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负数的说课稿(精品17篇)

负数的说课稿(精品17篇)

张*** 23-06-27 说课稿

负数的说课稿(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会正确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关系;知道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零。

2、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会用正负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出示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

师:这是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猜猜看,这时的气温可能是多少度?(指名口答)

(评:以温度引入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猜温度”既能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

1、认识温度计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借助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多媒体出示温度计图)你了解温度计吗?把你了解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温度计上有两种计量单位:一种是摄氏度,一种是华氏度。我国统一使用摄氏度。

师:[多媒体出示标有沈阳温度读数(零下20℃)的温度计]谁能读出图中沈阳的温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口答)

师:(多媒体依次出示读数为零下22℃、零下18℃的温度计图)这时的温度又是多少呢?你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评:认识温度计是本环节的教学要点,而正确地读出温度计所示的零下温度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零下20℃、零下22℃、零下18℃的对比练习,既突出教学要点,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2、教学例1。

(1)教学正、负数读写法

谈话:同学们,咱们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在气温上有很大差异。当沈阳还是千里冰封的世界时,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又是多少呢?咱们一一下。(多媒体出示三幅温度计图:沈阳零下20℃;南京0℃;海口零上20℃)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能看出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吗?你能说说怎样看出来的吗?你还能得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小组讨论、指名汇报交流。)

师:沈阳和海口的气温一样吗?为什么?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吗?(学生记录后,展示、交流。)

师:数学语言需要交流,交流就要符号统一。(展示并板书-20℃、+20℃)这是科学家规定的记录方法。

讲解:“-”是负号,“+”是正号,要写得小一点。-20℃读作负二十摄氏度;+20℃读作正二十摄氏度。+20℃也可以简单记作20℃。

(2)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标有吐鲁番盆地某一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图:零下9℃、零上27℃)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吗?[指名反馈,教师揭示

(板书):-9℃、27℃]

[评:通过练一练,既可以使学生更为准确、熟练地掌握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又为引入例2起到过渡作用。]

3、教学例2。

(1)出示例2。

师:吐鲁番盆地的早晚温差非常大。人们常这样来形容:“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与它的地理特征有很大关系。(出示例2: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2)教师讲解“海拔”的含义。

(3)你能用以上的方法表示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板书:8844米、-155米)

(4)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说一说分别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黑海海拔高度是-28米。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海拔是-11034米。

(评:两道例题两个层次,例1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负数,并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例2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例1中温度的表示方法,类推出海拔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一详一略,一扶一放。)

三、抽象概括,沟通联系。

1、揭示概念。

师(指板书):这里有许多数量,如果把它们的单位名称去掉,就得到一个个的数。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

师:像-20、-9、-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你还能说出几个负数吗?能说得完吗?

像+20、27、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你还能说出几个正数吗?能说得完吗?

揭示课题(板书)。

2、介绍负数产生的历史。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九页“你知道吗?”)

3、认识0与正、负数的关系。

师:你认为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结果)

0与负数比、0与正数比,大小有什么关系?(指名回答)

[评:揭示正负数时,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由具体数量抽象出数)”的过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让学生列举正、负数,可以初步感知正数的个数和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一第四题)

2、你知道这些温度吗?读一读。(教科书练习一第五题)

3、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多媒体出示地图,闪烁温度:石家庄﹣5℃、长春﹣10℃、杭州5℃、桂林10℃)

(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后,比一比这几个城市温度的高低。)

4、小明的一则。

今天天气很热,大约有10℃。好多爱美的女士为了避暑都打上了遮阳伞。

我跟着爸爸来到他上班的冷食加工厂,一进加工车间,感到凉飕飕的,估计温度大概有-15℃。爸爸打开冷柜,马上有一股寒气袭来,我猜冰柜里的温度大约有8.9℃吧。

回来的路上,碰到了同学,我们就聊开了。洪军说:前几天,他们全家到泰山旅游,爬上了海拔﹣1545米的山顶;晓玲说:他们全家去了连云港,听说连云港海的最低处是海拔34米呢!

这则中有些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你能找出来吗?你知道怎么改吗?

