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区分雄雌麻雀 ?

首页

如何区分雄雌麻雀 ?

如何区分雄雌麻雀 ?
肩羽是什么位置的羽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30 12:10:17
      麻雀分山麻雀和(树)麻雀,挑选雌雄时,
    山麻雀: 
    山麻雀成鸟雌雄不同色,通过看胡子辨别公母比较准。 
    刚孵出的小鸟不管公母都一个颜色——和成年雌鸟颜色一样,头和背部没有酒红色的毛。 
    雄雏脸颊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青灰色(冷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根可以看到隐隐发黑,有的时候看到的黑色区域并不明显,你可以把鸟抓在手上,吹开喉部的羽毛,从毛根深黑转到毛尖灰色,有的毛尖会有点白岔。
      雌鸟脸颊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黄褐色(暖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色也是这样,同一色系连成一片,仔细挑选应该就不会错的。当然我们不能排除鸟贩子做手脚,我就看到过有鸟贩子用眉笔给雏子麻雀画胡子的,呵呵。。。。但是不怕,他们画不到毛根,而且只要鸟雏脸颊和吼部的毛色发黄,多数就是母的! 选山麻雀雏子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雄雏中去判断未来的青公和黄公,因为雏鸟(包括原毛)也会有毛色深浅的,在许多鸟里选毛色深的(发红的)并不代表这鸟以后换了毛颜色就好,很可能换出来后是毛色就比雌山麻雀红一点,脸颊发黄,胡子小而色淡,看上去不清爽的青公;而那种雏鸟整体羽色灰而淡的,偏冷色多的,看上去不好看,灰灰的那种雏鸟往往换了毛后就是头上和背部的毛色红的深,脸上的毛非常白,胡子大而黑的黄公。
       (树)麻雀: 成鸟雌雄同色,雏子麻雀的雌雄辨别除了看精神,头型以外主要看胡子,当然雄雏的弹音(叫声)会高些,亮些。。。。在挑选时全面观察应该可以挑到自己中意的雏鸟。 雄雏头门较宽,胡子色深,最主要的有雄鸟的胡子一般呈方形(长方形),脸部和颈部白圈的白色较正发亮;雌鸟的胡子多呈三角形,脸部不够白;值得注意的是麻雀雏子叫的时候吼管都会波动,如果想通过这个来分辨一般不会太准。
      。。。 。

