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杠杆教案(汇总17篇)

杠杆教案(汇总17篇)

心*** 23-02-15 教案

杠杆教案(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从本课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以及斜面等简单机械。在前一节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及特点。教材从两个部分安排设计: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2、通过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和理解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理解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体会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亲历实验过程,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教学难点】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二、说学情

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丝,用镊子夹棉球,等等。我们的学生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使用原理。同时,本节课的知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的工作特点,从而认识杠杆。

三、说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知识的类比迁移:在教学杠杆有三个点的基本概念时,先让学生感受用撬棍撬动讲台的必要条件,再让学生看书中的插图,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杠杆的三个点。这样的设计从易到难,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实验操作:科学学科的知识都是从无数的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的出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是本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杠杆的省力规律时就让学生利用杠杆尺来反复验证,在收集并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合作讨论:合作讨论是在学生都积极参与,保留个性并能充分表达见解的学习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个小组都有一台杠杆尺,但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创设情景:

师: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搬讲台)

生: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

师: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二)、认识杠杆

1、学生观察教材P4插图,结合文字解决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等概念。(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培养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学来理解知识要点)

2、教师示范画杠杆结构示意图。(从直观的例子中引出抽象的知识)

3、教师展示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等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三个点的位置。

4、判断教材中的六种工具是不是杠杆。 。(是为了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学生说明理由时不一定非要学生标出杠杆工具的三个点)

(本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环节中对于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边学边练,学以致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落实。)

(三)、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1、学生猜想: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怎样做才能省力?

2、实验探究,采集数据:

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不进行提示,而由学生自主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再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解决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比如,在实验中应该收集什么数据;在钩码的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上由学生确定,引导学生多次实验后,在一起来整理。

3、数据处理,分析归纳: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寻找和发现规律并得出结论的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向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学生亲历了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归纳的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尝试了“猜想、实验、论证、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总结交流、取长补短:

由学生自由发言,主要谈在本次实验中的操作上的失误,设计上的失误,改进和完善的方法,得到的启示等。学生实验成功了固然可喜,但失败了也并不可怕,鼓励学生只要找出了失败的原因也是一种成功,所以评估交流是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杠杆的科学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杠杆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杠杆?

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

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

“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

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2)以课本图13、2丙,抽水机的柄为例(出示小黑板,图中暂不画出两个力臂),结合演示抽水机柄模型,由一名学生在板图上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规范画出。其他学生在各自笔记本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如有不足之处予以纠正。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教师: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今天研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不动的平衡。

(2)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学生阅读课本中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并检查实验器材。

(4)提问: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学生答出: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

提问:实验器材中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学生答出。

提问:课本记录实验数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师指出,表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单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长度,不要求读出估计数值。)

(5)学生实验,实验数值记录在课本表中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6)总结:由多个小组报告,根据实验数值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数学表达式。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机抽水时,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动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机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结重点知识

(1)什么叫动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画出节后练习第3题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由四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各杠杆示意图如图1所示。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之后练习1、2、3题


杠杆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杠杆

(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

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

(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

(1)讨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

(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

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

(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①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杠杆尺左2格挂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提问: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

②分组实验。

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

(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

③谈话: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讲解:距离按格记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记量。按表中规定进行实验。

演示1栏填表。

①分组实验(表中2~6栏)。

②汇报实验结果。(填出演示记录表)

(4)讨论。

①6次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实验1、2: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3、4: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5、6: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②三组实验的结果:

实验1、2: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费力)

实验3、4:重物(力)<拉力(费力)

实验5、6:重物(力)>拉力(省力)

③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

讨论后填写思考题。

3.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1)分组观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2)分组观察镊子。

思考:镊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镊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3)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

(三)布置作业

观察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三点,研究它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思考: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


杠杆教案(4)

【说教材】

本课选自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课,是继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工具后的第一类工具的研究课,是后续课程的引导课。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杠杆,并找出三个点;会使用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

能够记录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说教学过程】

一、学生体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带钉子的木板,启发学生将钉子取下来(选择工具);

2.出示开瓶器和饮料,学生体验使用开瓶器开启饮料瓶的过程;

3.结合以上两个体验过程,和剪刀、钳子等工具,以及跷跷板等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二、认识杠杆

1.通过其中一张图片,描述“杠杆”的概念(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并介绍撬棍上的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学生尝试找其他工具上的三个点。

3.让学生区分杠杆类工具和非杠杆类工具(螺丝刀拧螺丝,擀面杖等)

三、研究杠杆的科学

1.出示杠杆尺和使用说明书,演示组装杠杆尺。

2.介绍实验方法(杠杆尺左边看成阻力点,右边看成用力点)进行演示。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4.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记录,并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

5.总结实验结论:

(1)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四、小结本课内容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杠杆以及杠杆工具的作用,并能找出杠杆的三个点。下节课我们将用本节课的知识将我们见过的和使用过的杠杆类工具进行分类,请同学们下去搜集整理杠杆类工具。

【说教学反思】

教学借用动画片人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模仿者里面的人物进行学习,给课堂增添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实验中学生基本能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还有待培养。


杠杆教案(5)

杠杆 教案示例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杠杆?

