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优质16篇)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优质16篇)

w*** 23-02-06 教学反思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所以本节课的一开始,我就从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关于克和千克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让学生回忆熟悉的生活情景,从而抓住数学教材中新知识的切入点。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 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2)

我在本节课教学设计时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教学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只不过由于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光靠观察得到,所以教学开始首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猜一猜哪个重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感受人有轻有重,物品也有轻重,不能光看包装的大小;并通过观察食品包装上的重量标示引出新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学习重量单位的欲望。

2.操作体验,认识概念。

在教学中,老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集体探索的学习氛围,自己动手,称一称两袋盐有多重、1千克大概有几个鸡蛋,掂一掂拎一拎1千克米、盐、鸡蛋有多重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观念后.再通过称称重的游戏和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感受几千克的重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体现了“在需要中学”的思想。

3.运用图片、实物,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集体观察了各种学生带来的秤和配套的教学图片,目的在于,突破难点,加深印象。观察商店物品的重量,使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重量的知识。介绍各种称的名称及称量规则;演示称2千克、3千克、4千克等物体的重量。

教学困惑和建议:

1.由于学校没有各种秤的教学用具,至使好多称物品的环节不能按计划进行。

2.教材有配套的光盘可以帮助我们教师突破难点和使一些过程动画化。但学校的电脑又坏了,预先设计的一些播放环节没有能实施,只能改为看书。

发现问题:学生把生活中的市斤和千克混淆,今后设计教案要加进区别和联系。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3)

注重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千克”与“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知和建构,形成清晰的概念。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一个质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的质量,初步感知1克是很轻的,几乎感觉不到。之后,我拿出电子称让每位学生上台来称一称课前让他们自己准备的一件物品。称完后让学生高举自己所称物品并当众读出自己该物品的质量,看似既浪费时间的一件事实际上意义重大。二年级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对质量单位及物品的轻重了解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学生对很多事物的轻重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每当他们遇到同自己称的物品差不多的物品时候,他们的心中就有了一个参考量。在后面的练习中遇到判断到底用千克还是用克做单位时,孩子们都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可见当堂称一称并没有浪费时间,该有的体验式学习就必须要有,不能嫌麻烦。正所谓体验一次胜过讲解千百次!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经验告诉我,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必须的经历,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因此我在设计克和千克的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多方位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教学设计的落点是“体验”数学。

把体验克和千克,在体验中建立具体的质量单位的活动,贯穿了整节课。学生亲自操作,在掂一掂、估一估活动中,建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整节课呈现出“掂一掂——再根据经验估一估”的教学思路,努力演绎了“知识在于建构”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定在“体验”。

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体验”为学习形式贯穿始终。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反映——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才是老师设计和引导的精髓。但是,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出现了不明确,没能处理好,用语出现了不准确。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5)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回家准备一千克物品的作业,第二天大多数学生带来了1千克的物品,有带1千克大米的,1千克的洗衣粉的,1千克的糖果的等等,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掂一掂手中的1千克物品有多重,说一说对1千克的感受。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因为这是他们切身体验过的。

我还带来了家里的电子秤,让孩子们排着队上来,每个人都有机会称一样物品,要求不能和别人的重复,称完后大声告诉大家这个物品的重量。学生非常开心,乐于参与,在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感受物体的重量。

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在填写质量单位时有个参照,会与掂过物品的实际重量来作比较,然后选择用克或是千克作单位,从而帮助学生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填空,如果要让学生直接估计出这种物品有多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我想仅靠课堂上学得一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多观察,估一估,掂一掂,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6)