[评:以的形式展示数学内容,既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又有利于联系实际、培养数感。]

五、全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负数。你有哪些收获,分享,好吗?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课外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搜集一些可以用负数表示的数量。

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本节课体现了如下特点:

简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在引导学生创造的基础上,教学正、负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联系生活感知正数和负数意义相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人感到简洁、明快。

贴切。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经验。老师注意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活动。使得学生乐学、深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始,老师让学生猜测沈阳大雪时的温度;接着自然地将温度计引出,并让学生自主交流温度计的有关知识;既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人感到真切、自然。

充实。数学重在思考。认识负数时,借助温度计和海拔,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议一议等数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负数、理解负数,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经历了“感知——探索——建构——应用”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增强认识,落实目标。使人感到实在、高效。

和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老师注意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例如:“你了解温度计吗?把你了解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你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吗?”、“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吗?”、“你有哪些收获,分享,好吗?”……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人感到轻松、流畅。


负数的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2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五、预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认真设计后的个人想法和观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负数的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会正确的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的负数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负数。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

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说以说对温度的认识。

①可以结合天气预报。

②说一说“零下××度”使什么意思,怎样表示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负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①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那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

②学生观察,自由汇报。

A、教室内的温度是16℃。

B、雪地上的温度是-16℃。

C、“℃”表示什么?

D、“16℃”和“-16℃”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E、“-”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

③针对上边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A在小组中说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B全体汇报交流,认知结果。

C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说明:“°”表示度,“℃”表示慑氏度,零下16℃用“-16℃”表示,“-”是负号,在这里表示比零度还低。16℃表示零上16℃。

2、教学例2

①出示银行存折数据,统一说出这些数各表示什么呢?

②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500表示存入,-500表示支出)

3、认识负数。

①联系16℃和-16℃,500和-500说一说体会。

②什么是负数?

③教学负数的读写法。

④什么是正数?

⑤关于正数前的“+”可以省略的指导,强调负数的负号不能省略。

⑥关于“0”的认识(非正也非负)

⑦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组内订正。

⑧指导看书,画一画,记一记。(要看课后资料)

三、巩固提高:

1、完成“做一做”

第一题,独立完成,组内订正。

第二题,介绍“海拔高度”再同桌完成。

2、练习二第一题。

边度边想边填,组内订正。

3、验收:练习二第2、3题,集体订正。

4、思考:-2○3,5○-5

四、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负数

例1:16℃:读作:正十六摄氏度。

-16℃:读作:负十六摄氏度。

例2、500元:存入

-500元:支出

负数表示和正数相反意义的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20°C零下10°C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名称

02国债(1)

02国债(2)

02国债(3)

涨跌/元

+0、01

-0、05

—2、01

学生:(分别····)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2,2、01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中国)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记做—12圈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0、3米记做()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③如果+20‰表示()20‰,那么—6‰表示减少()、

④如果—20、50元表示()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盈利100.57元.

⑤如果节约20千瓦,那么()10千/时电记做—10千瓦?

学生:(略)

3、分组说一说

教师:①零上,零下

②东,西(两个相反方向)

③运进,运出

④高,低

⑤上升,下降

⑥增加,减少

⑦节约,浪费

学生:(答案较多,或不完整,鼓励学生多答,学生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4、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屏幕显示)

我校升旗仪式选拔队员,按规定女队员的标准为155cm,高于标准身高记为正,低度于标准身高记为负,现有参选队员共5人,量得他们的身高后,分别为—7cm、—5cm、—3cm、—1cm、6cm、若实际选拔女仪仗队员标准身高为150cm到160cm,那么上述5人中有几个人可以入选?

教师:哪一位同学来谈你的看法?学生们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学生:(略)

教师:现在请各组上来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一下,各同学写出自己的身高,请一位同学挑选她们.

