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发问的精神教案(必备6篇)

发问的精神教案(必备6篇)

薛*** 23-07-04 教案

发问的精神教案(1)

教学目的

1.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

2.学习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难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

学法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2.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介意:在意或注意。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平淡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奇,特殊的。

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对,正确。

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读后想想,我们从中受到了些什么启发。

三、正课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思考:为什么要提倡发问的精神?不问不行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古今中外有成就者都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牛顿等人的事例就足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而不问则不能求得真知,因为不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不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所以,提倡发问精神又有了它的必要性。能发问、勤发问,就拥有了开启密库里的珍奇的钥匙,何不多问呢?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出文章的论点:

A.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讨论后明确:

选C。A只是引出论题的引子;B运用了一个比喻,只是形象地说理;D是作为证明论点的理论论据使用的。

2.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明确:

课文第1-3段,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第4段提出正面论点,即中心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2)课文前半部分从正面证明论点,举了哪些事例?列举这些事例的段落是怎样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明确:

依次列举了牛顿(第5段)、瓦特(第6段)、释迦牟尼(第7段)、孔子(第8段)的事例,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

列举这些事例之前,先在第4段用“能发问、勤发问的人……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两句,分析“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的共同特点,然后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引起下文。列举这些事例之后,在第9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过渡,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一句归结到论点。这样写,文章上下文之间过渡自然,论点论据配合紧密。

(3)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

讨论并归纳:

不能。因为这关系到上文列举的四位名人的顺序,前两位是“大科学家”,后两位是“大思想家”,所以这里在归纳时按上文顺序写成“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这体现了文章语言表达非常严谨周密。

(4)你觉得课文选用的四个事例是否很妥贴?为什么?

你能为课文补充今人好问的事例吗?

四、总结

本文通过讲道理,设比喻,引出“发问的精神”的论题,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并列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论点。

五、板书设计

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1-3段)

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4段)

牛顿发问的事例(5段)

正面论证 举例论证 瓦特发问的事例(6段)

(5-9段) (5-8段) 释迦牟尼发问的事例(7段)

孔子发问的事例(8段)

归纳小结(9段)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发问的精神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点的有关常识。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点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发问精神。

(四)、教学重点:

学会正面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五)、教学难点:

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启发、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坚持并善于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素质的体现,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学好问的传统美德。“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吾日三省吾身”都是对勤学不辍精神的赞美和褒扬。但我们往往“勤学”,却忽视了“好问”。针对这种情况,启凡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一篇文章《发问的精神》。我们今天来读一读,看看是否仍然对我们具有启迪的作用。(放图片展示课题)

2,简介作者:

(展示图片)

启凡(1913-1986),原名贾必陶。湖南人,长期担任编辑工作。30年代前后,常有文章在《中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发问的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篇。从课文有关语句可知本文是作者当年专门为中学生写的。

(二)、学习活动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说说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展示图片)

A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讨论后明确:选C,“A”只是引出论题的“引子”;“B”运用了一个比喻,只是形象地说理;“D”是作为证明论点的理论论据使用的。

2、研读课文(展示图片)

A、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大意。

B、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是怎样引出的?

C、默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的论点是什么?课文举了古今中外哪些事例来论证?列举的事例是怎样与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D、课文第三部分提出怎样的反面论点?从几个方面论证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内容是什么?

E、本文是作者当年写给谁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方法:默读思考----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问题一、学法: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顺着次序前后照应。学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问题2、3、4学生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师点拨。(展示图片))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个部分。(展示课件图片)

第一部分(1~3段):讲道理,设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

第一层(4段):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第二层(5~8段):列举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发问的精神的可贵。

第三层(9段):小结,强调人要求知识、明道理,不能不勤于发问。

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

第一层(l0段):提出“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

第二层(11~13

段):从三个方面讲道理,逐层深入阐明了反面论点的不正确。

第三层(14段):小结,再次强调要能发问,勤发问。

3、质疑:

(1)、质疑阅读课文时没有解决的问题。

(2)、质疑教师引导的问题:A、本文的论点与《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论点有何异同。

B、课本第一段“其实这是一种损失”中“这”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损失?