低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也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比较抽象。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到家庭、商场等处找以“克”和“千克”计量的物品,统计结果汇总,然后交流。这样既能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又培养了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瑞士一个有名的心理学家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针对《克和千克》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尝试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领悟到了知识的情趣。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活动中高兴地认识了“克和千克”。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掂、估、秤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质量单位,建立明确的质量观念。通过“找实物”“称实物”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让学生从桌面上称出约1千克的物品,发现质量相等而数量不等这一角度,进一步深化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既把传授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又有机地渗透了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掂质量”让学生用肌肉有意识地感觉体验实际质量。学生在感知1克的物品之后,动手“估”“秤”苹果、梨、香蕉、鸡蛋等,不仅检验了操作活动成果,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快感和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注重动手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牢固,推理才能严密。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7)

《克与千克的认识》是沪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时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在已经掌握比较轻与重的方法后,对重量单位的初步认识。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有关质量的'概念。

通过对教材以及教参的学习,了解班中学生的学情后以及学校器具的准备情况后,我定下了以下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能正确读出称的刻度。2、通过垫一掂,找一找、抱一抱等活动建立克与千克的量感。3、通过实物,丰富对克和千克的感觉,培养估测物体轻重的意识,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通过教学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我的总体感觉如下

1、以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质量单位就在我们身边。

以学生昨天体检时称体重为切入口,不仅引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称来计量物品的质量。还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体重,抱一抱感知对方后多重,巩固比较重的物体时常用“千克”作单位这一发现。通过这一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质量的存在。

2、以多种形式感知,让学生建立量感。

为了能够让学生建立克与千克的量感,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枚2分硬币,让孩子们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还准备了很多小东西,如小橡皮、回形针、双色片,在听的过程中建立量感;带来了酸奶、喜蛋等让孩子们在寻找角落中的重量;也在学生得出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体时,用千克作单位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那些物体可以用克作单位,哪些物体可以用千克作单位中建立量感;让学生互相抱一抱,体验二十几三十几千克是多重等各种不同的形式体验克与千克的不同。

3、过于急躁,没有很好利用资源。

学习盘秤后,读出三个人的重量时,可以利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会更加有兴趣。在互相说一说体重再抱一抱的环节中,可以在抱一抱之前先估一估对方的体重,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以及提高估测意识。

周兰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8)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晓燕

3月14日,小学数学项目组课题一组在胜利实验小学举行同课异构活动,由魏老师和聂老师执教《克和千克》一课,由于教学活动的实践,我们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研究正在走向深入,讲授完毕后给我的启发很多。

通过同课异构,我们明确生活经验不等于数学活动经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摸摸这或摸摸那,但这种活动并无明确的数学意义,也缺少数学思维的深度介入,故只能称之为生活经验。然而,这种经验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在此基础上稍加引导和提升,在将生活经验中的重量“数学化”的过程中,就能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从而实现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高效对接”。但也有很多问题:

1.有些活动并不一定亲自经历,数学活动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有的老师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活动经验一定是学生亲历所得。亲历,是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这和戴尔“经验之塔”理论是相吻合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整合动手操作、板书演示等各种教学手段,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类似“观察性经验”的替代性经验,让学生在观察、模仿、想象这些替代性经验中获得类似于亲临其境的经历和体验,促进学生获得广泛而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是替代经验的作用。比如我执教的《克的认识》如果我把操作6粒黄豆是一克做成微课程的演示,那么我的上课时间就可以节约出将近10分钟,直接经验是学生直接的亲身经历和直接的阅历积累,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参观、交流、模仿、阅读和再思考等间接方式获得的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资源。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数学的学科特点,还是要突出直接经验的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离不开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获得的。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我执教的《克的认识》时,心理强烈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操作、活动中感受克,并且是细细地感受1克、2克、3克、4克、5克、10克、20克、十几克。但问题也出来了,设计的数学活动过多,影响了学生在活动之后的提升、感悟,也就是数学活动≠数学活动经验。在设计数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三维目标的设定、学生情况的预析、数学素材的收集、学习活动的预设、活动中出现情况的假设等等都要考虑。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经历了前一个活动的某些片段,也就不能获得较为充分的数学活动经验。