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板书:“2.名词术语:”

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2)以课本图132丙,抽水机的柄为例(出示小黑板,图中暂不画出两个力臂),结合演示抽水机柄模型,由一名学生在板图上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规范画出。其他学生在各自笔记本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如有不足之处予以纠正。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教师: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今天研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不动的平衡。

(2)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学生阅读课本中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并检查实验器材。

(4)提问: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学生答出: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

提问:实验器材中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学生答出。

提问:课本记录实验数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师指出,表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单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长度,不要求读出估计数值。)

(5)学生实验,实验数值记录在课本表中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6)总结:由多个小组报告,根据实验数值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数学表达式。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机抽水时,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动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机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结重点知识

(1)什么叫动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画出节后练习第3题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由四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各杠杆示意图如图1所示。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之后练习1、2、3题

物理教案-杠杆


杠杆教案(6)

杠杆 教案示例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杠杆?

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板书:“2.名词术语:”

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2)以课本图132丙,抽水机的柄为例(出示小黑板,图中暂不画出两个力臂),结合演示抽水机柄模型,由一名学生在板图上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规范画出。其他学生在各自笔记本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如有不足之处予以纠正。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教师: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今天研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不动的平衡。

(2)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学生阅读课本中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并检查实验器材。

(4)提问: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学生答出: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

提问:实验器材中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学生答出。

提问:课本记录实验数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师指出,表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单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长度,不要求读出估计数值。)

(5)学生实验,实验数值记录在课本表中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6)总结:由多个小组报告,根据实验数值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数学表达式。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机抽水时,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动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机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结重点知识

(1)什么叫动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画出节后练习第3题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由四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各杠杆示意图如图1所示。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之后练习1、2、3题

杠杆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杠杆教案(7)

杠杆的应用 教案示例

(一)教学要求

1.知道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具:羊角铁锤、木板、铁钉。天平和砝码。杠杆实验器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杠杆?什么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教师演示用羊角铁锤拔钉子并画出这个杠杆的示意图,在图上标出支点、动力和阻力。要求学生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结合作业 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杠杆示意图如图2所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上题中如果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6∶1,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二、进行新课

1.三种杠杆

(1)提问并演示:要求如图3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点或B点或C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动力?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

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回答以上问题。用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F1,分别测量各点动力的大小,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教师总结:

在杠杆的A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0.5牛的动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杆。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杆。

板书:“1.三种杠杆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在杠杆的B点施加一个1.5牛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这是费力杠杆。

板书:“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在杠杆的C点需施加一个1牛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这是等臂杠杆。

板书:“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3)组织学生画出课本图135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

学生在课本上画力臂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纠正,然后由学生说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费力杠杆的好处。

以缝纫机踏板为例说明,使用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给我们的作用带来了方便。以课本图124中撬箱盖的撬棒为例,这类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长。省了力,费了距离。

2.天平和秤

(1)观察托盘天平,找到支点。教师指出,等臂杠杆重要的应用是天平。

提问: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为什么砝码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要求学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等于阻力。动力和阻力就是砝码和被称物体对杠杆的压力,其压力的大小在杠杆水平平衡时等于它们各自的物重。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可知,砝码的质量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板书:“2.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

(2)看课本图136。

指出:杆秤、案秤是称物体质量的工具。杠秤、案秤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杆。杆秤、案秤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秤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秤盘离支点近,砝码离支点较远,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

三、总结本节重点知识,三种杠杆及特点,举例说明。

四、布置作业 :课本节后1、2、3题,其中3题要求答出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并说明理由。

注:教材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作者刘崇灏。

杠杆的应用 教案示例


杠杆教案(8)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知识

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

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

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

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

板书:二、杠杆的应用

二、讲述三种杠杆

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

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学生回答)

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13-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13-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

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杠秤为什么用质量较小的砝码可以平衡质量较大的物体.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略)

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


杠杆教案(9)

