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神经内科

外科治疗选择以及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是怎样的?

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选择以及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是怎样的?
郑*** | 2018-03-26 05:54:57

好评回答

2018-03-26 08:38:15
哆*** |2018-03-26 08:38:15 65 13 评论
脑出血患者应根据出血部位、血肿量,是否继发脑室出血、 脑积水、 脑疝和意识障碍,进行综合评估,按个体化原则恰当地选择内外科治疗。( 1 ) 脑出血内外科治疗原则选择。 出血部位: 脑叶、壳核和小脑出血可考虑手术,丘脑、 脑干出血可考虑内科治疗。出血量: 脑叶和壳核出血<30m l可内科治疗, 30 ~50m l以上可手术治疗,小脑出血 > 10m l宜手术治疗。 出现脑疝或脑疝前期征象...

查看全部>>

脑出血患者应根据出血部位、血肿量,是否继发脑室出血、 脑积水、 脑疝和意识障碍,进行综合评估,按个体化原则恰当地选择内外科治疗。( 1 ) 脑出血内外科治疗原则选择。 出血部位: 脑叶、壳核和小脑出血可考虑手术,丘脑、 脑干出血可考虑内科治疗。出血量: 脑叶和壳核出血<30m l可内科治疗, 30 ~50m l以上可手术治疗,小脑出血 > 10m l宜手术治疗。 出现脑疝或脑疝前期征象是手术指征。意识状态:意识始终清醒者无需手术,发病后意识障碍从轻变重,或来诊时昏迷者为手术适应证。 血 压 >220/120rmnHg, 眼底大片出血,病前有严重心、肺 、肝 、 肾合并症不宜手术。老年人多灶性脑出血一般可采取内科治疗。( 2 ) 根据出血部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壳核出血:血肿量<15ml, 意识清醒, 内科治疗预后良好,不必手术。血肿量15 ~30ml, 意识清楚或轻度模糊或嗜睡, 内科治疗预后大多良好但功能恢复可能不良,可参考其他条件决定是否手术。血肿量> 30ml, 意识为嗜睡、昏睡或浅昏迷,适宜手术,如昏迷伴脑疝体征, 应视脑疝症状出现时间长短、 脑干症状是否可逆决定,如可观察一次大剂量脱水剂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并参考瞳孔、去脑强直、昏迷程度的变化,如有所改善,可以手术,否则内外科治疗预后均不良。 丘脑出血:血肿量<5 ~ 10m l可内科治疗;血肿量10 ~ 13m l仍可内科治疗,若症状无好转或继续恶化可考虑外科治疗;血肿量> 13m l为外科治疗适应证,但手术治疗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脑叶出血:血肿量< 10m l可不考虑手术治疗。血肿量>30 ~40ml,宜手术治疗;出血原因不明或可疑血管畸形,血肿量<30m l也应手术探查。7 0 岁以上高龄尤其多灶出血者多为淀粉样脑血管病引起,手术不易止血且术后复发率高,手术应极慎重。 脑桥出血:小量出血内科治疗预后较好。大量出血因风险颇大不宜手术,但大血肿可采用定位锥颅碎吸术,若穿破脑室可同时行脑室引流术。( 3 ) 手 术 方 法 包 括 4 种 : 开颅血肿清除术:直视下清除血肿并止血, 还可行大骨片减压、血肿腔引流,用于出血量大、占位征象严重且有脑疝形成者。优点是可充分减压,避免或缓解脑疝,但需全身麻醉,手术创伤较大。 钻孔扩大骨窗血肿清除术:具有开颅法的一些优点,但局麻创伤较小。立体定向或CT下引流:定位准确,手术创伤较小,可用于各部位出血,尤其丘脑、脑干等深部出血,因不能止血,出血早期应慎用。手术根据CT立体定向,以血肿中心为靶点, 将穿刺针或吸引管准确置于血肿中心。抽吸用力不宜过大,首次抽吸以吸除血肿量60%~70%为妥,以免血肿吸出后局部压力骤然下降,动脉压很高导致再出血。出血数小时后,液态出血仅占血肿量的1 / 5 , 其余均已形成胶冻状凝块, 单纯抽吸不易解决,可用碎吸先将血肿破碎再行吸除;或向血肿注入少量尿激酶 ,待次日再行抽吸;亦可根据抽出血量,注人少于抽吸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再抽出。出血量大、 术后效果不显著时应考虑钻孔扩大骨窗血肿清除术。小脑出血量较多时应慎用。常见并发症是再出血和血肿腔内积气。 术后再次出血特别是穿刺道出血可导致严重后果,可局部应用凝血酶或用钬激光止血。 脑室引流:用于原发性脑室出血, 继发性脑室出血也可应用,宜结合其他手术。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