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三国时期有什么故事

首页

三国时期有什么故事

快!一天时间!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5-07 12:47:05
  •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 怒鞭督邮(张飞督邮) 温酒斩华雄(关羽华雄)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吕布) 连环计(王允貂蝉董卓吕布) 三让徐州(陶谦刘备) 淯水之战(曹操典韦张绣胡车儿曹安民曹昂) 辕门射戟(吕布刘备纪灵) 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 过五关斩六将

    燕***

    2019-05-07 12:47:05

  • 2019-05-06 10:48:39
  •   火烧博望坡
    话说刘备屡次被曹操打败,身边军士又不怎么多,关羽和张飞等大将都与他失散了。刘备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了他们,于是他们一起去投奔刘表,刘表收留了他。而刘表的大将蔡瑁说刘备待在刘表身边会把刘表的领土霸占去,有危险。所以,刘表无奈,只好让刘备到新野发展。
      
    刘备此时十分想得到高人相助,到处寻访,后来经徐庶和水镜先生介绍,刘备才知道在新野附近的卧龙村里住着一位自称卧龙先生的高人---诸葛亮。刘备便三顾茅庐,终于把诸葛亮请出山。诸葛亮出山后只训练刚招募的那几千名士兵,张飞和关羽以为诸葛亮没本事,一点儿也看不起他。
      
    曹操知道刘备得到了卧龙先生的帮助,不已为然,曹操的大将夏侯敦也以为诸葛亮只不过只个粗野山人,便请缨出战,把刘备的人头提回来,曹操就拨了20万兵马让他出战。
    刘备知道后,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便在博望坡观察,又在这里埋伏了一些兵马,等夏侯敦的到来。
      夏侯敦的大军一到,刘备亲率人马向夏侯敦发起进攻,刚打一会儿,刘备就逃走了,夏侯敦派兵追赶,路上又遇赵云,赵云也是打了一会儿就撤,夏侯敦被逐步引到博望坡。夏侯敦的大军刚到博望坡,诸葛亮下令射火箭,把整个森林点燃,夏侯敦的大军就被困在火海里,刘备和赵云往回冲,把夏侯敦的军队打散,关羽和张飞从远处冲出来,把夏侯敦的大军一一消灭,夏侯敦也差点丧命沙场。
      
    这一仗,诸葛亮重创曹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威信,还使曹操损失了十几万大军,也让刘备得到了万民敬仰!更使各君主对诸葛亮都怕之三分!
    三国里面很多哦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成语故事·义不容辞
    《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叙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又决定南征了。
      但这时有人来报告说:“刘备正调练军马、屯积粮草,将要攻取西川。”曹操大惊,说:“如果刘备攻下西川,他各方面的辅助条件就具备了,以后就很难打败他了,怎么办?”这时,诏书侍御史陈群说:“您不必过虑,现在孙权、刘备结为联盟。如果刘备想攻取西川,您可以派大军直取江南,那么,孙权一定会向刘备求救;而刘备一心只想攻取西川,也就无心援助孙权,孙权势单力薄,江东一定会被您占领。
      以江东为依托,荆州也就唾手可得了。到那时,再想办法攻取西川,打败刘备,天下就可平定了。”曹操高兴地说:“你的话正合我意。”于是,曹操马上率领三十万大军,径直向江南进发。
    早有探子将情况报告给孙权,孙权忙与众将商议对策。张昭说:“您可派鲁子敬急速到荆州,求刘备同心协力抗拒曹操。
      子敬曾有恩于刘备,刘备一定会听子敬的话;况且,刘备现在已是东吴的女婿,抗拒曹操,帮助东吴,从道义上讲也是不容推辞的。如果刘备相助,江南就没有危险了。”孙权同意了张昭的建议,立即派鲁肃写信给刘备。
    刘备看信后,差人往南郡请孔明,孔明到荆州看了鲁肃的信,胸有成竹地说:“也不消动江南(东吴)之兵,也不必动荆州之兵,自有办法使曹操不敢进攻江南。
      ”他回信给鲁肃说:“你不必担心,我已有退兵之策。”送信人离去以后,刘备问他说:“先生有何妙计,能退曹操三十万大军?”孔明说:“曹操平时最担心的就是西凉的军队。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的儿子马超统领西凉的军队,马超一定对曹操切齿痛恨。您可写一封信去联络马超,劝他兴兵入关,曹操腹背受敌,就无暇进攻江南了。
      ”刘备大喜,立即按孔明的计策去做了。马超果然起兵入关,攻打长安,曹操只好又放弃南征的计划了。
    “义不容辞”这个成语即从上面这个故事而来,意指从道义上不容推托、拒绝。

    张***

    2019-05-06 10:48:3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