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回答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交流

效果回收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些现象\明白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要学好数学.\我思考今后它是怎么样运算的等)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

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负数的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2、知识建构、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四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计算机展示)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于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以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当时感到束手无策。面对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小的数呢?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含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在学运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习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习给出,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正、负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为了突出正、负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那么,与引入部分呼应,有了负数以后,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记作5°C或+5°C,零下5°C可记作-5°C;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记作+50元,支出50元记作-50元等等。同学们,正、负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趣的是,在大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因此,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负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

(1)意义相反;

(2)同一种量。并解释相反与相异的区别。比如向东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以下练习加以巩固。

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习惯,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讲解难点呢?在此要向学生渗透相反意义所隐含的辩证关系。

“+”、“-”作为性质符号,有着更深层的涵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同意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反意义。如:前进+5米,表示真正前进5米,前进-5米,表示后退5米。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进-5米。并通过课本例2加以巩固。

为了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及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

出示一个零件的剖面图。用φ30±007表示轴直径的误差范围,说明±007的意义。

因为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标注误差的方法,很难回答。我采取铺垫式启发,先讲解:“这是一个直径为30mm的轴,在制作过程中允许产生尺寸上的误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此标准谁能说出它的意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点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这样使学生把正、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正、负数意义内涵的理解。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生的练习分出了梯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组练习在进行中、进行后,都要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举手,加以统计,及时纠错及再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练习题目的多少与难易。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告诉,发挥评价的增益效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语气、神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有形的精神状态如眼神等所表现出来的无形思维状态加以感知,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进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快、慢、停、转应用自如。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吗?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布置思考题及作业,目的是把正、负数与第一章所学代数式联系起来,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负数的说课稿(6)

六年级数学正负数说课稿

导语:准备说课稿,是每个老师的责任。那你的说课稿都准备好了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正负数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小数、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六年级进一步认识正负数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的正负数认识,主要以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为素材,从中进行抽象概括。在前面认识温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负数的表示范围。通过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去感知和研究,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并指导学生读写。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共分三部分:一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二是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三是会读写负数。这三个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其中,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体会负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和教学方法分析:

刚进入中年级段的学生,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的练习,均应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比赛贯穿整节课,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很快乐的。我还用多媒体课件准备了小练习,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

教具准备分析:

这节课的多媒体课件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情境创设,包含“购物中心”、“营业状况”、“银行存折”三个环节,和练一练,其中,“购物中心大楼”是根据课本的山峰海拔改编而来,用地下一层用负数表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一练”这题我还专门设置小演示,能帮助老师和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先问当天的天气,因为本节课学习时,通常已进入冬季,当天最低温度应该在0度以下,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情境的创设埋下伏笔。创设一个学生跟笑笑和家长同行去购物的情境,主要为正负数的学习引路。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比赛,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也跟本节课知识联系在一起,而且用比赛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课堂。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1、课件显示购物中心的大楼。

(1)提出问题:这是一幢7层的大楼,女装在3楼,记作“3楼”,你知道超市所在的楼层是怎么作标记的吗?

“对于超市所在的楼层是怎么作标记”这个问题,学生如果平时注意观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讨论回答。

(2)对学生可能出现的“-1楼”“负一楼”。两种回答,教师都应肯定,此时,正好可以引出“-1”读作“负一”。

(3)为学生避免学生产生疑问,小结时要告诉学生在写数时,正数前面的“+”可以不写。

2、进入营业状况

(1)学生观察助民超市3 个月的经营情况表,讨论:

3月份盈利16900元,4月份-127元表示什么?5月份的15200元呢?

(2)通过讨论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127表示亏损127元。15200表示赚了15200元。

(3)让学生明白:利润如果是正数,表示盈利(或赚了),利润如果是负数,则表示亏损(或赔了)。

3、看银行存折

笑笑和妈妈买东西钱不够,学生讨论:如果取出200元,存折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探究:存折上的正负数的含义是什么?

反馈小结:收入(存钱)用正数表示,支出(取钱)用负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小结一下各组的得分,答对道题,记作,答错道题,记作 这样做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把答对答错的记分与本节课所学的正负数有机地联系起来。

(2)课件出示:“练一练”。让学生明白,第1和第3小题,要填的数表示方向和数值,数前应有正负号,而第2题方向指明,最后一空只需填数,不要正负号。第3小题可能有些困难,可以适时进行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跟随笑笑和妈妈去逛了购物中心,还明白了负数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负数可以表示地下的楼层,可以表示存折上支取的金额,可以表示亏损,还可以表示规定方向的反方向……