C、所举四个事例有何共同点?

文中的反问句,第14段:一系列的问句,都用陈述句表达出来,效果有什么不好?(朗读法。本文多处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式,通过语气的强化来强调情感,并造成文章的波澜。反复朗读,细细体会它的作用。)

4、拓展延伸:(二选一)

A、为什么同样有发问精神的人,会取得不同结果?

B、[实践]以“我尝到了发问的甜头”为题,进行三分钟演讲。要求“列举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由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新知识、懂得新道理的事例,证明发问精神的重要,培养学生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作口头议论的能力。

四、总结

本文议论了关于发问的精神。作者提倡发问,认为发问精神非常可贵。阐述这些看法,主要采用了提出正面论点和提出反面论点相结合的方法。在提出论题后,先提出正面论点,列举事例从正面论述,然后提出反面论点,用讲道理逐层深入论证,正反结合,强调发问的重要,发问精神的可贵,提高人们对“发问精神的认识。”

五、作业:

在前一阶段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我们的白衣天使们无私奉献,把爱留在了人间。我们才得以有今天的相聚、今天的温暖。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呢?

1、观点明确。

2、要恰当的运用事实或道理来论证。

3、语言要流畅,吐字要清晰。


发问的精神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提倡“发问”精神对自己学习的指导意义;

(2)学习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的方法;

(3)领会作者怎样既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正确,又从反面论证了相反的观点不正确,这一正面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建议

反问的修辞手法

文中多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是通过语气的强化,来强调观点,强调感情,并造成文章的波澜。

课文中的反问句运用有两个特点:

一是变化着使用标志反问的词语。例如:①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②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二是几个反问句并列使用,关联上下文,增强气势。例如: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 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

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语势强烈,有力地强调了所要表达的意思。

过渡

文中在举例前,先指出名人的共同特点,并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来开启下文。

在列举事例之后,文中第九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作为过渡,紧接着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是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这一句话归结到中心论点上。这样,上下文过渡自然,论点与论据配合紧密,事例论证层次清晰。

论证方法

本文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作者认为,发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求知识、明道理的途径,也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为了证明这个正确的论点,作者列举了外国的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说,瓦特发明蒸汽机,释加牟尼创立佛教;中国的孔子每事问的事例,从正面加以论证。接着,作者针对“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的糊涂见解,又举了几个例子,从反面加以论证。这样,通过一反一正的对比论证,论点鲜明突出,大大增加了说服力。

写作特点

本文是写给青年学生的,写的平易通俗。文章一起笔就从日常生活谈起,引出议论的中心:发问的精神。然后用了六个段落来正面论证,有道理论证,也有举例论证。四个事例都具有启发性,是学生所熟悉的。论证结束,用了一个段落进行小结。然后引出反面的认识,指出其“漏洞”,接着用三个段落逐层分析三个“漏洞”,最后做总结。全文脉络清晰,且环环相扣,思路缜密,论述严谨。

正反论证

本课采用正反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正面举例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又从反面讲道理逐层深入地阐述“何必多问”说法的错误,从而证明了“发问”是求知、明道理的途径,又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的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发问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提倡“发问”精神对学习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

(2)学习理解运用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论述中心。

教学过程 :

(1)导入  新课

同学们平时提倡并实践“勤学好问”的精神。这好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善学者必好问”的道理了。今天我们学习《发问的精神》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正是阐明这个道理的。

(2)预习新课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来思考、讨论或完成下列问题,以便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可以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给学生)。

①这是一篇提倡发问的议论文。课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的安排,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②本文层次清晰,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试举例说明。

③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④本文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⑤这篇文章,作者是写给谁读的?从哪些文句中看得出来?