就经历的过程而言,活动经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层级性、规律性。第一次数学活动中获得的是原初经验;第二次遇到相同情境时,经验再现,一般称为再生经验;再次遇到类似情境时,迁移运用先前经验,产生再认性经验;在形式不同、本质一样的`新情况下,按照“模式”重复运用这种经验时,这种经验成为概括性经验;概括性经验在多次调用、反思后,内化为经验图式。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至少需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原初经验阶段;再生经验阶段;再认经验阶段;概括性经验阶段;再次参与多样化的数学活动,逐渐内化为概括性经验图式阶段。由此来看,经验有时需要在多次类似的数学活动的反复经历中获得。经历了,不等于获得了,这里所说的获得的是指较高层次的概括性的经验图式。

其实自己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对这个数学活动经验的渐进次序也有认识,设计课的时候也有考虑,可是当我一把天平拿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太兴奋了,特别想摸摸、动动,我完全被孩子们给带跑了,随他们的心愿称起来,称完豆子,称硬币,称纸,称喜欢的东西,本节课其实只有两次称的活动就够了,一次称硬币,一次最后的自由称。主要是用天平帮助孩子建立克的表象,这才是这节课要教的。不管每次的称、掂、估活动,都要多问自己我们的活动目的是什么?有效吗?我要提升什么?追求有效的教学,要实施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好数学,获得充分的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9)

“认识千克和克 ”教学反思

“千克和克”这单元主要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内容大体分两端安排:第一段,了解判断物体轻重的基本方法,知道千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感受1千克或几千克的实际轻重;第二段,认识克,进一步掌握成物体轻重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这是因为三年级学生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他们需要通过丰富的活动积累经验,形成鲜明的表象。二单位换算在解决问题时应用比较广泛,对后续学习也有桌重要的影响,所以也应该作为重点来对待。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这是因为估计物体的轻重不仅需要学生对千克和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还需要他们对物体自身的质量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学生受生活经验所限,再加上刚刚接触质量单位,因此他们完成相应估计活动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引导学生逐步感知。

首先是体验,通过水果分享进行体验。每位学生与家长一起购买1千克水果,用右手拎一拎感觉有多重,再用左手拎一拎感觉有多重,数一数有几个,拿起其中一个放在手心里掂一掂,感觉有多重。第二天带到教室,全班就1千克不同的水果进行深入体验。拎,右手1千克、2千克、5千克;左右手各拎1千克,左手1千克右手2千克,左手1千克右手5千克;不同的学生分别拎1千克、2千克、5千克绕教室走一走……数,数一数1千克水果大约有几个。通过交流发现,1千克苹果约4个(个儿比较大)、6个(个儿一般),1千克梨约2个(个儿很大)、6个(香梨),1千克桔子月8个,1千克桂圆约80个,1千克冬枣四十几个,1千克鸡蛋约20个……算,1个水果约重多少克。一个苹果大约重200-250克,一个桔子约重120克,一个冬枣约重20克……通过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千克、克、1千克、几千克、几十克有不同的认识。

其次是观察。千克与克,对于学生来说,平时很少接触,就算接触,也不会用“千克与克”的眼光去观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提前到超市购买不同包装不同质量的物品,带进教室带进课堂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在物品的种类、包装上,但很快学生们就知道了,每样物品的包装袋上都标有质量,如:净含量: 200g、250g、400克、480克等,净含量200+5g……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们知道了净含量200g的意思,也知道了净含量200+5g。再次走进超市购物时,很多学生自然而然会去观察商品的质量。也有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公共自行车车篮的载重量是10千克,煤气罐上标有15千克的字样等等。

因为体验,因为观察,所以学生乐学、爱学!也因为学生乐学、爱学,所以体验更深入,观察更入微!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导入的设计,1克和1千克的感性认识,还是练习的设计、课后的调查,都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

