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优质15篇)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优质15篇)

真*** 23-04-11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1)

一、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3)学生做P76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

同号得正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把绝对值相加

(-2)+(-3)=-5

异号得负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得零得任何数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如果是在法则运用时,编制一些训练符号法则的口算题,把例2放在下一课时处理,效果可能更好。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2)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能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综合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3、关键: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正确理解省略加号的有理数加法形式、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2)(—8)—(—6);(3)8—(—6);

(4)(—8)—6;(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

(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

=—7—5—4+10(省略括号和加号)

=—16+10

=—6

七、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般情况采用:(1)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互相抵消的,先相加;(4)正、负数分别相加、总之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课堂是写作车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学生不断进行写作,修改和再写作。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按要求对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讨论观点和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给定的数字将被填入它所属的集合中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

一、形势归纳

小学我们学了整数和分数,上节课我们学了正数和负数。谁能快速提出以下问题?

1.有以下数字: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组:正整数集{}和负整数集{}。你填完了吗?

(2)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填完了吗?

称整数和分数为有理数。(指点题,板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根据课本寻找自学的机会

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附:自学提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

2.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分数

3.____ 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4.在1、2、3、0、-1、-2、-3、1/2、0.1、-0.5、-5/2中,整数: 、分数:;正整数:、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整数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分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有理数按符号不同可分为正有理数,_______和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理数包括有整数和分数.

(2)0.3不是有理数.

(3)0不是有理数.

(4)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5)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所有的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依次类推有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等,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中(大括号内,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杨桂花: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最小的正整数

B.0是最小的有理数

C.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2)零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4)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5)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及课后反思

我9月19号在阿城市第五中学上了一堂数学公开课,由于得到通知的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准备的不算充分。在各个方面一定存在着疏漏和缺陷,在这里请大家多多指教。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敌军对我军进行小规模军事侦察的问题,使学生处在一个指挥官的角色。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作出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明白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感觉在问题的引入上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问题的探索: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行走,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法则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作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理解进一步的加强。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最后的习题配备上,让学生对两个加数及和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且对各种情况作出讨论,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促使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四、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5)

《有理数加法法则》是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通过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探究、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它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实数运算的基础,也就是一切运算的基础。

教法: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问题串,诱导学生探究、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自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重点突出异号两数相加,明确有理数的加法,名义上是加,但实际上同号是加,异号则要转化成减法。最后将巩固法则融入游戏中,并将法则编成顺口溜,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法: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分类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将法则巩固融入游戏、顺口溜中,让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的意义。

2、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通过法则的探索,向学生渗透分类、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法则的探索与应用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准备:预习教材,填上相应的空白,思考并举出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一个不为零的有理数可以看做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2、比较下列各组数绝对值哪个大?

①-22与30;②-与;③-4.5和6

3、小学里学过哪类数的加法?引入负数后又该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

(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复习回顾与本节课相关的旧知识。)

二、新知探究

1、打开教材,请一位学生将他通过预习得到的加法算式说出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该式子表示的实际意义。

2、你还能举出类似用加法运算的实例吗?

3、观察这些算式,从加数上看你可以将它们分成几类?每一类和的符号与加数的符号有何关系?和的绝对值与加数的绝对值有何关系?

4、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突破难点:异号相加好比正数和负数进行拔河比赛,谁的力量(绝对值)大,谁胜(用谁的符号),结果考察力量悬殊有多大(较大绝对值减较小绝对值)。

(设置问题情境,探究、总结、归纳法则。对比了华东师大版教材和北师版教材,都是以数轴为载体探究法则的,并且这种载体非常有利于理解加法的意义,以前也听过其他老师上这节课,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向东走、向西走,要么一晃而过,要么总是纠缠不清,法则刚出来,便下课了,所以,我就更换了一种模式,让学生先预习,然后说出这些算式的实际意义更利于理解加法的意义。我认为只要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应该说理解法则中“和”的符号与“和”的绝对值的由来更容易一些。)

三、运用法则

例:计算

(1)(+2)+(-11) (2)(-12)+(+12) (3)(+20)+(+12)

(4)(- )+(- ) (5)(-3.4)+(+4.3) (6)(-5.9)+0

思维过程:一“看”二“定”三“和差”

(主要是通过设置一组题目,理解法则,并展现思维过程“一看、二定、三和差”,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四、巩固法则

1、开火车游戏。

第一位同学说一个算式,第二位同学说答案,第三位同学接着说一个加法算式,第四位同学说答案,依次类推,谁卡住,谁表演节目。

2、填数游戏。

将-8,-6,-4,-2,0,2,4,6,8这9个数分别填入右图的9个空格中,使得每行的三个数,每列的三个数,斜对角的三个数相加均为0

3、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吗?