(3)研习新课,阅读全文

请若干学生依次阅读全文,同时检查同学们对本课词语的预习情况。

(4)解答问题

①本文论证的思路是什么?根据论证的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明确:课文首先提出论题,接着展开正面论证,提出有关发问重要的论点,用牛顿、瓦特、释加牟尼、孔子由于好问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事例进行论证;其次,从反面论证,假设“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用逐层深入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这论点的不正确。这样,正反结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分析并归纳段意如下:

第一部分:(1—3段)引出话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以事例论证为主)。

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以道理论证为主)。

②本文层次清晰,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试举例说明。

(5)作业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2)能够独立分析梳理课文的议论层次。

教学过程 :

(1)检查作业 情况

让学生回答作业 题解,教师指导并修正

(2)讲读课文,研习要点。

首先,在学生各自结合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经过小组讨论、补充、完善,最后在回答问题时,经过老师的指导与修正。

①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课文先用正面论证的方法,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是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然后加以论证,从而直接论述了中心论点:发问的精神是可贵的(以事例论证为主)。

课文再用反面论证的方法,假设了反面论点“何必多问”,然后加以论述,论证反面论点的不成立(以道理论据为主),强调了发问精神的重要性。

可见,课文用正、反两方面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②本文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课文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强调了语气,造成文章的波澜。归纳起来有两个特色:一是变化着使用标志反问的词语。如:“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何必多问?”“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


发问的精神教案(4)

发问的精神两个课时的教案

发问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提倡“发问”精神对学习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

(2)学习理解运用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论述中心。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提倡并实践“勤学好问”的精神。这好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善学者必好问”的道理了。今天我们学习《发问的精神》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正是阐明这个道理的。

(2)预习新课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来思考、讨论或完成下列问题,以便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可以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给学生)。

①这是一篇提倡发问的议论文。课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的安排,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②本文层次清晰,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试举例说明。

③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④本文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⑤这篇文章,作者是写给谁读的?从哪些文句中看得出来?

(3)研习新课,阅读全文

请若干学生依次阅读全文,同时检查同学们对本课词语的预习情况。

(4)解答问题

①本文论证的思路是什么?根据论证的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明确:课文首先提出论题,接着展开正面论证,提出有关发问重要的论点,用牛顿、瓦特、释加牟尼、孔子由于好问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事例进行论证;其次,从反面论证,假设“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用逐层深入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这论点的不正确。这样,正反结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分析并归纳段意如下:

第一部分:(1—3段)引出话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以事例论证为主)。

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以道理论证为主)。

②本文层次清晰,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试举例说明。

(5)作业(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2)能够独立分析梳理课文的议论层次。

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情况

让学生回答作业题解,教师指导并修正

(2)讲读课文,研习要点。

首先,在学生各自结合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经过小组讨论、补充、完善,最后在回答问题时,经过老师的.指导与修正。

①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课文先用正面论证的方法,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是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然后加以论证,从而直接论述了中心论点:发问的精神是可贵的(以事例论证为主)。

课文再用反面论证的方法,假设了反面论点“何必多问”,然后加以论述,论证反面论点的不成立(以道理论据为主),强调了发问精神的重要性。

可见,课文用正、反两方面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②本文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课文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强调了语气,造成文章的波澜。归纳起来有两个特色:一是变化着使用标志反问的词语。如:“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何必多问?”“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二是几个反问句并列使用。如:“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 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这样,关联上文,增强语势。

③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从哪些文句可以看出?

明确:这篇文章是写给学生读的。如“事物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老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懂。”“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从这些文句中可以看出。

(3)归纳小结

在老师引导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谈论体会,发表见解,最后,经过老师修正、明确、打投影片如下:

这篇课文议论的问题是关于发问的精神。作者倡导发问,认为发问十分重要,发问的精神可贵。举例子从正面论述,讲道理从反面论述。这样正、反结合,突出论证了中心,使文章的说服力、针对性更强。

(4)作业(略)


发问的精神教案(5)

发问的精神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的有关常识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

(四)美育渗透点 .

