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教!!糠醛和EB哪个毒性更强?

首页

求教!!糠醛和EB哪个毒性更强?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3-27 06:23:00
  •   糠醛的毒性比EB的毒性更强。 

    糠醛的毒性: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有强烈的刺激性,并有麻醉作用。
      动物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肺水肿、肝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中枢麻痹,以致死亡。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65mg/kg(大鼠经口);LC50153ppm 4小时(大鼠吸入);人经口500mg/kg最小致死剂量。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狗吸入507mg/m3,6小时/天,5天/周,肝脂肪变性;人吸入7。4~52。7mg/m3×3个月,发生粘膜刺激、结膜炎、流泪、头痛。   
    致突变性: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7ul/皿。
      细胞遗传学分析:仓鼠卵巢2500umol/L。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EB的毒性:
    定义:一种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与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以及多种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EB病毒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认为该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
      在中国南方鼻咽癌患病人群中检测到有EB病毒基因组存在。本病分布广泛,多呈散发性,亦可引起流行。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发病以15~30岁的年龄组为多,6岁以下多呈不显性感染。全年均有发病,似以晚秋初冬为多。
      一次得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EB病毒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
    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
      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

    行***

    2018-03-27 06:23: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硬件 相关知识

  • 电脑网络技术
  • 电脑网络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