1、教学时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知识的探究、实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与发展,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的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感受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而在课堂中设计“开放型”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3、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发现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同时,课外延伸,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到超市或市场,学会估计物体重量或看标注,把研究成果以学习日记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有关物体质量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上,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1、强化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课前请学生调查市场上物品的质量,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秤。让学

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课后请学生在家里用手掂一掂家里的一些物品,然后看看上面写的质量是多少。

2、突出体验在学习中的意义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本课为了让学生建立一定的

数感,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课前拿来2分钱的硬币和1千克的物品,在课堂上用手掂一掂,并找一找身边1克重的物品,学生找到了许多,如笔头、小橡皮等,并利用了橡皮、直尺、2分钱和硬币做成了小天平自己检验。再掂一掂一个苹果等自己带的物品的重量,然后再称一称。又让学生自己从书包里拿1千克的书本。然后,拎一拎自己的书包大约有多重,发现学生基本有了质量的概念。

3、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

学生已经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等,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而对重量单位克、千克的感知,则较为抽象,在生活上接触也少,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操作,自主探究,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师指

导下,让学生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并验证,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而在课堂中设计“开放型”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4、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

发现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同时,课外延伸,回家调查研究“成长中的我”和自己能拎多重的物体,让学生自由组合,在校园、家中、商店、或菜场,学会估计物体重量或看标注,把研究成果以学习日记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我课后进行总结与反思,找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参与研究后的感受,为后阶段指导学生探究和实践提供经验。

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在填写质量单位时有个支点,会与掂过物品的实际重量来作比较,然后选择用克或是千克作单位,从而帮助学生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填空,如果要让学生直接估计出这种物品有多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我想仅靠课堂上学得一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多观察,估一估,掂一掂,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一、在实践中感知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师生共同努力,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学生进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在体验中建构

体验是由身体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让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与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

传统教学中认识质量单位,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单位的换算上,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记忆的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学完质量单位后,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西瓜重3克,一个鸡蛋重50千克,王老师的体重是60克……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严重脱节。《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所以在“克的认识”中,我反复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克”“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晴观察、耳朵倾听、脑子思考、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1)

青岛版三年级《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回味课堂,优点如下:

1、生活氛围浓。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硬币、花生米等物品的轻重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2、参与活动多。这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所以在课堂中我以学生大量活动为主,让他们尽可能多得去体验"克",亲身感受重量,增强估测能力。

3、课改意识强。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培养同学们的能力。在本课教案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点亮学法指明灯:科学需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猜测估计必须验证。这是同学们今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使用建议:

本教案的设计,学生经历猜测验证,进行了大量的参与活动。因此,一定要准备好教具、学具!切不可空口无凭的只去背教案!另外,虽然可能上起来有些乱,但它并不影响学习效果。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2)

《认识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

开学的第一天,从学生们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我能读出大家对新学期满满的信心,对新的知识的好奇和期待!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愿景和对师生温馨、和谐关系的期待和开始经营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学习了《认识克和千克》的学习。

今年很荣幸又一次任教三年级,虽然对于备教材这环节感觉容易了些,可面对全新的学生仍不容懈怠。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生活机紧密联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就在前一天的新生报到时,我就给大家布置了学前准备任务:每人准备少量花生米、黄豆粒,一枚2分硬币、一枚5分硬币,一粒纽扣等物品。并询问或回忆跟父母到超市购物时看到的称重的工具及购买物品有多重,记录有关克和千克的相关物品。

教学中学生在观察了信息窗,聆听了学生认真读的四条信息后,思考很积极,提出了许多的问题:1、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2、150吨有多重;3、还有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50千克、90千克有多重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探究价值,看得出学生们的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是比较强得!

