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范仲淹《岳阳楼记》背景

首页

范仲淹《岳阳楼记》背景

《岳阳楼记》背景介绍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14 12:21:23
    写作背景
       庆历三年(1043),由于群臣交荐,宋仁宗任范仲淹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深知当时“官乱于上,民困于下,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的严重危机,当政以后,力举改革政事。当时,他团结了韩琦、富弼、欧阳修、滕宗谅等一大批主张革新的新锐人物,提出“明黜陟、抑挠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主张,想要改革政治,发展生产,做到百姓安乐,国富兵强。但因触动了大官僚的利益,又因仁宗没有主见,遭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1044年(庆历四年)春,好友滕子京因受弹劾而被贬岳州。1045年(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的参知政事被罢免,改知?州(今陕西?县),不久又改知邓州(今河南邓州)。(庆历六年)夏天,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绘了一幅《洞庭晚秋图》,派人带信和图去请范仲淹写“记”,他便在九月十五日写成了这篇名文《岳阳楼记》。
    

    1***

    2018-02-14 12:21:23

其他答案

    2018-02-14 12:21:23
  • 宋代范公?牎豆ヂ肌分泄赜凇对姥袈ゼ恰沸醋鞅尘爸?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生***

    2018-02-14 12:21: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