(设置了两个游戏:开火车和填数,另外就是打破了小学的思维定势“和总是大于加数”,引入负数后,是有变化的。设置问题“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吗?”让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理解的更深一些。)

五、小结

加法顺口溜:有理加减不含糊,同号异号分清楚;同号相加号相随,异号相减号大绝;相反数、和为0;碰见0、不变形。

(用一段“顺口溜”识记加法法则)

六、作业设计

1、练习完成在书上,习题1~2完成在作业本上。

2、在圆圈内填上彼此都不相等的数,使得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为0。

五、小结:用一段“顺口溜”识记加法法则。

反思:“运算能力”是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而“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实数运算的基础,也就是一切运算的基础,有理数加法法则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准绳,更是难倒了一大片初学者,有的同学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不但不能叙述法则,反倒连小学学过的非负数的加法运算也不会了,如何突破这个障碍,我认为关键还是加法意义的理解,应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情境中搞清楚加法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一来“和”的符号的确定与“和”的绝对值的确定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对比了华东师大版教材和北师版教材,都是以数轴为载体探究法则的,并且这种载体非常有利于理解加法的意义,以前也听过其他老师上这节课,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向东走、向西走,要么一晃而过,要么总是纠缠不清,法则刚出来,便下课了,所以,我就更换了一种模式,让学生先预习,熟知加法就是连续两次变化的总结果,然后再给这些算式赋予新的实际意义更利于理解加法的意义。其实,只要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应该说理解法则中“和”的符号与“和”的绝对值的由来更容易一些,通过操作,学生对于将算式置于实际情景非常感兴趣。对于接下来将算式按加数分类,探究和的符号与加数符号的关系,还有和的绝对值与加数绝对值的关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得到“互为相反的两数相加和为零”时就有学生提到:异号两数相加其实就是正负一抵消,余下的部分就是和。看来只要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身释放出琢磨的能量比让学生打开大脑的录音系统录音要好得多。通过后续学习的考察,学生对于加法法则的记忆与应用并非停留在表面的记忆上,而是对法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没有学生刻意追求用教材上的句子一字不漏地来叙述加法法则,他们都能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说明到底是为什么。

再思考:这节课是我调入新的学校上的汇报课,领导还有同事们对我的课都做出了中肯的点评,最后一位颇有资历的领导谈到:数学教学应体现其本质,用“数轴”探究有理数的的加法更能体现加法的本质,授课者应做好合理的应用。换言之,本节课未能很好体现加法的本质。个人思考再三认为加法的本质就是“连续两次变化的总结果”,用数轴表示向东走向西走,还是举生活中的盈亏实例等都体现了加法的本质。新旧版本的华师大教材都是以“数轴”为载体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这种载体的应用主要凸显了直观,变化的结果一清二楚,也体现了数与形的有效结合,无疑是一种很好而有效的载体,但我们为什么不在教材现有载体的基础上做一些突破,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加法运算呢!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盈”与“亏”生活气息浓郁,且学生熟知,会吸引众多的学生参与,“同号相加”就是“盈盈”型或“亏亏”型,“异号两数相加”就是“盈亏”型,(+5)+(-5)为什么是0?显然盈亏一样,最终兜里没钱!而(+3)+(-10)为什么结果取“-”且用“10-3”,盈少亏多呗!最终还是亏了7元!将加法置身于这样的情景更有利于理解加法的意义,总结加法法则,理解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理解其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过程,培养观察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小学学习过加法运算律,带领学生回顾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提问:在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律还能不能成立?

板书课题,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二)生成新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展示两组算式:3+(-5)=-5+3=;

提问:上述两个算式相等吗?如果换成其它有理数相加,两个算式的结果还相等吗?

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展示第二组算式:3+(-5)+7=3+(-5+7)=;

提问:分析式子意义,计算一下两个式子结果是否相同,换一些其它有理数试一试?

