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吉普赛人的起源

首页

吉普赛人的起源

吉普赛人的起源,他们属于什么人种,老家在那里?为什么会到处流浪?中国有吉普赛人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7 19:15:41
      吉普赛人(Gypsies)遍及世界各地的流荡民族  。又称吉卜赛人 。自称罗姆,意为人。
    “吉普赛”一词系由“埃及人”一词讹传而成,西欧人误认为其发祥地为埃及,而称其为埃及人;东欧人和意大利人则称其为茨冈人(Atzigan),由Athinganoi(意为不可接触者   )一词演变而成。
      吉普赛人大部分集中在东欧。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肤色黝黑,发黑而鬈曲,牙齿洁白,动作灵活,面部表情丰富。宗教信仰受所在国周围民族的影响,但却保留许多本民族古代信仰。使用吉普赛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吸取了不少希腊语、埃及语、土耳其语词汇。 吉普赛人可分为三大群体:罗姆群, 使用罗曼尼语;马努斯群,使用辛托语;卡洛群,使用卡洛语。
      据人类学家通过大量的语言研究考证,认为吉普塞人和古代印度西北部的罗姆人是近亲,那个地区现在属于巴基斯坦。吉普赛人的发祥地在印度北部。有的研究者认为,他们由于遭到突厥人的入侵,吉普塞人公元10-11世纪时踏上了向西迁徙的旅途。迁移路线大致有两条:一条经波斯、土耳其进入南欧;另一条经亚美尼亚、俄罗斯到达东欧。
      他们出现于西欧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4世纪。 吉普赛人自流浪以来,备受歧视和压迫,处于社会底层 。从15世纪后半叶起,有关国家开始对他们采取限制措施,迫害他们的法令和条例层出不穷,仅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就有68条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吉普赛人约有1/10死于纳粹集中营。
      从20世纪60年代起,吉普赛人的组织相继出现,影响较大的是1965年成立的罗姆人国际委员会和芬兰的罗姆人文化中心。吉普赛人通过这些组织开展斗争,迫使所在国政府承认其政治经济权利,生活状况逐渐有所改善。 吉普赛人的传统社会以血缘为纽带,长期保持部落组织。
      部落由类似氏族组织的克里斯组成,有立法、司法、仲裁、祭祀等职能,由酋长掌握司法大权。酋长之上有大酋长,负责同所在国政府联系。吉普赛人有其固有的婚丧习俗,禁忌甚多。一般禁止与外族通婚。妇女多从事占卜和巫术,能歌善舞。男子职业多为铁匠、贩马人、乐手等 。
      有一部分人后来定居务农。据统计,定居者已占总数的3/4。定居后大多受当地文化影响,社会、经济、语言均已发生变化,通用所在国语言,有的甚至已与异族通婚。尚在流浪的吉普赛人虽然力图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但也在发生变化,如有的已用汽车代替大篷车。 东欧的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是吉普塞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
      吉普塞人口数字一直是个悬疑。根据一般估计,现在欧洲有大约1000万吉普塞人,其中700万在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中国没有吉普赛人。