我们先来解决提出了1克有多重的问题,在经历了摸一摸,掂一掂,估一估的同桌活动中学生们很快想到了一片口香糖,一枚1分、一枚2分、一枚5分硬币大约重1克,一枚纽扣大约重1克等;继而出示并认识天平的构造,演示天平称硬币的过程,学生见证了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分硬币比1克轻一点;5分硬币比一克重一点;再次演示验证了一粒花生米约重1克;之后,让学生再次掂一掂2分硬币和一粒花生米有多重,感受进一步体验一克有多重;之后演示称一些比一克重或轻的物品,增进学生的感悟,这一环节的学生也体验活动较为充分。在接下来引导学生: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做单位吗?由1000粒花生米约重1000克,让学生读出1000克,也可以写成1千克,引入千克,这时有的学生想到了语文课本、数学课本的质量约是1千克;还有的同学生想到了一袋洗衣粉,两袋食盐,两包白砂糖,4包200多克牛奶的质量,这些学习资源很有用,我首先肯定了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两袋食盐重1千克;接下来,我选择了让学生用天平来称数学课本的质量,得出了数学课本约重245克,从而否定了一本数学课本的质量是1千克的说法。于是,我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大约几本数学课本的质量是1千克?大家很快思考得出了4本数学课本的质量是1千克。于是,我要求4人学习小组中把数学课本罗在一起,轮流掂一掂看4本数学课本有多重,再通过如出示演示称过的200g的牛奶,几包牛奶大约重1千克等问题,从而引导进一步体验了1千克有多重。

在千克和克的名数换算练习环节中,我主要调查了学生的体重,借助了这项资源进行巩固练习。第二个调查的是王义轩同学:我的体重是62公斤,同学们居然多还没有反应,应该立刻大笑起来才对,看来他们还没反应这是错误的,于是,说:看来,王义轩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于是,不出意料的回答对了,王义轩的体重是62斤,31公斤就是31千克。接着又叫了几个同学说了体重,大家从自己体重的数据中明确了千克与公斤、斤与克的换算关系;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1千克又叫1公斤,那么,1千克=( )斤。学生顺理得出了1千克等于2斤,1斤=500克。

在本课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我也努力尝试了借助学生的思考与交流的生成资源作为新知探究的载体,在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再次交流思维碰撞中不断反思学习从而获得并内化知识。感觉尚不理想之处是有的环节如调查体重,给学生时间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时,放的时间较多,从而拖延了探究时间,使达标练习时间紧张了,未能按时完成。因此在今后,提升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方面,需更加努力!

同时令人值得高兴地实践是课前活化心脑操的`练习及指动游戏的使用让学生们得上课情绪得以更高涨,对于新课的期待更显强烈,表现专注而轻松。课中对于学生进行了较及时、恰当的评价让可以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交流更大胆而热烈了,体现在学生们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合作提出解决问题或是互相提问概念等都很投入。比如在10-15秒的小概念记忆如:计量较轻的物体质量用“克”作单位,用符号“g”表示等句子。就涌现出了很多的记忆小能手如:王义轩、王伟杰、张栋梁、赵传瑞、李新阳等。

欣喜地发现赵传瑞同学在发现约3粒玉米重1克时,最先发现了3000粒约重1000克,掌声四起!有不少学生发现老师体重约50千克,约有20个老师体重1吨;4个小朋友体重约100千克,40个小朋友体重约1吨。今年还有一个巧合我教了我的小外甥,平常很腼腆得他也特别的踊跃,1千克-300克=700克,答案很正确,但在给大家讲解时有些紧张与激动,说成了1千克=10000克,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还有可喜得是有的同学新发现了词语,我说ⅩⅩⅩ得左邻右舍,被另一同学纠正了是左邻后舍,那时那刻是那么确切,很有才啊!

