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长度的测量教案(优选7篇)

长度的测量教案(优选7篇)

心*** 23-02-03 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1)

第一章  长度的测量误差

山东省威海市国际中学庞绍君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思想目标:

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

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一、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单位换算:1m=1000 k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um       1um=-1000 nm

学生观察课本上的 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例如:如图1-——5所测长度27mm,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1—5甲中所测的长度要取做27.3mm.这里末一位的3虽然是估读的,并不准确。但是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告诉我们木块的长度在27mm___28mm之间更接近。因此,最后一位是有意义的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如你看到一份测量记录上写者某本书的厚度是5。你能知道书的厚度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学生的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7、练习巩固:P10、(1——2)题

8、作业 :P14(3——4)题

二、板书设计 :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         误差

一、测量的意义:人的视觉和感觉不可靠。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米(m)

1km =1000m        1m=10dm           1dm =10cm

1cm  =10mm       1dm=1000um         1um =1000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做小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课后反思: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让暴露使用刻度尺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做好实验测量。

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教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山东省威海市 国际中学    庞绍君

2004年10月17日

第一章 长度的测量误差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2)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思想目标:

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

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一、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单位换算:1m=1000 k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um       1um=-1000 nm

学生观察课本上的 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例如:如图1-——5所测长度27mm,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1—5甲中所测的长度要取做27.3mm.这里末一位的3虽然是估读的,并不准确。但是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告诉我们木块的长度在27mm___28mm之间更接近。因此,最后一位是有意义的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如你看到一份测量记录上写者某本书的厚度是5。你能知道书的厚度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学生的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7、练习巩固:P10、(1——2)题

8、作业 :P14(3——4)题

二、板书设计 :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         误差

一、测量的意义:人的视觉和感觉不可靠。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米(m)

1km =1000m        1m=10dm           1dm =10cm

1cm  =10mm       1dm=1000um         1um =1000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做小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课后反思: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让暴露使用刻度尺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做好实验测量。

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教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物理教案-第一章 长度的测量误差


长度的测量教案(3)

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三)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有效数字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着重讲清最后一位估读数字是有意义的,因此,估读的数字及其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学生的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四)说明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让暴露使用刻度尺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做好实验测量。

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教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示例之一


长度的测量教案(4)

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目标

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养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 初中英语,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长度的测量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方法设计

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设计:(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落实.(2)设计营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讨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实验方案、分析论证误差的产生和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完成知识应用的案例和课堂检测的问题等.(3)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通过回顾学生已有的对长度和时间的认识,让学生来说应选择怎样的测量工具,应怎样测量,通过解决在“知识应用”和“课堂检测”教学环节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感受误差与错误的区别.(4)优化整合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例如,适时运用投影、说明怎样进行读数.(5)注重教学的反馈和评价,促进教学相长.做好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学生与教师的相互评价.

教学资源准备

24架停表、24把米尺。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的身高?” ,“你从家到学校有多远、要多长时间?”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讲授新课

要测量就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作为时间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单位换算:

有了统一的单位就好进行测量了。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20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说说教室中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二、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1)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2-1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阅读课文第20页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0页信息窗。

(3)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 、时间的测量:

(1)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结论是:_______.

(2)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从教室的一端到另一端),结论是_______。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达标自查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A、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B、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5、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 ;硬币直径 。

6、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7、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9、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试一试。

10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奋力一跃,裁判用卷尺进行测量发现小明的成绩刚好打破了校纪录,但裁判长却没有认可这个成绩,而是拿来了一把钢卷尺进行了重新测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42.195km,比赛的地点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办方,你将怎样将马拉松比赛路线的距离测量出来呢?说出你的方法,并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实际的测量方式与你的测量方式相同吗?