五、作业

看课本,哪些情况下也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由于本节课并不是完全按课本进行的讲述,课本内容也可作为本节课的检测内容。

板书设计

板书时,我把黑板分为两部分,左边记正数表示的量,右边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量,还特别写上的负数的读法。同一种事物写在一排,便于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总结。

把甲乙两组的得分情况也板书在黑板上,这些课本上虽然没有,但却是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到的,而且跟本节课所学内容是有同样意义的。


负数的说课稿(7)

初中正数与负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

(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

2.例、习题的意图

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补充例3是例2的延续,在不明确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例3的学习,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理解、体会正、负意义的相对性,并恰当的用正、负数表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补充例4则是对例3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加强,通过训练,让学生说出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正、负数的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正、负数相对性和相反性的理解.

习题的设置是针对例题掌握情况的检查.教科书p5练习(2)、(3)、(4)是针对例2而设置的.补充练习1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与“数量”的理解.补充练习2是对例3的掌握情况的检查.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对于“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的理解,以及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思维的层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数量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多少.再分析是否是同一类事物,在是同类事物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是相反关系.强化学生分析的层次性.在操作上,通过大量实际生活材料的分析和例2的学习让学生对“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归纳,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通过练习1的判断对错进一步强化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过程中体现的正与负的相对性是另一个难点,通过例3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让学生认识正、负的相对性,通过例4的教学强化进一步强化对正、负的相对性的理解.

二、新课引入

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

教师举例: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是***,身高1.71米,体重75.5千克,今年32岁,我们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6%,女生26人占总人数的53%.

问题1:老师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试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分类方法分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总结:整数和分数两类.

问题2: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

引例:学生观察前面的几幅画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讨论这些带有符号的数在实际中表示什么意义?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示生活实际中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例中出现的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补充例1:(1)下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0,-3.14,120,-1.732,.

正数前面的“+”号通常省略.了解正负数形式上的区别(符号不同),形成中的联系(在以前学习的非0整数和分数前加上符号)

问题3:在整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整数吗?在分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分数吗?使学生对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有初步的了解.

(2)指出(1)中的分数、整数.(为有理数的学习做铺垫)

问题4:为什么要引出负数?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学生回答问题.(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

补充例2:用正、负数表式下列各量.

(1)若把上升5m记作+5m,那么下降5m记作.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表示为.

(3)向南走5000米记作-5000米,那么向北走8000米记作.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意义相反.如向东的反向是向西,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

练习思考.书P5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例子.(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的数量”的理解程度.

补充例3:.用适当的数值表示下列实际问题的数量.

(1)某地白天的温度是30℃,午夜的温度是零下10℃.

(2)某出租车在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向东行驶3km,又向西行驶了5km.

(3)一商店在一小时内收入200元,又支出150元.

(4)甲公司本月的销售额增长13%,乙公司本月的销售额下降了2.9%

本例题是一发散性问题,没有规定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所以先要指明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在解题中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比如: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反之,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性及相对性的理解.同时要明确,通常情况下,零上、增长、收入用正数表示,零下、减少、支出用负数表示.

补充例4:解释下列各语句中表示各数量的数值的实际意义.

(1)七月份的物价比六月份增长了25%,八月份比七月份增长了-2.3%.

(2)经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增长-4.5%.

(3)某仓库上午入库货物-3500t.

(4)缆车上升了-78米.

(5)小红这次考试分数比上次增加了+2分.

(6)盈利-300元.

分析:强调负数表示的是与其具有相反关系的量.(1)降低2.3%,(2)降低4.5%,(3)出库3500t,(4)下降78米,(5)增加了2分,(6)亏损300元.

四、课堂练习:

1.P5练习(2)、(3)、(4)

补充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A.向南走-60米表示向西走60米.()

B.节约50元与浪费-30元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C.“快”与“慢”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15米就是表示向东走15米.()

E.黑色与白色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F.向北4.5米和向南8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练习3: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温度上升3℃和下降5℃.(2)盈利5万元和亏损8千元.

(3)运进50箱与运出100箱.(4)向东10米与向西6米.

五、课后练习

1.课本P7第1、2、3.

