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戒牒有何来历和用途?

首页

戒牒有何来历和用途?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08 21:43:24
      度牒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而戒牒则是由僧官机构及传戒师签发给受戒僧尼以证明其所取得的资格的凭证。 
    古代度牒一般由尚书省下的祠部颁发,故亦称祠部牒。唐代的度牒都用绫素、锦素、钿轴制成,其形质与官吏的任命状“纶诰”相似,宋代一度改用纸造,至南宗仍旧用绫。
      度牒上一般写明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 、身份(指明童子或行者及其职衔)、籍贯、年龄、所住或请住持寺院(入何寺院 名籍)、所诵经典、师名等,并有祠部的批文,签署日期和官署署名等。僧尼有了度牒,便取得了合法的 身份,留居本寺或行游他方都不被为难,可获免赋税和劳役、兵役等义务,得到政府的保护。
       戒牒并不象度牒那样具有官方色彩,它是佛教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由僧官机构及其僧官直接签 发,或由传戒师发给。戒牒上一般要写明受戒人,戒名(如菩萨戒等)、日期、传戒和尚,证戒师、教授 师、坛头、和尚、同学伴侣、同受戒人及受戒发愿文,未署僧录等名,或盖僧官机构的印章。
      其中证戒师 、教授师、伴侣等有时象征性地以佛、菩萨代之,签署者一般为僧录等高级僧官。 。

    n***

    2018-02-08 21:43:24

其他答案

    2018-02-09 00:43:24
  • 戒牒还有个来历,佛教传入中国之初,政府为了限制僧人的数量,制订了度牒制度。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那时实行的是人头税,当和尚就是四处化缘为生,可以免税,有些乡绅大户,一家人都是出家人,男的住在家庙里,女的住在家庵里,魏晋前渐成风气,那时的和尚尼姑才叫多。
      实行度牒制度后,也没安稳几年,到宋元时期,发放度牒成了政府的一大收入来源,只因为度牒也要钱来买的,没钱就别想当和尚。南宋时,政府为了填补财政亏空,户部还专门开始买卖度牒的市场,以至于造成银票贬值。一直到清乾隆年间,由于佛教渐渐衰落才废止度牒制度,改由寺院发戒牒。
    

    飞***

    2018-02-09 00:43: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