来量,请评委亮牌。

生:错。

师:为什么举“错”牌?

生:因为2号选手没把瓶底对准尺子的0刻度。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咱们帮它纠正过来,(课件演示正确的量法)你们看,现在瓶子的高度是不是正好6厘米?

生:不是。

师:那瓶口对着的刻度是更接近6厘米,还是更接近7厘米?

生:更接近6厘米。

师:像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它高大约6厘米。最后咱们请3号选手来量,请评委亮牌。

生:对!

生:错!

师:看来大家有不同意见了,为了公平,请评委们相互商量商量。(学生讨论,之后汇报。)

生:我们可以把刻度1看做0刻度,再往下数,所以3号选手量对了。

生:小刀刚好有4个1 cm长,所以3号选手量对了。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其实3号选手的量法也可以,关键是你得看清楚 ,小刀占了几个厘米长。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大赛举行得热火朝天,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个测量比赛呢?

生:想。

(二)测量

师:(课件展示)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纸片的边长,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和墨水瓶的高,比比哪组量得又快又准。

(学生合作开展测量比赛,反馈测量结果。)

(三)拓展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

生: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以用软尺量。

师: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其实人们为了测量更方便,不仅发明了直尺、三角尺、还发明了皮尺、卷尺等(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软尺,拿出来看一看。下面你们可以用软尺,也可以用直尺,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可以离开座位,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着量。

(学生开始测量,有的量自己鞋底有多长,有的量同伴的肩宽,有的量自己的腰围,有的量手臂长,有的量桌子的长,有的量椅子的高……之后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

五、布置课外练习

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干。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个小知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他们有时是有手和脚来量。(课件展示:一拃、一步图样)今天的课外练习,请大家量出自己一拃和一步分别有多长。

教学设想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进行了以下处理。

1.创设童话情境,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0)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呈现古人用庹量巨石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测量长度的必须要有长度单位,同时理解到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

2、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明白测量物体要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cm)的长度观念,同时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掺毒里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

重点:了解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了解测量单位的本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 故事引入

呈现古人用庹量巨石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的情景,并配有动画情景。

二、探究新知

1、活动探索,用拃测量相同物体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动画演示、讲授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知道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

3、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具体方法的指导,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从而领会到为什么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三、知识应用

(一)用身体量一量

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请你用这些长度单位量一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1)数学书长约()拃。(2)课桌长约()拃。

(3)黑板长约()庹。(4)教室长约()步。(二)找一找、量一量

尺子上从刻度0到1的长度就是1厘米。

从()到()也是1厘米,从()到()还是1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厘米,手掌宽约()厘米。

一拃长约()厘米。(三)量一量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1)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毫米厘米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1分米、1毫米有多长。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知1分米以及1毫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身穿花衣裳,身体细又长,想要写好字,全靠它帮忙。”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铅笔。

师:铅笔是我们学习的伙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铅笔有多长”。

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估一估。(1分钟)

出示一支铅笔。

师: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估一估这枝铅笔大约有多长?

请2~3名同学起来说一说。

(2)量一量(2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要知道铅笔到底多长该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请大家将答题卡拿出来,第1题中的铅笔长度与老师手中的

铅笔长度是一样的,量一量并将问题填写完整。

师:这支铅笔有多长呢?

生:这支铅笔的'长度是10厘米。

师:10厘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

师:10厘米也可称为1分米。分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全班齐读。

师:那我们用用什么符号将1分米与10厘米联系起来呢?

生:1分米=10厘米。用字母表示是1dm=10cm。

全班齐读两遍,并板书。

师:所以刚才这支铅笔的长度可以说是10厘米。还可以怎么说? 生:这支铅笔的长度是1分米。

(3)找一找。(3分钟)请3名同学说一说即可。

师:你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也是1分米吗? 生1:从1刻度到11刻度

生2:从5刻度到15刻度。

……

小结:尺子上只要长度是10厘米的就是1分米。

(4)比一比(2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这1分米记住了。要请拇指和食指来帮忙了,像这样在尺子上比划出1分米。拿掉尺子,注意保持手指之间的距离不变,跟你的同桌比一比。

师:好,再用尺子量一量,将这1分米放进我们的脑海。闭上眼睛,记住这个1分米。

(5)联系生活(2分钟)

请2~3个同学说一说

师:拿着这个1分米,想一想,在我们的教室里或者家里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

生:开关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生:粉笔盒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6)运用1分米。(3分钟)