在本节课中对于专心励志语的使用很少,我想如果用的适时些,全体的参与度可能会更高些!由于教学融合专注力的时间较长,因此检测评价,智慧提升环节仓促,习题设计及使用方面尚不够合理充分,这也是在今后的实践中值得继续探索的。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3)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经验告诉我,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必须的经历,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因此我在设计克和千克的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多方位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教学设计的落点是“体验”数学。

把体验克和千克,在体验中建立具体的质量单位的活动,贯穿了整节课。学生亲自操作,在掂一掂、估一估活动中,建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整节课呈现出“掂一掂——再根据经验估一估”的教学思路,努力演绎了“知识在于建构”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定在“体验”。

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体验”为学习形式贯穿始终。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反映——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才是老师设计和引导的精髓。但是,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出现了不明确,没能处理好,用语出现了不准确。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克与千克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列举了许多生活中大约重1克,1千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与千克的印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实物掂一掂、估一估、比一比、说一说、称一称系列活动,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盘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为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本节课中,由于大量的活动,课堂秩序不够井然。由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兴趣很高,常常在老师还没有说完活动规则时就急不可待地行动起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让学生理解1000克=1千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训练中应该更扎实一点。让学生分组称一称.再交流说一说.让学生自己验证得出1000克=1千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细心倾听的良好习惯。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5)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周,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而这些质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前,我准备了天平、2分硬币。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身边的事物和课前准备的天平、硬币,指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在本节课,在教授千克、克时,先让学生通过天平、硬币,来感受1克,再通过千米、米之间的关系,结合称一称,掂一掂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1千克就是1000克。在教授吨时,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重(大约25千克左右),计算出4人的体重是100千克,40人是1吨,由此感受“吨”这个质量单位。

课后,我设计了课外小调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课堂上学的很有兴致,可对知识点的掌握却不是很牢固。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师,将课后小调查放到课前进行。我觉得这一举措,或许可以解决上面的这个问题。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6)

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理解知识——教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理解知识——教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理解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相关推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实用7篇)

教学反思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1)昨天和今天在两个班各复习了一下第十章的内容。自己还处在课改的初级阶段,上课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可能是有老师听课的原因,两个班的表现都要比平常的课堂表现好很多。每个同学基本
展开详情

思维题目(通用19篇)

思维题
思维题目(1)有一大亨,为了确保本身的人身安详,雇了双胞胎兄弟两个作保镖。兄弟两个确实尽职尽责,为了担保主人的安详,他们做出如下行事准则:每周一、二、三,哥哥说谎;每逢四、五、六,弟弟说谎;其他时间两
展开详情

说课教案范文(推荐10篇)

范文
说课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读“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红马驹成功的原因,教育学生学习红马驹坚持不懈的品格。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展开详情

温暖的阅读理解答案(汇集5篇)

考试资料
温暖的阅读理解答案(1)1.示例:巧借诗句表明芦花的清淡传神之美;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对深秋初冬的芦苇的描写。(意对即可)2.示例:显露出淡雅的`风姿
展开详情

语文试卷浙江(实用3篇)

考试资料
语文试卷浙江(1)毕业测试卷(笔试部分)(答题时间:100分钟)同学们,经过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的表
展开详情

小猴请客教案(必备20篇)

教案
小猴请客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做主人要热情,有做小主人的积极愿望。2.知道故事的名称,了解故事的情节,掌握简单的接待客人的礼貌用语。活动准备:1.图片2.挂图活动过程:一、出事猴子的图片提问:这
展开详情

有关朋友的英语作文(汇总3篇)

英语作文
有关朋友的英语作文(1)MyfriendJaneisaprettyandcuteShehasapairofbigandbrighteyes,whichseemasiftheycanUnderhersm
展开详情

谜底是桥的谜语(甄选3篇)

谜语
谜底是桥的谜语(1)谜底是桥的谜语桥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也因为它的存在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的方便。然而对于桥,我们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不相信的话就来猜一猜关于桥的谜语吧!看看在谜语这种特殊的形式下
展开详情

感悟春天朱国良阅读答案(实用3篇)

考试资料
感悟春天朱国良阅读答案(1)凛冽①春天是美好的,但春天短暂而易逝,我们应该倍加珍惜。②人应该保持青春的活力,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奋斗和进取。①因为春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
展开详情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优选15篇)

