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认识米说课稿(精品10篇)

认识米说课稿(精品10篇)

咖*** 23-03-20 说课稿

认识米说课稿(1)

一、分析教材,把握目标。

1.教材简析

《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认识米。

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三、优化流程,突出主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在设计引出长度单位米时,从生活实际引入: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都取材于生活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引导探索,训练技能。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和8厘米比长短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该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

(三)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四、久经磨课,追求卓越。

教学的成功在于能够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我长期在低年级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对文本还是熟悉的,但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还要下细功夫。努力做到:

1、研读教本。把握内容核心,校准施教目标。

2、以学定教。反复比对教案,按班实施计划。

3、情趣高效。设计多种活动,鼓励人人参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始终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始终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认识米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二、说教法

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在整个教学中,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在估测物体长度时,有效帮助学生估测准确些。为了达到估测相对准确,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估测不同物体的反复练习,以帮助学生形成估测长度方面的技能。

三、说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已制定的目标,我在学法培养方面做到: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本课教学比较重视观察发现,估计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和交流观察发现的机会。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们的发言,取取长补短;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同学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公园淘气宝的告示:身高80厘米以上,1米30厘米以下的方可入内。你可以进入玩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身高多少,能否进入游玩。

提问:这里涉及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把米和厘米板书黑板上)你能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在课初通过创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稳定学生学习情绪,做好学习的准备,同时这个情境是学生经常玩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情境中自然引出二个已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唤起他们对米和厘米的印象,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

①出示二把尺子(一把以厘米为单位,一把以毫米为单位)观察这二把尺子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发现特点时,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②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出示一支4厘米长的铅笔分别放在这二把尺子上方的图,观察用哪把尺子好点?

得出结论用这二把尺子量这4厘米长时,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再出示图,是4厘米5毫米的铅笔放在这二把尺子上的图,量这支铅笔,用哪把尺子好点呢?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有毫米的尺子去量不是整厘米数时较准确点.

③建立毫米的表象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为了使结果比用米和厘米测更准确些,产生了一个新的单位:毫米。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闭上眼睛想一想,记在脑中。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典型的硬币厚约为1毫米,让学生去观察。要求学生观察努力去记住1毫米的长度。接下去要求比划3毫米的长度并与尺子比较调整比划结果,继续报几个毫米数让学生比划对照,最后要求比划10毫米的长度。

④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预计学生不难发现:①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②1厘米=10毫米。如果没有发现就通过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提问:如果某人对厘米比较熟悉,而对毫米印象不深,你有什么办法让他想起1毫米来呢?

引导学生除了记那典型的物体外,还可以想象把1厘米长平均分成10份来回想1毫米的长度。

⑤应用毫米去估测

谈话:通过学习我们对毫米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会用它来测量吗?看看课初的铅笔是多长?

预计学生有二种不同答案:4厘米5毫米或45毫米。告知学生这二种答案都可以。同时提醒学生毫米相对较小的单位,测量操作更要规范,注意把左端与尺子上的刻度线对齐,避免移动造成错误。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二三人说后,

教师拿出带毫米的尺子放在离书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让学生对比参照去估。接下去再把尺子靠近数学书,让学生估一次。最后要求去测量,数学书到底是几毫米厚?

(这个过程着眼学生毫米观念的建立,给学生一个估测、对比、再估测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毫米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力)

师:请你象刚才这样,从身边选一个较短小的物体去估一估。

(我认为学生因为学习过用厘米和米去测量物体,所以其测量的方法,读多少长的认读法都能正迁移到毫米的有关应用中去。所以我认为测量时把物体与0刻度线对齐或1刻度线对齐等去测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去强调,如果学生有出现告知是可以的就行。我把主要精力放在1毫米表象和几毫米的长度观察建立上,放在估计长度,测量长度上。这样教学是符合当前几何教学的改革趋势,做到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等。)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教师承接上面师生估测活动,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请大家不借助于直尺等有刻度的物体,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比如0到10,10到20的距离都是1分米。让学生用1分米长与所画的线段比一比,思考如何记住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如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手掌宽约1分米等。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③应用分米估测

最后让学生去选择身边的物体如桌宽等去估计、测量。

(分米的教学与刚才的毫米教学类似。着眼于学生分米观念的建立,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

师:排列后,请你们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或者还有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师:从下往上看,这些单位是从小到大,你还想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比米大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什么?比毫米小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什么?(说)。

师告知学生: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比毫米小的单位,还有微米等。[1][1]

小结:因为各国习惯的不同,有不同的长度单位,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不同的长度单位,写篇数学小日记。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练习题

这些练习题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必要重复,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去研究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认识米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分米、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

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三)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

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认识米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米不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所以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对千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以一次旅游出发初识千米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

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间?请大家猜一猜。有人说是两小时,有人说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间,请大家来算一算吧!