师:在我们小朋友的身上也藏着1分米,找一找。

生:拇指与食指伸直后长度大约是1分米。

师:大拇指与食指伸直的这个距离称作:一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龄的增长,一拃的长度越来越大。比如老师的一拃就比你们

的一拃大。所以我们应该说是小朋友的一拃长大约是1分米。

师:那现在就用我们的一拃测量下课桌桌面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生:课桌的长度大约是5分米。

生交流汇报。

(7)探究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5分钟)

教师出示一把米尺,这是一把1米长的尺子,这个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我们也都知道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是吧,那现在咱们来看看这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吧?谁来猜测一下?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这样猜测的?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验证下你们猜得对不对。

师示范:在贴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注意要对齐,要一个接着一个。

故意错误示范,让生来订正。

请两三名同学上黑板进行活动,并让其他学生统计已经贴到几分米了,可以换成几厘米。

得出结论:1米=10分米。用字母表示是1m=10dm。并板书

2.认识毫米

(1)说一说(2分钟)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支铅笔,请你用尺子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多少?

生:铅笔的长度大约6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7厘米。

师:怎么会这样?那是6厘米准确呢还是7厘米准确呢?

生:两个都不准确。

师:其实我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测量结果不是整理米数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新的单位来帮忙,它就是毫米。毫米是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用字母mm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0刻度到1刻度之间,会发现有很多的小格。

师:其中的1小格就是1毫米。2格就是?3格呢?

(2)感知1毫米(2分钟)

师:同学们知道1毫米有多长吗?让我们一起在尺子上找一找,用手比划出来,感觉如何?

生:1毫米太小了。

(3)联系生活(2分钟)

师:是啊,1毫米实在太小了,像老师手上这个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再想一想,我们生活中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生: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请大家拿出1角的硬币,再次感受下1毫米。将1毫米也放进脑海。

(4)厘米与毫米的关系(2分钟)

师:同学们拿出尺子看一看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让生说一说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数一数。

全班一起数一数,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是1cm=10mm。

(4)正确读出铅笔的长度。(2分钟)

师:那学习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后,你能正确读出铅笔的长度了嘛?

生:铅笔的长度是6厘米4毫米。

小结:有了毫米的帮忙,我们的测量结果就更加精确了。

3.排一排(2分钟)

今天我们新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加上之前学的米和厘米一共有4个长度单位,谁来帮它们排排队呢?

从大到小:米、分米、厘米、毫米

从小到大:毫米、厘米、分米、米。

三、巩固练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知识,就要懂得运用到生活中,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单位换算

7米= ()分米

3厘米= ()毫米

90分米 = ( )米

60厘米=()分米

5dm=( )cm

70mm=( )cm

2.请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3( )

旗杆的高度大约是8()

一本新华字典厚度约6( )

橡皮擦的厚度大约11( )

师: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3()

生: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3分米。

师:为什么不填其他的单位呢?

生:3米太大了,3厘米太小了,3毫米更不可能。

师:对了,所以填对单位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填错了,会被笑话的。

其他题目直接让孩子说一说该填什么单位。

3.把不合理的地方改过来。

出示一段话,教材35页中一段淘气的日记: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0毫米远,来到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上语文课。

① 由老师读一读,在错误的地方故作惊讶,让学生发现问题。 ② 同桌讨论一下,哪里有问题,又该怎么改呢?

③请同学指出错误之处,大家一起判断改得对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学会了量小物体的长度及单位间的换算。

五、板书设计

分米(dm) 毫米(mm)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1米=10分米1m=10d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2)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经典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1、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2、 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 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 认识厘米

(1) 认识刻度尺

①教师出示刻度尺或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刻度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接着教师拿出一把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②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尺子。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

师:尺子上刻有线条,叫刻度线,看看尺子上有几种不同长度的刻度线。生可能回答有:老师,有3种不同的刻度线,最短的刻度线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这表示1毫米),学生会接着问:比最短的刻度线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进一步引导观察,从开始刻度线到稍长的刻度线有几格这样的1毫米,学生回答有5格,老师告诉学生:这样一格表示5毫米,学生还会接着问:老师,相邻最长的刻度线之间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告诉学生:这样一格表示1厘米。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尺子上的刻度线及各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追问: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线,还有什么?

