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跟艺术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首页

跟艺术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19 01:21:54
  •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
      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
      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
      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这个是说话的艺术故事--
    1。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全国上下都在征兵,当时村子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被征走了。剩下的也多半是年老的或者不愿意去的人。这个时候,村子里张贴了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上说:上战场没有那么可怕,去当兵无非就两种可能:受伤或不受伤。不受伤不用说了,就是受伤了也无非有两种可能:轻伤和重伤。
      受轻伤不用说了,重伤无非两种可能:可以治疗和不可治疗。可以治疗不用说了,不可以治疗就是死亡。既然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村里人报名参军的人数激增。
    2。买本书看看就行了 例如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 达芬奇密码 蒙娜丽莎 贝多芬 米开朗基罗 梵高传记 《渴望生活》 艺术的价值> 艺术的角度>
    艺术形式
    文学的形式:小说,戏剧,散文,诗歌
    美术的形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
    音乐的形式:声乐,器乐,视唱,和声

    奔马图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艺术的故事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画我只是听说过,并没有见过。
      终于,我看见了徐 悲鸿画中之一的>,它给我的感受真是与众不同。
    这是徐氏早年的一幅水墨奔马图,原作纵八十三公分,横一百一十公分。这匹马是一匹正在奔驰的马。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等装饰品,让人推断出这是一匹野马。只见它双耳像天线一样竖着,让我联想起"竹批双耳峻"的诗句,面部十分俊秀,而且它骨骼劲挺,肌肉发达。
      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两腿前叉,却很从容。从神态气势上看,这是一匹骏马。真是神骏气昂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奋发感人。
    徐悲鸿喜欢画野马,喜欢野马的自由和那豪放不羁的气质,更便于抒发情怀。徐悲鸿所画的马桀骜不凡,自由奔放,观之令人惊心动魄。
      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的绘画风格,更是对自由和激情的赞美和讴歌!
    这幅画是徐悲鸿在1941年画的,正是日本侵略中国之时。它包含了徐悲鸿的悲愤之情。用这幅画来比喻现在的中国是最恰当的,因它象征着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姚***

    2018-10-19 01:21: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