我们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里真的很远。我查了资料,大家请看:北京离我们这里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间,对第一单元时、分、秒进行了复习,将时间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近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

二、从操场跑道出发感受千米

1千米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000米呢?


认识米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我特地设计了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总结全课,回顾整理;综合运用,深化巩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的理念。

先说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

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同桌合作剪一条1米长的绳子。

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通过剪1米长的绳子,复习了米,另一方面为下面建立四个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提供了直观材料,并且安排用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激起了学生对探索新知的强烈渴求,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去。)

再说第二层次,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先安排让学生简单的认识一下刻度尺,找到0刻度,为接下来学习厘米等单位做好准备。然后就是厘米的认识。我打算先让学生着重建立1厘米的具体观念,再认识几厘米,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测量。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1、认识厘米。先让学生知道0-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再找一找直尺上还有哪里是1厘米?让学生尝试着归纳直尺上怎样的长度是1厘米,接着通过闭眼想,动手剪1厘米的绳子,与图钉比较,找自己身上的1厘米等手段建立并强化1厘米的具体观念。我想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2、认识几厘米。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尺子的作用,让学生数0———5、4—7各是几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2厘米、4厘米,数数尺上共有几厘米。着重认识几厘米,可以为下面学习分米打下基础。

(从认识1厘米,到认识几厘米,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习用厘米测量。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先让学生量纸条的长度,然后交流,说说到底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归纳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方法中也许会出现不是从0刻度开始,或者尺子没有0刻度的情况,这里进一步让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测量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在学具或身体上寻找物体进行的练习。

(对于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上,是一定要让学生测量物体对准0刻度后进行操作,而现实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因此,对从任意刻度开始的测量方法绝对不能加以否定。测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量,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生间的不同差异,先让学生尝试,再反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掌握测量的方法。)

探索新知的第三方面我将一改以往先教分米的做法。在学生学会量之后再去测量,往往兴趣很高,但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所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难以准确表达,出现了新的认知冲突,以此为突破口激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的兴趣。

先数直尺上的小格,引出1毫米,1厘米=10毫米,然后问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用剪刀剪下1毫米,用1分硬币比划一下1毫米,说说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等等。

(这里我将课前准备的大量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因为“毫米”这个概念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厘米”更难以建立,教学中通过比划、找实物和观察老师提供的1分硬币的厚度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一定会学得很愉快。)

接下去请学生用1米、1厘米、1毫米的绳子去测量一下课桌边的长度,试一试有没有困难,引出分米的教学。教学时直接让学生能够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直观的感受1分米的具体观念,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划1分米的实际长度,找1分米的实物。虽然在整节课中这是一个弱化的环节,但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厘米和毫米的学习方法,分米的教学会来得轻松些。

最后,用1米、1分米、1厘米的绳子去比一比、量一量,也可以同桌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比空洞的说教与死记硬背更好。

(整个探索新知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源泉,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

说说第三层次,总结全课,回顾整理。问问学生有什么收获?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能对全课的知识进行一次梳理。

最后说说第四层次,综合运用,深化巩固。这里安排了三个综合练习。1、手指游戏: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划。2、帮小红填上合适的单位。3、小明的日记。(改错题)特别是后两个练习,我一改以往枯燥的样式,把填单位和改错题放到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即生活中,因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将所获得的知识马上进行检验并用于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为根本的用意,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最后安排了一个课外练习,和爸爸妈妈合作,制作一份调查表,身边的常识量一量我知道。将课内的知识进行了延伸与应用,又增进了与爸爸妈妈的感情。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我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认识米说课稿(6)

《米的认识》的说课稿

(一)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米。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三)久经磨课,追求卓越。

教学的成功在于能够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我长期在低年级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对文本还是熟悉的,但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还要下细功夫。努力做到:

1. 研读教本。把握内容核心,校准施教目标。

2. 以学定教。反复比对教案,按班实施计划。

3. 情趣高效。设计多种活动,鼓励人人参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始终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始终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认识米说课稿(7)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教材简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分米、厘米、毫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它也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