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科学 胡占山 教科书说明: 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 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 2、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板书:20、杠杆 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 师:出示课件——杠杆图 师结合课件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 生(齐):力点  生(齐):支点   生(齐):重点 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 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  生(齐):想 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 生组装杠杆 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  生指着杠杆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师指着杠杆: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 师:手用的力小,比谁小?  生: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 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省力 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 (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 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师演示讲解: 所需仪器:底座、支架、杠杆尺、钩码 师边说边组装 注意事项:1、杠杆尺有标记一端钩码做重物,一个钩码重=0.5牛,另一端为力;2、杠杆平衡了,说明使用杠杆可以撬起重物了;3、支点不变,杠杆尺上力点、重点只能各有一个;4、我们看课件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几个格表示,在第一个洞,距离是1个格,在第二个洞,距离是2个格, 5、请根据表格做好记录     次数   物 体 重 量 (有标记)   人的拉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一次                   二次                   三次 ….                   实验要求:请研究杠杆,根据数据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研究,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师:请分析对比数据,看有什么发现? 师:谁来汇报你们的数据和发现。 生1、我们的数据是:     次数   物 体 重 量 (有标记)   人的拉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一次    2牛    0.5牛    4    1   我们发现杠杆是省力的。 师引导:请看后面数据杠杆当怎样时,省力?(师板书: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生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师板书:大于 省力) 师:说的很好,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我们的数据是:     次数   物 体 重 量 (有标记)   人的拉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二次    0.5牛    1牛    1    2   我们的发现是:杠杆是费力的。 师提示:请说完整。 生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师板书:小于 费力) 师:真棒!还有不同的吗? 生3:我们的数据是:     次数   物 体 重 量 (有标记)   人的拉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三次    1牛    1牛    4    4   我们的发现是: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不费力。(师板书:等于  不省力不费力) 师:同学们真棒!关于杠杆的发现谁能完整的说说? 生4: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师出示简图: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杠杆原理。 (四)、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师: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师:(出示剪刀——费力情况)这是什么杠杆?为什么? 生:是费力杠杆,因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师:(出示剪刀——省力力情况)这是什么杠杆?为什么? 生:是省力杠杆,因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师:剪刀是较复杂的杠杆,还有不省力不费力的情况。 师出示课件: 介绍省力杠杆——钳子、起钉锤、起子、推车。 师出示课件: 介绍费力杠杆——镊子、人钓鱼时、人体杠杆等 师用镊子夹物:镊子的三点在哪里?它是什么杠杆? 生:夹物的地方是重点,手的地方是力点,一个头的地方是支点,镊子是费力的杠杆。 师:很好!镊子和前面的杠杆不一样,它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同侧。 师:人钓鱼时,也是费力杠杆,请看图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省距离。 师介绍人体杠杆。 师出示课件:天平是什么杠杆?使用它有什么好处? 生:天平是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使用天平方便称物体重量。 师: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同侧,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两侧,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动脑筋: 师:老师有个难题考考你们,看谁聪明。一个人用担子挑重物时,肩膀挑担子的哪个位置最轻松? 生1:挑中间位置。 师:假如一头重,一头轻呢? 生2:挑支点位置。 师:很好!你真棒!人只有挑支点位置时,担子是平衡的,人最轻松。 拓展活动:   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合适的杠杆,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板书设计:   20、杠杆   力点到支点  大于  重点到支点  省力 当   的距离  小于 的距离 时,  费力   等于   不省力不费力


杠杆教案(10)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知识

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

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

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

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

板书:二、杠杆的应用

二、讲述三种杠杆

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

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学生回答)

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13-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13-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

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杠秤为什么用质量较小的砝码可以平衡质量较大的物体.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略)

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杠杆教案(11)

详细介绍:

杠杆的应用教案示例

(一)教学要求

1.知道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具:羊角铁锤、木板、铁钉。天平和砝码。杠杆实验器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杠杆?什么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教师演示用羊角铁锤拔钉子并画出这个杠杆的示意图,在图上标出支点、动力和阻力。要求学生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结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杠杆示意图如图2所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上题中如果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6∶1,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二、进行新课

1.三种杠杆

(1)提问并演示:要求如图3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点或b点或c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动力?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

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回答以上问题。用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f1,分别测量各点动力的大小,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教师总结:

在杠杆的a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0.5牛的动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杆。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杆。

板书:“

1.三种杠杆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在杠杆的b点施加一个1.5牛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这是费力杠杆。

板书:“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在杠杆的c点需施加一个1牛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这是等臂杠杆。

板书:“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3)组织学生画出课本图135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

学生在课本上画力臂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纠正,然后由学生说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费力杠杆的好处。

以缝纫机踏板为例说明,使用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给我们的作用带来了方便。以课本图124中撬箱盖的撬棒为例,这类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长。省了力,费了距离。

