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鱼类的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怎样?

首页

鱼类的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怎样?

鱼类的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怎样?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16 01:18:25
  •   浩瀚的大海,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我国东海、黄海的沿海就是一个优良的渔场,那里有很多鱼类,地势平坦,深度较浅,底质细软,适合于底拖网渔轮的生产。 

      我国春季有低气压、夏季有台风形成的风暴,秋、冬季有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偏北大风。
      大风伴巨浪,给船只航行和渔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在渔汛期间,大风巨浪,会贻误时机影响渔业高产。

      我国渔业工人在实践中,摸透了海洋鱼类的“脾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风和鱼的关系,坚持“抢风头、赶风尾”,以夺取海洋渔业丰收。
      

      渔业工人为什么要“抢风头”呢?

      大家知道,在大风来临之前,气压降低,海上产生波浪,波浪向前传播的速度比空气流动的速度快。因此,当大风还未到达渔场之前,传播速度快的波浪就出现在沿海渔场,其中波浪波长特别长的,叫做“长浪”。
      另外由于气压的骤变,引起海平面的升降,在气压降低时,海水在水平面方向朝低压中心汇聚,这就是“气压波”。“长浪”与“气压波”都是波浪,它表面上是波形传播,实际上都是海水分子在其平衡位置作激烈的振动,振动的强度是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的。鱼类为了逃避上层海水激烈振动对它的冲击,于是集群游向低压中心海区,寻找适宜的栖息环境。
      渔业工人抓住了在大风前鱼类集群的大好时机,抢风头,多撒网,快捕鱼,将一网网的带鱼、黄鱼、乌贼以及鲨鱼等大量鲜鱼捕捞上来。

      那么,为什么还要“赶风尾”呢?

      当冬季大风在海面连续地吹刮一段时间后,引起海水在垂直方向的搅拌,产生了海水垂直混合。
      风力越大,刮的时间越长,海面的垂直混合越向海底传播,使贴近海底的海水也产生较激烈的涡动,这些涡动的海水可将质地较细的海底泥沙掀起来,自下而上地形成一个相当厚的混浊水层。另外,海面上由冷空气引起的气温骤冷,使海水大量散发热量,更加强了海水垂直混合,使浅水区渔场的海水变浊变冷。
      

      由于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使习惯栖息在比较清暖的海水中的鱼群被打散。当风力减弱后,鱼群又要寻找它所适合的环境,这时鱼类又有一个集中的过程。在大风增强、鱼群分散的情况下,尽量不去港口岛屿避风,而是在安全的基础上,采取顶风措施。
      一旦风力减小,鱼群回复到平时的生活环境,又一次从分散到集中时,渔业工人就立即投入生产,夺取风后的高产。


    为什么冬天冷空气南下对东海带鱼汛有影响?
      东海冬季带鱼汛是我国最大的鱼汛,一般从立冬开始,到翌年的雨水或惊蛰结束,历时约三个多月。
      

      秋、冬季,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海洋上出现了外海暖水减弱和沿岸冷水扩展的情况,原来栖息在黄海和长江口外比较分散的带鱼,由于海洋环境的变化,便集群沿浙江近海自北而南作季节回游,构成东海冬季带鱼渔场。
      它北起长江口外的佘山、花鸟山,南至浙江南部的洞头、南北鹿岛等沿海。

      渔汛期间正值冬季,经常有北方强冷空气南下侵袭渔场,对东海带鱼汛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冷空气南下时伴随着偏北大风,大风掀起巨浪,会影响渔船作业;另外,由于气温骤降,海水温度随之迅速下降,促使鱼群南下。
      因此,如果渔汛期间冷空气强大而且频繁,鱼群南下的速度加快,这样捕鱼的天数就会相应地减少。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风有它不利的一面,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因为冷空气南下引起海水的剧烈搅动,使海洋中的暖水与冷水强烈地混合,形成混浊程度不同的各种颜色的海水(渔民叫做水夹),带鱼一般在白清的水夹中集群;同时,由于大风使沿海近底层的海水变得混浊,不适宜于带鱼栖息,于是它就浮向中上层,驱使带鱼集群,形成中心渔场,这样大大便利了机帆船和帆船的捕捞。
      渔民抓住大风能够产生水夹,形成渔场的良好时机,多撒网,快捕鱼,往往一网就能捕到几万斤带鱼,获得丰收。由此可见,冷空气有节奏的南下,能够达到大风促使带鱼密集的天然作用,这就是冷空气对冬季带鱼汛有利的一面。

      另外,带鱼汛开始得早迟,主要与立冬前后天气的冷暖有关,而冷暖又与当时冷空气南下的次数和强度有关。
      还有,冷空气南下时,如果刮东北风,混合水系则推向沿海里侧,中心渔场也偏里;如果刮西北风,混合水系就推向外海,渔场就偏外。因此,冷空气南下引起大风的风向与渔场的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