2 、教学目标

认识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直观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设想

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即认识1 米的基础上,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认识厘米,再认识分米、毫米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米,再认识厘米,最后认识毫米。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不等式:米>分米>厘米>毫米。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建立数量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数量打好基础。

2 、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课一开始,从清明节扎小白花剩下的铅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生认识了1分米、1厘米, 1毫米之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度是1分米、1厘米,1 毫米,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应该让这一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所以在练习中我让学生判断身边物体的高度、长度,如:旗杆高 10米 ,铅笔长 10厘米 ,身高 120 厘米 等等。

3、亲身体验,从中感悟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在设计本课时,采取看一看、数一数、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实践操作和空间想像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内容分层细化,着眼一个“实”字

这一课主要分三段进行教学,第一段是认识分米,第二段是认识厘米,最后是认识毫米,课的知识量较大,所以教学时我把主要着眼点放在“厘米”的.教学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花的时间相对较少。

认识分米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米尺得出从"0"刻度线到"10"刻度线的这一段长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比一比 1分米有多长,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大约1分米,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落实米和分米间的单位进率。

认识厘米时,从三角板入手,观察得出1厘米 的长度,同样让学生认识几厘米的长度,其中安排了一个游戏,通过小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评一评,既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各单位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安排了量文具盒,让学生既巩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毫米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1毫米 有多长,初步建立1毫米 的观念。

5、重过程教学

一般教学在教学新课后都非常注重对新知的练习巩固,有基本训练、专项训练、深化训练,使学生在练中达到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现代数学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转而重视过程教学,重视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主要时间集中于学生对1分米、1厘米 1毫米 的认识及建立它们的长度观念,只留少量的时间做些简单的巩固练习。


认识米说课稿(8)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米、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

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三)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

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认识米说课稿(9)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教材:

《分米、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三、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认识米说课稿(10)

认识米 用米量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米 用米量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认识米用米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三课时,是“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中的内容。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明确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认识米用米量》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基础上又认识的常用的长度单位。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材通过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尺量黑板太麻烦,从而自然地引出米尺。接着又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得出“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的结论。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具体内容,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米尺进行正确的测量。

2、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数学活动,积累学生测量长度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测能力、合作能力,养成细心认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让他们在课堂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数学的乐趣。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米进行正确的测量是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法

为让学生掌握1米的长度,学会用米量,我放手让学生操作体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进行学习。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则通过观察活动、估测活动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测能力、合作能力,养成认真细心、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演示法。对米尺进行演示,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与学生一起用肢体表示出1米的长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等实物。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一起参与互动,共同探究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一段录像:一生拿着10厘米长的直尺在讲台上量黑板边的长度,另一生拿着20厘米长的直尺在教室里量教室到底有多长。他们累的满头大汗,忙得不亦乐乎。

这样,学生会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不合适”,进而思考“比较长的物体,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这样设计,即能引起学生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例4首先解决认识米的问题。我打算分这样几步完成:

1、认识米尺

多媒体课件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1米=100厘米,为估量物体长度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知道米用“m”表示。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页“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一下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拓宽知识面。

2、画一画

在黑板上用米尺画出1米的长度。加深对米的认识,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3、比一比

(1)从学具盒里拿出自己的米尺,和老师的米尺比一比。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伸开双臂,和同桌的米尺比一比,发现伸直双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再次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这样设计,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突破了重点。

4、小儿歌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后,我会和学生来一首互动小儿歌:

师:伸开你的1——米。(伸出1根手指)

生:伸开我的1——米。(伸开双臂)

师:抖抖你的1——米。(抖抖双臂)

生:抖抖我的1——米。(学着老师的样子抖抖双臂)

新课标说明:教学活动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知识“人身体上的测量工具”,满足有能力学生的学习欲望。

5、找一找

接着,我又设计了找一找活动,“睁大双眼,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使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现象的眼睛。

例4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用米量,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是这样突破重点的:

小组合作,教师适时指导。

1、量出1米、2米、3米长的绳子。(第1、2小组合作完成:第1组同学拉绳子,第2组同学量,一对一。然后,第2组同学拉绳子,第1组同学量,一对一)

2、先估测,然后量出黑板边的长、教室的长是几米。解决课始录像上的问题。(第3、4小组合作完成:第3组同学量黑板边的长,第4组同学观察结果。然后,第4组同学量黑板边的长,第3组同学观察结果。)