体会本文活泼、生动、富于鼓动性的语言艺术

二、学法引导

1.学生自学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2.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

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是学习中的难点;同样具有发问精神,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提出的疑问。对于“重点”,主要采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诵读中理解体会,对于“难点”,需要老师作一点扩展训练来完成;“疑点”可以通过让学生集体讨论的方法来澄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论理思路。

2.结合思考题,启发学生精读部分段落,理解本课学习的“重点”。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解决本课的“难点”,化解“疑点”。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议/lw/Index.html>论文论证观点的方法灵活多样,不同文章不需要强求统一,关键取决于论证效果。学习本文,重点是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会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2.了解什么是发问的精神,培养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旨是提倡发问,开头通过比喻论证,正面提出发问的精神,扣题,引出论点: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接着在简要的理论分析之后,列举了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等人的事例,证明了发问精神的可贵。然后再提出反面观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中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不必多问。对此,作者从文明的进步,个人见识的局限,知识的实际运用三个方面反驳了反面论点。最后。用激情洋溢的语言,发出号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老师、家长总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学习要好问”,甚至不少同学在.总结经验、介绍学法时总有一条“学习要勤学好问”。可是究竟为什么必须好问?这个问题真正留心思考的人恐怕不多。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出文章的论点(投影)

A.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新发闻,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2)理清课文论证的思路,试着用简洁的主语育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讨论后明确:

(1)选c,“A”只是引出论题的“引子”;“B”运用了一个比喻,只是形象地说理;“D”是作为证明论点的理论论据使用的。

(2)论证思路如下:

(一)(1—3节):引子,用人们对日常事物的态度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二)(4节):点明论点:新思想、新发明、新创造常由发问开端。

(三)(5-13节):摆事讲道理,正反两方面论证论点,阐明只有善于发问,才能有所创造。

(四)(14节):激情洋溢地发出号召。

3.仔细研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论点与《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论点有何异同?

明确:两文的论点从精神本质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怀疑、发问对于做学问的重要作用。不同在于《怀疑与学问》直接从两者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深入剖析,并且采用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运用两个分论点支撑的方法阐明道理。

(2)课文第一节‘‘其实这是一种损失”中“这”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损失?

明确:“这”指“大家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

因为这些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中有很多道理,如不发问,便不会被发现。

(3)找出本文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相关部分并思考:

1.正面论证部分列举了哪四个事实论据?所举四例有何共同点?

明确:这四个事例,都是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道理,从而有了伟大的创造,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反面论证部分主要是反驳了什么错误观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反驳的?

明确:反驳的错误观点是:知识和道理,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不必多问。

主要从:文明的进步、个人见识的局限、知识的实际运用三个方面进行反驳。

(4)第14节,提出希望,如果不用一系列问句,直接用陈述句表达出来,效果有什么不好?

讨论明确:一连串问句,从多种不发问的后果的角度,惊醒读者,发人深思中带有劝勉的`激情,便于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积极培养发问的精神。

(5)讨论:为什么同样有发问精神的人,会取得不同结果?

(四)总结、扩展

文章从如何做学问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的论点,并在正、反对比中,选用确凿的例证和透辟的分析进行论证。有直接的阐述,也有反面的驳斥,破立结合,增强了说理的说服力。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进行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出现过由于不介意而失去了有益的发现的事情,如果有,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一、二、三

(六)板书设计

发问的精神一(1-节)引出论点(5-3节)

举例典型二分析论证

正面:例证 }破立结合

反面:讲道理 I语言活泼、生动

三(14节)提出希望


发问的精神教案(6)

《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反思

教学目的

1。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

2。学习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当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难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

学法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2。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介意:在意或注意。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平淡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奇,特殊的。

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对,正确。

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读后想想,我们从中受到了些什么启发。

三、正课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思考:为什么要提倡发问的精神?不问不行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古今中外有成就者都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牛顿等人的事例就足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而不问则不能求得真知,因为不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不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所以,提倡发问精神又有了它的必要性。能发问、勤发问,就拥有了开启密库里的珍奇的钥匙,何不多问呢?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出文章的论点:

A。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讨论后明确:

选C。A只是引出论题的引子;B运用了一个比喻,只是形象地说理;D是作为证明论点的理论论据使用的。

2。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明确:

课文第1-3段,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第4段提出正面论点,即中心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2)课文前半部分从正面证明论点,举了哪些事例?列举这些事例的段落是怎样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明确:

依次列举了牛顿(第5段)、瓦特(第6段)、释迦牟尼(第7段)、孔子(第8段)的事例,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

列举这些事例之前,先在第4段用“能发问、勤发问的人……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两句,分析“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的共同特点,然后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引起下文。列举这些事例之后,在第9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过渡,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一句归结到论点。这样写,文章上下文之间过渡自然,论点论据配合紧密。

(3)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

讨论并归纳:

不能。因为这关系到上文列举的四位名人的顺序,前两位是“大科学家”,后两位是“大思想家”,所以这里在归纳时按上文顺序写成“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这体现了文章语言表达非常严谨周密。

(4)你觉得课文选用的四个事例是否很妥贴?为什么?

你能为课文补充今人好问的事例吗?

四、总结

本文通过讲道理,设比喻,引出“发问的精神”的论题,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并列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论点。

五、板书设计

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1-3段)

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4段)

牛顿发问的事例(5段)

正面论证 举例论证 瓦特发问的事例(6段)

(5-9段) (5-8段) 释迦牟尼发问的事例(7段)

孔子发问的事例(8段)

归纳小结(9段)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分析课文的后半部分,这一部分和前半部分不同,先提出一个错误观点,然后证明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这应该怎么写呢?

三、正课

1。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后半部分提出了什么反面论点?分哪几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指出其“漏洞”的?又用哪些词语把几个层次串联在一起的?

明确:

课文第10段用假设“也许有人会说”引出了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分三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

A。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

B。一味吸取,不去审问,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

C。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

提出反面论点后,先用两句作总的否定:“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然后用“第一”“其次”“更进一步说”等词语关联,衔接紧密,层次清楚。

(2)篇末“那么,你万不可忘记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句中的“那把钥匙” 指什么?它与前文哪些语句相呼应?

明确:

“那把钥匙”指发问的精神,与前文第2段“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第3段“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相呼应。

(3)本文的论点与《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论点有何异同?

明确:

两文的论点从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怀疑、发问对于做学问的重要作用。不同在于《怀疑与学问》直接从两者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深入剖析,并且采用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运用两个分论点支撑的方法阐明道理。本文则是先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论题后,提出正面论点,举事例证明,然后提出反面论点,分三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批驳其错误。

(4)本文多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反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明确:反问句的使用,强化了语气,强调了观点,强调了情感,并造成文章的波澜。

2。请根据以上分析,编拟出课文段落层次提纲。(见板书)

3。巩固练习。

读下面的语句,答题:

(1)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指出这两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答案:A本体-事物的道理 喻体-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

B本体-发问的精神 喻体-钥匙

(2)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

这段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点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两脚书柜”是比喻只拥有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的人。

四、总结

文章从如何做学问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的论点,并运用确凿的例证和透辟的分析进行正反论证。有直接的阐述,也有反面的驳斥,破立结合,增强了说理的说服力。

五、板书设计

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1-3段)

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4段)

牛顿发问的事例(5段)

正面论证 举例论证 瓦特发问的事例(6段)

(4-9段) (5-8段) 释迦牟尼发问的事例(7段)

孔子发问的事例(8段)

归纳小结(9段)

提出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

我们讲解,只要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10段)

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

反面论证 分析反面 步(11段)

(10-14段) 论点的错误 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

(11-13段) 的、真的。(12段)

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13段)

归纳小结(14段)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相关推荐

开学典礼-安全教育

教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伴随着平安、愉快的寒假生活的结束,我们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20xx年春季学期。我们带着寒假生活的美好记忆,怀着对新学期的憧憬,对新学期的向往,又走到了一
展开详情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出处简介