2.天平和秤

(1)观察托盘天平,找到支点。教师指出,等臂杠杆重要的应用是天平。

提问: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为什么砝码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要求学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等于阻力。动力和阻力就是砝码和被称物体对杠杆的压力,其压力的'大小在杠杆水平平衡时等于它们各自的物重。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可知,砝码的质量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板书:“2.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

(2)看课本图136。

指出:杆秤、案秤是称物体质量的工具。杠秤、案秤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杆。杆秤、案秤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秤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秤盘离支点近,砝码离支点较远,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


杠杆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三、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属于杠杆的工具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从而抽象出杠杆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 量程)。


杠杆教案(13)

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杠杆教案(14)

(一)教学要求

1.知道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具:

羊角铁锤、木板、铁钉。天平和砝码。杠杆实验器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杠杆?什么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教师演示用羊角铁锤拔钉子并画出这个杠杆的示意图,在图上标出支点、动力和阻力。要求学生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结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杠杆示意图如图2所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上题中如果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6∶1,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二、进行新课

1.三种杠杆

(1)提问并演示:要求如图3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点或B点或C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动力?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

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回答以上问题。用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F1,分别测量各点动力的大小,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教师总结:

在杠杆的A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0.5牛的动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杆。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杆。

板书:“1.三种杠杆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在杠杆的B点施加一个1.5牛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这是费力杠杆。

板书:“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在杠杆的C点需施加一个1牛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这是等臂杠杆。

板书:“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3)组织学生画出课本图135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

学生在课本上画力臂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纠正,然后由学生说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费力杠杆的好处。

以缝纫机踏板为例说明,使用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给我们的作用带来了方便。以课本图124中撬箱盖的撬棒为例,这类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长。省了力,费了距离。

2.天平和秤

(1)观察托盘天平,找到支点。教师指出,等臂杠杆重要的应用是天平。

提问: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为什么砝码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要求学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等于阻力。动力和阻力就是砝码和被称物体对杠杆的压力,其压力的大小在杠杆水平平衡时等于它们各自的物重。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可知,砝码的质量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板书:“2.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

(2)看课本图136。

指出:杆秤、案秤是称物体质量的工具。杠秤、案秤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杆。杆秤、案秤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秤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秤盘离支点近,砝码离支点较远,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

三、总结本节重点知识,三种杠杆及特点,举例说明。

四、布置作业:

课本节后1、2、3题,其中3题要求答出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并说明理由。

注:教材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作者刘崇灏。


杠杆教案(15)

杠杆物理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杠杆?

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板书:“2.名词术语:”

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2)以课本图132丙,抽水机的柄为例(出示小黑板,图中暂不画出两个力臂),结合演示抽水机柄模型,由一名学生在板图上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规范画出。其他学生在各自笔记本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如有不足之处予以纠正。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教师: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今天研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不动的平衡。

(2)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学生阅读课本中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并检查实验器材。

(4)提问: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学生答出: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

提问:实验器材中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学生答出。

提问:课本记录实验数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师指出,表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单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长度,不要求读出估计数值。)

(5)学生实验,实验数值记录在课本表中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6)总结:由多个小组报告,根据实验数值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数学表达式。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机抽水时,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动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机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结重点知识

(1)什么叫动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画出节后练习第3题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由四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各杠杆示意图如图1所示。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本节课之后练习1、2、3题


杠杆教案(16)

杠杆物理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杠杆?

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板书:“2.名词术语:”

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2)以课本图132丙,抽水机的柄为例(出示小黑板,图中暂不画出两个力臂),结合演示抽水机柄模型,由一名学生在板图上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规范画出。其他学生在各自笔记本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如有不足之处予以纠正。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教师: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今天研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不动的平衡。

(2)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学生阅读课本中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并检查实验器材。

(4)提问: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要求学生答出: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

提问:实验器材中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学生答出。

提问:课本记录实验数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师指出,表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单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长度,不要求读出估计数值。)

(5)学生实验,实验数值记录在课本表中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6)总结:由多个小组报告,根据实验数值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数学表达式。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机抽水时,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动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机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小结重点知识

(1)什么叫动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画出节后练习第3题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由四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各杠杆示意图如图1所示。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本节课之后练习1、2、3题


杠杆教案(17)

《杠杆尺的平衡》的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起点基于学生的已有基础

理性思维是科学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探究学习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教材内容的组织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杠杆的平衡》一课取材于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研究》。杠杆现象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中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从科学探究层面上分析,从实验到结论的探究过程,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些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比较清晰,而实验到初步结论到验证再到结论,这种探究活动方式对学生还是初次经历,理解体验验证工作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过程成了本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一种敏感的捕捉数据、发现规律本领,也是本课教学学生在理性思维、理性精神方面的重要发展,相信这种素养将对学生今后的更多实践活动提供“飞翔的翅膀”。本课教学大胆对原教材进行取舍,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二、构建一个典型的科学学习过程