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3、指导书写生字。教学重点: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触摸春天优秀说课稿(实用4篇) 分糖果教案(甄选9篇) 体育队列队形教学反思(精编8篇) 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汇编20篇) 画月饼教案(甄选5篇) 扁担的一生阅读答案(精品6篇) 小狮子爱尔莎续写(推荐3篇) 宝宝睡前故事大全集(优选16篇) 语文散文(汇总17篇) 睡前可爱小故事(必备14篇) 观潮的教案设计(汇总17篇)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反思(优选7篇) 体育课篮球教案(汇总13篇) 那一扇门阅读答案(甄选7篇) 七年地理测试卷(通用4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通用20篇) 肺炎教案(甄选4篇) 可爱的动物音乐教案(推荐18篇) 哈利波特赏析(汇集6篇) 庐山的诗词(集合3篇)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品17篇) 诚实阅读答案(汇集6篇) 地图的阅读教案(实用8篇) 戏曲课件(通用4篇) 美术京剧脸谱教案(甄选18篇) 篮球教案范文(推荐15篇) 五一安全知识点(汇总6篇) 开题报告书(精品5篇) 短文生命阅读答案(汇集5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实用4篇) 6字唯美诗句(合集3篇)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精选7篇) 种子阅读答案(精选20篇) 冀中地道战教学设计(汇编7篇) 夏天荷花的诗句(优质3篇) 石头书教学反思(集合16篇) 关于学问的名言(精品5篇)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必备3篇) 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合集20篇) 赵阅读答案(通用7篇) 画鸡蛋教学设计(集锦6篇) 汉语拼音教学心得体会(精编7篇) 说屏阅读答案(汇编10篇) 童话故事教案(精编6篇)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质19篇) 躲猫猫教案(实用10篇) 快乐你和我教案(精选20篇) 荆轲刺秦王阅读答案(必备6篇) 螳螂阅读答案(集锦18篇) 精美的邮票教学反思(集锦8篇) 年级上册知识点英语(实用15篇) 清明古诗教案(汇总8篇) 池上课件(合集3篇) 肩肘倒立教学反思(精品5篇) 鱼教案(热门16篇) 议论文万能模板(甄选6篇) 年的语文期末试卷(精品9篇) 广玉兰教案设计(甄选6篇) 适合朗诵的散文2分钟(必备6篇) 阅读答案欣赏(集锦15篇) 最美散文(甄选17篇) 饭店对联大全(推荐5篇) 南京历史故事(优选5篇) 生活适应教学计划(必备3篇) 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优质8篇) 最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合集5篇) 找春天第二课时教案(集合3篇) 岩土基础答案(精编15篇) 会计税法练习题(热门5篇) 角的度量习题(合集10篇) 期货从业考试试题(集锦6篇)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甄选3篇) 北师大版旋转与角教学设计(汇编6篇) 清明节英语作文带翻译(实用7篇) 拼音bpmf教学设计(优选5篇)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案(汇总6篇) 在途中阅读答案(集合5篇) 战城南赏析(通用7篇) 我与语文的故事作文(合集7篇) 病句选择题(精选3篇) 大气的地理知识点(集锦20篇)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案(合集3篇) 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热门20篇) 认识平均分说课稿(实用4篇) a和an用法练习题(甄选6篇) 山谷回声真好听教案(汇集3篇) 玲玲的画教案(推荐16篇) 黄山奇石教案第二课时(精选3篇) 文章摘抄600字(热门13篇) 彩色的非洲优秀教学设计(优选4篇) 姿态阅读答案(集锦3篇) 冬天的小路教案(合集15篇) 关于清明节的英语作文(精品15篇) 代数知识点(推荐9篇)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必备8篇) 体育公开课教学反思(必备4篇) 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优选5篇) 中东知识点(推荐3篇) 我喜欢的阅读答案(甄选3篇) 课本剧教案(必备6篇) 感恩成长主题班会(优选6篇) 小枣树和小柳树教学设计(热门19篇) 节约小故事(必备19篇) 高频物理知识点(汇总10篇) 知了知了阅读答案(推荐5篇) 5以内相邻数教案(精编20篇) 