学生回答有:①字母cm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解释:这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

②有数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追问:这些数字对着哪些刻度线,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回答:0、1、2、3)

③教师引导学生在刻度线上找到0教师介绍: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刻度从这里开始(这叫尺的0刻度)。

④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用投影仪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0~1是几厘米(从0到1是1厘米),从1~2是几厘米,从2~3是几厘米(都是1厘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说明:这样的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刻度线间隔是相等的。

⑤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0到2有几厘米,从0到4有几厘米,从0到5有几厘米,从0到6有几厘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几厘米?教师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加于引导。

⑥同桌指着刻度尺上的具体刻度和长度互相说一说1厘米,几厘米。如:从0到1是1厘米,从0到5是5厘米,从0到9是9厘米,从6到7是1厘米,从1到5是4厘米

(2) 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所带的物品的长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②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实际长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进一步形成对1厘米长度概念的表象。

③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如果学生举出的物体很少,教师可以将在课前准备一些物体提供给学生测量,如:订书针、透明胶带的宽、瓜子的长、橡皮的厚等。

(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动手操作,培养能力。

1、 学习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1) 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些纸条,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吗?用什么来量?

(2) 教师出示刻度尺。讲解如何量纸条的长度,边示范边讲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如:现在这张纸条的右端对着5,表示纸的长度就是5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米。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3页纸条上面括号内填5,表示纸的长度是5厘米。

2、 小组合作。

再选取一个物体,测量之前,小组里每位同学先估计一下长度大约是多少,然后再测量,最后汇报估计结果与测量结果的误差,从中让学生实践几次,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估测能力)

3、 量课本的长、宽。

以两人一组,先估测再测量,合作量出自己的数学课本的长、宽,教师巡视指导。

4、 深化练习。

⑴你们还想测量什么?

⑵让学生把没有测量的物体拿出来。(分小组进行)

⑶小组讨论,根据本组要测量的对象,怎样测量?

⑷小组讨论后动手测量。

⑸汇报。

5、 开放练习。

出示一张学生成绩通知单,提出问题,要印50张成绩通知单,请你去购买白纸。怎么办,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用估计方法,估计要买的白纸的.长和宽。

⑵用测量工具量出白纸的长和宽。

①用手指比一比。 ②用眼估计。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

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总结了测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在生活中,见到较短物体时,我们应先估测它的长度,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测的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节课通过让学生

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使学生认识1厘米的长度及用1厘米测量物体,初步体会测量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对比回忆,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 体现问题性。

问题是科研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课程的钥匙。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导入时,教师出示的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学生: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很快回答出来,这样的问题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实际的,教学具有坡度性,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会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这两枝铅笔有多长呢?这样课堂气氛才有渲染,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 体现体验性。

体验能使学生学习进入生命领域。本节课通过学生从认识到动手操作到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厘米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活力与创造,这样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三、 体现合作性。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3人小组和2人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及先估测后测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估计结果,然后进行动手测量,看看谁估计的准。这样能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及估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索活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四、 体现多样性。

课堂活动性强,练习形式多样,在课堂活动上体现了全面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3)

《厘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

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了解

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难 点】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突破】

以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在寻找1厘米长度的物体的活动中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对物体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纸条。

【教学关键】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快乐学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

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

来看一下吧。

二、研讨学习,动脑思考

(学生看完动画)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小组讨论)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

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讲解学习,动手实践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

么?和同位交流一下。(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

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字。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同学们读一读(生自由读)

生:数字是按照由小到大排列的。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

刻度(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

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四、加深认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把食指放到0刻度线上,从0刻度慢慢滑到1刻度,它之间的长度

就是1厘米。同学们用手从0摸到1,感觉一下,每相邻两条最长

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

10是几厘米?(课件展示不同长度,让学生说出长度是几厘米)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

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

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

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

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

多长吗?(生试着回答)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

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你能从你的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5厘米吗?(学生找,师巡视)

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

生:(生先估再答)12厘米。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生估计并回答:20厘米)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

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

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蓝纸条,不知道他们的长度,你们可以帮老师量一下

吗?(两人一组测量)

生积极测量,回答,然后再测量(白纸条、红纸条)

五、拓展

师: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又没带尺子,怎么办呢?

(生想办法并发言,用拃、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

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用软尺。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

慢学习。

六、练习测量

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会看尺子了,现在我们分组利用尺子来量一量

(1)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

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

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七、评价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积极回答)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课后作业】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4)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度单位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选出身高不同的两个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察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指名回答。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5)

二年级上《厘米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厘米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理念:

“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设计时,突出以下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2、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在生活中具体观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一厘米有多长。会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

3、在学习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重点: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谈话,同意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同学们,看看我们这儿的桌子,好不好?学校准备再添置一批一样桌子,你能量量它有多长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并汇报测量结果。

师:大家的方法真多啊?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一样呢?