长度的测量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128km>);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时间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                                  2、时间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布置作业

1.20分钟能力试卷;

2.完成练习册题目;

3.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


长度的测量教案(7)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长度测量 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 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 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 新授课: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 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

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

相关推荐

回顾展望的句子(必备10篇)

句子
回顾展望的句子(1)1.在找到合适的人之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足够的优秀。每个人都会累,没人能为你承担所有伤悲,人总有一段时间要学会自己长大。2021再见,2022你好。2.一心一意的努力不会白
展开详情

小学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教师事迹材料
他放弃无数机会,选择到南京最偏远的小山村教书;他身患肾衰竭及尿毒症却没有向命运低头,在讲台上硬是坚持了9年;在换肾手术后,他要求重回讲台……他就是被学生和同事誉为“山村中最耀眼的红烛”的徐其军。197
展开详情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题(必备7篇)

练习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题(1)1、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A)一个解;(B)两个解;(C)三个解;(D)无数多个解;2、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为6,那么符合条件的两位数的个数有()
展开详情

励志哲理句子(汇集16篇)

句子
励志哲理句子(1)1.笑对人生,能穿透迷雾;笑对人生,能坚持到底;笑对人生,能化解危机;笑对人生,能照亮黑暗。2.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这也是导致一个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3.我们总
展开详情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范文500字

六年级语文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小男孩查理·巴奇家境贫穷,他很崇拜一位名叫威利·旺克的巧克力制造者,可威利·旺克的巧克力工厂从不让人进入。一天,威利·旺克发出消息,说他
展开详情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范文

四年级语文
《最后一分钟》承载着十亿中华儿女的激动与深切期望,当那神圣古老的大钟敲响世纪的钟声,1997年7月1日,全中国沸腾了!这极具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香港回归了!一口气读完这篇诗歌《最后一分钟》,可谓心潮澎
展开详情

关于六年级优秀清明日记

六年级语文
窗透初晓,日照西窗,云自摇。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年清明,未雨。也许正因如此,才使我无法体会到古人“清明时雨,行人断魂”的悲恸。随家人执花来到墓前,墓前芳草青青,树木丛生,不像是一个伤心之地,姑婆却已经开
展开详情

函数单调性教学反思(实用8篇)

教学反思
函数单调性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用导学案引导自学法。首先,复习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单调性又名增减性,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方法:图像法和定义法。然后,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57—P58,完成表格,表格将
展开详情

高中生优秀抒情作文范文

高二语文
烟雨江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江南不是我的故乡,却是我值得一生铭记的地方。提起江南,便会想到那连绵不绝的雨。江南的雨洗涤了万物的污垢,还江南一片清净,更洗出了我们灵魂的原色,
展开详情

陇西行赏析(汇编10篇)