高二历史
结草衔环结草衔环:永怀感恩之心【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汉书·杨震传》。【释义】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历史典故】“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有个爱妾。魏武子
展开详情

高考二轮复习方法

高三物理
一、抓《考试说明》与信息研究第二轮复习中,不可能再面面俱到。要在复习中做到既有针对性又避免做无用功,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复习效率,就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吃透精神实质,抓住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同
展开详情

合作共赢议论文(合集5篇)

议论文
合作共赢议论文(1)当蜜蜂带着尖刺向花朵开炮时,花朵并没有反击,而是用怒放迎接他们的到来,于是蜜蜂得到了花粉,花朵得以延续。于人亦如此,面对敌人的气势汹汹,与其两败俱伤,不如握手言和,化敌为友,合作然
展开详情

汽车价格谈判技巧和注意事项(汇编11篇)

考试资料
汽车价格谈判技巧和注意事项(1)此处是引导客户去看另外的我们优惠幅度比较大的车型,表面上是看其他车,没有完全满足顾客要求,实际上我们多了与顾客接触和沟通的机会,另外也增加了一个谈判的筹码,既让客户了解
展开详情

班级考试质量分析(合集3篇)

考试资料
班级考试质量分析(1)不知不觉高一下学期已过去了一半,在各级领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8班走上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之路,每次放学之后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到一张张笑脸从窗下经过,作为班主任的我就觉得自己辛苦一点累
展开详情

3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合集20篇)

单词表
3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1)firstfloor[?f??st?fl??(r)]一楼secondfloor[?sek?ndfl??(r)]二楼teacher'soffice[?ti?t??z??f?s]
展开详情

小学作文劳动的乐趣作文500字

六年级语文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姑姑一家要去郊外。我们早早吃过早餐,准备好了铲子、袋子和手套等用品出发了。在路上我着急的总问爸爸怎么还不到,我真的等不及了。在我的盼望中,我们终于到了托县郊外的南
展开详情