    许***

    2019-02-17 19:15:41

其他答案

    2019-02-17 19:44:01
  • 因为他们经常进行吉普车比赛,所以叫做吉普赛人

    李***

    2019-02-17 19:44:01

  • 2019-02-17 19:03:37
  •   吉卜赛人的语言也含有大量印度语言的词汇,在书面文字中,语法上也同印度的语言有相似之处。
         各国学者通过吉卜赛人的语言的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吉卜赛人的语言源出于印度的语言;吉卜赛人的发源地是在印度。学者们不再沉浸于幻想、臆测和传说之中,而是面对现实,发掘历史资料去进行研究,从而不断获得丰硕的成果。
      但光从语言学角度去研究吉卜赛人的起源似乎仍有其不足之处,还应该对这个民族的历史进行研究,追溯其族源,证明该民族的发源地是在印度。 为了进一步论证吉卜赛人起源于印度,必须对这一古老民族的社会制度、文化和习俗进行研究。在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分布很广,众所周知的民族——多姆族。
      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这个民族以及他们的古老文化和殊异的习俗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多姆族多是音乐爱好者和占卜者。关于这一点,公元 6世纪用梵文写的一篇天文学的论文中曾提到过他们,并称其为干达尔瓦(Gand—harva,爱好音乐者)。多姆人能歌善舞,其中部分人并以此为职业来维持生计,印度古历史学家加尔哈纳在其《克什米尔大年代记》中,多次提到这种情况。
      据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奥列尔斯坦考征,多姆族部分人靠卖艺为生,其中佼佼者甚至得到国王的恩宠,可以出入宫闱。但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多数情况下,多姆人为印度其他各族人所蔑视。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除作为优伶走江湖之外,多被人雇佣从事较低贱的职业,如更夫、清道夫、刑场衙役、工匠等。
      尽管多姆人多才多艺,并善于维持生计,但当地各民族农民看不起他们,禁止与他们通婚。 在克什米永北部的吉尔吉特地区,曾居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多姆族集团,他们大约有 300人左右。这些人引起英国东方语言学家洛利易的注意,对他们的语言、文化、习俗及历史进行了研究,证明这些多姆人是在公元 2世纪或 3世纪时从贝尔契斯坦迁徙过去的。
      洛利马发现,居住在吉尔吉特地区的多姆族,为了维持生计,适应各地生活条件、环境的需要,一般能操两三国语言。尽管他们所用的印度的语言中也合有许多外来语词汇,这些词汇同他们的母语却有很大差别。 多姆人在历史上往往同冶炼和制造金属器皿联系在一起,这一技艺传给了他们的后裔吉卜赛人。
      的确,无论是多姆人还是吉卜赛人,都从这种行业中得到了相当多的收益。古印度虽不能说是制造铁器的发源地,但在冶炼、制铁方面却享有盛誉,在公元1世纪时即已相当发达。古罗马政治家普尼里认为,印度的铁质量最佳,相传建于公元 4—5世纪的印度中部地区高17英尺的达尔铁塔,就是选用了质量极好的铁并以高超的技木建成的。
      同今天的吉卜赛人一样,吉尔吉特多姆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当小炉匠,他们带着简陋的工具四出活功,替人修理农具,焊盆补锅。使人感兴趣的是,他们在修理铁器时所使用的风箱不是木制的,而是两个皮革做成的口袋。鼓风的方法也十分奇特,不是用手拉,而是用脚踏;这种风箱在印度德干高原阿尔斯族中也使用过,而阿尔斯族在印度兴都王朝共起之前曾经受过多姆族的统治.同样在欧洲吉卜赛人当中也曾使用过这种工具。
      通过对多姆族习俗、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代多姆人是吉卜赛人的祖先。 参考 。

