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肠胃疾病如何预防?

肠胃疾病如何预防?
钟*** | 2016-09-08 22:35:57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9-08 22:37:57
  • 饮食预防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肠胃疾病首先要管好你的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进餐要规律,饮食时间要相对固定,并且不要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或 乱吃冷食、零食,使胃肠的工作量紧一阵、松一阵,这就容易造成肠胃病。因此,注意 进食的规律性,是防止肠胃病的首要问题。第二是饮食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幵,避免交叉污染。不吃过期及霉烂变质食品, 吃剩的食品食用前要煮熟加热,以热透为准。尽量少吃海螺、贝壳...

    查看全部>>

    饮食预防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肠胃疾病首先要管好你的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进餐要规律,饮食时间要相对固定,并且不要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或 乱吃冷食、零食,使胃肠的工作量紧一阵、松一阵,这就容易造成肠胃病。因此,注意 进食的规律性,是防止肠胃病的首要问题。第二是饮食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幵,避免交叉污染。不吃过期及霉烂变质食品, 吃剩的食品食用前要煮熟加热,以热透为准。尽量少吃海螺、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 食用前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 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喝生水及自来 水。生水包括未经消毒处理的河水、井水,生水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微生物;喝自来 水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要喝开水,水煮沸后细菌已经被 杀死,喝幵水才不容易患病。第三是不偏食。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易伤脾胃阳气;长期偏食辛温燥热的食物, 易致胃肠积热。现代医学认为,过于寒凉、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 膜屏障的损伤而引起胃的疾病。所以对饮食的要求是做到寒温适中,少吃辛热,慎食 生冷。保持膳食的平衡,多食瓜果蔬菜,这对便秘的预防和调养非常有益。第四是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破坏胃黏膜屏障; 吸烟可抑制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而减弱其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的能力,导致十二指肠 持续酸化;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减低,影响其关闭功能而导致胆汁反流, 破坏胃黏膜屏障。酒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甚至引起胃出血。啤酒中的二氧化碳会增 加胃内的PH值,加剧溃疡的损伤。虽然当身体健康时,人们可饮少量的酒,但是一旦 患上肠胃病,戒酒就是非常必要的。心理预防我们已经知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人的心理、情绪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心理因 素是肠胃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Z—。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情绪低落、 精神委靡时,常常荼饭不思;而当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就会食欲倍增。事实上,胃肠功能的改变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过度的忧愁、悲伤、恐惧、紧张、愤怒都 能导致肠胃病的发生。而当人们心情偷快时,胃黏膜分泌及血管充盈增加,胃壁运动 增强。因此预防和治疗肠胃病,就要经常保持心情偷快,保持乐观,避免患得患失、 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生活习惯预防在生活习惯中,最重要的是注意气候变化,注意保暖。由于气温低,寒冷刺激使 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致使胃肠道免疫屏障 功能下降,最终导致了各种肠胃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其消化功能本就处于衰 退期,如果再腹部受凉,胃、肠等器官的消化功能就会降低,使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发生障碍,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烧心、吐酸水等症状;那些体质较弱的老年人严重 时甚至会引发休克,危及生命。有医学研究表明,脱水、酸中毒、低血糖、心脏和脑血 管意外等致死性疾病都可能由急性腹泻诱发。而对于曾患有肠胃疾病的人来说,腹部 受凉导致的腹泻不仅易引起旧病复发,还会加重病情。因而,老年人一定要随时关注 天气变化,随外界冷暖及时增减衣服。衣服宜选用轻、柔软、膨松、保暖性强的材料, 如棉毛等材料。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不喝凉水。睡觉时,即使是打个盹,也要注意 盖被,避免腹部受凉。肠胃病崽者除了要注意腹部保暖外,还可进行适量运动来改善 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温差的适应能力。