新课程强调“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和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在必要的时段,也需要组织适当的内容,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悉心引领学生经历这么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多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初步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如何针对问题寻找实验,感受结论与定论的发展关系,理解验证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理解科学是可以反复验证的。这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现实中很多孩子不习惯于实验后的验证活动,或者验证活动十分马虎。因此,让孩子理解验证活动的重要性是本课一大特色,强烈渗透着科学实证思想。这,或许就是我们期盼看到的有科学味。

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桌面一个杠杆尺装置,一盒钩码。

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么一个装置,谁能说说这个装置有什么特点?

生:这个装置像一个十字架,横着的是可以动的。

师:怎么动?

生:绕着中间的一个地方转动。

生:这个装置应该可以用来测两边的物体是否相等。

生:这个装置上面有很多孔,4个大孔,10个小孔。

生:小孔在下面,大孔在上面。

生:我还发现10个小孔都是平均排列的,它们的上方有1、2、3、4、5的数字。

师:像这样的一个装置,我们称它为杠杆尺。杠杆尺中间的点,叫做支点。为了便于我们的研究,我们把杠杆尺其他的10个小孔也标上名字。而另外的4个大孔,因为它们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我们这节课不做研究。

师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左边第2格、右边第2格、右边第5格。

(评:杠杆尺的认识,特别是每个部位名称的界定,为学生研究杠杆尺的平衡提供一定的认识基础,便于描述。)

师:接下来老师在杠杆尺的左边第3格挂上2个钩码,这时候杠杆尺会怎么样?

生:往右边歪。

生:要在右边也挂上2个钩码。(师在右边第一格挂上2个钩码,杠杆尺还往右边歪。)

生:也要挂第3格。

师:为什么要挂第3格?我挂第4格会怎样?

生:挂第4格会往右边斜。

师演示第4格挂2个钩码,再演示第3格挂两个钩码。

师:现在杠杆尺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态?

生:平平的状态。

(生笑)

生:水平的状态。

师:杠杆尺这种水平的状态,我们叫它平衡。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平衡就是指杠杆尺在水平状态的平衡。

(评:杠杆尺的平衡有两种状态,这里指出今天研究的问题是杠杆尺的水平状态的平衡,为学生的研究明确方向。)

师:左边第3格如果不是挂2个钩码,而是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尺平衡,右边应该怎么挂?

生:右边第3格也挂4个。

师:左边第4格挂5个钩码,要使杠杆尺平衡,右边应该怎么挂?

生:右边第4格也挂5个。

师:杠杆尺的平衡简单吧?

生:简单!

师:来点难度好不好?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在杠杆尺的左边一个位置挂上钩码,在右边一个不同的位置,挂上钩码,使杠杆尺平衡。(停顿30秒后)

(评:留白,给学生思维的时间。)

师:注意左边几个位置?

生:一个。

师:右边呢?

生:也是一个。

师:特别注意,左右的位置必须不一样。有没信心试一试?

生:有!

师:给每个小组3分钟时间,看哪个小组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个挑战,一完成,请小组长马上把你们组的作品端到台上来,对号入座。开始!

伴随轻快、稍有紧张的音乐,学生开始了探究活动,有些小组较快完成了,有些小组还急成一团,有些小组开始讨论别人的摆法,有些小组开始借鉴别人的方法并思考着别的不一样的方法,老师巡视着,指导个别的确存在困难的小组。

结束的铃声响起,学生们安静的坐了下来。

师: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小组已经挑战成功?哪些小组是还需要努力的呢?

师生共同检查对所有小组作品的平衡情况。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成功了的小组都是怎样摆放的?

生:我们组左边第4格挂1个,右边第1格挂4个。

生:我们组左边第4格挂1个,右边第2格挂2个。

生:我们组左边第3格挂2个,右边第2格挂3个。

生:我们组左边第2格挂1个,右边第1格挂2个。

生:我们组左边第1格挂5个,右边第5格挂1个。

生:我们组左边第1格挂4个,右边第2格挂2个。

生:我们组也是左边第3格挂2个,右边第2格挂3个。

课件将每组学生的数据填入表格。

师:科学家面对很多的实验数据的时候,他们会做什么?

生:分析数据,找规律。

师:我们也来找找规律,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呢?

生:有些地方左右两边的数据是刚好反一下的。

师:有些地方的数据能不能说明全部?