    玉***

    2019-02-17 19:03:37

  • 2019-02-17 19:00:41
  •   扑朔迷离的吉普赛人起源同题
    几百年来,国际民族学界热衷于研究浪迹天涯的吉卜赛人,特别是有关这个与众不同的民族的起源,迁徙路线更作为一种专门学问进行探讨。然而,对于吉卜赛人的发源地、迁徙时间、流浪路线等的研究,由于历史资料十分贫乏,各国学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往往沉溺在各种彼此争议的设想或口头传说上,而不是面对历史的现实。
      在研究中,他们以其各自掌握的不十分充足的资料为依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而难免有不足之处或带有片面性。他仍各抒己见,议论纷纷,却不能用充分的历史证据来得出一个统一的、正确的结论,有人甚至得出许多错误的结论。最普遍的一种错误看法是把他们当作埃及人,这种说法流传了好几百年,甚至连部分吉卜赛人自己也用这种以讹传讹的理论去妄谈他们的祖先,如公元1427年冬到达巴黎的一批吉卜赛人就说他们的原籍是埃及。
       #_,a$BzWd A 9j$Q#U,i P`GF 吉卜赛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吉卜人(Gypsy或Gypsies)是从英语埃及人(Egyptian)一词演变而来的,这是英国人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他们的传统称呼。
      这是由于15世纪时欧洲人对于流浪到他们那里的异乡人不太了解,误以为他们来自埃及,所以就称他们为“埃及人”,慢慢就变成“吉卜赛人”了。吉卜赛人自称罗姆人(Rom),这个名字在吉卜赛人的语言中,原意是“人”的意思。1965年成立的吉卜赛人国际组织——罗姆人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Internation Rom)就使用了罗姆人一词,而且现在正得到国际的承认和尊重。
      不道由于习惯和传统的称谓,多数仍称他们为吉卜赛人。vw*e,s\pGgW-] D#h$c}`r-]2X n,{ 把罗姆人称作吉卜赛人,既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这个民族的起源、历史不了解所致,同时,在对吉卜赛人的研究过程中,又缺乏足够的文字资料。
      因此,对其起源、迁徙及其他历史的探讨中,总是以某些设想为依据,或先入为主地离不开前人所得出的错误结论。 7J GLy7p 8m sgN"A|ly 除英国人认为他们源出于埃及之外,法国人认为他们很可能来自波希米亚,就叫他们波希米亚人(Bohemian),同时也称他们为吉卜赛人,吉坦人(Gitan)、金加利人(Zingari)等十余今名字;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波希米亚人的同时,还称他们茨冈人(Atsigano)或希腊人,认为他们来自希腊,原苏联也称他们为茨冈人。
      总之,吉卜赛人有许许多多的名称,但这都是其他民族强加给他们的,而且根据主观臆断确定了他们的族源,编纂了他们的历史。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几百年,直到18世纪末期,对于吉卜赛的研究工作才有了突破。 9t!['lH"Hn }#~7VdB ]yr}G4K 各国学者在对吉卜赛人的起源进行研究、推测和探讨了几百年之后,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考证出吉卜赛人的发源地既不是埃及,也不是波希米亚、希腊或波斯,而是印度。
      作出这一杰出贡献的是18世纪末期的两位德国学者鲁迪格和格雷尔曼,以及英国学者雅各布·布赖恩。他们三人都是语言学家,在18世纪80年代通过对吉卜赛人方言的研究,他们各自而几乎又是同时期考证出欧洲吉卜赛人的语言来自印度,其中很多词汇与印度的梵文极为相似,也与印度语族的印地语十分相似。
       5Gp4sAARJ p[+{ s4`@SV 此后,英国学者桑普逊对吉卜赛人的语言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前人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有所发现。他系统地整理了威尼斯吉 卜赛人方言,在研究道程中,桑普逊发现这种语言含有多种外来语汇,取得许多数据;从而为吉卜赛人源自印度的学说找到充分的证据。