测量同一个物体,所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就不同。看来啊,要有一个统一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才好啊(出示各种工具),我们测量物体时一般用米尺,有了统一的工具,还要有统一的测量单位才行,孩子们请看:

妈妈的身高165厘米

文具盒长20厘米

英语课本长23厘米

这些测量结果都是以什么作单位的?(厘米)板书:厘米,孩子们读一遍,现在你知道厘米是什么了吗?(一个长度单位)它不是我们吃的黑米、红米、小米、大米、它是一个-----(长度单位)?面对一个新的单位名称,孩子们,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预设:

1、1厘米有多长?

2、怎样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那么这节课我就一起这节课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再说一遍,哪两个问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还要善于动脑思考哟!(暗中告知孩子的“起点导航”)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尝试探究、

孩子们,拿出你的尺子,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有多长?

相关推荐

眼泪的重量600字优选作文

六年级语文
那一颗颗如钻石一样璀璨,像水晶一样晶莹,像露珠一样纯洁的眼泪,每一滴都有不同的滋味,每一滴眼泪都有不同的故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经五更了。夜深人静,喧闹的城市,一下子安静了起来。我的眼皮上就好像有
展开详情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集锦16篇)

考试资料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1)要学好数学,选好学习方法是关键。在数学课上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耳到:要专心听,要认真听。听老师或同学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眼到:要睁大眼睛,把书上
展开详情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考试作文
早上我很高兴地到学校,碰到班主任金老师,我说:“金老师早!”,金老师说:“小朋友早!”第一节是语文课,金老师说:“今天是语文考试。”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昨天晚上做了复习了。金老师发下卷子来,叫我们传
展开详情

小学四年级日记:无聊的一天

四年级语文
今天我一起床,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便打电话问妈妈。原来爷爷奶奶去小姑家了,爸爸去送他们,接着就去上班了,妈妈也上同事家了,妈妈还说锅里有饭放微波里就行了。我无语死了,但也没有办法,于是吃完饭无聊
展开详情

二年级数学青岛版上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
1、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
展开详情

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汇编18篇)

教学反思
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1)我认为这节课的特色有两个:一是把学习课文内容与学习语言表达融合在一起,二是始终把体会语言和理解人物融合在一起。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语言训练,这是由语文学习的本质决定的
展开详情

高中学习英语的方法总结

高三英语
1、环节一:吸收知识课前预习和课堂听讲就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用好2大资源:辅导书和老师。预习时,碰到不理解的知识,就动手查看辅导书。课堂上要重点去听自己不会的知识。像单词这种比
展开详情

欣赏-教育名言

教育
一、关于教书育人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
展开详情

英语学习复习计划

学习英语
1、课前预习:良好的课前预习是掌握知识的必要保证。①先把“考试说明”看一下,紧扣大纲和说明系统全面复习,做到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又不出“圈”,不做无用功。②重“读”教材。翻开“五年真题”可以看到,很多
展开详情

