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相去几何?《道德经》中“唯之与阿?

首页

相去几何?《道德经》中“唯之与阿?

《道德经》中“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僳僳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气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沛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飚兮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01 14:37:44
  •   
    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采取顺从的心态和违拗的心态,最终的结果会相差多少?对自己身边的人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或者一颗丑恶的心,其中的差别又有多少?众人往往都畏惧的事物,我的内心也会感到畏惧,因为我与众人有着一样的身体和感知。这种互相对比的风气从远古时期开始就是如此,似乎在后世也会没有尽头地延续下去。
       众人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像是去参加丰盛的宴席,又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只有我淡泊明志,没有萌生欲望,反而像婴儿一样不会发出笑声,显得无知、疲惫、慵嫩,就像流浪汉一样没有归宿。众人都为自己谋划,打算留下余财,只有我看似毫无智慧,经常穷苦潦倒。
      我有一颗愚笨之人才有的心啊! 众人都很炫目,唯独我好像迷迷糊糊;众人都活得明明白白,唯独我好像泮浑蠢垂。(我就像在无边的海洋上漂泊,没有找到可以安歇的地方。) 世人仿佛都很灵巧,有自己的本领,同时又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我愚昧、笨拙,简直一无是处。
       但是,我唯一与众人不同的一点,就是我能够领略并回到万物之母的怀抱,真正拥有了“道”。 老子将自己的心态和世俗之人的心态作了众多对比,他揭露了世俗之人追求物质欲望的贪婪心态,并故意以相反而且夸张的比喻描述自己的心态。文中所说的 “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单单指老子一个人,而是所有拥有“道”的理念和思想的人。
      文中“愚人之心” 其实不是指老子本人,恰恰是指那些混淆了是非、善恶、美丑等概念,被欲望蒙蔽了心志的人。老子期望有更多人在世俗之人追求名利的同时,能够跳出世俗,淡泊明志,追求精神的升华,而不是随波逐流。 。

    于***

    2016-06-01 14:37:4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