      桑普逊对威尼斯吉卜赛人的方言中所含有的外来词汇迸行了统汁计,其中意大利语词汇有36个,借用英语的词汇有150个,来自波斯至威尼斯之间各种语言词汇共有430个,而源出于印地语词汇竟达518个,从而看出当时印度的语言对于吉卜赛人的语言的重大影响;以后又有许多学者从事对于吉卜赛人的语言的研究,他们还发现同欧洲吉卜赛人的语言一样,亚洲吉卜赛人的语言也含有大量印度语言的词汇,在书面文字中,语法上也同印度的语言有相似之处。
       -P`2ByZ%gz!| $v9~~3]6U0@:DGP 各国学者通过吉卜赛人的语言的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吉卜赛人的语言源出于印度的语言;吉卜赛人的发源地是在印度。学者们不再沉浸于幻想、臆测和传说之中,而是面对现实,发掘历史资料去进行研究,从而不断获得丰硕的成果。
      但光从语言学角度去研究吉卜赛人的起源似乎仍有其不足之处,还应该对这个民族的历史进行研究,追溯其族源,证明该民族的发源地是在印度。3`qm*qg2c#s z^:b| rY4J 为了进一步论证吉卜赛人起源于印度,必须对这一古老民族的社会制度、文化和习俗进行研究。
      在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分布很广,众所周知的民族——多姆族。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这个民族以及他们的古老文化和殊异的习俗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多姆族多是音乐爱好者和占卜者。关于这一点,公元 6世纪用梵文写的一篇天文学的论文中曾提到过他们,并称其为干达尔瓦(Gand—harva,爱好音乐者)。
      多姆人能歌善舞,其中部分人并以此为职业来维持生计,印度古历史学家加尔哈纳在其《克什米尔大年代记》中,多次提到这种情况。据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奥列尔斯坦考征,多姆族部分人靠卖艺为生,其中佼佼者甚至得到国王的恩宠,可以出入宫闱。但这种情况是罕见的。
      多数情况下,多姆人为印度其他各族人所蔑视。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除作为优伶走江湖之外,多被人雇佣从事较低贱的职业,如更夫、清道夫、刑场衙役、工匠等。尽管多姆人多才多艺,并善于维持生计,但当地各民族农民看不起他们,禁止与他们通婚。 D&mLH*S_0`L e-y /iqg0G#ZIH 在克什米永北部的吉尔吉特地区,曾居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多姆族集团,他们大约有 300人左右。
      这些人引起英国东方语言学家洛利易的注意,对他们的语言、文化、习俗及历史进行了研究,证明这些多姆人是在公元 2世纪或 3世纪时从贝尔契斯坦迁徙过去的。洛利马发现,居住在吉尔吉特地区的多姆族,为了维持生计,适应各地生活条件、环境的需要,一般能操两三国语言。
      尽管他们所用的印度的语言中也合有许多外来语词汇,这些词汇同他们的母语却有很大差别。6i&vuy @ 5Z}w1eky#A 多姆人在历史上往往同冶炼和制造金属器皿联系在一起,这一技艺传给了他们的后裔吉卜赛人。的确,无论是多姆人还是吉卜赛人,都从这种行业中得到了相当多的收益。
      古印度虽不能说是制造铁器的发源地,但在冶炼、制铁方面却享有盛誉,在公元1世纪时即已相当发达。古罗马政治家普尼里认为,印度的铁质量最佳,相传建于公元 4—5世纪的印度中部地区高17英尺的达尔铁塔,就是选用了质量极好的铁并以高超的技木建成的。同今天的吉卜赛人一样,吉尔吉特多姆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当小炉匠,他们带着简陋的工具四出活功,替人修理农具,焊盆补锅。
      使人感兴趣的是,他们在修理铁器时所使用的风箱不是木制的,而是两个皮革做成的口袋。鼓风的方法也十分奇特,不是用手拉,而是用脚踏;这种风箱在印度德干高原阿尔斯族中也使用过,而阿尔斯族在印度兴都王朝共起之前曾经受过多姆族的统治.同样在欧洲吉卜赛人当中也曾使用过这种工具。
      通过对多姆族习俗、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代多姆人是吉卜赛人的祖先。