生:左边钩码的位置加上钩码数,等于右边的钩码的位置加上钩码数。

生:不对,比如说我们组左边第1格挂4个,右边第2格挂2个,左边1加4等于5,右边2加上2等于4,两边就不相等。

生:左边的乘起来等于右边的乘起来。

师:左边的什么乘起来呀?

生:应该是左边的钩码位置乘以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钩码位置乘以右边的钩码数,杠杆尺就平衡。

(留白,学生观察全体数据思考。)

师:是这样的吗?

生:是。

生掌声。

(评:让学生经历着在一组数据中找出规律的过程,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过程。)

师:左边的钩码位置乘以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钩码位置乘以右边的钩码数,杠杆尺就平衡,这个规律到底是不是普遍的规律?还是就这么几个实验数据的规律呢?我们还必须进行实验验证。什么是实验验证呢?所谓实验验证是指先根据这个规律在脑子里面想好数据,然后再在杠杆尺上做实验,如果所有符合这个规律的数据都能使杠杆尺平衡,那么这个规律就是普遍的规律,就是真理。

师:比如说左边第2格挂了3个钩码,根据这个规律,右边可以怎么挂呀?

生:右边第一格挂6个。

生:还可以右边第3格挂2个,右边也第2个格挂3个。

师:好,有这么多挂法,我们就一个一个的验证。

实验验证。

生:如果右边有第6格,我觉得第6格挂一个也应该可以。

师:说的很好,把掌声送给他。

师:还有谁愿意来再来验证一下?

生:我们刚才右边第3格挂4个,左边怎么挂都挂不起来,现在左边第2格挂6个试下。

验证实验。

生:右边第2格挂5个,左边第5格挂2个试下。

验证实验。

师:真金不怕火烧,真理不怕验证,现在我们可以说这个规律是……

生(齐):正确的。

师:如果左边第1个挂1000个钩码,右边……

生:第1000格的位置挂一个。

师:给你一个杠杆,你能翘动地球吗?

生:能!

(评:科学需要实证,引导学生作实证研究,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科学方法的训练,更是对儿童在做科学的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科学实证思想的渗透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着真金不怕火烧,真理不怕验证。)

师:刚才第一关挑战大部分小组成功,个别小组还未成功,成功的小组为自己喝喝彩,尚未成功的小组为自己加加油,都用掌声表示。(生鼓掌)

师:挑战第2关。(大屏幕显示:在杠杆的左边找一个位置挂上钩码,在右边同时找两个位置挂上钩码,使杠杆尺平衡。留白半分钟)

师:左边几个位置?

生:一个。

师:右边呢?

生:2个位置。

师(结合幻灯演示):这个实验我们要按照刚才的实验步骤做,先做实验找数据。那么,要找出规律,一组实验能不能说明问题?

生:不行。

师:做100组呢?

生:没时间。

师:那要做几组实验?

生有的说2组,有的说3组,有的说4组、5组。

师:(出示表格)这里有4组数据可以填,建议同组的每个同学寻找一组实验数据,碰到有困难的,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动动脑筋,要互相帮忙。如果想多做几组实验的,可以把实验数据填下面。分析数据得出规律后一定要进行验证,然后才能下结论。

教学现场:生开始实验,伴着舒雅的音乐。生A:我想到了,我先来试试,大家看行不?生B:左边的乘起来,右边的.加起来好像相等哦……生C想了好久,突然拍了下脑袋:有了,这肯定行。两分钟后的时候,老师对还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陆续提供帮助。学生边想边挂,思维发展很快。有的说“搞定,继续”。8分钟的时候,有些小组已经完成实验了,教师要求他们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小组。

(评:现场活动持续13分钟,这里有许多很经典的镜头,这是一个孩子身心充分解放的过程,一个每个孩子都充分参与活动的过程,一个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合作的过程,一个孩子思维异常活跃后的顿悟的过程,一个学生经历多次的验证后的科学实证思想的洗礼的过程。学生体验“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怕验证”,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师:研究时间结束,相信每个小组在这一过程中都会有很多收获,下面我们要进行汇报。哪组同学愿意上来将你们的研究发现和大家交流。

生纷纷举手,第一组上去汇报。

组1:我们的结论是左边的格数乘以钩码数等于右边的格数相加,这是我们小组进行了5次实验、2次验证得出的结论。请大家看我们的研究报告,有问题的可以向我们提问。

生:能不能给我们演示其中的一组数据?

组1:好吧。我们左边第2格挂2个,2乘以2等于4。右边第1格挂1个,第3格挂1个,1加上3等于4,左右相等,杠杆尺平衡。

生:你们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实验的过程有没什么困难?