    立夏连日东南风,乌贼匆匆入山中
      我国领土宽广,海岸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沿海有五千多个大小岛屿,海底平坦的“大陆架”,约占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三。
      沿海蕴藏着丰富的水产资源,仅鱼类就有一千五百多种,主要经济鱼类也有二百多种,是世界鱼产量较多的国家之一。

      渔民在日常的捕鱼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用生动的语言编成渔谚。例如:舟山渔谚“立夏连日东南风,乌贼(墨鱼)匆匆入山中”,就是说在五月初立夏季节,舟山外海连续吹刮东南风,会使水温上升,水流自东南外海向西北岛屿沿岸,这时乌贼正值产卵时间,卵要附在水中礁石上,加上乌贼本身游动能力很弱,它就随水流游到山边,形成乌贼匆匆入山中的现象,这时是捕捞乌贼的旺季。
      另外还有“立夏打暴,乌贼抛锚”一说,“暴”在渔业上是指海上刮偏北大风,“抛锚”是指乌贼停止在原地。在立夏季节,乌贼原来是随水流向西北的舟山岛屿游去,当刮了西北大风后,乌贼移动速度减慢,也不易集群,产生“抛锚”现象。

      又如渔谚“寒伏温浮,日伏夜浮,清伏混浮”,是说水温降低,鱼群下沉,水温上升,鱼群上浮;中午日光强,鱼群下沉,黎明或傍晚日光减弱,鱼群上浮;水色清晰,鱼群下沉,水色混浊,鱼群上浮。
      这是鱼和水温、日光、水色的矛盾所产生的运动规律,渔业工人根据这个规律,利用灯光把分散的鱼群诱集成群,根据水温的升降和水色的清浊程度,将网具高低进行适当调整,进行瞄准捕捞。这样就能使淡季变旺季,旺季更加旺。

      在淡水渔业中也有:“天热捕流水,天冷打深潭,刮风打风脚,下雪打流水,清水打晚上,浑水打白天,早上捕黎明,晚上捕黄昏”等说法,它阐明了淡水鱼类与天气、季节变化的矛盾运动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可以采用因时因地制宜的捕捞方法。
      

      总之,很多渔谚都说明了鱼群的活动是受季节、气候、水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是“有朕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捕鱼的主动权,大力发展渔业生产。
      
         

    为什么海洋鱼类是
    “春过三天鱼北上,秋过三天鱼南下”?
      海洋中鱼类的南北游动现象,是鱼本身的生理要求和海洋环境变化所产生的矛盾而引起的。
      鱼类为了生殖需要,去寻找适宜的海区,而引起的集群性游动,叫做产卵洄游;为了寻找饵料,而引起的集群性游动,叫做饵洄游;由于季节的变化,为了适应水温,而引起的集群性游动,叫做适温洄游。我国渔业工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海水鱼类洄游规律。“春过三天鱼北上,秋过三天鱼南下”就是其中一条经验总结。
      它是指海水鱼类在春天以后有自南向北,秋天以后有自北向南游动的趋势。

      随着季节的变化,冷暖空气会南移或北上,使气温上升或下降。在海洋中也有相似的现象。有一股从赤道向北流动的暖水,它温度高,盐度也高,叫做暖流;还有一股从北冰洋向南流动的冷水,它水温低,盐度也低,叫做寒流;另有一股从沿岸江河流入海洋的,其水温随大气温度变化着,盐度最低,叫做沿岸水。
      由于各股水流势力强弱和南北移动,引起海洋环境的变动。每年春季大地转暖,南风频吹,海洋中暖流势力逐步增强北上,向我国沿海伸展,寒流势力逐步减弱由北退移,使我国沿海水温由南向北相应地逐步升高。这样,原来处于南部和深海越冬的各种鱼类,根据其所需要的水温、盐度、底质、饵料和生理要求,分别集群由南向北和由深海向浅海方向进行索饵或产卵洄游。
      那时候,渔民扬帆出海,由南向北乘胜追捕大量的带鱼、黄鱼、鲳鱼、鳓鱼、鲐鱼和乌贼等。在每年四、五、六月形成春夏季渔汛。这就是“春过三天鱼北上”。

      每年秋季后,冷空气不断南下,北风增多,海洋中寒流也逐步南下,江河流入海中的沿岸水水温也降低,暖流相对减弱,海水温度由北向南逐步下降。
      这样,原产卵后分散索饵的鱼类,为了得到适应的水温,又一次逐步集群,向南部海区或深海游动,形成越冬洄游,这是就是“秋过三天鱼南下”。

    不***

    2018-09-16 01:18: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