补充练习:

2.下面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1,0.07,-1.414,1.98%,0,-20%,-1000,11/9,0.001

3.如果一个物体沿东西方向运动,若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

(1)向东运动5米和向西运动10米各怎样表示?

(2)-30米和50米各表示什么?(3)物体原地不动怎样表示?

4.说出下列每句话的意义.

(1)小明在围棋比赛中输了-5盘.(2)今晚的气温升高了-3℃.

(3)电梯下降了-4层.(4)李华体重增加了-2公斤


负数的说课稿(8)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教导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 )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 )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rd;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负数的说课稿(9)

正数和负数的说课稿

导语: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正数和负数的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们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娜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 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的知识,来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 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自己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们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 )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 )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自己也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可以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们的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们的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会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自己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 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负数的说课稿(10)

负数说课稿范文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负数的说课稿(11)

《正数和负数》的说课稿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娜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 )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 )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rd;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负数的说课稿(12)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范文

教学目标

1. 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 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 20°C 零下10°C 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名称

02国债(1)

02国债(2)

02国债(3)

涨跌/元

+0.01

-0.05

—2.01

学生:(分别····)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 2, 2.01 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中国)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 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 记做—12圈 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 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 )0.3米记做( )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 )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

③如果+20‰表示( )20‰,那么—6‰表示减少( ).

④如果—20.50元表示( )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盈利100.57元.

⑤如果节约20千瓦,那么( )10千/时电记做—10千瓦?

学生:(略)

3、分组说一说

教师:①零上,零下

②东,西(两个相反方向)

③运进,运出

④高,低

⑤上升,下降

⑥增加,减少

⑦节约,浪费

学生:(答案较多,或不完整,鼓励学生多答,学生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4、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屏幕显示)

我校升旗仪式选拔队员,按规定女队员的标准为155cm,高于标准身高记为正,低度于标准身高记为负,现有参选队员共5人,量得他们的身高后,分别为—7cm、—5cm、—3cm、—1cm、6cm.若实际选拔女仪仗队员标准身高为150cm到160cm,那么上述5人中有几个人可以入选?

教师:哪一位同学来谈你的看法?学生们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学生:(略)

教师:现在请各组上来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一下,各同学写出自己的`身高,请一位同学挑选她们.

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回答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交流

效果回收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些现象\明白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要学好数学.\我思考今后它是怎么样运算的等)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

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负数的说课稿(13)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说课稿

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适时加入初一学习数轴初步知识,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记录三条意义完全相反的信息:“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学生用箭头,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评价性的问题:你们觉得谁的表示方法更简单易懂一些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内容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顺利引入四个城市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读出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指名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4℃。学生在没有0℃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接着我又让她再-5℃,生在“水银”无法往下拨时,发现应该先确定0℃。加深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黑龙江,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BB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引入数轴评价本课的收获:学生有前面温度计的辅垫,学习数轴也觉得轻松很多。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知识的兴趣,提高:你还想了解哪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老师在语言总结上,应该更为简洁;正数在日常生活中,正号省略不写,有个别学生还未掌握。


负数的说课稿(14)

小学数学负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 “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 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 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教师资格认定小学数学说课稿:负数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负数的说课稿(15)

小学数学认识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负数的说课稿(16)

《生活中的负数》说课稿

负数的相关知识,是过去小学数学老教材里没有的内容。新教材增选负数的知识正是出于两点考虑:其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甚至在使用负数。其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为进入初中的学习作个基本的铺垫。

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又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我将遵循感知概念-形成概念-应用概念-拓展概念的教学原则,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利用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引入相关概念及其符号;第二,力求将新引入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并实现必要的同化与顺应。这与《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是完全吻合的。另外,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通过反复阅读教材,结合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变数,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将十分丰富,于是,我大胆地将两部分内容有机融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与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综上所述,我把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为三个: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负数、正数、零的意义及三者间的大小关系,并会正确的认、读、写。

2、借助熟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初步认识数轴,在数轴上感受数序,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游戏——热身、信息——感悟、情景——建构、应用——提升。

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小游戏,作用未必小。他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数据准确地填在表格中。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后,我再做出适当的点评。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部分学生会有这种记录方式。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接下来就进入学习的第三个环节——情景建构。