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加法中,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思考:多个有理数相加是不是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合某些加数求和?

(三)巩固提高

计算:

1.(-11)+25+(-9)=

2.(-16)+25+(-24)+15=

总结: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其计算简便。

(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学生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阐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作业:课本习题第2题。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用数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对学生加强数感的培养,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会独立思考,又能勇于创新。

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进行运算。

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小明在一条东西的跑道上先走了5m,又走了3m,如果以向东为正,他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

5+3=8

如果小明先向西运动5m,再向东运动3m,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5)+(-3)=-8

如果小明先向东运动5m,再向西运动3m,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5+(-3)=2

足球循球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图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红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如何表示?

二、知识点拔: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与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例题指导

例1计算

(1)(-3)+(-9)

(2)(-4.7)+3.9

解:(1)(-3)+(-9)=-(3+9)

=-12

(2)(-4.7)+3.9=-(4.7-3.9)

=-0.8

四、练习巩固:

P221、2。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习题1.31、8、12题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8)

一、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P76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

同号得正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把绝对值相加

(-2)+(-3)=-5

异号得负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得零得任何数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如果是在法则运用时,编制一些训练符号法则的口算题,把例2放在下一课时处理,效果可能更好。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加减统一为加法对简化计算所起的作用

2、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讨论、积极思维探索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设问题情况

+(-1)-(-2)+(-3)-(-4)+(-5)-(-6)……(-50)

二、鼓励学生发言、讨论交流

1、出问题

(1)如何解该?

(2)如何将减号进行转变?

三、新课讲授

根据上题,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是先把它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即加减统一成加法

例:(-8)-(-10)+(-6)-(+4)如何统一成加号?

省略加号如何表示?-8+10-6-4

注: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刮号与它前面的加法省略不写

如何读呢?

按和式读做“负8,正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做负8加10减6减4

例1、把(+1)+(-3)-(+2)-(-4)-(+6)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解:原式=(+1)+(-3)+(-2)+(+4)+(-6)

=1-3-2+4-6

学生板演,练习用两种方法读出

例2、计算

(1)-24+3.2-1.6+3.5+0.3

(2)0-21+3-(-0.5)-(-6)-(+4)

解(1)因为原式表示-24,3.2,-16,-3.5,0.3的和,所以可将加数适当交换位置,并作适当的结合进行计算,即

-24+3.2-16-3.5+0.3

=(-24-16)+(3.2+0.3)-3.5

=-40+3.5-3.5

=-40 .

(2)0-21+3-(-0.5)-(-6)-(+4)

=0+(-21)+(+3)+(+6)+(-4)

=-21+3+6-4

=(-21-4)+(3+6)

=-25+9

=-16

提问:如何解?(多种方法)

法一:按正常顺序来解(从左到右)

法二:运用简便方法来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运算律?该如何灵活运用?

如何使得计算简便?

1、正数和正数放在一起,负数和负数放在一起

2、互为相反数的放在一起

3、同分母的放在一起

4、能凑整的放在一起

四、练习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和的形式,并说出他们的两种读法

(1)(-12)-(+8)+(-6)-(-5)

(2)(+3.7)-(-2.1)-1.8+(-2.6)

2、计算

(1)-30-11-(-10)+(-12)+18

(2)3 1/2-(-21/4)+(-1/3)-0.25+(+1/6)

五、小结:

1、加减法统一为加法

2、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注意点

(1)互为相反数放在一起

(2)同分母的放在一起

(3)能凑整的放在一起

(4)小数与小数放在一起,整数与正数放在一起(等等)

六、作业:P47习题2.8(2、3)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10)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课堂设计及教后反思。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敌军对我军进行小规模军事侦察的问题,使学生处在一个指挥官的角色。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作出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明白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感觉在问题的引入上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问题的探索: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行走,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法则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作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理解进一步的加强。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最后的习题配备上,让学生对两个加数及和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且对各种情况作出讨论,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促使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四、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1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12)

初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进行新课 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2) 4+(—9);(3)—4+9;(4)(—4)+(—9);

(5)4+(—4);(6)9+(—2);(7)(—9)+2;(8)—9+0;

2、计算

(1)5+(—22);(2)(—1、3)+(—8)

(3)(—0、9)+1、5;(4)2、7+(—3、5)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13)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二、内容分析