我爱劳动主题班会(精选10篇) 聋校语文教案(甄选18篇)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必备7篇) 障碍跑说课稿(必备7篇) 安全乘坐电梯教案(汇集10篇) 阅读答案扬州(汇集16篇) 6年级故事大全(实用19篇) 母爱阅读理解和答案(优选4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汇编5篇) 真菌教学反思(实用20篇)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甄选6篇) 会计实务试题及答案(集合10篇) 西湖的绿阅读答案(热门3篇)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优质20篇) 美术长颈鹿教案(甄选16篇) a证考试试题(精编4篇)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热门10篇) 8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编15篇) 单韵母u的教案(通用6篇) 春燕来归的阅读答案(精编7篇) 理想的翅膀教学设计(热门7篇) 童话故事续写(合集7篇) 好的成语大全(甄选6篇) 巴甫洛夫的名言(甄选10篇) 我家是动物园教案(实用14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精编3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通用3篇) 英子的故事读后感(优选8篇) 小雨点沙沙沙教案(精品4篇) 关于描写冬天的散文(集锦7篇) 数学说课稿范文(汇集18篇) 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优选5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设计(优质15篇) 美丽的花边教案(精品7篇) 音乐鉴赏教案(精编18篇) 多成语大全(汇集15篇) 榆树的阅读答案(精编5篇)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汇总5篇) 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实用3篇) 蚂蚁故事(合集17篇) 诫子书赏析(集锦5篇)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汇集17篇) 少年闰土教案第二课时(甄选5篇) 篮球教学课件(精选7篇) 火烧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选6篇) 小葱青青阅读答案(集合7篇) 圆圆的沙粒教学反思(精品7篇) 秦兵马俑优秀教案(优质4篇)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800(汇编7篇) 给予的阅读的答案(集锦20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编10篇) 爆竹记忆阅读答案(合集4篇) 描写叶子的诗词(精编4篇) 匆匆散文(汇总20篇) 议论文范文500字(集锦6篇) 优美的散文(精品19篇) 我可以教案(热门10篇) 冬季安全主题班会记录(精品7篇) 瓢虫的花衣裳教学反思(优选6篇)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优质6篇) 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实用8篇) 注册会计师考试技巧(实用5篇) 电功率知识点(精品4篇) 早发白帝城说课稿(优质4篇)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热门3篇) 认位置教学设计(合集5篇) 书阅读答案(必备17篇) 神奇的纸说课稿(通用8篇) 的青蛙阅读答案(实用17篇) 小数点搬家教案(集锦8篇) 尊老爱幼主题班会(精编10篇) 描写大海的散文(精选8篇) 二年第一单元语文试卷(精编8篇) 小王子教案(热门5篇) 科目一考试技巧(合集6篇) 研究生论文的开题报告(汇集17篇) 阅读答案动物的语言(汇编6篇) 种子教案(汇编17篇) 入若耶溪赏析(汇总5篇) 小猫的生日教案(推荐20篇)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汇编15篇) 还原真实的木糖醇阅读答案(汇总3篇)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字(必备17篇) 浙江潮教案(优质5篇) 爬山阅读答案(汇总8篇) 语文议论文答题技巧(集锦17篇) 教科版科学教学设计(汇集7篇) 分式教学设计(实用7篇) 苏教版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精选3篇) 经典阅读试题(精选15篇) 美术鉴赏教学计划(汇总5篇) 狮子和兔子教学反思(精选8篇) 1到5的认识练习题(汇集3篇) 阅读理解精选答案(集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