我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录像,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5℃。唤起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同时,也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让学生把手放在冰水里,亲身感受温度。结合学生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思考: -5℃和-15℃相比,哪个更冷?并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表示出在-15℃下的感受。这样就体现了生活中学数学的新理念。

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验在操作、观察中感悟到“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直观、具体的思考,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概念得以建构之后,及时地加以应用提升有助于概念的巩固和拓展,于是进入到学习的最后环节—应用提升。练习的内容来自课本及学生的举例。这样的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

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气温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在练习中安排各种不同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负数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板书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高度浓缩,要方便学生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种设计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作业,我准备让学生写一篇题为《生活中的负数》的数学作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谢谢大家!


负数的说课稿(17)

《认识负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 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20xx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五、预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认真设计后的个人想法和观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相关推荐

高一数学精选学习方法分享

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的变化特点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
展开详情

高效学习数学的方法

高三数学
不乱买辅导书很多高中生认为想要学好数学,就要多做题。所以就买了很多辅导书来做,但是对于数学成绩提高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其实,学好数学和辅导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有做辅导书的时间,高中生不妨好好整理一下自
展开详情

凡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品9篇)

教学设计
凡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研究目标】在理解了凡卡信的内容和回忆乡村生活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凡卡生活的悲惨结局,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以读促写,让学生写写:“凡卡,我想
展开详情

孝德故事(集锦3篇)

故事
孝德故事(1)“孝”很简单,一“土”一“子”,古人在造字时,就已经将它最好地诠释了——儿子不管是烈日酷照还是风吹雨打,都会辛勤地在土地上劳作,养活自己的父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已经不用再像“黄香温
展开详情

吉尔伯托·马丁内斯

全科知识
吉尔伯托·马丁内斯是一名后卫,现在效力于桑普多利亚足球俱乐部。目录个人简介履历个人简介场上位置:后卫合同到期:2008-06-30身高:174厘米体重:76公斤惯用脚:右脚出生地:戈尔菲托(哥斯达黎加
展开详情

成才的名言(汇总15篇)

名言
成才的名言(1)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2、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3、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4、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
展开详情

关于年夜饭的小学生作文

四年级语文
年夜饭又叫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的最后一天)的一餐,老人们都特别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在外的孩子们都会来到他们的身边,人们叙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实人民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
展开详情

太阳音乐教案(精品17篇)

教案
太阳音乐教案(1)教学内容:歌曲《种太阳》教学重难点: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唱好歌曲《种太阳》。教学目标:(1)学习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表达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2
展开详情

《中国低碳经济》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①按照气候组织的说法,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根据他们的报告,最能说明中国领跑低碳经济的行业当属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赶上印度,成为亚洲第一,预计到明
展开详情