有理数除法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已掌握了倒数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乘除的混合运算法则,知道0不能作除数的规定和在中学已学过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教材首先根据除法的意义计算一个具体的有理数除法的实例,得出有理数除法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的结论,进而指出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不变,这样,就得出了有理数除法法则。接下来,通过几个实例说明有理数除法法则,并根据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进一步得到了与乘法类似的法则。最后,通过几个例题的教学,既说明了有理数除法的另一种形式,也指出了除法与分数互化的关系,同时,还指出有理数的除法化成有理数的乘法以后,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这样,就说明了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法则。

本节课的重点是除法法则和倒数概念;难点是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以及乘法与除法的互化,关键是,实际运算时,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因而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有理数除法与小学除法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符号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小学学过的倒数意义是什么?4和的倒数分别是什么?0为什么没有倒数。

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4的倒数是,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是因为没有一个数与0相乘等于1等于。

2.小学学过的除法的意义是什么?10÷5是什么意思?商是几?0÷5呢?

答: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15÷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15,商是3,0÷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0,商是0。

3.小学学过的除法和乘法的关系是什么?

答: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4.5÷0=?0÷0=?

答:0不能作除数,这两个除式没有意义。

新课讲解:

与小学学过的一样,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里与小学不同的是,被除数和除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零作除数除外)。

引例:计算:8×(-)和8÷(-4)

8×(-)=-2。

8÷(-4),由除法的意义,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积为8。

∵(-4)×(-2)=8。

∴8÷(-4)=-2。

从而,8÷(-4)=8×(-)。

同样,有(-8)÷4=(-8)×。

(-8)÷(-4)=(-8)×(-)。

这说明,有理数除法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

又(-4)×=-1,4×=1。

由4和互为倒数,说明(-4)和(-)也互为倒数。

从而对于有理数仍然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提问:-2,-,-1的倒数各是什么?为什么?

注意: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写成这个数的数分之一即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颠倒一下即可,一般地,a(a≠0)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

由上面的引例和倒数的意义,可得到与小学一样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则教科书第101页方框里的黑体字,用式子表示,就是a÷b=a·(b≠0)。

注意:有理数除法法则也表示了有理数除法和有理数乘法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与小学一样,也规定:0不能作除数。

例1计算。(见教科书第103页例1)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3页例1。

阅读教科书第102页至第103页。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104页练习第l,2,3题。

提问:l.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零的倒数是零,这句话正确吗?

(答:略)

2.两数相除,商的符号如何确定?为什么?商的绝对值呢?

答:商的符号由两个数的符号确定,因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当两个不等于零的数互为倒数时,它们的符号相同。故两数相除,仍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商的绝对值则可由两数的绝对值相除而得到。

从上所述,可得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类似的法则,见教科书第102页上的黑体字。

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既可以利用乘法(把除数化为它的倒数),也可以直接(特别是在能整除时)进行,具体利用哪种方式,根据情况灵活选用。

例2见教科书第104页例2。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4页例2。

注意:除法可以表示成分数和比的形式。如84÷(-7)可以写成或84:(-7);反过来,分数和比也可以化为除法,如可以写成(-12)÷3,15:6可以写成15÷6。这说明,除法、分数和比相互可以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以简化计算。

例3见教科书第105页例3。

分析:(l)有两种算法,一是将写成,然后用除法法则或利用乘法进行计算;二是将写成24+,然后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对于(2),是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接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把除法化为乘法,按乘法法则运算。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5页例3。

讲解教科书例3后的两个注意点。

课堂练习:见教科书第105页练习。

第1题可直接约分,也可化为除法。

第2题可先化成乘法,并利用乘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

课堂小结:

阅读教科书第102页至第105页上的内容,理解倒数的意义,除法法则的两种形式及教材上的注意点。

提问:(l)倒数的意义是什么?有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两种形式)如何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2)0能作除数吗?什么数的倒数是它本身?的倒数是什么?(a≠0)

四、课外作业

习题2.9A组第1,2,3,4,5题的双数小题,第6题。

选作题:习题2.9B组第1,2,3题双数小题。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14)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的过程,学习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2、能力目标:通过推导两个有理数相乘法则的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经历由几组算式推导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几个角度概况算式的规律。

三、课前准备:

1、复习小学的乘法法则

2、出几道小学里已经做过的两数相乘的题目,并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根据课前准备,小学我们计算的两个数相乘都是正数乘正数或者正数乘零,现在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三类,根据这种分类,你能说出两个有理数相乘会出现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种类型)

预设:学生可能会把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当作一种情况,教师可引导为两种。

(二)观察归纳,学习法则(设计说明:法则的得出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分类探究(说明:3组探究重点是探究1)

探究1(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观察下面熟识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3×2=6

3×1=3

3×0=0

预设: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学生观察两个因数有什么变化规律,积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样会得到规律:左边因数都是3,右边因数依次减1,而积依次减3。

问题2、根据这个规律,你能填写下面的结论吗?

3×(-1)=

3×(-2)=

3×(-3)=

问题3这组数据的规律,对其他组类似规律的数据也成立吗?自己根据这个规律构造一组数试一试。

问题4、以上两组数相乘属于正数乘正数、正数乘负数,你能类比加法法则,从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再来观察他们存在什么规律吗?

归纳可得:(板书)正数乘正数,结果为正,绝对值相乘;正数乘负数,结果为负,绝对值相乘。

阶段性学习方法小结:回想探究1的结论,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得到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适当引导,得出主要环节:观察-猜想-归纳)

(说明:设计意图有两个,一是初一学生学法意识的'形成,二是为探究2,3的学习做好引导)

探究2(小组讨论)

根据刚才得到的规律,你能得出下面的结果吗?能据此总结出规律吗?

3×3=9

2×3=6

1×3=3

0×3=0

(-1)×3=

(-2)×3=

(-3)×3=

(选一组代表上讲台分析,得出结论)

归纳小结:

(负数乘正数,结果为负,绝对值相乘)

探究3(同桌交流)、

利用上面的规律填空,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3)×3=

(-3)×2=

(-3)×1=

(-3)×0=

(-3)×(-1)=

(-3)×(-2)=

(-3)×(-3)=

由学生总结得出:负数乘负数,结果为正,绝对值相乘。

第二部分归纳总结、

问题1: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说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吗?

在师生共同交流下,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问题2: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运算?可类比加法的运算方法。

(说明: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及类比思想,再次形成学法体系)

(三)、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1:计算(1)(-3)×9=(2)8×(-1)(3)(-3)×(-4)(4)6×0

例2: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高山,每登高1千米,气温变化量为-6℃,攀登3千米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五、归纳与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存在?

六、作业:课本练习题1、2、3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15)

七年级《有理数加法(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有理数加法(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运算,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符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和今后学习其他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感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能借助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如计算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

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预设: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七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以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任务分析

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为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方法是“引导——分类——归纳”。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

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时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猜想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活动内容:

1.复习提问:

(1)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

(2)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出发的位置相距多少米?若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该问题用算式表示为。

活动目的: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这里先让学生回顾在具体问题中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加法运算。

2.提出问题: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

如果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那么就表示0,同样也表示0.

(1)计算(-2)+(-3).

在方框中放进2个和3个:

因此,(-2)+(-3)=-5.

用类似的方法计算(2)(-3)+2

(3)3+(-2)

(4)4+(-4)

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加,还有哪些不同的情形?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列举两个正数相加,如3+2,一个数和零相加,如0+(-4),4+0。

活动目的: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类比列出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分为三类)、一个加数为0。进而讨论如何进行一般的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活动的实际效果:实际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他们积极探究.

(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

对“一起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思考:

1、观察列出的'具体算式,根据两个加数的符号分类: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分为三类)、一个加数为0。

2、同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样的关系?异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么样的关系?有一个加数为0时,和是什么?

3、从中归纳概括出规律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出规定的加法法则。

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必要时可以交流,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活动目的:利用分组讨论、分类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过程,同时有利于加法运算法则的归纳。

活动的实际效果:由于采用了图示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类观察,发现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培养了学生的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验证明确结论:

例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180+(-10)(2)(-10)+(-1);

(3)5+(-5);(4)0+(-2)

活动目的:给学生提供示范,进行有理数加法,可以按照“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的步骤进行,一观察是指观察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确定是指确定“和”的符号,三求和是指计算“和”的绝对值.

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习题,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运用巩固:

活动内容:

1.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2)(-4)+(-3);

(3)(+4)+(-3);(4)(+3)+(-4);

(5)(+4)+(-4);(6)(-3)+0

(7)0+(+2);(8)0+0.