赏析
陇西行赏析(1)《陇西行》译文及赏析《陇西行》原文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注释①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③春闺: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考试来了作文400字 我的理想作文初中精彩范文 十佳大学生事迹材料 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合集4篇) 人教版七下地理课件(推荐6篇) 二年级写人作文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建议书500字 顾炎武的名言(集合7篇) 致逝去的时光高一作文 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教案(推荐20篇) 董遇三余读书阅读题答案 2021年马来西亚留学签证 家庭和睦的名言(优选8篇) 7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合集19篇) 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 中考作文 高三化学30专题知识 墙上的斑点教案(甄选4篇) 2022全国新高考I卷素材作文 太阳路阅读答案(甄选4篇) 痴心石的阅读题答案 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体会 《生命生命》读书笔记范文 大自然的启示600字精彩作文 高三冲刺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 600字初一军训感悟的作文 励志的故事500字(集锦16篇) 祖国,我终于回来读后感 《金色的脚印》读书笔记 高二政治必考知识点整理(精选4篇) 一天的食物教学反思(合集7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 2020大学英语社团活动总结 暑假奇遇读后感范文500字 几米经典语录 高三英语短文改错技巧 自控力读书笔记范文 六一儿童节的故事(通用4篇) 比尾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热门6篇) 理发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写人的优秀作文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总结 经济法习题(甄选19篇) 大二专业实践心得体会 古诗词大赛主持词(通用3篇) 柿子的功效介绍 小学期末考试作文 热闹的马路教案(通用6篇) 恐龙世界教学设计(精编9篇) 怎么学好初一英语 实用的考试的作文 关于考试总结作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基础题 五年级小学生学英语口语100句 秘密花园读书心笔记400字 调侃的句子(汇编16篇) 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甄选16篇) 高三沟通的作文范文 初中生以劳动节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角的分类练习题(实用3篇) 成功背后高二作文800字范文 高三数学教案(复数和数列) 2022年个人军训心得体会 狐狸与葡萄读书笔记 经典西方圣诞美食 体育教师实习报告千字文 《掌控习惯》读书笔记 政治必修一课本(汇集3篇) 巴里坤县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分享 大青树下教学反思(精编12篇) 怀念时光的唯美句子(汇编3篇) 2020年大学英语教研室工作计划范文 高中浪费时间话题作文范文 七年级语文主要知识点上册 图形分类教学反思(实用6篇) 难忘的背影500字初中作文 八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表情成语大全(推荐4篇) 高中英语必修一的知识点 黄杏秀 初二下册英语语法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笔记 高一叙事的作文800字 大学生优秀英语作文 草原的教学反思(推荐15篇) 写小学毕业考试作文400字 有关青春无悔为题的初中作文600字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年字成语(推荐5篇) 高中人物作文经典素材积累 找骆驼教学反思(合集18篇) 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卷子 草木春秋读后感范文 保卫黄河教学反思(甄选5篇) 泡凤爪 家庭教育孩子学习方案 珍珠鸟教学课件(优选4篇) 初二政治重点知识点 英语学习心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21-27课) 诗词伴我成长中考优秀作文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寒假的实践心得 简短有深意的句子(推荐3篇) 课前演讲励志小故事(合集3篇) 匆匆读书心得感悟范文500字 荀子劝学读后感范文 经典抗日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500字 社区公益实践劳动心得 课题的结题报告怎么写(集合4篇) 自我介绍英语作文 壁画 青春奋斗议论文(推荐7篇) 2022高考英语听力高分技巧 阿凡提的故事读后感(合集15篇) 幼儿水粉画教案(精品8篇) 《名人传》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课题案例(通用3篇) 电力公司实习日记 关于幼儿园教师的优秀读书笔记 开心的名言(精选5篇) 2022七年级暑假作业数学答案大全(热门4篇) 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与感想 刷子李读后感 给女朋友睡前故事(实用15篇) 关于考场上的作文 秘书资格考试报考指南(推荐4篇) 2022高考冲刺生物备考策略 高中语文作文如何练 2022年高中军训感受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金线油塔 关于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教学计划表格(集锦5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精选6篇) 单项式说课稿(优质10篇) 走成语(集合13篇) 2022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点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心得 初中数学差怎么办 鹤鸣楼 感恩让生活更美好小学作文500字 遇见秋天600字优秀作文 读红楼梦有感优秀范文500字 实践心得作文300字 斗鹅阅读答案(必备3篇) 谈谈社会公德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带着希望出发为题的初中作文 孟母三迁的阅读题答案 小雨沙沙沙说课稿(集锦11篇) 初中数学实用学习方法掌握归纳 高一政治高效阅读方法 《程门立雪》读书笔记 家庭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关于亲情的高中优秀作文范文 水知道答案读书笔记 徐晃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铁观音普洱龙井茶英语翻译 读书的价值高一作文 2022年寒假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高二友善议论文范文 初中军训随笔500字范文 会计方面的实习报告 中考作文 快乐的平安夜作文 母爱的名言 养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找质数教学反思(热门7篇) 比长短教学设计(优选6篇) 部编版赵州桥说课稿(推荐6篇) 2022年唯美悲伤签名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大全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整理 感恩中邂逅600字精彩作文 假如没有考试作文 警察的故事(优选7篇) 餐桌上的故事600字(必备5篇) 2022年浙江高考招生选考科 水平三体育教学计划(推荐6篇) 《不阅读的中国人》阅读答案 进出门时不挤不抢教案(汇编13篇) 寒假实践心得 2022高三话题作文信任800字 高一数学教案模板参考 名句和名言 药店实习生自我鉴定 化学高一必修一目录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范文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反思(汇集6篇) 师傅评语(优选16篇) 珠宝实习报告的范文 青春奋斗议论文(推荐7篇)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的三大技巧 社会工作实践个人心得 高三高考语文学习方法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