3、先估测,然后量出组里小朋友的身高是1米()厘米,或者说是()厘米。(第5、6小组合作完成:第5组同学给第6组同学量身高,一对一。然后,第6组同学给第5组同学量身高,一对一。)

最后,学生汇报交流。

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此时,整节课进入高潮。

六、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新课标明确表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课本第8页练习一第4题的内容,我自编了一个数学小故事: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小红在公园跳绳,累了,她就坐在椅子上休息。这时,跑来了一只小猫,依偎在她的脚边。根据故事进展,出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依次判断一根跳绳、一把椅子、小猫身高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

七、总结全课,鼓励学生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米,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米量黑板边长、教室长、小朋友的身高,大家学到的本领真不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课堂上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相关推荐

梦想的力量读后感

五年级语文
学完梦想的力量这一课文之后,我深有感触。瑞恩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当他得知非洲的小孩喝不上干净的水时,他下定决心要攒点钱帮这些孩子,当全家人去看电影时,他在擦窗户当大家在玩时,他在为地毯吸尘。当…就这
展开详情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公里。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
展开详情

高二读后感大全

高二语文
生命的质量明天会成为今天,今天过去了,就成了昨天。一年来了又去了,一个星期来了又去了,而生活并未给我们带来足够的惊喜。当我们每个人面对着已经过去的日子和等待着我们的日子,算着自己的帐时,生活对于我们似
展开详情

高二数学必考的知识点有多少

高二数学
导数:导数的意义-导数公式-导数应用(极值最值问题、曲线切线问题)1、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①k=f/(_0)表示过曲线y=f(_)上P(_0,f(_0
展开详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题七题

三年级语文
《画杨桃》片段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课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俄哦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
展开详情

军训生活学生感想体会小结范文

军训专题
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军训已经过去3天了,我们也觉得军训不像以前那么困难,也越来越容易了。以前在我们的眼里度过军训时那么遥不可及,现在对我们来说度过军训也不是那么困难了。然而今天的军训,有点累。最开
展开详情

小学六年级正反比例练习题

试题
一、复习1、什么是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也就是怎样才成正比例?2、什么是反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也就是怎样才成反比例?二、练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三个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路程和时间(2)工作总
展开详情

大学专业自荐信范文

高考
尊敬的领导:您好!感谢您阅读我的自荐材料。获悉贵校治学有序,管理有方,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一个对教育事业充满无限热情的青年,渴望能到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施展自己的才华。请允许我把自己的情况向您作
展开详情

关于考试考砸了的作文(实用4篇)

考试资料
关于考试考砸了的作文(1)这次考试考砸了,拿到成绩的那一刻心里真难过,觉得对不起妈妈。上次数学也没考好,这次语文又考的这么差,哎,真不应该!回到家后妈妈看了卷子,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心平气和的对我说:“
展开详情

