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卖炭翁 的全文意思这个文章的意思 是什么?以及作者的思想是什么?

首页

卖炭翁 的全文意思这个文章的意思 是什么?以及作者的思想是什么?

卖炭翁 的全文意思
这个文章的意思 是什么?以及作者的思想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27 01:38:26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
      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解读《卖炭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基于此,白居易写了大量的讽喻诗,来反映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让我们看到了“我为事发,我为人哀”的创作思想!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此句交待了卖炭翁工作的性质和地点。
      在遥远的终南山上,自己砍柴、烧炭,劳作程序的繁杂可想而知。可劳作之后还要自己从终南山上运到城中去叫卖,更显生活的艰辛。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是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十指黑”使卖炭翁烧炭后的情态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两鬓苍苍”正与“翁”相对应,那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读于此,不禁对这位老人有种敬重与同情之感!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句设问句,写出了老翁伐薪烧炭的目的——为了生存!为了有衣遮体,有饭填腹!“我”是个穷苦的百姓,“我”要通过烧炭来解决自己的温饱,生活所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此句诗是作者对卖炭翁反常心理的深层刻画。
      身上穿着如此单薄的衣服,却还在怨恨天气不够寒冷,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老翁太贫穷了!多么希望天气再寒冷一些,买炭的人再多一些,炭的价钱再贵一点!对于寒冷老翁早已忽略了,只要能用炭换到足以使自己生存下来钱就心满意足了。这两句诗可以说是本诗的绝唱之笔,把人物的那种反常态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一“愿”字写出了卖炭翁对天气不够寒冷而埋愿的心理,而我们更多的则看到了老翁的可怜与无奈,进而感受到了当时百姓生活是多么的不幸!怎一“怜”字了得?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夜来城外一尺雪”交待了老翁卖炭时的天气情况。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一个晚上,使得天气愈加的寒冷。由此句想到了前文的那句“心忧炭贱愿天寒”,则更突出了老翁的悲惨处境。“晓驾炭车辗冰辙”,一大早就从终南山出发,路途遥远难行,更何况还运送着一车的炭!如此艰难的来到城里在“日已高”时怎能不“牛困”、“人饥”,但是炭还没有卖出去,现在是身无分文无法充饥,只能在南门外边的雪地上歇一歇罢了!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翩翩两骑”多么轻快,多么洒脱地飞奔而来。
      而这“两骑”又是谁呢?原来是皇宫中的太监和他的爪牙!这里作者通过对他们衣着的描写(“黄衣”、“白衫儿”)揭示了他们的身份,展现了他们的这样一种趾高气扬的形象。与前文蓬头垢面、老态龙钟的老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称”、“回”、“叱”、“牵”等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这些太监、爪牙的气势凌人,蛮横无理。
      不需要征求你卖炭翁的意见,皇宫需要,就得拿走!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在那寒冷的冬天辛辛苦苦的砍柴,烧炭,运送到城里,为的就是换些钱来生存,然而这些太监、爪牙的到来使得一切都成为了泡影,甚至自己以后的生存都成了问题,面对着“宫使的驱将”何止是“惜不得”,心里简直就在流泪,淌血!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谁说皇宫里的人买东西不给钱,这半匹纱和一丈绫不就充当这车炭的价钱了吗?隐性的剥削!这就是宫市的本质——用贱价强夺民财来剥削。
      
    总之,在这首《卖炭翁》中诗人通过一步步地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人物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当时贫苦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宫市制度对百姓的残酷剥削的本质。
    全诗是字字带着同情与谴责!。

    一***

    2018-12-27 01:38: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