    章***

    2019-02-17 19:00:41

  • 2019-02-17 18:54:51
  •   吉普赛人是一个浪迹天涯的独特族群。他们在西方流浪的情况已众所周知,但鲜有人知道他们早在元明时期就曾浪迹中国。
      一、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吉普赛人,已故元史专家杨志玖教授曾对活动在我国西北的“ 哩”人进行了研究,填补了入华“色目人”研究的空白
      吉普赛人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族群,人们知道的多是他们在西方流浪的情况,而很少知道他们很早就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过。
      对于浪迹在中国的吉普赛人,更是缺少研究。   其实,根据现存的有限史料发现,吉普赛人曾经出现在我国元代和明代的边陲地区。这部分吉普赛人有两支:一支在西北,称为“ 哩”;一支在西南,称为“罗摩”。前者经过已故元史专家杨志玖教授的钩沉爬梳,其人其事,略显轮廓,填补了入华“色目人”研究的一处空白。
      甘肃的天水,明代称为秦州。成化二年(1466),知州秦 论述境内有一个回回别种,婚俗奇异:“秦州有 哩户,乃回回别种。汉人不与通婚姻,自相嫁娶,有以兄弟娶姊妹者,有以姑姨配甥侄者。予访得清水、秦安等县,亦有 哩,乃移文各县,令其共为婚姻。”这种在族内自相婚配的异俗,正是吉普赛人的婚俗。
      另一支分布于西南边陲地区。在云南大理的古佚书中,保存着更详确的记事,比秦州“ 哩户”的点滴情节丰富得多。可惜,杨志玖先生还不及见,就过世了。   二、明初李浩的《三迤随笔》,记载了一段罕为人知的吉普赛人佚事   明初云南大理天威径镇抚使李浩的著作《三迤随笔》,久藏秘阁,未显于世。
      其传抄本经第十九代孙李莼先生于1999年献给国家,于2002年公开出版。这部珍贵的大理历史文献,记载着罕为人知的吉普赛人佚事:   三月十六,(大理国)王见诸部酋、异邦使臣于五华楼。始赐以酒席佳肴,奏以《奉圣乐》、《锦江春》等诏乐、段氏名曲。
      亦有异域之音来自天竺、波斯,中有罗摩人,亦称吉普色人之女。不分老少常至叶榆(大理城),以唱乞、巫卜为生。多赐以米粮。其部男子则以游牧为生,所至之地不入民舍,而结棚有水草之地,利于放牧。男者于栖地结棚,管家务、放牧牛马骆驼、领婴孩、侍老者。亦喜狩猎,不种禾稼。
      元世祖平滇(1252),其部族为元征服。其部三千男女随世祖平滇,为兀良哈台部收编。哈帅喜罗摩女善歌舞,有八妾,最美者三妾皆罗摩人。(明)太祖平滇(1382),遣其部为民。分其地于澜沧一带泽地,封之而不受。喜浪游,卖唱、巫卜,皆女人之事。西平侯知而怜其部族之传习,视人世若梦,行踪若浮萍,飘而不定,结棚栖地多则半年。
      冬居勐缅、勐定、威远地,三月移居于大理、蒙化、永昌,亦有西走天竺祭祖者,秋凉始归。其所唱之曲,有梵曲、龟兹曲,善诸异域语,精通汉话。兀良哈台令乐师教其蒙汉语。良妾芙蓉夫人为罗摩酋长之长女。良卒,其部至龙尾城哭悼之,来者千余。其女随部族归父所游居。
      每年清明日必于千里外至良墓(在下关龙坡),哭悼祭之,历三十余年。洪武鼎革以来,其部族后人每年入德胜驿(大理下关镇)卖唱祭祀,皆循前制。曲有大曲十二,小调八十余,皆以汉语唱之。   三、《三迤随笔》中的这则数百字的随笔,简直就是一部微型的吉普赛人史   在《三迤随笔》中,这则随笔不仅交代了罗摩人的名称和族源,即所谓“天竺祭祖”,而且跨越元明两代,列举了有关的时、地、人、事,如数家珍。
      从中可以看到,在十三至十四世纪的大理地区,“吉普色人”的浪游似乎是有季节性的。每年三月,他们涌入叶榆城,为的是赶“马市”。据同书记载,大理马市创辟于宋代,历久未废,日益兴旺。“马市万商云集,多为湖、广、川商贩,以丝绸、书纸、笔、砚、胭脂、花粉、人参诸饰品,以物易南中骡、马、象牙、犀角、鹿茸、山货、药材、刀剑,马市长达二十余日。
      按时,西域诸邦、吐蕃古宗,皆入叶榆以物换物。”这种盛大的边贸集市,正是罗摩人最合适的生存空间。难怪早在六七百年前,那种“以唱乞、巫卜为生”的特点,以及“结棚栖地”的习惯,就已经定型了。他们用汉语卖唱的大曲和小调,多达近百首,说明当年知音者大有人在。
      未知吉普赛曲的遗风余韵,在大理民歌中是否还有迹可寻?至于元将兀良哈台那位“善歌舞”的美妾,即号称“芙蓉夫人”的罗摩女郎,究竟有何迷人的风姿,读者诸君不妨从卡门的艺术形象中去驰骋自己的想象。   可见,在元、明时代,云南大理的罗摩人,比甘肃秦州的 哩户,显然具有更典型的吉普赛文化的特征,如游徙、赶集、贩畜、卖唱和占卜,等等。
      因此,如果要探寻吉普赛人浪迹神州的事迹,可以肯定,西南一支最具代表性,从文献和民俗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应当是大有可为的。(作者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关键词 吉普赛人   大约在公元五世纪中期,吉普赛人从印度进入波斯,经欧亚大陆到东欧平原,时聚时散,继续向西方流浪。
      游踪所至,异地异名。俄罗斯人称之为“茨冈”,至于“波希米亚”一名,则流行于法国和西班牙等西欧地区。按十九世纪法国学者兼作家梅里美的描述,吉普赛人具有另类的种族特征和文化面貌:皮肤黝黑,眼瞳又黑又大,长睫毛露出斜视目光,威猛和怯懦兼而有之;自己人讲土语罗曼尼语,说当地语言更流利;没有固定信仰,住在国的宗教即是他们的宗教;男女老少,无不注重义气,内部凝聚力极强。
      吉普赛人缺乏稳定独立的生计,全靠喧闹的集市谋生。“男人以贩马、行兽医、剪骡毛为业;有的还能修补锅灶或铜器,更不必说走私和其他非法勾当。女人则算命、乞讨或卖药,无害的有毒的应有尽有。”这使他们在流离转徙中世代繁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流浪群 。

    做***

    2019-02-17 18:54:5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民俗传统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