组1:我们先是根据刚才的规律去做实验的,不过我们发现这两个实验还是有区别的。后来我们终于找出了一组数据,然后我们就顺水推舟,完成了实验。这个规律经过我们的验证是对的。

组2:我们的研究结果和你们不大一样,可不可以让我们组发表我们的研究发现?

组1:可以。

生掌声。

组2:我们的研究发现是左边的格数乘以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格数1乘以钩码数1,加上右边的格数2乘以钩码数2。

生:希望你能说的更明白点。

组2:比如说我们的这组实验,左边的格数3乘以左边的钩码数4等于12,右边的格数2乘以钩码数2等于4,格数4乘以钩码数2等于8,4加8也等于12,杠杆尺平衡。

生:你们的研究有没有一些比较正确的验证结果。

组2:有,而且不是比较正确,而是正确。请看!

生掌声。

生:你们组的研究结果和我们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刚才的小组和我们不一样呀?看看他们的研究报告好象也是对的呀,你们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

组2:这个问题让我们请我们组的XXX同学给大家解释好吗?

生鼓掌。

XXX:因为第1组同学刚才右边挂的钩码数都是1,一个数乘以1还是等于它自己,所以他们把右边的钩码数忽略了,其实只要他们做一个右边的钩码数不是1的实验,那么他们就会发现这个规律是不全面的。

生鼓掌。

师:做科学实验特别是数据实验的时候,数据一定要全面,否则,你的研究就会存在局限。

组2:我们还想到如果右边挂的位置如果更多的话也是一样的,只要把右边每个钩码数和格数的积相加等于左边的格数乘以钩码数,杠杆尺就平衡。

师:有道理吗?

生:有。

生:我补充下,刚才我们实验过了,其实不是右边,左边也一样,只要左右两边每个钩码数和格数的积相加的和相等,杠杆尺就平衡。

生热烈的掌声。

(评: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有属于自己思维层次的探究问题,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做到相互倾听、相互质疑、相互交流、思想相互碰撞,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这是科学课的追求,这是新课程的追求,这是所有课堂教学的追求。)

师:精彩,很精彩,让我们再次为我们的成功鼓鼓掌!

生鼓掌,下课。

相关推荐

高考数学满分技巧与二轮复习提分攻略

高三数学
数学复习重点高考数学是很多高三考生的一道坎。数学得高分,一步迈进名校门,数学失分多,则名次总分一落千丈。其中,二轮数学的复习更是至关重要。在一轮复习中,老师带领考生们以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基础对知识点
展开详情

周记800运动会高一作文大全

高一语文
秋高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我校师生迎来了翘首盼望已久的第十八届校秋季运动会。这一天,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校服,脸上带着童趣的笑脸,快乐地来到操场,以年级为单位整齐地围坐在操场旁,静静地等待运动
展开详情

2022年中考复习相关指导

九年级化学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
展开详情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
十四年前,他怀着满腔热情成为教育战线上普通而又光荣的一名教师。他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始终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涨的工作热情,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他
展开详情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心得800字

高二语文
富兰克林是波士顿一个贫穷工匠的孩字,从小他就很喜欢读书,所以父亲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富兰克林有一天能出人头地。但是,十岁那年家里付不出他的学费,只好让他辍学,富兰克林到印刷厂去当学徒,在印刷厂里他免费
展开详情

雨果名人名言(汇编4篇)

名人名言
雨果名人名言(1)雨果名人名言阅读欣赏雨果名人名言雨果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雨果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雨果 生活好比旅
展开详情

有趣的绳子体育教案(甄选3篇)

教案
有趣的绳子体育教案(1)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趣的绳子大班体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展开详情

伯牙绝弦读后感优秀作文

六年级语文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伯牙与子期。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酒已没,世上无知音。都是描写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情。现今有穿越剧《步步惊心》中的若曦和十三爷,《甄嬛
展开详情

小学四年级英语背诵知识

四年级英语
单词:glove(分手指的)手套scarf围巾;披巾umbrella伞;雨伞sunglasses太阳镜pretty美观的;精致的expensive昂贵的;花钱多的cheap花钱少的;便宜的nice好的
展开详情