青春宣言为话题议论文九年级优秀范文

九年级语文
青春充满无限的可能,只要青春,那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青春是我们的宣言,青春是我们的资本,青春让我们拥有无限可能,青春让我们更加飞扬。“百金买骏马,千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时间就是“百川东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七年级历史考试分析,月考试卷分析 狼王梦读后感范文 寓言故事400字(汇集18篇) 高考生物必备的知识大全 部编版赵州桥说课稿(推荐6篇) 《邓稼先》阅读答案 司马祠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世说新语的故事(合集6篇) 小学一年级英语学习要避免的五个误区 小学语文补充习题及答案 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家长观后感 物质与精神议论文初中范文_物质与精神优秀作文 家教学反思(甄选17篇) 不要乱吃东西安全教案(集合3篇) 父母的爱中考优秀作文 小学生课间游戏作文400字 国庆节诗歌 《拱桥》记叙文阅读答案 有关科普知识作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500字初中作文 满分作文大全500字(汇总15篇) 溶液教案(优质18篇) 单位春节对联(优质4篇) 英语作文带翻译字(精选4篇) 长方形面积教案设计(通用4篇) 秋天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集合7篇) 高三作文800字范文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功与功率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 大老鼠找小老鼠教案(实用5篇) 空乘专业高考需要多少分 身边的正能量小故事(精编4篇) 考试反思作文【热门】 怎么做高考语文科学类阅读题 交通安全知识顺口溜 实习周记心得体会(精选18篇) 班主任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 关于水的议论文高二 冲刺高考英语作文预测范文 三年级语文补充习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课堂作业本答案 高二上册英语单词词汇表 经典抗日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 《女生日记》读书笔记 良好生活习惯的谚语(汇集11篇) 就业推荐表学院推荐意见通用版 考生考试诚信承诺书(实用15篇)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题目(必备4篇)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整理总结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合集5篇) 高考政治复习考点分类总结 《昆虫记》读书笔记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集锦6篇) 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月活动总结 2022高二作文亲情议论文范文 高中数学149分数学学习方法+辅导书 《木偶奇遇记》读书笔记 赞颂母亲的诗歌(通用16篇) 六年级英语语法毕业复习知识点 形容小孩可爱的句子(汇总3篇) 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英语作文500字(精选16篇) 高考数学复合函数知识点归纳 危险的河安全教案(汇集6篇) 注意饮食卫生教案(汇总8篇) 好玩的纸箱教案(精品6篇) 赞美松树的诗句(集合4篇)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 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 小学五年级500读后感作文 善意阅读答案(热门13篇) 初一军训第一天日记 小老鼠上灯台语言教案(精编8篇) 会飞的教室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飘》阅读笔记 平凡的幸福500字小学作文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范文 喂影子吃饭的人阅读答案(集合3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 经典人生励志名言 学会变通800字议论文 黄真真 年级生物知识点(合集15篇) 大江保卫战阅读答案(汇编3篇) 关于苍蝇的小学生日记 又是一年桂花香 《伊索寓言》五年级读书笔记范文 怎样才能学好九年级历史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合集9篇) 暑期社会的实践心得体会 高三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钱的名言(优质8篇) 高中成语故事素材积累 【推荐】随笔记叙文 历史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幼儿活动教案(汇编16篇)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范文 论语四则阅读答案 税务事务所实习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考试的心情作文 新生军训感言稿800字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必备15篇) 品味人生550字五年级作文 快速提高学习水平七个步骤 小学四年级作文:家乡的过桥米线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 坚持高二作文满分议论文范文 优秀的成语(集合17篇)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 读威尼斯商人有感范文300字 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重点知识 六年级作文:善良 铁路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022高中物理核聚变教案大全 关于安全知识作文 s版小升初语文改错题知识点 雪孩子优秀教学设计(热门18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全文 《永远的超级四班》读书笔记 2022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小故事分享(优质18篇)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分享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 教师节的礼物 【热】地理学习方法 富有哲理的人生座右铭 动物忧伤的阅读答案(汇集7篇)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与学习方法 校园防欺凌主题班会教案(推荐4篇) 关于小学生我的同桌作文 自律议论文(合集7篇) 2022山东高考怎么考,2022山东高考流程 大学生军训自我总结范例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 世界的成语(必备3篇) 小鹿斑比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车站500字小学作文 男人的故事(热门5篇) 大风和树叶教案(汇集3篇) 公交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谈谈美食作文 6年级英语试卷(优质20篇) 初一军训心得300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知识点部编版 2022年青春话题作文九年级范文 王尔德童话读后感范文300字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反思(热门17篇)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普通话说话范文 历史成语故事简介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地进行应用题教学设计 对待挫折500字小学作文 犟龟教学设计(合集15篇)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精编19篇)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必备6篇) 高二抒情作文800字议论文 工作辛苦的句子(推荐8篇) 安全知识作文600字 期中考试作文 高三学生地理答题技巧_高三地理答题技巧(汇编8篇) 家庭教育指导公开课观后感 《生命流泪的样子》读书笔记 叶形鱼科普知识 关于考试失利作文 高三作文师恩难忘800字 比长短教学设计(通用6篇) 夸父追日读后感 营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高埔广府民居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甄选16篇)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 汽车营销实习报告 加拿大留学费用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 正比例说课稿(甄选19篇)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汇集5篇)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热门7篇) 师范生班主任实习报告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我爱我的祖国主题征文(必备3篇) 网络改变生活700字议论文 英语口语实践心得体会 斑羚飞渡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称象读后感作文 关于给妈妈的一封信的作文 神奇的笔记本作文 回顾展望的句子(必备10篇) 小学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题(必备7篇) 励志哲理句子(汇集16篇)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范文500字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范文 关于六年级优秀清明日记 函数单调性教学反思(实用8篇) 高中生优秀抒情作文范文 陇西行赏析(汇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