另外,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变化大,要 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特别是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夜 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体质好的人可以轻衣 薄衫为主,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和锻炼耐寒能力,但也要尽量避免腹部受凉。运动预防人到中年,肠胃黏膜和肌层萎缩而变薄,肠胃道的腺体或绒毛会逐渐萎缩,肌肉 纤维弹性减弱,变得衰弱无力,造成消化机能减退,出现消化不良。造成肠胃疾病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肠胃功能的运动性减退,新陈代谢缓慢,肠胃蠕动小,血液循环差, 消化和吸收能力差,食物积存在肠道中发酵造成的。其症状是:肠胃不适,闷胀疼痛,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恶心呕吐,口苦无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在大脑皮层的调节下,使肠胃 功能得到改善。另外,由于运动时呼吸活动的加强,需要横膈肌和腹肌的活动范围增 大,这种活动的增大对肝脏和胃肠起着按摩作用,有利于消化。可以预防肠胃疾病的运动有很多,这里给大家介绍简便易行的几种锻炼方法:揉腹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 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改善大小肠的蠕 动功能,可起到促进排泄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揉腹可选 择在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 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 再按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 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腹式呼吸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时间为15分钟,使小腹、腰背部有发热感觉。 随着腹肌的起伏运动,胃和肠的活动量增大,消化功能也会得到增强,对糟粕的排斥 更加彻底。打坐锻炼盘腿锻炼有助于强化消化功能与解除便秘。方法为:首先轻松坐下并 盘腿,双手在背后交叉,左手抓住右手腕。然后缓慢吸一口气,开始吐气的同时慢慢 向前弯腰,头部、胸部逐渐向地面贴近,尽量边弯腰边吐气。保持该姿势约一分钟, 且保持正常呼吸。此时将头部、胸部逐渐抬起,尽量边起身边吸气。待恢复盘腿姿势 后,缓慢将气吐尽。重复做3—7次。熟练之后,增加弯腰向下的时间,最长为两分 钟。跪姿前倾这种运动有助于消除胃肠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 强化大腿肌肉。方法为:首先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 直立,双手自然垂放。缓慢下坐,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即可。肠胃保健操首先端立,两腿分幵同肩宽,两臂自然下垂。接着左手平端腹下, 手心向上,随着慢慢吸气,手缓缓沿腹胸中线上升,至过头顶,手开始翻掌,缓缓向 左侧转,并开始呼气,至手臂向左伸直手心完全向下,并继续缓缓下降至自然下垂处。 然后换右手,动作与左手相同,共做32次。随后两手平端,指尖相对,同时由腹下缓 缓上升,至过头顶向两侧分,下降至自然下垂处,反复做16次。此后行转腰训练,双手叉腰,两腿分幵,顺时针转腰4次,逆时针转腰4次。最后进行揉腹,双腿分开直立,双手平掌相叠,捂于肚脐处,先顺时针揉,再逆时针揉,各揉8次。曲膝抱腿有助于消除胃肠胀气并强化腹肌。身体放松平躺,双腿自然伸直,双手伸直自然靠在身体旁边。一边深吸气,一边缓慢抬起右腿,膝盖弯曲向头、胸部,双手抱住膝盖。抬头用鼻尖触碰膝盖,保持约10分钟。但不要强迫或过度用力收缩腹肌。随后吸气,一边将腿缓慢放下,一边缓慢呼气,直到腿恢复至幵始姿势。换左腿再做。两腿交替进行,每腿重复做5-7次。也可以双腿同时弯曲做。伏地挺身有助于消除胃肠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帮助。俯卧,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双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站立弯膝对消化不良与便秘有帮助。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舒服。保持该姿势约5-20秒,不要刻意憋气,然后顺势将肺中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做3—7次。各种肠胃疾病具体预防方法预防胃溃疡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多摄入维生素C,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但要少喝橘子汁,因为它太酸,会加重胃溃疡。预防胃灼热食道是条“单行线”,只允许食物从上而下。然而,胃里的酸液偶尔也会倒冲上来,引起一阵剧烈的疼痛,这就是胃灼热。预防胃灼热的好方法是少摄取脂肪,并加强身体锻炼。有研究显示,每周游泳、慢跑或是打球超过30分钟,能使横膈膜变得更加有力,从而避免胃灼热。预防肠炎免疫系统能帮助人体抵御外来微生物,不过偶尔也会把食物错当成外来入侵者,并发起攻击。肠内壁极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受伤,从而引起肠炎。对付肠炎最有力的武器是喝酸奶,它富含益生菌,能抵抗其他微生物的入侵,并让免疫系统I恢复正常。预防结肠癌结肠镜检查可以较早发现结肠癌。因此,人在年过50之后,最好每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此外,多吃鱼肉和禽肉也有助于预防结肠癌。
    黄*** | 2016-09-08 22:37:57 46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人体常识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