美国大峡谷

全科知识
美国大峡谷引(GrandCanyon)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目录简介地质地貌传说景色奇异收缩展开简介科罗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企业军训心得体会 窃读记读书笔记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随笔 军训心得范文 小区物业实习心得 金溪民方仲永阅读答案(汇集3篇) 奥利弗与其他鸵鸟阅读答案 我喜欢的书刊普通话说话范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同桌400字 压力高二800字作文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推荐5篇) 高一中国地理知识点 精灵鼠小弟读书心得体会300字 人教版分数除法教案(汇集3篇) 理成语(热门3篇) 九年级英语完形填空练习题 我喜欢的职业作文范文 使至塞上教学反思(汇总4篇) 音乐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写考试的作文 2022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学生军训日记 米的认识教案(优质19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的写作技巧 高考语文写作的三大禁忌 我的小脚教案(精选17篇) 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选院校和专业的方法 猫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通用3篇) 幼儿教师人生格言(精选250句) 服装专业实习报告 儿子教师节的礼物 语文教学经验心得随笔模板 高中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300字 惊弓之鸟读后感范文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热门5篇) 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 优秀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四年级写景作文怎么写 年会朗诵诗歌(集合3篇) 高考改革艺术生该如何应对新形势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寒假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有感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适当抒情及说明方法 美丽的花边教案(优选6篇) 七年级有关地理复习计划 2022中考决心书,自强不息,敢于拼搏;永不言弃 失乐园读后感范文500字 信念之花800字精彩作文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学习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目送读书笔记 医院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在药店实习的实践心得 我喜欢的知名人士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关于军训的1000字军训心得体会 绿野仙踪读书心得 议论文高三家风800字 高一军训班主任总结 大学生学生优秀事迹材料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 王子与贫儿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会计基础试卷及答案(汇编10篇) 高中生物选修一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委屈 期末考试四年级作文 2022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童话故事800字(精选10篇) 2023年的优秀中考作文 马嵬教学反思(汇集4篇) 交通安全知识顺口溜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盘点 初三的数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2022高中学数学的技巧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 读小学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古诗词诵读主持词(推荐10篇) 美术京剧脸谱教案(推荐17篇) 高考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小学期中考试作文 小学六年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 童话故事书阅读(热门6篇) 快乐元宵节周记作文【500】字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学会合理消费教学反思(合集5篇)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赞美父亲的诗句(集合3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 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泥土的声音阅读答案(精选7篇) 一百条裙子的读书笔记 军训口号霸气押韵四班 经济学故事(通用4篇) 端午屈原的故事(优选14篇)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500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训练题 考试工作安排方案(精品5篇) 中国故事英文版(合集8篇) 2022年目送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写200字的读书笔记 色彩的冷与暖教案(热门5篇) 古代小故事(合集15篇) 600字周记军训生活 高一感恩父母作文2022 大学新生军训心得500字 少儿励志故事(汇总5篇) 小学生写考试的作文400字 与春天约会650字优秀范文 英语作文中的过渡词(优质5篇) 广告公司的实习报告 二年级英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 考试之后作文 关于销售社会实践心得 一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上册 2022高中语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中秋节猜灯谜及答案(热门6篇) 个人座右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 神奇的瓶子教案(汇总4篇) 珍惜友谊的句子(热门3篇) 乌鸦喝水优秀读书笔记 人教版太阳说课稿(精品4篇) 防溺水安全知识顺口溜 语文学习方法 回忆往事的感慨句子(通用5篇) 高三关于友谊的议论文 寒假读《繁星春水》有感范文 大学寒假实践心得 《居里夫人》读书笔记 关于霜降的古诗(实用6篇) 中国寓言大全 高一怎样学好高中英语方法 三分钟的小故事(合集1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总结 孙坚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大学英语作文 体育测试题(甄选5篇) 幼儿美术评语(优质8篇) 家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志愿者实践心得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推荐 综合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期中考试的反思 正能量励志名言 高考英语作文高分小技巧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 2022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波利犬 詹天佑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500字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与复习内容 长安 六年级作文:假文盲 关于雨水的谚语(实用5篇) 八年级I有关亲情作文范文 1000字读后感高二 小学生暑期实践心得体会 新学期军训感悟小结 关于国庆节诗歌朗诵(精选15篇) 我的考试烦恼作文 音乐课说课稿范文(精编9篇) 考试后感想作文 食品安全课教案(精选6篇) 冬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写人作文300(优质18篇) 教师节到了 苦瓜阅读答案现代文 传染病防控教案(集锦5篇) 幼儿园教育笔记 虚心的中学生议论文 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读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网页设计开题报告(汇总5篇) 2022年军训通讯稿 《童年》读书笔记 六年级读书笔记 青花瓷课件(必备20篇) 描写长江的作文800字范文 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 2021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方案 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感悟300字 关于奋斗的征文(合集5篇) 中考作文 姓氏歌教学设计(推荐13篇) 经典诗歌朗诵稿大全(推荐17篇) 西风的话教案设计(精选5篇) 作业检查评语(推荐15篇) 实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考满分作文五大开头方法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笔记 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大学物流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春天的故事》(汇编18篇) 关于英语学习复习计划 2022年南京小升初作文 13岁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 留学西班牙签证类型和办理注意事项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读书心得范文 冀教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