2022勇于创新作文800字

高二语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它好比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它会指引你到达成功的彼岸。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例如:邓亚萍老师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
展开详情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这年暑假,我有幸能参加学校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已为大学生,做事就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半途而废。这次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以湾里镇(现湾里社区)为实践基地,调查构建和谐社区的情况,为北京奥运加油助威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健康教案(热门20篇) 中考优秀作文 未选择的路 麦琪的礼物读书笔记500字 初二英语下册的语法知识 有关痛苦的名言(实用5篇) 拥有母爱作文九年级优秀范文_母亲节作文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大一的军训感言作文2022 朝花夕拾阅读笔记 苏教版小升初语文测试试题 英语学习指导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必备3篇) 幼儿家庭教育的观后感 参观实习报告的范例 高一英文写作技巧 让整个文章“靓”起来 学习改变命运励志文章 咏柳教学反思(必备19篇) 猴蘑牛头方 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材料 小鞋匠音乐教案(集合3篇) 一次难忘的考试作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推荐15篇) 考试的作文 关于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郑振铎的猫的课件(集合5篇) 状语从句英语语法知识点 坚持梦想的议论文(优质5篇)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集合18篇) 中华文化征文(实用5篇)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2022八年级地理会考 2022高中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技巧 2022年查理九世读后感范文300字 小王子读书笔记 励志努力的句子(推荐20篇) 2022年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感悟300字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集合5篇) 一千零一夜读书笔记 英语作文(My Pet) 颠倒歌教案(优选15篇) 自信的励志名言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天生我才必有用 《火烧云》读后感优秀范文 学者有四失阅读答案(精编4篇) 幼儿故事大全(必备19篇) 初中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大全 高二作文为梦想奋斗范文800字 生活中的幸福600字精彩作文 亡羊补牢二年级读书笔记 高中政治必备主干知识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汇集3篇) 美国学生怎么过暑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大学英语作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紫藤萝瀑布节选阅读答案(热门4篇) 感恩节快乐作文 关于描写雨的诗句(热门7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800字读书笔记 大学生打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500字 10道数学烧脑智力题含答案 复活读书心得范文 三杯茶读书心得范文800字 考试六年级作文 爱国诗歌朗诵会主持词(实用3篇) 狼图腾读书心得800字范文 可怕的考试作文 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 《赵州桥》阅读答案(甄选5篇) 高二关于沟通议论文 高一物理学习技巧总结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目标 有的人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法学专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2年高中生物竞赛的知识点 青春随想话题作文优秀范文 高一物理基础的学习方法 心理咨询师练习题 课间安全教案(实用17篇) 连加连减练习题(汇总3篇) 考试过后作文500字 除夜作高适阅读答案(精品7篇) 勾股定理的应用说课稿(汇编3篇) 一年级关于亲情的作文范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母亲节送妈妈什么礼物 我喜欢的书刊普通话说话范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同桌400字 母亲河话题作文800字初中作文 杜鹃的诗句(汇总4篇) 悲伤的诗歌(实用19篇)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 s版小升初语文阅读题技巧 百合花开教案(精编10篇) 高一中国地理知识点 我喜欢的明星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英语口语辅导学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安全日记 马来西亚留学介绍 狼图腾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 二年级语文上下册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学的学习方法,初二物理差怎么在初三提升?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集8篇) 心情变变变教案(甄选5篇) 5分钟故事(汇总18篇) 以声音为话题的高中作文范文 寒假读《落花生》有感 关于人生的小故事(优选18篇) 高二我的高中生活作文800字 关于描写我的哥哥的小学作文 英语考研学习计划 优秀学生干部主要事迹材料 形容工作忙碌的句子(热门6篇) 《端午日》阅读答案 交流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实践心得作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践心得 小蜜蜂的故事(必备3篇) 我与社会说课稿(精选11篇)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新生军训工作人员总结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3篇) 2022人教版高一物理提纲 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杜拉斯情人读书笔记 2022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书笔记 关于毕业的唯美诗歌(必备3篇) 消防安全知识内容 世界名著最经典的100句话 草房子好词好句好段(优选14篇) 和时间赛跑教学教案(优选10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 防火征文(汇总15篇)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充实知识,扎实掌握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 列那狐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安全名言大全(优选4篇) 鲁迅风筝读后感500字范文 大一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蜜汁春鸡 笑猫日记读后感范文 安全知识作文 关于阅读诗歌(汇编8篇) 2022初中生物苏教知识点归纳 小鸡吃米教案(集锦3篇) 2022年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汇总15篇) 安全知识作文 高三英语学习心得 龙头香 超甜睡前小故事(汇编8篇) 外国经典诗歌(精品5篇) 有关考试的作文 先锋岗简要事迹材料 清明节散文随笔(合集6篇) 高二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脸谱课件(必备7篇) 牵动心灵的声音550字七年级作文 高考生物重点知识概括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优质20篇) 2022年高考政治考点 六一儿童节古诗(汇总3篇) 介绍我的房间英语作文(精编3篇) 国贸毕业实习报告 教育散文(优选18篇) 父爱其实很简单600字精彩作文 醒了醒了教案(汇总18篇) 高一英语作文范文(带翻译) 疫情防控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热门8篇) 对军训的感受200字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热门16篇) 华罗庚的故事(精选18篇) 庆国庆诗词(集锦5篇) 2022高中地理知识考点总结 新生军训口号霸气押韵 六年级语文补充习题及答案 祝福高考成功励志句子160句 考试小学作文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范文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思路及写好英语作文的五个步骤 关于梦想的小升初作文 证券从业考试试题(汇集6篇) 学会吃苦耐劳500字话题作文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_高三语文知识点一览 六年级读书笔记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高三地理沼泽的作用知识点归纳 实践心得体会 实用的中考感想作文 两角钱阅读题及答案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优选7篇) 高一读后感草房子800字 个人工作经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