活动目的:通过这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达到熟练程度。

2.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随堂练习:

(1)(-25)+(-7);(2)(-13)+5;

(3)(-23)+0;(4)45+(-45)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活动目的:习题的配备上,注意到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由易到难,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口答、演排纠错,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五)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总结。

1.两个有理数相加,“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即首先判断加法类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

2.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其应用。

3.注意异号的情况。

活动目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进一步梳理本节所学,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

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对“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的步骤印象较深,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六)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2.41、2、3、4、5、6

2.拓展练习:

(1)(-0.9)+(-2.7);(2)3.8+(-8.4);(3)(-0.5)+3(4)3.29+1.78;(4)3.29+1.78;(5)7+(-3.04);(6)(-2.9)+(-0.31);(7)(-9.18)+6.18;

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核心知识点

高一历史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汉朝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展开详情

色彩的对比教学反思(汇编13篇)

教学反思
色彩的对比教学反思(1)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编入了北京故宫养心门的`图片。养心门红与绿、蓝与橙等颜色的强烈对比使人赏心悦目,再加上绿树与红墙相呼应、蓝天
展开详情

爸爸的花儿落了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按(安)装甘败(拜)下风自抱(暴)自弃针贬(砭)泊(舶)来品脉博(搏)松驰(弛)一愁(筹)莫展穿(川)流不息精萃(粹)重迭(叠)渡(度)假村防(妨)碍幅(辐)射一幅(副)对联天翻地复(覆)言简意骇(
展开详情

关于描写哥哥的600字作文

六年级语文
一提起我的哥哥,我真是会情不自禁地说出两个字:顽皮!他三岁时曾在邻居王媚脸上画过猫咪;五岁曾把隔壁林村给绊摔摔断骨头……总而言之,他干过的坏事数不胜数。谁也治服不了他,人人都称他“调皮大王”。可是,他
展开详情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赏析(精品3篇)

赏析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赏析(1)《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原文翻译及赏析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诗文解释】和老朋友在
展开详情

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考试作文
请以“我不能拒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点评:这道题属于“关注自我”。什么美好的我不能拒绝呢?比如感动、坚强、自信、安静、专注、理想、梦想、追求、出发、微笑、挫折、困难、失败、尊重、善待
展开详情

一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
偏旁名称例字厂厂字头原火火字旁炼、炮冫两点水净、冰户户字旁房、扇丷倒八单、首心心字底忘、想卩单耳旁却钅金字旁钱、铅又又字旁欢、观疒病字旁病阝双耳旁降、都立立字旁端、站土提土旁块、场衤衣字旁裙、初大大字
展开详情

高考理科学习方法经验总结

高三数学
1高三理科差生如何提分:数学篇其实,数学不是知识性。经验性的学科,而是思维性的学科,高中数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数学的学习重在培养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开发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
展开详情

讲故事的英语(精选3篇)

故事
讲故事的英语(1)女:Dearteachers男:Dearstudents合:Goodfternoon!WelcometotheEnglishStoryTellingContestofTairanpr
展开详情