斑羚飞渡读后感800字范文

八年级语文
读了《斑羚飞渡》,每个人都会为老斑羚心甘情愿当年轻斑羚跨越深涧的踏脚板而感动。动物间也有深情,这一点毋庸置疑。“虎毒不食子”“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都是它们真情的写照。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更是无处不在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练习题 3年级英语单词表(集合18篇) 考试进行曲作文 大森林的故事(汇总6篇) 正能量励志名言 爱情诗歌(汇总17篇) 关于幸福中考满分作文500字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教师节短信祝福语大全 高三生物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中华少年教案(优质12篇) 快乐的寒假作文350字(精品7篇) 梦是夜的花朵阅读答案参考 高三命运议论文800字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怎么教 关于清明节扫墓的小学生作文怎么写 高中生军训感想体会 自立的高三作文800字 感恩父母高一作文1000字 《等》阅读练习及答案(精编10篇) 小升初爱好特长怎么写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后训练题 喜迎教师节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通用3篇) 宋濂传阅读答案(甄选3篇) 世界真奇妙教案(实用19篇)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阅读答案(必备3篇) 小学一年级我的理想作文 家庭教育格言 杠杆教案(汇总17篇) 负荆请罪故事(集锦5篇) 2022高一军训总结报告 以信任为题的800字中学生议论文作文 尊老爱幼班会教案(精品8篇) 高三语文高效学习方法 小学生最有效的学好英语方法 橡树上的逃亡读后感500字范文 教师节的诗歌(精选19篇) 遵守法律的名言(优选3篇) 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18篇)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中华故事(推荐17篇) 讽刺句子(精品5篇) 牧童教案设计(热门7篇)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道歉的诗句(汇总3篇) 美术教师实习报告怎么写 大自然的声音600字精彩作文 观小兵张嘎有感范文500字 高三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野性的呼唤读书笔记范文 三年级下册作文假如我会变400字 古代书法家的故事(精品7篇) 六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过年对联(热门19篇) 我是小小推销员教学设计(热门8篇) 考试之后初一作文 抓住细节写作教案(集合3篇) 看不见的爱的阅读答案(推荐5篇) 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 普通话考试分数与等级划分 6年级上册应用题的练习 以朋友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 目送读书笔记 2022年高考改革艺考文化分数线会变高吗? 综合实践心得 巴金的家的读后感高一800字 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 中考后的感想作文300字 走遍天下书为侣习题(合集3篇) 初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 极地特快观后感范文300字 方向500字初中议论文 中考作文 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高中英语作文高分高级单词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推荐5篇)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集合7篇) 安全知识作文 大学生社会兼职实践心得 先进事迹材料 皮皮鲁传读书笔记范文 工作座右铭 2022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神奇的种子教案(集合3篇) 2022年考研初试英语科目时间分配 美术活动教案(甄选17篇) 党员创先争优承诺书模板参考2022(集锦6篇) 军训最后一天日记 儿童节趣事500字二年级作文 用心灵去倾听读后感优秀范文 导数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实用5篇) 我不能失信读后感范文 金鸡冠的公鸡故事(集锦6篇) 彩虹教学设计(汇编17篇) 永远的歌声教学反思(甄选8篇) 小学生劳动节作文_劳动最光荣作文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 2006教师节演讲稿 英语单词顺口溜 《沉思录》读书笔记 小学测试题 一汽马自达 高二物理逆袭指南 军旅诗歌(必备4篇) 草书大王文言文阅读答案 高三数学复习常见的三个问题及复习方法攻略(通用7篇) 经典名人名言短句(精编4篇) 你是我的一本书中考高分作文600字 分与合教学设计(甄选10篇)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英语单词顺口溜 二级建造师试题(优质17篇) 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社会霸气句子(汇集15篇) 探索图形教学反思(合集7篇) 描写小孩的句子(集锦3篇) 高三写景作文800字范文 2022高三语文作文素材大全 国外民间故事(汇总4篇) 英语学习心得 《水浒传》读书笔记700字 绿色家庭事迹材料 以战胜困难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 2022年安徒生童话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青岛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个人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选择希望人生 关于旅游的 课件制作技巧(合集15篇) 读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500字 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初二政治上册知识要点 专家指导:小升初语文高分技巧与考前心理辅导 中考优秀作文300字 高一生物常用的五种记忆方法八种学习方法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优选20篇) 雾的诗句(必备4篇) 父亲节的作文500字八年级作文 高中入学军训作文 有关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小升初专家指导:升学择校的三大误区及择校必知的6个要点 预防传染病教案(通用16篇) 员工季度考核评语(热门5篇) 悲伤的签名 高三话题作文痕迹800字 古诗游子吟(通用18篇) 2022中考语文提分,找对方法很重要 种子的传播教案(通用10篇)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范文 侏罗纪 关于中学数学怎么教 高中语文提分小方法 火踵神仙鸭 英语作文关于购物(推荐3篇) 考试后的反思作文350字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又是一年桂花香 学习英语心得体会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黄河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谈谈美食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感动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幼儿园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考试反思(集锦17篇) 高中学生军训心得体会2022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简爱的读书笔记 精灵鼠小弟读后感范文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精品5篇) 大学新生军训感言400字 高一地理10个学习小技巧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名著读书笔记400字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300字 高中生物正确的复习方法 坚持高二作文800字范文 实用的英语学习计划作文 有关考试没考好的检讨书(集锦15篇) 面朝大海500字初中作文 现代励志名言 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有哪些 享受春雨阅读答案(合集6篇) 生字教学反思(精品10篇) 《这样爱你刚刚好》读书笔记 惊愕交响曲教案(热门5篇) 爱的语言阅读题答案 灰雀读后感优秀范文 《丢失的东西》阅读答案 安全知识作文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书笔记范文 初二英语下册的语法知识 教育工作经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