    l***

    2019-03-30 12:10:17

其他答案

    2019-03-30 12:10:36
  • 取体细胞进行DNA检测  XY为雄  XX为雌

    y***

    2019-03-30 12:10:36

  • 2019-03-30 11:48:33
  •   1 麻雀的品种与分布  
     麻雀  
    描述:体型略小(14厘米)的矮圆而活跃的麻雀。顶冠及颈背褐色,两性同色。成鸟上体近褐,下体皮黄灰色,颈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领环。与家麻雀及山麻雀的区别在脸颊具明显黑色点斑且喉部黑色较少。幼鸟似成鸟但色较黯淡,嘴基黄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粉褐。 叫声:叫声为生硬的cheep cheep或金属音的 tzooit声, 飞行时也作tet tet tet的叫声。鸣声为重复的一连串叫声,间杂以tsveet声。 分布范围:欧洲、中东、中亚和东亚、喜马拉雅山脉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各地包括海南岛及台湾,高可至中等海拔区。中国有7个地理亚种--montanus于东北;saturatus于华东、华中及东南包括台湾;dilutus于西北;tibetanus于青藏高原;kansuensis于甘肃及内蒙古中部;hepaticus于西藏东南部;molaccensis于西南及海南岛的热带地区。
       习性:栖于有稀疏树木的地区、村庄及农田并为害农作物。在中国东部替代家麻雀作为城镇中的麻雀。 山麻雀 描述: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艳丽麻雀。雄雌异色。雄鸟顶冠及上体为鲜艳的黄褐色或栗色,上背具纯黑色纵纹,喉黑,脸颊污白。雌鸟色较暗,具深色的宽眼纹及奶油色的长眉纹。
      亚种cinnamoneus雄鸟头侧及下体沾黄。亚种batangensis及intensior均似cinnamoneus,但黄色较淡。 虹膜-褐色;嘴-灰色(雄鸟),黄色而嘴端色深(雌鸟);脚-粉褐。 叫声:叫声包括cheep声,快速的chit-chit-chit或重复的鸣声cheep-chirrup-cheweep。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藏高原东部及华中、华南和华东。 分布状况:常见种。亚种cinnamoneus于西藏东部及东南部至青海南部;intensior于西南至西藏东南部及四川西北部;batangensis于四川南部巴塘地区西部及云南西部;指名亚种于华中、华南及东南大部并台湾。
      Clement et al。(1993)置 batangensis于intensior之间。 习性:结群栖于高地的开阔林、林地或于近耕地的灌木丛。栖于家麻雀不出现的城镇及村庄。 黑胸麻雀 描述:中等体型(15。5厘米)的粗壮麻雀。
      嘴厚。成年雄鸟头顶及颈背栗色,脸颊白,上背及两胁密布黑色纵纹,颏及上胸黑色。雌鸟较为单色,似家麻雀雌鸟但嘴较大且眉纹较长,上背两侧色浅,胸及两胁具浅色纵纹。 虹膜-深褐;嘴-雄鸟黑色,雌鸟黄色,嘴端黑色;脚-粉褐。 叫声:鸣声似家麻雀但较有韵律。
      叫声似家麻雀但音调较高。吱叫声较深沉。 分布范围:佛得角群岛、南欧、北非、中东、中亚和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transcapicus为地方性常见留鸟,见于新疆西北部喀什、天山及昆仑山地区的较低海拔处。 习性:栖于旷野及有树的田地。在城镇栖于家麻雀不出现的栖息生境。
       家麻雀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麻雀。雄鸟与[树]麻雀的区别在顶冠及尾上覆羽灰色,耳无黑色斑块,且喉及上胸的黑色较多。雌鸟色淡,具浅色眉纹。较山麻雀雌鸟色彩淡,翼斑不如黑顶麻雀的雌鸟明显,且尾无*,胸色较淡。上背两侧具皮黄色纵纹,胸侧具近黑色纵纹。
      亚种partini及bactrianus的脸颊及下体较白,体型比指名亚种小。亚种partini胸部黑色较多。 虹膜-褐色;嘴-黑色(繁殖期雄鸟)或草黄色,嘴端深色;脚-粉褐。 叫声:单调的啾啾声。兴奋时发出卷舌音chur--r-rit-it-it-it叫声,告警时作尖声的chree。
      鸣声为单调的一连串啾啾叫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及东半球;引种至北美洲及南美洲,西非、中非及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及许多小群岛。在亚洲分布于亚洲中南部、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蒙古、中国北方、阿富汗、印度、泰国(除南部)、老挝北部及南部;引种至新加坡。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中国极西部及东北的城镇及村庄,于贫瘠地区沙漠绿洲及边缘地带。亚种domesticus见于内蒙古东北部;bactrianus于新疆西北部(包括阿尔泰山及天山地区)东至马纳斯河,南至喀什,最近于青海西部有记录;亚种partini为留鸟于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西南部高可至海拔4600米;partini及bactrianus冬季迁徙至印度北部。
       习性:喜群栖。掠食谷物也食昆虫及一些树叶。通常与人类有共同的栖息生境。 黑顶麻雀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麻雀。繁殖期雄鸟头顶有黑色的冠顶纹至颈背,眼纹及颏黑,眉纹及枕侧棕褐,脸颊浅灰。上体褐色而密布黑色纵纹。雌鸟色暗但上背的偏黑色纵纹以及中覆羽和大覆羽的浅色羽端明显。
      亚种nigricans的雄鸟上背及背部纵纹较黑。亚种stoliczkae的背、头侧及颈背黄褐色较重。 虹膜-深褐;嘴-雄鸟黑色,雌鸟黄色,嘴端黑色;脚-粉褐。 叫声:圆润的啾啾声及短促哨音。 分布范围:中亚至中国西北及蒙古。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
      亚种nigricans于新疆极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至马纳斯河);亚种stoliczkae于天山、喀什、昆仑山至内蒙古西部及宁夏。 习性:栖于沙漠绿洲、河床及贫瘠山麓地带等生有节节木 (Arthrophytum haloxylon)的地方。甚惧生。
      冬季常与黑胸麻雀混群。 。

    周***

    2019-03-30 11:48: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