2022秋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六年级英语
主要讲交通规则、交通工具,本单元重点学习如何询问和回答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这个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描述出行方式的英语表达法多是由by加交通工具名称构成的,因此语法知识构成相对简单,生词量较少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2022年新生军训个人心得体会 正能量激励人的座右铭 高中语文表达技巧整理 二年级下册作文春天里的发现怎么写 白雪公主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难忘的期中考试作文范文 征服阅读答案(合集4篇) 对数教学设计(汇总6篇) 小学六年级中秋节作文 护士军训八字口号 关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语 高中政治必修四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2022创新话题高二作文800字 高中读书笔记300字 唯美悲伤的句子(汇集3篇) 描写妈妈的句子(热门6篇) 中考以后作文 新生儿科实习心得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句子练习题 简短的人生哲理格言 神奇的书教学反思(必备9篇) 培智数学教学计划(必备5篇) 有关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必背高三英语知识点_高考英语提分技巧一览 报恩塔阅读答案 真诚的名言警句(精选15篇) 开学第一课100字观后感(热门15篇) 高一演讲稿800字数读书 西游记名著的读书笔记 高二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奥数训练练习题 一个美丽的故事(集合13篇) 落花生说课稿范文(精选17篇)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范文 通论读书笔记范文 英语学习计划作文 中秋感悟 高中生历史知识归纳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必备3篇) 通用人生哲理格言(精选375句)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022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阅读答案(通用4篇) 森林及其保护教学设计(通用3篇) 天堂里的老师读书笔记 公司征文范文(优选15篇)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知识点 写考试作文 五一假期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合7篇) 学会感恩800字议论文相关范文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热门18篇) 《草房子》读书笔记精选 高三尊严议论文800字 文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 高中物理考点整理归纳 新学期语文学习方法 爱的故事作文600字(必备9篇) 小学二年级日记:晒被子 故事画(合集12篇) 色彩500字小学作文 人教版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范文500字 南山区 初二地理上册中国地理概况复习 化学教学反思(精编20篇) 中考话题作文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实用】人生格言警句200句 《寄小读者》读书笔记 优秀教师主要先进事迹材料 高二春节议论文800字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 语言微笑教案(精品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技巧 长征读后感范文简述 生物选择题解题技巧(精品14篇) 7年级上册英语作文(推荐16篇) 大学新生军训500字感想 牧犬兄弟读书笔记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必备7篇) 田径教学计划(合集12篇)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 数学绘本教案(精品8篇) 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阅读答案 高考克服偏科的三大方法 二年级语文复习计划总结大全 2022年人事助理实习周记 大自然的启示600字精彩作文 人生的草稿和答卷阅读题答案 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日记范文 走进大自然作文500字(实用3篇)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精编7篇) 打字机音乐教案(精编8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精品6篇) 理发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军训开幕式学生代表发言稿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总结 太阳系教学反思(推荐13篇) 幼儿在家表现家长评语(精编5篇) 高二自我鉴定整理 实践心得作文 害怕考试作文 怎么学好初一英语 高考政治学习方法 高三英语作文2022 描写月光的句子(合集7篇) 端午节诗句古诗(推荐8篇) 边城读书笔记范文 玫瑰的故事(精编6篇) 体育教师实习报告千字文 呐喊读书笔记 医院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高一的英语单词附音标 一次方程应用题(汇集6篇) 关于期中考的作文400字 《天方夜谭》读书笔记 难忘的背影500字初中作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实用12篇) 小王子故事(合集15篇)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中学生教师节演讲稿 食品公司实习周记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笔记 学习的座右铭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大全 2020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相处有道800字精彩作文 小学生课间活动400字作文 轮滑教案(汇总3篇) 爱心树教学设计(优质9篇) 海上的日出教学反思(精品18篇) 狼王梦读书心得感悟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甄选6篇) 期末考试总结作文 高三感恩作文800字范文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 野性的呼唤读书心得体会 实用的大学英语作文 2022军训活动学生个人总结 怎么做高考语文题文言文阅读 经典抗日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500字 《清欢》阅读答案 高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名言名句摘抄 自我介绍英语作文 春天话题作文800字 老人与海鸥的教案(集合5篇) 临死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优质6篇) 2022高考英语听力高分技巧 许三观卖血记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手工教案反思(热门7篇)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优秀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 《第二次考试》阅读答案 四大名著高考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英语学习入门方法 注册会计师求职信 饮酒教学反思(精品15篇) 幸福伴我成长800字优秀范文 学校健康教育教案(汇总10篇) 感悟时间600字精彩作文 孤儿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乌龟爬爬教案(汇编16篇) 大学军训后感想500字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什么 剪纸教案(甄选16篇) 水浒传第一回读书笔记 小学四年级作文:友谊之桥 高考英语高频词汇词组2022 2020年清明节的谚语 高中军训新生感言 巨人的花园续写500字范文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反思(汇编7篇) 心脏教学设计(精编11篇) 精彩议论文(实用18篇)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优质16篇) 千人糕教学设计(推荐5篇) 小寒的诗句(实用8篇) 经典美文摘抄500字(精选12篇) 小青蛙教学反思(汇编15篇) 班队工作计划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灰姑娘的故事3(必备18篇) 金龙桥 与长江相关的文章500字范文 个人小兵张嘎观后感范文 成长励志小故事(推荐5篇)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归纳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 写春节的诗歌(合集3篇) 关于加拿大高中留学的范文 班主任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高二语文作文800字例文 ★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