初三数学的学习方法归纳整理

学习方法
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的读书笔记范文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热门3篇) 安全教育优质课教案(汇集5篇) 期末考试总结作文 专科实习报告范文 2022年全国卷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笑猫日记读书笔记500字 我的理想征文(汇集4篇) 2022高中生物公式总结大全 审计实践心得体会 实用的中考后的感想作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6-10课)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三大提分妙招及答题技巧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指导 2022高考语文人物作文素材 400字小学生课间游戏作文 寒假读《朝花夕拾》有感范文 初中军训班级口号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怎么做高考语文科学类阅读题 高考英语知识点大全 班主任成长故事演讲稿(甄选8篇) 心里暖暖的句子(汇总3篇) 学习英语口语心得 京剧脸谱教案反思(合集7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中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生活需要坚强400字小学生作文 郑成功教学设计(通用4篇) 高考满分作文《博弈》 小升初专家指导:如何提高孩子真实水平?如何择校? 晨会小故事分享(甄选20篇)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反思(优选8篇) 课前励志小故事(优选3篇) 年级语文同步答案(汇编7篇)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及感悟 高二生物选择题秒杀 读后感《悲惨世界》 2022年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 小学一年级英语介词的知识点 班主任教育经验心得体会 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大海的歌教学反思(精选6篇) 军训总结大会部队发言稿 期末考试后作文 难忘的考试作文300字 运动的快慢教案(热门7篇) 天马教学反思(精选7篇) 有趣的动物教案(集锦19篇) 托班教案吹泡泡(推荐5篇) 2022高考鼓励人的经典语句150句 2022高一语文知识点 中国历史初二下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 称象读后感作文 2022小升初数学考试技巧全集 《小池》古诗(汇总18篇) 慈善700字精彩话题作文 高中数学7大学习方法,高考数学命题点及答题技巧 时间的议论文800字高二 中考反思作文 五年级关于生命的400字作文 平凡人生500字精彩作文 高考政治知识点 实践心得体会 狐狸分奶酪教案(集合3篇) 2022小学一年级语文造句例句 共产儿童团歌教学反思(集合4篇) 森林报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00字 小学四年级我的家乡作文范文 时间的痕迹600字精彩作文 保护牙齿说课稿(集锦3篇) 城市的故事(必备6篇) 《超级笑笑鼠》读书笔记 校园的早晨教案(汇编3篇) 阅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心得 打篮球小学六年级日记450字 数学日记五年级 承受800字精彩话题作文 三年级写桃花的作文 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怀念家乡650字优秀范文 挪树的阅读题答案 新班主任开学第一课(集合5篇) 张海迪不沉的船阅读答案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 实用的安全知识的作文 农业生产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怀念童年650字优秀范文 大学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军训心得体会500字范文 人的故事(热门18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读后感作文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 小学四年级日记:无聊的一天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我的朋友普通话考试作文范文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 英语初一上册的语法 一句话座右铭 经典名人名言 有关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雨水诗词(集合7篇) 高一地理期末考知识点 考研复试英语的自我介绍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读后感500字范文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范文300字 猎人的故事(精编7篇) 汶川地震诗歌(实用6篇) 高一函数的定义域怎么求 物质与精神议论文初中范文_物质与精神优秀作文 “三下乡”实践感想社会心得 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家长观后感 伴随一生的励志美句 植树节活动教案(集锦20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写作四个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精选5篇) 桂花开了500字初中作文 高考历史备战:中国古代史分值上升重现代化史,以不变应万变 国庆节诗歌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英语作文 绘本教学心得(实用18篇) 高二英语阅读理解怎么做 豫让 暑期实践心得 2022年寒假读《乌塔》有感 勤俭的诗句(精品3篇) 英语语法的学习方法(甄选18篇)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夏天的作文_2022年夏天主题作文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家庭教育个人心得 《五三班的坏小子》读书笔记 认识长方体教学反思(汇编18篇)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热】 学习方法 药学院军训时的口号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 暑假社会实践学习心得感受 带火的成语(汇编3篇) 大学生实践心得体会 敬老模范事迹材料 经典现实句子(优选3篇) 西游记名著的读书笔记 考试之后作文 大学专业面试自我介绍模板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四排军训班级口号 认识序数教案(合集20篇) 实习班主任个人工作报告 高一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2022中考备考的方法,中考最全备考攻略 百合花开说课稿(集合10篇) 沈佳妮 松鼠的教学反思(优选15篇) 高三英语单词必备2022 书包美术教案(优质8篇) 记一次考试作文300字 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汇总4篇) 小学生写考试的作文400字 我们的田野音乐教案(优质3篇) 2022高二关于抒情作文范文 安全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合集5篇) 高一英语学习技巧方法梳理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我爱你汉字教学设计(汇集19篇) 一分钟优秀教学设计(推荐16篇) 五只鸭子教案(热门3篇) 父爱无声话题作文初中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两套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龙的诗句(实用3篇) 1分钟小故事(实用16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优秀范文 新年好音乐教案(汇总18篇) 高一语文单元知识点梳理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范文 幸福家庭事迹材料 读詹天佑有感范文 湘教版初三数学下册知识点 事业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甄选7篇) 月下老人 学习英语心得体会 一什么什么的成语(汇总3篇) 父亲的背影550字五年级作文 信息生活作文初中范文 描写苏轼的诗句(必备3篇) 2022年广东中考作文 编辑实习鉴定评语 二年级的读书笔记 高二地理图文结合的有效复习 学习地理十大思考方法 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